车主喊贵、保险公司喊亏,新能源车险怎么了?

豹变

1天前

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投保量达3105万辆,保费规模1409亿元。然而,新能源车保险正陷入一个令人困扰的怪圈:保费年年上涨,车主苦不堪言;保险公司持续亏损,却又难以抽身。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一年亏损57亿元。在保险公司承保的2795个新能源车系中,赔付率超过100%的就有137个。如果再算上日常经营管理成本,保险公司直呼“压力山大”。

与此同时,不少车主却苦于投保贵、投保难。不仅出险后次年面临“天价”保费,就连未出险的车主保费也被普涨。甚至有的“高危”车主,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面临“裸奔”的窘境。

新能源车保险为什么这么难?

图片

一个喊贵,一个喊亏

“今年车险报价7400多元,说一点优惠都没有,整个人都懵了。”为了给自己的“新势力”电车投保,浙江的车主晓颖最近有点烦。

去年,晓颖的车保费4800元左右,期间出了两次险,其中一次报修4600元。虽然对今年保费涨价有预期,但接到报价时,晓颖还是感受到了暴击。

为此,晓颖联系多家保险公司,想谈个更优惠的价格,可保险公司要么拒绝报价,要么捆绑投保座位险等产品,价格也不便宜。

在跟多家保险公司沟通后,晓颖得知,涨价不仅是由于自己出过险,还因为她的车子被列入了“黑名单”。她从业务员口中得知,在估价时,不仅参考出险费用,还要看某款车的事故率,诸如威马等品牌电车,因为起火燃烧的事故较多,保险公司风控在评估时会开出更高的价格,或者干脆直接拒保。

同样因出过险被涨价的还有崔涛。“前一年保费6000多,一开始人保通知涨价到8800元,我还阴阳对方,接着平安说要9000多元,差点听出心梗。”崔涛说。

崔涛打探到的消息是,保险公司认为新能源车保险风险高、容易亏损,就调整了计费方式。如果出险次数多,甚至会被拒保,只能上交强险“裸奔”了。

与此同时,广东的车主楚丹则因为喜欢自驾被拒保。去年底,楚丹开始联系几家保险公司投保,但大多以未通过系统审核为由拒绝,只有一家表示需要涨价2000多元才能投保。而楚丹开车很谨慎,去年一年都没出过险。

在她追问下,才得知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自驾游,导致行驶里程偏高,系统判定存在开网约车的风险,需要更高的保费。

保险公司的做法显然伤了一些车主的心。在他们看来,保险公司干的就是对抗风险的生意,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出险。“凭什么出险了给你涨价,费用太高就直接拒保,那买保险不就是给保险公司送钱吗?难道它们只能接受稳赚不赔?”一位车主抱怨。

但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它们或许也有苦难言。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银保信”)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险保费总收入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了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全行业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为了减轻自身压力,保险公司通过上调保费来减少亏损。据统计,新能源车的平均保费达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六成以上,新购新能源车的保费也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约10%。

一时间,新能源车保险成了车主跟保险公司争论的焦点。一方面,车主喊投保难、投保贵。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连年亏损,似乎又在酝酿新一轮涨价。双方利益的冲突,使得新能源车保险问题愈发复杂和棘手。

图片

问题出在哪里?

