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都是一米多高,一百来斤,人与人的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冯仑风马牛

4天前

为什么解释不了。...其实,从「硬件」上,也就是身体上来说,人都是差不多的,多数人一米多高,一百来斤,当然有些人高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些人胖一点,有些人瘦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封面图 | 《西部世界》剧照

1

冯叔,我最近在读您的新书《人生的逻辑》。很好奇您为啥会写这样一本书?

冯仑

对我而言,写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挺愉快的体验。这是一本你「想不开时」可以看的书,在你想不开的时候,看完它心情会变好。我希望它是「想不开」的解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总会在一些时刻或者特殊阶段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用传统的解释解释不了,于是人就会「堵着」,会苦闷。

为什么解释不了?

其实,从「硬件」上,也就是身体上来说,人都是差不多的,多数人一米多高,一百来斤,当然有些人高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些人胖一点,有些人瘦一点。但是,「软件」,也就是思维方式、想法、价值观,等等,差别挺大。

我们的「软件」是怎么构建起来的呢?

首先是从小在家里由父母、爷爷奶奶灌输的。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听过爷爷奶奶讲故事,然后知道了要诚实、不能撒谎、不能偷东西、要远离危险……这是最开始的「软件安装」。

接下来,开始上学。从幼儿园到大学,老师们给我们「安装」的,是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大规模统一制式的「软件」,教材是一样的,甚至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都是一样的。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一些人会发现,这两套「软件」不够用了,经常碰到一些事情跟爷爷奶奶说的不一样,跟老师说的也不一样。原有的解释系统失灵了,就开始郁闷。

郁闷之后怎么办呢?读书,从书中去寻求答案。或者找人聊,从别人的话语中去获得解释。过去,很多人会去庙里求神问卜,或者寻求大师、专家的指点,用这样的方式来修正解释系统。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三十年前,我刚刚做生意的时候,有一次路过陕西榆林市的佳县。佳县有一座很有名的道观,历史上一些大人物去过,当时都说那里的签很灵,于是我和朋友一起去道观里抽签,抽到了一支上上签,叫「鸿运当头」。这既解释了我们之前几年做生意的顺遂,也给我了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让我对未来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社会上被称为「大师」的就很多了,高僧、高道、名士、江湖奇人……以及各种专家、学者,都可能会帮助我们修正解释系统。

我中学时,学校对面有个胡同里住着很多民国时代幸存下来的人,我经常和几个同学一起跟他们聊天,我发现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就跟上课时老师讲的都不一样。他们让我对世界有了另一种看法和认知。

以上,可以看做是「软件安装」的第三种情况,也就是建立自己的解释系统。

当然,随着我们阅读以及阅历的不断增长,我们的「软件」、我们的解释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过去两年,我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一些事情的解释又梳理了一遍,然后写下来,就汇集成了这本书。

比如说,经常有读者在公众号后台问我,「现在能不能买房?」「房价会涨还是跌?」,等等,我就把自己对地产行业的理解写了两篇文字,分别是《买房的逻辑》和《卖房的逻辑》,还比如,也经常有人问,「怎么样才能赚钱?」「应不应该创业?」,我把对相关话题的思考,写了《商人的逻辑》《资本的逻辑》《慈善的逻辑》《开放的逻辑》。

我也写了一些不常见的事。我曾经有一些熟人因为各种原因坐牢了,我去探监。坐牢是怎么回事?监狱是怎么回事?我写了《监狱的逻辑》。其他还有《自杀的逻辑》《疯子的逻辑》《痛苦的逻辑》,等等。

回顾自己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更新升级「软件系统」的过程。因为我的解释系统全部是自洽的,所以写作的过程就很开心。

如果你有「想不开」的时候,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在某个地方,就能帮你更新一下「解释系统」,让你在郁闷的地方得到新解释,然后你就觉得又开心了、又自洽了。

2

我发现自己总是会因为一些问题得不到解释而陷入矛盾之中。您是如何做到自洽的?

冯仑

我在自我升级「软件系统」的过程中也会有矛盾。

举个例子,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教授们告诉我们,「某某主义是科学。」同时,教授也告诉我们,「某某主义是神圣的,你们只能学习,不能超越。」

我就很疑惑,如果是科学,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啊。这就和教授们说的「神圣,不能超越」相矛盾了。于是我就琢磨,最后从标准答案之外寻找新的解释。

一些年轻人从小在家里、学校里接受的「解释系统」是积极、阳光、正面的,可是进入社会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那样的,有一些还可以称为「伟大的阴面」,于是在解释系统中就面临冲突。

所以,建立自己的解释系统是很重要的。找到了新的解释,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

3

您有一套自洽的「解释系统」,有没有别人的「解释系统」是您觉得特别好的?

冯仑

还挺多的。举个例子,李嘉诚讲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在事业当中,要建立自我,追求自己的事业。同时,跟社会相处的过程中要追求无我,要让别人感到舒适,不要跟别人冲突太多。不管走在哪,最好的状态是让别人不要看见你,不要想起你,这叫无我。

他的这一套解释系统我很喜欢。这是他从商几十年的一个心得,我觉得也是他能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冯叔的新书《人生的逻辑》上市啦!来更新你的「软件系统」

为什么解释不了。...其实,从「硬件」上,也就是身体上来说,人都是差不多的,多数人一米多高,一百来斤,当然有些人高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些人胖一点,有些人瘦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封面图 | 《西部世界》剧照

1

冯叔,我最近在读您的新书《人生的逻辑》。很好奇您为啥会写这样一本书?

