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宇树有点高攀不起了
锦缎
1天前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宇树的老股目前一票难求,有点“奇货可居”的意思。...宇树老股的爆火,其实是有点反常的现象。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4年,宇树正进行着C轮融资。杭州某机构的投资人John在看过宇树BP之后,一边挑剔着“机器人做C端怎么可能跑得通”,随手把材料丢在一边。被他一同丢弃的还有宇树的投资机会,而且大概率是最后一次上车机会。
现下,John正承受着投资人最不愿面对的精神酷刑——踏空。就在这个诞生“AI六小龙”的标杆城市,某高档写字楼的投委会上又多了条拍烂的大腿。
其实John们不必过分自责,错过是投资必须面对的一课。而且宇树今天的起势之迅猛,大概是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甚至包括已经投资宇树的投资人。
肉眼可见的转折就发生在过去三个月。
去年12月,宇树发布四足机器人震惊行业,同月亮相CES展大杀四方,并得到英伟达黄仁勋的盖章合作。1月DeepSeek爆火连带宇树在内的杭州“AI六小龙”走红,2月宇树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转手绢扭秧歌爆火出圈,收获了一波国民级人缘。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二级率先给出反应,一波“宇树概念股”迎来涨停。位于杭州滨江区峰达创意园的宇树总部展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调研打卡,日日人满为患。大家开始好奇宇树和创始人王兴兴的一切,包括他的偏科。连宇树“90万年薪招算法工程师”的招聘都成了媒体的选题文章。
本以为这都够“顶”了,更意想不到的发生在本周一,90年的王兴兴出现在第一排。至此,宇树科技的份量,未来的可能性,就已超越了一家C轮机器人明星企业的范畴,未来变得不可限量。
资金永远是最敏锐的。宇树的起势折射到一级市场的具象之一,就是老股被抢疯了。只是John们踏空宇树的遗憾很可能无法弥补了。
因为宇树的老股,抢不到。
01
“合伙人已经被问烦了”
在机器人登上春晚之前,宇树的老股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了。一位老股交易人士透露。
“大几千万的老股份额, 不到3天就被抢空了”。
事实上,作为一家明星机器人企业,宇树的老股在市面流转了至少半年以上。一个关键节点是去年12月下旬,宇树发布了一则B2-W四足机器人的视频,展示了宇树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地形灵活的行走、爬坡、后空翻、载物等等。惊人的技术表现瞬间让宇树火出了圈,网友直呼“强到可怕”。
不到2分钟的视频直接改写了业内对宇树的定位。之后,投资人对宇树机器人的评价不止是机器人赛道头部,变成了“吊打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预言宇树将是下一个大疆。
宇树的老股成了真正的抢手货。有老股FA表示,自宇树发布B2-W到春节之前的一个月时间,前后共有数十家投资方来打听宇树的老股份额,资方背景基本涵盖各个类型,除了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还有上市公司、市场化母基金、家族办公室等等。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资方普遍对老股“价格不敏感”。有决心者直接开出100亿的溢价估值,而宇树去年8月完成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还是80亿元。先前成交的一批老股估值据说在60亿左右。
在一个充分的卖方市场,有价无市是个常态,宇树让买方感到了深深的挫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宇树的老股目前一票难求,有点“奇货可居”的意思。老股交易人士问遍了已投机构,“没一个肯卖”,合伙人已被问得不厌其烦。有不死心的买方甚至备好了居间费用,主动找上操盘过宇树融资的FA,结果依旧一无所获。
个别号称“有货”的中间人士,交易条件开得十分苛刻,比如估值直接叫到120亿,而且必须先全款到账,或者明里暗里表达了“想要份额可以,但要先出资做LP”的置换条件。
宇树的上车机会越来越稀缺,是个大概率事件。
就在上周,宇树对“完成新一轮C+融资”的传闻做了“消息不实,只是老股转让”的回应。但有据接近宇树的人士透露,公司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80亿,只是门槛足以劝退绝大多数潜在资方:要么big name,或者带来业务。而且80亿估值是春节前的口径,估值是否水涨船高,暂未可知。
