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王兴兴: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速度超出我预期,2025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新量级”【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前瞻网

2天前

根据incoPat数据,2015-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及公开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公开数量为2903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申请机构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为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规模最大的机构,有181项。

宇树科技王兴兴: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速度超出我预期,2025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新量级”【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春晚,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据央视报道,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于17日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会议结束,他便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发表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展、市场前景等观点。

被问到机器人是不是每天都在进化时,王兴兴表示:“现在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过我预期的,每天给我的惊喜也非常大。你要把机器人的AI模型做好,做好了以后然后用更好的,AI算力去把它训练出来就好了。所以大大加速了整个技术进步。”

当记者问到春晚的那个机器人离场时还是有人推着在走的,而现在的机器人自己就能够起舞,背后是否什么技术迭代?王兴兴表示:“为什么下场还有一个人跟他辅助一下,其实为了好玩,增加了机器人和人的互动性,当然我们最近前段时间。刚刚对人形机器人又做了软件算法的升级,让它更加柔顺,跳舞可能跳得比绝大部分人都好。”

谈到未来家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时,王兴兴表示:“我个人感觉在今年年底之前,人形机器人AI会达到一个新的一个量级。我觉得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础的,比如说服务业啊,或者一些工业,其实是基本可以推起来的,但家用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家用可能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可能还是会需要技术相对更成熟一点点。”

此前,宇树科技售价9.9万元消费级人形机器人G1和售价65万元工业级人形机器人H1在京东平台上线后迅速售罄下架,是否不再向个人出售。对此,宇树科技表示,这只是平台首批销售订单已售罄,且上架的都是普通标准版,等优化好才会上架。

对于未来机器人的定价是否还会下降,宇树科技一位负责人表示,未来四足机器人降到三四千人民币的问题不大,可以真正进入消费级时代。目前四足机器人1万人民币的价格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点贵。

企查猫资料显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树科技)是一家在世界机器人领域内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王兴兴创立,他本人也是一位具有近10多年足式机器人研发经验的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曾在硕士期间独立开发了使用低成本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全自由度高性能四足机器人XDog。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人形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环境、理解语言、做出决策并执行任务。在医疗、教育、服务、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人机共融的新时代。

科研创新情况: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

根据incoPat数据,2015-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及公开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公开数量为2903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申请机构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为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规模最大的机构,有181项。

科研创新情况: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

中国区域现状: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从京津冀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其最大特点在于优势互补、交汇互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程度在三地居于首位,而天津与河北工业基础也较雄厚且传统产业转型需求旺盛,故许多机器人企业采取北京研发,生产、落地在天津、河北的模式,且河北发展成为京津机器人企业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地。

中国区域现状: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中国产业现状:中国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披露的信息,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对于整个人形机器人市场未来的发展,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7年,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产业现状:中国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预测未来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他指出:“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因为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完全适应人类生存的世界,这也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 2025 年年底前实现技术突破,甚至可能推出初代通用机器人,并将进程分为高端玩具阶段(2 年内)、机器人自造机器人阶段(2-5 年)、家庭普及阶段(5-10 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根据incoPat数据,2015-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及公开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公开数量为2903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申请机构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为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规模最大的机构,有181项。

宇树科技王兴兴: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速度超出我预期,2025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新量级”【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春晚,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据央视报道,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于17日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会议结束,他便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发表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展、市场前景等观点。

被问到机器人是不是每天都在进化时,王兴兴表示:“现在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过我预期的,每天给我的惊喜也非常大。你要把机器人的AI模型做好,做好了以后然后用更好的,AI算力去把它训练出来就好了。所以大大加速了整个技术进步。”

当记者问到春晚的那个机器人离场时还是有人推着在走的,而现在的机器人自己就能够起舞,背后是否什么技术迭代?王兴兴表示:“为什么下场还有一个人跟他辅助一下,其实为了好玩,增加了机器人和人的互动性,当然我们最近前段时间。刚刚对人形机器人又做了软件算法的升级,让它更加柔顺,跳舞可能跳得比绝大部分人都好。”

谈到未来家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时,王兴兴表示:“我个人感觉在今年年底之前,人形机器人AI会达到一个新的一个量级。我觉得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础的,比如说服务业啊,或者一些工业,其实是基本可以推起来的,但家用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家用可能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可能还是会需要技术相对更成熟一点点。”

此前,宇树科技售价9.9万元消费级人形机器人G1和售价65万元工业级人形机器人H1在京东平台上线后迅速售罄下架,是否不再向个人出售。对此,宇树科技表示,这只是平台首批销售订单已售罄,且上架的都是普通标准版,等优化好才会上架。

对于未来机器人的定价是否还会下降,宇树科技一位负责人表示,未来四足机器人降到三四千人民币的问题不大,可以真正进入消费级时代。目前四足机器人1万人民币的价格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点贵。

企查猫资料显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树科技)是一家在世界机器人领域内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王兴兴创立,他本人也是一位具有近10多年足式机器人研发经验的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曾在硕士期间独立开发了使用低成本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全自由度高性能四足机器人XDog。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人形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环境、理解语言、做出决策并执行任务。在医疗、教育、服务、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人机共融的新时代。

科研创新情况: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

根据incoPat数据,2015-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及公开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公开数量为2903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申请机构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为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规模最大的机构,有181项。

科研创新情况: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专利公开进入爆发阶段

中国区域现状: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从京津冀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其最大特点在于优势互补、交汇互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程度在三地居于首位,而天津与河北工业基础也较雄厚且传统产业转型需求旺盛,故许多机器人企业采取北京研发,生产、落地在天津、河北的模式,且河北发展成为京津机器人企业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地。

中国区域现状: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中国产业现状:中国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披露的信息,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对于整个人形机器人市场未来的发展,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7年,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产业现状:中国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预测未来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他指出:“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因为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完全适应人类生存的世界,这也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 2025 年年底前实现技术突破,甚至可能推出初代通用机器人,并将进程分为高端玩具阶段(2 年内)、机器人自造机器人阶段(2-5 年)、家庭普及阶段(5-10 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