在保险公司给出的涨价理由中,新能源车维修贵是重要原因。
不少车企在市场推广时,都会宣传车身一体化压铸、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技术,能提高整车刚性,提高用车安全性。但容易被忽视的代价是,出事故后往往只能以换代修,后期维修成本高。
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约占车价的一半,有些磕碰却只能换新,类似的理赔案例频繁上演,让买单的保险公司直呼“压力山大”。据《第一财经》报道,某品牌售价50万元的插电式混动车,换个容量较小的动力电池,报价30万元;某海外品牌纯电轿车,优惠裸车价约20万元,换动力电池的报价却超过50万元。
除了动力电池贵,电车更新换代周期短,导致市面上可选的通用零部件紧缺,也让维修价格水涨船高。在燃油车时代,五年换代、三年中期改款、每年进行小升级是行业潜规则。加上发动机、变速箱等结构变化不大,市面上通用的零部件多,街边汽修店都能修,大大减轻了车主的经济压力。
而到了新能源车时代,主力车型每年换代只是称为常规操作,一年换几代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2024年2月、8月,极氪001在半年内就完成了两代车型的迭代,导致了2023款、2024款、2025款“三代同堂”销售的现象。这导致车辆零部件变动较大,市面上缺少通用配件,抬高了维修报价。
特别是近年来高压快充、智能辅助驾驶逐渐成为主流车型标配,提高了整车智能化水平,但这些新系统、新工艺缺乏成熟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准确预估风险。例如一些车型的摄像头、雷达被安装在保险杠上,原来换个保险杠只用几百块,如今一旦发生磕碰,只能雷达、摄像头一起换,成本很高。
多位车主在小红书晒出的维修清单显示,某国产新势力品牌,更换一颗毫米波雷达的费用近2200元,更换一颗激光雷达的费用高达近9000元。
同时,车主为了享受整车终身质保,只能去4S店维修,也增加了成本。有车主吐槽,电车连换个胎压监测器都要去4S店,而如果是燃油车,有的淘宝卖家都能提供包安装服务,甚至动手能力强的买家可自行安装。
此外,精算师协会跟银保信还提及电车兼职跑网约车的乱象。陈浩是浙江温州一位顺风车司机,几乎每天都从县城的农村出发,沿途接送乘客去市区,每位乘客的车费约为50元,跑腿帮送包裹的费用为每件30元。单程下来,行驶里程约为八九十公里。
虽然陈浩实际上已经是一位全职司机,但仍按家用车投保,一年保费4000多元。而相同级别的运营车辆,保费则超过8000元。二者的差价就可能决定了某款车型承保的盈亏平衡。
在燃油车时代,普通家用车百公里加速耗时约在10秒左右,但电车的特点就是加速快,即便是入门级电车,百公里加速也可干到五六秒。加上不少年轻车主追求激情驾驶,也增加了出险概率。

图片

车企亲自下场,比亚迪都亏了1.69亿‍‍‍‍

从比亚迪、特斯拉,再到“蔚小理”、小米,头部车企或申请保险牌照,或通过保险经纪公司,纷纷下场卖保险。此举被认为是解决车主投保难、投保贵的有益尝试。

相比起保险公司,车企对自家车辆的构造、成本无疑更加熟悉,更有利于构建从售前、售后、保险的生态闭环,从而降低车主的投保成本。

作为国内首家新能源车企100%控股的财险公司,2024年5月,比亚迪财险的新能源车险业务正式上线。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当月,一辆指导价11.28万元的2024款海豚荣耀版420km自由版在比亚迪财险的投保价格为3900元(其中包含商业险2950元、交强险950元)。同期,市面上合作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约为5000元。

但经过半年多运行,背靠领跑全行业的销量,比亚迪财险仍陷入了亏损的局面,显示出车险的蛋糕虽大,却没有那么好“啃”。

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1亿元,其中仅第四季度,签单保费就达8.43亿元,整体业务呈加速扩张态势。

但增收不仅没有带来增利,反而扩大了亏损规模。在二季度净利润0.18亿元的情况下,第三、第四季度陷入连续亏损,最终导致全年亏损达1.69亿元。一些网友笑称,比亚迪卖车赚的钱,在卖车险上要亏麻了。

即便是以全产业链著称的比亚迪,也未能摆脱居高不下的赔付率带来的成本压力。数据显示,比亚迪财险在2024年的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其中,综合费用率74.88%、综合赔付率233.92%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相比起燃油车,新能源车结构简单、一体化程度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但车型设计和保险的脱节,容易导致出事故后,只能以换代修,加剧保险公司亏损。在比亚迪CEO王传福看来,如果在车辆设计上能够拆件维修,就能大幅降低保险赔付成本,还需要挖掘保险费用数据去发现问题,优化新能源车设计,让做车险不亏钱、能赚钱。

此外,比亚迪财险在成立之初扩张成本高,加上买车送保险等营销动作降低了保费收入、车险定价经验不足等因素,都给净利润带来较大压力。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要丰富零部件供给渠道、鼓励开放动力电池技术、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等,来降低维修成本,缓解保险公司的理赔压力。

然而,政策并非一剂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要想破解当前新能源车险所面临的复杂困局,更为关键的是要产业链上的玩家深度协同,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与突破,以及数据上的共享来逐步实现。