参照当年的优必选。2015年,优必选完成B轮估值,估值在1亿美金左右,仅过去半年,优必选B1轮的融资估值就跳到了10亿美元。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重大事件推断,期间的最大变量,就是优必选出动数百台机器人登上了2016年春晚,获得了极大的品牌溢价。
宇树在蛇年春晚的出圈势头甚至比当年的优必选强势、全面得多。最直观的一个市场反应,二级市场形成了“宇树概念股”,间接持股宇树的上市公司和合作方都吃到了一波红利。典型如关节轴承供应商长盛轴承,自去年9月下旬至今涨幅超400%,春节之后连拉几个10cm涨幅超50%。
总之,不论拼阶段,拼估值,拼资源禀赋,小资金都难再有“上车”的机会。
02
奇货可居
宇树老股的爆火,其实是有点反常的现象。这几年的老股市场,主要是字节、大疆、SheIn、小红书几位老选手,画像是成立时间久(均超十年),估值过千亿,有一定上市预期的绝对巨头。
宇树和不久前“风很大”的摩尔线程是另一套画像。摩尔线程很年轻,成立于2020年,老股受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流动性,公司已经递表,有明确的上市和退出预期;二是卡位的稀缺,技术封锁背景下的“中国英伟达”国替标签。估值虽只有250亿元,但前有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的寒武纪打样,发展和回报空间都有想象。
宇树就更另类了,一家成立于2017年、刚刚迈入独角兽的C轮企业,而且尚无明确上市预期的成长期企业,老股抢疯只能从供需的角度去理解——机会足够稀缺。
不止在中国市场,宇树目前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都数得上号,技术表现可以和波士顿、特斯拉掰手腕。在2025年CES展上,宇树连样机都被销售一空,并进入“黄仁勋严选”——在英伟达公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合作厂商中,宇树H1位列其一。
在大国博弈的语境之下,机器人成了紧扣“国运”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个现象值得玩味。按外媒口径,美国正在担忧他们曾在无人机领域的失利可能在机器人重演,宇树之于波士顿动力,就好比当年的大疆之于3D Robotics,失利的重要原因是“中间的缺失”——热衷于押注颠覆性的遥远技术,或成熟技术的规模收益,却忽视了从实验室通往市场过程,成熟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漫长的规模化制造的迭代过程。
这一点显然是中国企业擅长的。深圳已经跑出了大疆,凭低成本占领全球八成消费无人机市场份额。宇树如今的画风高度相似,一个业内流传的数字是,宇树四足机器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70%。
虽然不乏一些质疑声音,比如宇树面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销售占比过高,但这掩盖不了宇树压倒性的竞争力——惊人的成本控制。波士顿动力狗的售价在5-10万美元,而宇树四足机器人起步价只要1500美元。有“硅谷预言家”称号的A16Z创始人联合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在最近一次访谈评价宇树:这将是一个真正的拉锯战...如果中国愿意以1万或2万美元的价格制造机器人,我们可以购买十亿个。
目前看来,理想和现实离得并不远。宇树Go2四足机器人售价9997元起,人形机器人G1是只要9.9万起。
2023年只用3个全职员工花半年就做出H1机器人的宇树,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量产并跑通了商业化和盈利,业内独一份,直接与尚在研发烧钱的同行拉开了赛程。
接近宇树老股的人士透露了一组惊人的数字,2023年、2024年,宇树的营收分别在2亿和4亿左右,净利润则分别在1000万到7000万左右。
假设信息属实,宇树离科创板的申报标准不远,报A或港股IPO指日可待。
这在很大程度解释了投资人对宇树老股的“估值不敏感”。目前投资人对100亿老股估值普遍接受,对宇树未来的预测是“300亿到500亿不算过分,800亿甚至更高”。暂且拿“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做个参照,年初受股东减持和管理层波动影响,优必选的市值目前回落至340亿港元左右,高点一度突破过1000亿港元。
不管出于FOMO情绪、流动性的考虑,还是机器人赛道的卡位策略,头部的宇树是最值得押注的企业之一。新股老股只是手段,上车才是目标。
当这一切再叠加上春晚带来的国民级品牌影响力,“杭州六小龙”的舆论势能,以及2月17日王兴兴的出席并发言,这波势能和江湖地位已经远超一家C轮科技初创企业的想象。
03
“看上哪个随便挑”
最后简单谈谈老股。
宇树老股的爆火,拓宽了一些过往老股交易的边界。背后可能还藏着一个趋势,接下来一级市场的老股成交可能会迎来一个小高峰。