冯仑

对我而言,写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挺愉快的体验。这是一本你「想不开时」可以看的书,在你想不开的时候,看完它心情会变好。我希望它是「想不开」的解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总会在一些时刻或者特殊阶段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用传统的解释解释不了,于是人就会「堵着」,会苦闷。

为什么解释不了?

其实,从「硬件」上,也就是身体上来说,人都是差不多的,多数人一米多高,一百来斤,当然有些人高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些人胖一点,有些人瘦一点。但是,「软件」,也就是思维方式、想法、价值观,等等,差别挺大。

我们的「软件」是怎么构建起来的呢?

首先是从小在家里由父母、爷爷奶奶灌输的。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听过爷爷奶奶讲故事,然后知道了要诚实、不能撒谎、不能偷东西、要远离危险……这是最开始的「软件安装」。

接下来,开始上学。从幼儿园到大学,老师们给我们「安装」的,是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大规模统一制式的「软件」,教材是一样的,甚至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都是一样的。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一些人会发现,这两套「软件」不够用了,经常碰到一些事情跟爷爷奶奶说的不一样,跟老师说的也不一样。原有的解释系统失灵了,就开始郁闷。

郁闷之后怎么办呢?读书,从书中去寻求答案。或者找人聊,从别人的话语中去获得解释。过去,很多人会去庙里求神问卜,或者寻求大师、专家的指点,用这样的方式来修正解释系统。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三十年前,我刚刚做生意的时候,有一次路过陕西榆林市的佳县。佳县有一座很有名的道观,历史上一些大人物去过,当时都说那里的签很灵,于是我和朋友一起去道观里抽签,抽到了一支上上签,叫「鸿运当头」。这既解释了我们之前几年做生意的顺遂,也给我了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让我对未来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社会上被称为「大师」的就很多了,高僧、高道、名士、江湖奇人……以及各种专家、学者,都可能会帮助我们修正解释系统。

我中学时,学校对面有个胡同里住着很多民国时代幸存下来的人,我经常和几个同学一起跟他们聊天,我发现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就跟上课时老师讲的都不一样。他们让我对世界有了另一种看法和认知。

以上,可以看做是「软件安装」的第三种情况,也就是建立自己的解释系统。

当然,随着我们阅读以及阅历的不断增长,我们的「软件」、我们的解释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过去两年,我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一些事情的解释又梳理了一遍,然后写下来,就汇集成了这本书。

比如说,经常有读者在公众号后台问我,「现在能不能买房?」「房价会涨还是跌?」,等等,我就把自己对地产行业的理解写了两篇文字,分别是《买房的逻辑》和《卖房的逻辑》,还比如,也经常有人问,「怎么样才能赚钱?」「应不应该创业?」,我把对相关话题的思考,写了《商人的逻辑》《资本的逻辑》《慈善的逻辑》《开放的逻辑》。

我也写了一些不常见的事。我曾经有一些熟人因为各种原因坐牢了,我去探监。坐牢是怎么回事?监狱是怎么回事?我写了《监狱的逻辑》。其他还有《自杀的逻辑》《疯子的逻辑》《痛苦的逻辑》,等等。

回顾自己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更新升级「软件系统」的过程。因为我的解释系统全部是自洽的,所以写作的过程就很开心。

如果你有「想不开」的时候,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在某个地方,就能帮你更新一下「解释系统」,让你在郁闷的地方得到新解释,然后你就觉得又开心了、又自洽了。

2

我发现自己总是会因为一些问题得不到解释而陷入矛盾之中。您是如何做到自洽的?

冯仑

我在自我升级「软件系统」的过程中也会有矛盾。

举个例子,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教授们告诉我们,「某某主义是科学。」同时,教授也告诉我们,「某某主义是神圣的,你们只能学习,不能超越。」

我就很疑惑,如果是科学,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啊。这就和教授们说的「神圣,不能超越」相矛盾了。于是我就琢磨,最后从标准答案之外寻找新的解释。

一些年轻人从小在家里、学校里接受的「解释系统」是积极、阳光、正面的,可是进入社会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那样的,有一些还可以称为「伟大的阴面」,于是在解释系统中就面临冲突。

所以,建立自己的解释系统是很重要的。找到了新的解释,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

3

您有一套自洽的「解释系统」,有没有别人的「解释系统」是您觉得特别好的?

冯仑

还挺多的。举个例子,李嘉诚讲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在事业当中,要建立自我,追求自己的事业。同时,跟社会相处的过程中要追求无我,要让别人感到舒适,不要跟别人冲突太多。不管走在哪,最好的状态是让别人不要看见你,不要想起你,这叫无我。

他的这一套解释系统我很喜欢。这是他从商几十年的一个心得,我觉得也是他能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冯叔的新书《人生的逻辑》上市啦!来更新你的「软件系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