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第一个现象级产品,《哪吒:魔童闹海》票房正式突破100亿元。
△ 图源:微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不单持续刷新了无数个中国影史票房纪录,还将荣耀播撒到了全世界,昨晚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17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3位。
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将超过160亿元,届时与其在同一队列的是《阿凡达》、《复仇者联盟4》等现象级电影。
如今在国外,《哪吒 2》同样让不少外国观众发自肺腑的拍手称赞,甚至有外国网友已经开始喊话:迪士尼注意了!城里新来了个小孩,名字叫哪吒!
哪吒的爆火,在艺术和文化角度已无需赘述,而从商业角度看,隐藏着怎样的逻辑、未来的动画电影走向如何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
还有个问题值得关注,在这场百亿票房盛宴中,谁在“吃肉”,谁在“喝汤”,谁又偷偷把锅端走了?
这样一部注定名留影史的作品,值得说道的地方有很多!
百亿票房盛宴,饱腹了谁?
中国电影市场很久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伴随着一轮轮的舆论发酵,《哪吒 2》的商业价值还在无限放大。
过了100亿,160亿还会远吗?这些钱最终又会流入谁的口袋?
之前有人用AI预测《哪吒 2》票房达到100亿时,导演饺子能分多少钱,最终AI给出了“导演饺子综合收入预计会超过5亿”的结论,令人咋舌。
首先咱们需要先分析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这才是最大赢家。
在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60%;观影总人次10.1亿,较上年减少了接近3个亿。
而且纵观去年全年,只有春节档水平在线,其他暑期、十一等热门档期均不及格,市场一度出现“中国电影倒退了”的呼喊。
所以不少公司采取了稳健型打法,减少了对电影的投资比例,其中就包括《哪吒 2》的主投主控方的光线传媒。
即便如此,光线传媒于2月5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4日24时,《哪吒 2》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 48.40 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
要知道,光线传媒2023年全年营收不过15.46亿元,一部《哪吒 2》直接过大年。
据灯塔专业版预测,片方会拿走39.43%,除了光线传媒,出品方还包括彩条屋、成都自在境界文化有限公司等,以及出品方兼制作方的饺子导演的可可豆公司。
△ 图源:灯塔专业版,2月14日
当然,影院还会拿走一半左右,这个是例行模式。
不过,看起来影院吃下了大头,但细究起来其还是一肚子苦水,毕竟大火的电影可遇不可求,平时遇不到好电影,房租、设备、水电、人工等固定支出常常让影院收不抵支,只能靠着爆米花续日。
最后再来看看《哪吒 2》的灵魂人物导演饺子,通常导演会从片方净利润中分得 5%-10%。
不过饺子在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和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据持有一半以上股份。假设这两家公司在片方分账中占比较高,通过股权饺子获得的收益可能在数亿左右。
再结合电影衍生品销售、网络版权等收入,最终导演饺子综合收入预计会超过 5 亿,甚至更多。
而且这仅仅只是以100亿票房为基准,目前来看最终票房远不止这么多。
可以说,一个《哪吒 2》让各方参与者们赚得盆满钵满。
一次动漫电影的完美商业示范
在肉眼可见的票房成绩之外,《哪吒 2》搅动起的商业浪潮同样值得关注。
得益于《哪吒 1》的成功,《哪吒 2》早在影片上映之前,众多品牌就已经闻声拍马赶到。
在《哪吒2》的影片片尾名单中,直接露出的合作消费品牌便达12个,其中9个为衍生品合作。而在第一部上映时陆续宣布合作的品牌仅有肯德基、农夫山泉、拉芳等6个消费品牌。
△ 图源:《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截图
其中蒙牛作为《哪吒 2》公布的第一个品牌定制广告企业,旗下多个产品线的产品都换上了红色的哪吒限定包装,渴望以此带动产品销量。
荣耀同样把“包装文化”贯彻到底,全国2000家门店化身陈塘关,风火轮元素与MagicOS 9.0深度融合,还推出了定制主题等线上内容。
除了品牌合作,影片的相关IP衍生品合作同样是一大掘金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绍过,热衷于做盲盒生意的泡泡玛特作为《哪吒2》的合作方,迎来了一轮爆发。