依据是,买卖双方的意愿都在大幅提升。这里暂不谈字节、大疆、小红书以及宇树这类明星老股,这是长期稳定的卖方市场。GP的退出压力是逐年累积的,一组业内流传的数字是,VC/PE基金积压的待退出资产有13万个项目,1.4万家公司——这是个买方市场。
投资机构对S基金、老股退出的指望这几年就没断过,只是S基金的成交量堪忧。不止一位S基金投资人透露,过去一年,出于资产普遍缩水、估值难以弥合、买卖方难以匹配等因素,S基金二手份额的实际成交量“惨淡”,很可能只有2023年一半左右。
老股成交的动力反而更大。一个好项目往往是,早期投资人打个三折很可能还有两三倍DPI。在LP逼GP退出的节点,“拿到上市”不再是长期主义的普遍审美。
一位投老股的投资人透露,目前一线基金对老股交易的姿态前所未有的主动:他们会直接给到一个portfolio列表,每家数百个项目,直言“看上哪个随便挑”。
创始人对于老股交易的态度也比并购卖身更有动力。如今资产价格正在回落到合理水平,老股交易有机会实现三赢:老投资人获得DPI、创始人免除回购责任、新投资人获得折扣。
但在买方市场,买方的变化才构成真正的变量。目前一级机构正面临出手的压力,一个市场共识是,25年整个市场出手会比24年更活跃。在资产荒的存量背景下,消解出手压力的出口之一就是老股。
GP普遍表示在看老股,也有把老股作为策略一环的。旗帜鲜明的比如江远投资,2024年完成4亿美元十年期的基金募资 ,不久前公开发布了“摘星计划”,接手医疗和科技的老股项目,合伙人透露“瞬间收到了海量项目”。这一策略的考量不全然是出手压力,而是手握长钱,有“拿时间换空间”的价值。
一位家族办公室负责人透露,自去年不再加码做LP,转向二级和海外投资,国内只看老股,这一策略在家办圈“很有普遍性”。还有某大型外资母基金,曾投过数十家GP,25年的规划是只加码表现好的存量GP,以及优质老股,不再新投项目。
但为什么说小高峰只是“可能”。一方面掣肘于买卖方匹配、定价等成交难度,关键在于,可成交老股的比例并不高,前提你得是个优质项目。按业内人士评估,这一比例很可能只占整体portfolio的10%左右——与符合并购的项目比例大致相同,只是局部的机会策略。(
作者:曹玮钰 投中
网
)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宇树的老股目前一票难求,有点“奇货可居”的意思。...宇树老股的爆火,其实是有点反常的现象。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4年,宇树正进行着C轮融资。杭州某机构的投资人John在看过宇树BP之后,一边挑剔着“机器人做C端怎么可能跑得通”,随手把材料丢在一边。被他一同丢弃的还有宇树的投资机会,而且大概率是最后一次上车机会。
现下,John正承受着投资人最不愿面对的精神酷刑——踏空。就在这个诞生“AI六小龙”的标杆城市,某高档写字楼的投委会上又多了条拍烂的大腿。
其实John们不必过分自责,错过是投资必须面对的一课。而且宇树今天的起势之迅猛,大概是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甚至包括已经投资宇树的投资人。
肉眼可见的转折就发生在过去三个月。
去年12月,宇树发布四足机器人震惊行业,同月亮相CES展大杀四方,并得到英伟达黄仁勋的盖章合作。1月DeepSeek爆火连带宇树在内的杭州“AI六小龙”走红,2月宇树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转手绢扭秧歌爆火出圈,收获了一波国民级人缘。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二级率先给出反应,一波“宇树概念股”迎来涨停。位于杭州滨江区峰达创意园的宇树总部展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调研打卡,日日人满为患。大家开始好奇宇树和创始人王兴兴的一切,包括他的偏科。连宇树“90万年薪招算法工程师”的招聘都成了媒体的选题文章。
本以为这都够“顶”了,更意想不到的发生在本周一,90年的王兴兴出现在第一排。至此,宇树科技的份量,未来的可能性,就已超越了一家C轮机器人明星企业的范畴,未来变得不可限量。
资金永远是最敏锐的。宇树的起势折射到一级市场的具象之一,就是老股被抢疯了。只是John们踏空宇树的遗憾很可能无法弥补了。
因为宇树的老股,抢不到。
01
“合伙人已经被问烦了”
在机器人登上春晚之前,宇树的老股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了。一位老股交易人士透露。
“大几千万的老股份额, 不到3天就被抢空了”。
事实上,作为一家明星机器人企业,宇树的老股在市面流转了至少半年以上。一个关键节点是去年12月下旬,宇树发布了一则B2-W四足机器人的视频,展示了宇树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地形灵活的行走、爬坡、后空翻、载物等等。惊人的技术表现瞬间让宇树火出了圈,网友直呼“强到可怕”。
