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学习华为铁三角,都掉进了九大陷阱

前瞻网

2天前

以我观察到的企业来看,他们都是掉入了下面的九大陷阱:。...1、捷径速赢陷阱——把铁三角简单看作是一种激励“小妙招”,认为模式很简单,而且可以绕开复杂的绩效考核,自己的企业马上就可以实施。

观点 | 学习华为铁三角,都掉进了九大陷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咨询(ID:hrm-yun)

好多企业都看明白了,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给奋斗者分好钱。他们也清楚,传统“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的薪酬模式,实际执行中几乎等同于全固薪,一定需要变革。

于是,渴望改变的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华为的“铁三角模式(Customer Centric Three,CC3)”。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就是让客户经理(AR)、方案经理(SR)和交付经理(FR)组成联合团队,共同面对客户,将销售机会变成经营结果,而后再分享奖金。

想来,这种模式把原来企业内“各管一段”的串联,变成了并联,让几个重要角色同心同德,共同进退,其激励效果可想而知。但有意思的是,现实中绝大多数实施铁三角模式的企业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以我观察到的企业来看,他们都是掉入了下面的九大陷阱:

1、捷径速赢陷阱——把铁三角简单看作是一种激励“小妙招”,认为模式很简单,而且可以绕开复杂的绩效考核,自己的企业马上就可以实施。有的老板甚至要求几天内就拿出方案。我们不妨问这些老板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为什么很少有做成的企业?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您觉得这个模式很简单,有没有一种可能?您还没有把这个模式看懂。

2、激励孤岛陷阱——铁三角激活的只是以前台销售功能为主的团队,经营业绩并不是销售一个职能来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前中后台的协作链条。如果不同时激活中后台,单独享受激励政策的铁三角就会成为全公司的敌人。中后台冷眼看戏都算是善良的,故意使绊子的人一定不会少。

3、经营定位陷阱——有些企业还真跳出了铁三角的限制,组建了更多角色参与的经营单元(从CC3到CC5、CC6),但却掉入了另一个陷阱。老板要求这个经营单元发挥经营才能,创造价值增量,但却把他们当做执行机构,不给财务权、人事权和决策权,让人家绑着镣铐跳舞。如此一来,人家只能按照过去的行动路径走,还怎么发挥经营才能?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变,结果不变,为什么企业要额外付出激励呢?

4、无度授权陷阱——有的企业老板想通了,大胆授予三权,但步子又迈得过大。当经营单元手握独立经营的权力,但却没有约束和风控机制,其实就等于企业成立了一个不需要向总部汇报的事业部,结果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我一直强调,授权不是一种胸怀,而是一种胸怀基础上的技术。

5、无脑经营陷阱——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经营者是很难的,“企业家才能”一定是稀缺的能力。那问题来了,当企业给到经营单元授权后,他们如何提升他们经营成功的概率呢?难道说,埋头苦干就可以赢得经营业绩吗?如果这样,是不是太简单了。事实上,无论是做标准化的项目,还是做孵化的项目,企业都应该有自己商业计划书模板。这个模板验证了经营思路,确保逻辑上不出大错,换言之,这个模板保底限,个人经营才能拉上限。

6、薪酬结构陷阱——大多企业其实都很保守,并不想变革激励机制。于是,他们限定了激励创新的范围就是铁三角;于是,他们在现有薪酬之外,只拿出一部分增量奖金来做激励。没有对赌投入,没有超利分享,连拿出来的奖金都少得可怜。这就相当于让人家做附加题,成本大,收益小。放心,没有人会为了附加题去改变自己的答题节奏。所以,一切照旧,没有任何改变。

7、提成机制陷阱——不同难度的项目,铁三角团队分到的奖金包应该一样吗?如果都一样,那么铁三角的最优策略就是做容易的项目,那么公司就没有人去攻坚克难了,行业地位还如何保障呢?长期不打硬仗,核心竞争力会不会逐渐涣散呢?

8、分边机制陷阱——就算是铁三角内部,其实也很难分好钱。有的企业实施了所谓“三三制”,也就是奖金三等分。但我们知道,有的项目是深关系,有的项目是硬技术,有的项目是强交付……不同项目不同打法,都有一个主力贡献者,如果他们的分配和其他人一样,他们就一定不愿意多付出。问题是,这个主力贡献者可是决定了项目成败呀。这种一刀切的分边,显然就弱化了铁三角的战斗力。有的老板说了,你得有格局呀,这个项目你吃亏了,下个项目你不就占便宜了吗?碰到说这种话的人,就不要再和他争论了,尊重,祝福就好。

9、业绩承诺陷阱——我们假设对赌、提成、分边等问题都解决了,铁三角内部会不会同心同德呢?也不见得,除非他们都有清晰的业绩承诺,即“我能为这个项目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业绩承诺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被激励者是否尽责,进而影响他的奖金发放、对赌返还等利益。但问题又来了,即使在铁三角那种标准化的项目里,又有几个企业能做到清晰分解绩效任务呢?人家老板说了:“本来以为铁三角可以绕过绩效考核这么繁琐的事,结果绕来绕去还绕回来了……哎!”醒醒吧,哪里有什么捷径哟。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穆胜咨询(ID:hrm-yun),作者:穆胜 