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投保量达3105万辆,保费规模1409亿元。然而,新能源车保险正陷入一个令人困扰的怪圈:保费年年上涨,车主苦不堪言;保险公司持续亏损,却又难以抽身。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一年亏损57亿元。在保险公司承保的2795个新能源车系中,赔付率超过100%的就有137个。如果再算上日常经营管理成本,保险公司直呼“压力山大”。

与此同时,不少车主却苦于投保贵、投保难。不仅出险后次年面临“天价”保费,就连未出险的车主保费也被普涨。甚至有的“高危”车主,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面临“裸奔”的窘境。

新能源车保险为什么这么难?

图片

一个喊贵,一个喊亏

“今年车险报价7400多元,说一点优惠都没有,整个人都懵了。”为了给自己的“新势力”电车投保,浙江的车主晓颖最近有点烦。

去年,晓颖的车保费4800元左右,期间出了两次险,其中一次报修4600元。虽然对今年保费涨价有预期,但接到报价时,晓颖还是感受到了暴击。

为此,晓颖联系多家保险公司,想谈个更优惠的价格,可保险公司要么拒绝报价,要么捆绑投保座位险等产品,价格也不便宜。

在跟多家保险公司沟通后,晓颖得知,涨价不仅是由于自己出过险,还因为她的车子被列入了“黑名单”。她从业务员口中得知,在估价时,不仅参考出险费用,还要看某款车的事故率,诸如威马等品牌电车,因为起火燃烧的事故较多,保险公司风控在评估时会开出更高的价格,或者干脆直接拒保。

同样因出过险被涨价的还有崔涛。“前一年保费6000多,一开始人保通知涨价到8800元,我还阴阳对方,接着平安说要9000多元,差点听出心梗。”崔涛说。

崔涛打探到的消息是,保险公司认为新能源车保险风险高、容易亏损,就调整了计费方式。如果出险次数多,甚至会被拒保,只能上交强险“裸奔”了。

与此同时,广东的车主楚丹则因为喜欢自驾被拒保。去年底,楚丹开始联系几家保险公司投保,但大多以未通过系统审核为由拒绝,只有一家表示需要涨价2000多元才能投保。而楚丹开车很谨慎,去年一年都没出过险。

在她追问下,才得知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自驾游,导致行驶里程偏高,系统判定存在开网约车的风险,需要更高的保费。

保险公司的做法显然伤了一些车主的心。在他们看来,保险公司干的就是对抗风险的生意,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出险。“凭什么出险了给你涨价,费用太高就直接拒保,那买保险不就是给保险公司送钱吗?难道它们只能接受稳赚不赔?”一位车主抱怨。

但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它们或许也有苦难言。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银保信”)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险保费总收入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了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全行业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为了减轻自身压力,保险公司通过上调保费来减少亏损。据统计,新能源车的平均保费达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六成以上,新购新能源车的保费也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约10%。

一时间,新能源车保险成了车主跟保险公司争论的焦点。一方面,车主喊投保难、投保贵。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连年亏损,似乎又在酝酿新一轮涨价。双方利益的冲突,使得新能源车保险问题愈发复杂和棘手。

图片

问题出在哪里?