不到2分钟的视频直接改写了业内对宇树的定位。之后,投资人对宇树机器人的评价不止是机器人赛道头部,变成了“吊打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预言宇树将是下一个大疆。
宇树的老股成了真正的抢手货。有老股FA表示,自宇树发布B2-W到春节之前的一个月时间,前后共有数十家投资方来打听宇树的老股份额,资方背景基本涵盖各个类型,除了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还有上市公司、市场化母基金、家族办公室等等。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资方普遍对老股“价格不敏感”。有决心者直接开出100亿的溢价估值,而宇树去年8月完成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还是80亿元。先前成交的一批老股估值据说在60亿左右。
在一个充分的卖方市场,有价无市是个常态,宇树让买方感到了深深的挫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宇树的老股目前一票难求,有点“奇货可居”的意思。老股交易人士问遍了已投机构,“没一个肯卖”,合伙人已被问得不厌其烦。有不死心的买方甚至备好了居间费用,主动找上操盘过宇树融资的FA,结果依旧一无所获。
个别号称“有货”的中间人士,交易条件开得十分苛刻,比如估值直接叫到120亿,而且必须先全款到账,或者明里暗里表达了“想要份额可以,但要先出资做LP”的置换条件。
宇树的上车机会越来越稀缺,是个大概率事件。
就在上周,宇树对“完成新一轮C+融资”的传闻做了“消息不实,只是老股转让”的回应。但有据接近宇树的人士透露,公司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80亿,只是门槛足以劝退绝大多数潜在资方:要么big name,或者带来业务。而且80亿估值是春节前的口径,估值是否水涨船高,暂未可知。
参照当年的优必选。2015年,优必选完成B轮估值,估值在1亿美金左右,仅过去半年,优必选B1轮的融资估值就跳到了10亿美元。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重大事件推断,期间的最大变量,就是优必选出动数百台机器人登上了2016年春晚,获得了极大的品牌溢价。
宇树在蛇年春晚的出圈势头甚至比当年的优必选强势、全面得多。最直观的一个市场反应,二级市场形成了“宇树概念股”,间接持股宇树的上市公司和合作方都吃到了一波红利。典型如关节轴承供应商长盛轴承,自去年9月下旬至今涨幅超400%,春节之后连拉几个10cm涨幅超50%。
总之,不论拼阶段,拼估值,拼资源禀赋,小资金都难再有“上车”的机会。
02
奇货可居
宇树老股的爆火,其实是有点反常的现象。这几年的老股市场,主要是字节、大疆、SheIn、小红书几位老选手,画像是成立时间久(均超十年),估值过千亿,有一定上市预期的绝对巨头。
宇树和不久前“风很大”的摩尔线程是另一套画像。摩尔线程很年轻,成立于2020年,老股受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流动性,公司已经递表,有明确的上市和退出预期;二是卡位的稀缺,技术封锁背景下的“中国英伟达”国替标签。估值虽只有250亿元,但前有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的寒武纪打样,发展和回报空间都有想象。
宇树就更另类了,一家成立于2017年、刚刚迈入独角兽的C轮企业,而且尚无明确上市预期的成长期企业,老股抢疯只能从供需的角度去理解——机会足够稀缺。
不止在中国市场,宇树目前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都数得上号,技术表现可以和波士顿、特斯拉掰手腕。在2025年CES展上,宇树连样机都被销售一空,并进入“黄仁勋严选”——在英伟达公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合作厂商中,宇树H1位列其一。
在大国博弈的语境之下,机器人成了紧扣“国运”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个现象值得玩味。按外媒口径,美国正在担忧他们曾在无人机领域的失利可能在机器人重演,宇树之于波士顿动力,就好比当年的大疆之于3D Robotics,失利的重要原因是“中间的缺失”——热衷于押注颠覆性的遥远技术,或成熟技术的规模收益,却忽视了从实验室通往市场过程,成熟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漫长的规模化制造的迭代过程。
这一点显然是中国企业擅长的。深圳已经跑出了大疆,凭低成本占领全球八成消费无人机市场份额。宇树如今的画风高度相似,一个业内流传的数字是,宇树四足机器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70%。