以我观察到的企业来看,他们都是掉入了下面的九大陷阱:。...1、捷径速赢陷阱——把铁三角简单看作是一种激励“小妙招”,认为模式很简单,而且可以绕开复杂的绩效考核,自己的企业马上就可以实施。

观点 | 学习华为铁三角,都掉进了九大陷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咨询(ID:hrm-yun)

好多企业都看明白了,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给奋斗者分好钱。他们也清楚,传统“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的薪酬模式,实际执行中几乎等同于全固薪,一定需要变革。

于是,渴望改变的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华为的“铁三角模式(Customer Centric Three,CC3)”。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就是让客户经理(AR)、方案经理(SR)和交付经理(FR)组成联合团队,共同面对客户,将销售机会变成经营结果,而后再分享奖金。

想来,这种模式把原来企业内“各管一段”的串联,变成了并联,让几个重要角色同心同德,共同进退,其激励效果可想而知。但有意思的是,现实中绝大多数实施铁三角模式的企业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以我观察到的企业来看,他们都是掉入了下面的九大陷阱:

1、捷径速赢陷阱——把铁三角简单看作是一种激励“小妙招”,认为模式很简单,而且可以绕开复杂的绩效考核,自己的企业马上就可以实施。有的老板甚至要求几天内就拿出方案。我们不妨问这些老板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为什么很少有做成的企业?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您觉得这个模式很简单,有没有一种可能?您还没有把这个模式看懂。

2、激励孤岛陷阱——铁三角激活的只是以前台销售功能为主的团队,经营业绩并不是销售一个职能来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前中后台的协作链条。如果不同时激活中后台,单独享受激励政策的铁三角就会成为全公司的敌人。中后台冷眼看戏都算是善良的,故意使绊子的人一定不会少。

3、经营定位陷阱——有些企业还真跳出了铁三角的限制,组建了更多角色参与的经营单元(从CC3到CC5、CC6),但却掉入了另一个陷阱。老板要求这个经营单元发挥经营才能,创造价值增量,但却把他们当做执行机构,不给财务权、人事权和决策权,让人家绑着镣铐跳舞。如此一来,人家只能按照过去的行动路径走,还怎么发挥经营才能?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变,结果不变,为什么企业要额外付出激励呢?

4、无度授权陷阱——有的企业老板想通了,大胆授予三权,但步子又迈得过大。当经营单元手握独立经营的权力,但却没有约束和风控机制,其实就等于企业成立了一个不需要向总部汇报的事业部,结果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我一直强调,授权不是一种胸怀,而是一种胸怀基础上的技术。

5、无脑经营陷阱——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经营者是很难的,“企业家才能”一定是稀缺的能力。那问题来了,当企业给到经营单元授权后,他们如何提升他们经营成功的概率呢?难道说,埋头苦干就可以赢得经营业绩吗?如果这样,是不是太简单了。事实上,无论是做标准化的项目,还是做孵化的项目,企业都应该有自己商业计划书模板。这个模板验证了经营思路,确保逻辑上不出大错,换言之,这个模板保底限,个人经营才能拉上限。

6、薪酬结构陷阱——大多企业其实都很保守,并不想变革激励机制。于是,他们限定了激励创新的范围就是铁三角;于是,他们在现有薪酬之外,只拿出一部分增量奖金来做激励。没有对赌投入,没有超利分享,连拿出来的奖金都少得可怜。这就相当于让人家做附加题,成本大,收益小。放心,没有人会为了附加题去改变自己的答题节奏。所以,一切照旧,没有任何改变。

7、提成机制陷阱——不同难度的项目,铁三角团队分到的奖金包应该一样吗?如果都一样,那么铁三角的最优策略就是做容易的项目,那么公司就没有人去攻坚克难了,行业地位还如何保障呢?长期不打硬仗,核心竞争力会不会逐渐涣散呢?

8、分边机制陷阱——就算是铁三角内部,其实也很难分好钱。有的企业实施了所谓“三三制”,也就是奖金三等分。但我们知道,有的项目是深关系,有的项目是硬技术,有的项目是强交付……不同项目不同打法,都有一个主力贡献者,如果他们的分配和其他人一样,他们就一定不愿意多付出。问题是,这个主力贡献者可是决定了项目成败呀。这种一刀切的分边,显然就弱化了铁三角的战斗力。有的老板说了,你得有格局呀,这个项目你吃亏了,下个项目你不就占便宜了吗?碰到说这种话的人,就不要再和他争论了,尊重,祝福就好。

9、业绩承诺陷阱——我们假设对赌、提成、分边等问题都解决了,铁三角内部会不会同心同德呢?也不见得,除非他们都有清晰的业绩承诺,即“我能为这个项目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业绩承诺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被激励者是否尽责,进而影响他的奖金发放、对赌返还等利益。但问题又来了,即使在铁三角那种标准化的项目里,又有几个企业能做到清晰分解绩效任务呢?人家老板说了:“本来以为铁三角可以绕过绩效考核这么繁琐的事,结果绕来绕去还绕回来了……哎!”醒醒吧,哪里有什么捷径哟。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穆胜咨询(ID:hrm-yun),作者:穆胜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