在保险公司给出的涨价理由中,新能源车维修贵是重要原因。
不少车企在市场推广时,都会宣传车身一体化压铸、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技术,能提高整车刚性,提高用车安全性。但容易被忽视的代价是,出事故后往往只能以换代修,后期维修成本高。
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约占车价的一半,有些磕碰却只能换新,类似的理赔案例频繁上演,让买单的保险公司直呼“压力山大”。据《第一财经》报道,某品牌售价50万元的插电式混动车,换个容量较小的动力电池,报价30万元;某海外品牌纯电轿车,优惠裸车价约20万元,换动力电池的报价却超过50万元。
除了动力电池贵,电车更新换代周期短,导致市面上可选的通用零部件紧缺,也让维修价格水涨船高。在燃油车时代,五年换代、三年中期改款、每年进行小升级是行业潜规则。加上发动机、变速箱等结构变化不大,市面上通用的零部件多,街边汽修店都能修,大大减轻了车主的经济压力。
而到了新能源车时代,主力车型每年换代只是称为常规操作,一年换几代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2024年2月、8月,极氪001在半年内就完成了两代车型的迭代,导致了2023款、2024款、2025款“三代同堂”销售的现象。这导致车辆零部件变动较大,市面上缺少通用配件,抬高了维修报价。
特别是近年来高压快充、智能辅助驾驶逐渐成为主流车型标配,提高了整车智能化水平,但这些新系统、新工艺缺乏成熟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准确预估风险。例如一些车型的摄像头、雷达被安装在保险杠上,原来换个保险杠只用几百块,如今一旦发生磕碰,只能雷达、摄像头一起换,成本很高。
多位车主在小红书晒出的维修清单显示,某国产新势力品牌,更换一颗毫米波雷达的费用近2200元,更换一颗激光雷达的费用高达近9000元。
同时,车主为了享受整车终身质保,只能去4S店维修,也增加了成本。有车主吐槽,电车连换个胎压监测器都要去4S店,而如果是燃油车,有的淘宝卖家都能提供包安装服务,甚至动手能力强的买家可自行安装。
此外,精算师协会跟银保信还提及电车兼职跑网约车的乱象。陈浩是浙江温州一位顺风车司机,几乎每天都从县城的农村出发,沿途接送乘客去市区,每位乘客的车费约为50元,跑腿帮送包裹的费用为每件30元。单程下来,行驶里程约为八九十公里。
虽然陈浩实际上已经是一位全职司机,但仍按家用车投保,一年保费4000多元。而相同级别的运营车辆,保费则超过8000元。二者的差价就可能决定了某款车型承保的盈亏平衡。
在燃油车时代,普通家用车百公里加速耗时约在10秒左右,但电车的特点就是加速快,即便是入门级电车,百公里加速也可干到五六秒。加上不少年轻车主追求激情驾驶,也增加了出险概率。

图片

车企亲自下场,比亚迪都亏了1.69亿‍‍‍‍

从比亚迪、特斯拉,再到“蔚小理”、小米,头部车企或申请保险牌照,或通过保险经纪公司,纷纷下场卖保险。此举被认为是解决车主投保难、投保贵的有益尝试。

相比起保险公司,车企对自家车辆的构造、成本无疑更加熟悉,更有利于构建从售前、售后、保险的生态闭环,从而降低车主的投保成本。

作为国内首家新能源车企100%控股的财险公司,2024年5月,比亚迪财险的新能源车险业务正式上线。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当月,一辆指导价11.28万元的2024款海豚荣耀版420km自由版在比亚迪财险的投保价格为3900元(其中包含商业险2950元、交强险950元)。同期,市面上合作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约为5000元。

但经过半年多运行,背靠领跑全行业的销量,比亚迪财险仍陷入了亏损的局面,显示出车险的蛋糕虽大,却没有那么好“啃”。

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1亿元,其中仅第四季度,签单保费就达8.43亿元,整体业务呈加速扩张态势。

但增收不仅没有带来增利,反而扩大了亏损规模。在二季度净利润0.18亿元的情况下,第三、第四季度陷入连续亏损,最终导致全年亏损达1.69亿元。一些网友笑称,比亚迪卖车赚的钱,在卖车险上要亏麻了。

即便是以全产业链著称的比亚迪,也未能摆脱居高不下的赔付率带来的成本压力。数据显示,比亚迪财险在2024年的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其中,综合费用率74.88%、综合赔付率233.92%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相比起燃油车,新能源车结构简单、一体化程度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但车型设计和保险的脱节,容易导致出事故后,只能以换代修,加剧保险公司亏损。在比亚迪CEO王传福看来,如果在车辆设计上能够拆件维修,就能大幅降低保险赔付成本,还需要挖掘保险费用数据去发现问题,优化新能源车设计,让做车险不亏钱、能赚钱。

此外,比亚迪财险在成立之初扩张成本高,加上买车送保险等营销动作降低了保费收入、车险定价经验不足等因素,都给净利润带来较大压力。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要丰富零部件供给渠道、鼓励开放动力电池技术、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等,来降低维修成本,缓解保险公司的理赔压力。

然而,政策并非一剂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要想破解当前新能源车险所面临的复杂困局,更为关键的是要产业链上的玩家深度协同,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与突破,以及数据上的共享来逐步实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海阔天空 1天前 看起来现在买新能源车不合适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