虽然不乏一些质疑声音,比如宇树面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销售占比过高,但这掩盖不了宇树压倒性的竞争力——惊人的成本控制。波士顿动力狗的售价在5-10万美元,而宇树四足机器人起步价只要1500美元。有“硅谷预言家”称号的A16Z创始人联合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在最近一次访谈评价宇树:这将是一个真正的拉锯战...如果中国愿意以1万或2万美元的价格制造机器人,我们可以购买十亿个。
目前看来,理想和现实离得并不远。宇树Go2四足机器人售价9997元起,人形机器人G1是只要9.9万起。
2023年只用3个全职员工花半年就做出H1机器人的宇树,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量产并跑通了商业化和盈利,业内独一份,直接与尚在研发烧钱的同行拉开了赛程。
接近宇树老股的人士透露了一组惊人的数字,2023年、2024年,宇树的营收分别在2亿和4亿左右,净利润则分别在1000万到7000万左右。
假设信息属实,宇树离科创板的申报标准不远,报A或港股IPO指日可待。
这在很大程度解释了投资人对宇树老股的“估值不敏感”。目前投资人对100亿老股估值普遍接受,对宇树未来的预测是“300亿到500亿不算过分,800亿甚至更高”。暂且拿“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做个参照,年初受股东减持和管理层波动影响,优必选的市值目前回落至340亿港元左右,高点一度突破过1000亿港元。
不管出于FOMO情绪、流动性的考虑,还是机器人赛道的卡位策略,头部的宇树是最值得押注的企业之一。新股老股只是手段,上车才是目标。
当这一切再叠加上春晚带来的国民级品牌影响力,“杭州六小龙”的舆论势能,以及2月17日王兴兴的出席并发言,这波势能和江湖地位已经远超一家C轮科技初创企业的想象。
03
“看上哪个随便挑”
最后简单谈谈老股。
宇树老股的爆火,拓宽了一些过往老股交易的边界。背后可能还藏着一个趋势,接下来一级市场的老股成交可能会迎来一个小高峰。
依据是,买卖双方的意愿都在大幅提升。这里暂不谈字节、大疆、小红书以及宇树这类明星老股,这是长期稳定的卖方市场。GP的退出压力是逐年累积的,一组业内流传的数字是,VC/PE基金积压的待退出资产有13万个项目,1.4万家公司——这是个买方市场。
投资机构对S基金、老股退出的指望这几年就没断过,只是S基金的成交量堪忧。不止一位S基金投资人透露,过去一年,出于资产普遍缩水、估值难以弥合、买卖方难以匹配等因素,S基金二手份额的实际成交量“惨淡”,很可能只有2023年一半左右。
老股成交的动力反而更大。一个好项目往往是,早期投资人打个三折很可能还有两三倍DPI。在LP逼GP退出的节点,“拿到上市”不再是长期主义的普遍审美。
一位投老股的投资人透露,目前一线基金对老股交易的姿态前所未有的主动:他们会直接给到一个portfolio列表,每家数百个项目,直言“看上哪个随便挑”。
创始人对于老股交易的态度也比并购卖身更有动力。如今资产价格正在回落到合理水平,老股交易有机会实现三赢:老投资人获得DPI、创始人免除回购责任、新投资人获得折扣。
但在买方市场,买方的变化才构成真正的变量。目前一级机构正面临出手的压力,一个市场共识是,25年整个市场出手会比24年更活跃。在资产荒的存量背景下,消解出手压力的出口之一就是老股。
GP普遍表示在看老股,也有把老股作为策略一环的。旗帜鲜明的比如江远投资,2024年完成4亿美元十年期的基金募资 ,不久前公开发布了“摘星计划”,接手医疗和科技的老股项目,合伙人透露“瞬间收到了海量项目”。这一策略的考量不全然是出手压力,而是手握长钱,有“拿时间换空间”的价值。
一位家族办公室负责人透露,自去年不再加码做LP,转向二级和海外投资,国内只看老股,这一策略在家办圈“很有普遍性”。还有某大型外资母基金,曾投过数十家GP,25年的规划是只加码表现好的存量GP,以及优质老股,不再新投项目。
但为什么说小高峰只是“可能”。一方面掣肘于买卖方匹配、定价等成交难度,关键在于,可成交老股的比例并不高,前提你得是个优质项目。按业内人士评估,这一比例很可能只占整体portfolio的10%左右——与符合并购的项目比例大致相同,只是局部的机会策略。(
作者:曹玮钰 投中
网
)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宇树有点高攀不起了
锦缎
1天前
宇树科技的背后推手
财经早餐
4天前
宇树科技,引爆A股!
财经锐眼
2天前
跟着DeepSeek炒股,靠谱吗?
红星资本局
1天前
当“成人需求"遇上人工智能,万亿孤独经济爆发
乎西商业评论
1天前
看盘笔记:妥妥的科技牛,有一批十倍股
凯恩斯
1天前
好运的原理:偶然+正反馈
格上财富
1天前
“中医AI第一股”要来了?问止中医冲刺港交所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2-22 02:48
这场超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透露出哪些信息?
时代周报
2025-02-22 02:48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