其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上架仅两天便已售罄。在二手市场,隐藏款 “敖丙版哪吒”价格一路飙升。
△ 图源:泡泡玛特官微
最值得叫好的是,“哪吒”这一IP,在故事性和文化内涵等内核价值上站住了脚。
这一成绩具备里程碑式意义,因为电影衍生产业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业态,大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模式还需警惕细琢。
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运营,互联网企业与品牌商也加盟影视衍生产品的授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渴望加速推动电影衍生品市场规模扩大。
过去几年里,咱们已经见识到了这个市场的重要性,如2015 年电影《大圣归来》推出的衍生品,首日销售收入就突破过 1180 万元,创造了国产电影衍生品单日销售的历史纪录;《大鱼海棠》、《捉妖记》等电影衍生品,同样收获满满。
但可惜的是,很多IP如昙花一现,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原因是高质量的原创作品难以持续供给。
不过连续高分两部哪吒还是让不少电影人燃起了信心,可以说在当下这个电影市场环境中,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还有个提振信心的因素是,《哪吒 2》在海外替中国电影找回了场子。
一柄文化输出利刃
踩着风火轮的哪吒,开始逐渐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和好奇。
BBC、《独立报》、彭博社、《纽约时报》等媒体,都开辟专题报道,渴望窥探《哪吒 2》的成功秘诀。
在国外视频网站上,参与《哪吒 2》评分的老外们越来越多,在IMDb中评分已经来到了8.3分,相关论坛里,有关电影的好与坏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讲实话,能够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的评判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大步了。
看了下来,目前主要的观点一共有三类。
首先是针对《哪吒 2》的赞誉声,社交媒体上不少老外直言,这是其看过的第一部中国电影。
但观众对于一部有诚意的电影的珍惜是共通的,有人夸赞哪吒画面精致,有人表示这是中国武侠电影又一神作,故事宏伟的同时还不输娱乐性。
还有的观众丝毫不客气,直言必须要在明年的奥斯卡动画奖的名单中看到哪吒。
其次更多的人则是一副“没看懂,但是大受震撼”的模样。
这不难理解,毕竟中华文化支脉庞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门槛,只凭一部电影难以尽数讲透。
但不少外国观众还是没有吝啬赞美声,表示“节奏非常快,故事情节很丰富,很少有中国电影能够让我产生共鸣或感到参与而不尴尬”。
△ 图源:小红书网友@路千
当然质疑声什么时候都不会少,有人认为《哪吒 2》的成功是吃了本土的红利,与好莱坞等国际大片相比,缺乏国际视角。
甚至还有声音认为小哪吒是被举国宣传的,背后的商业因素并不完全纯粹。
这些是初入一块新领域难免要遭受的质疑,但可喜的是,《哪吒2》开始让越来越多外国观众关注到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有了这扇窗,未来就可能是一道门。
提起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最广为人知的元素,你会想到什么?
成龙、李连杰、巩俐……的确让人骄傲,但缺乏新鲜血液,毕竟这不是个一成不变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声音来诠释自己。
所以说,《哪吒 2》的出现是弥足珍贵的。
导演饺子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有《哪吒3》《哪吒4》,故事观、世界观会越来越庞大,进入故事的人物会越来越多,可能渐渐会推动到“封神大战”。“但这个想起来我都有点怕怕,因为第二部我们已经没给自己留余地了,第三部确实是很难突破的。”
但这是一次良好的商业示范,期待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哪吒”站到台前。
2025开年第一个现象级产品,《哪吒:魔童闹海》票房正式突破100亿元。
△ 图源:微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不单持续刷新了无数个中国影史票房纪录,还将荣耀播撒到了全世界,昨晚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17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3位。
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将超过160亿元,届时与其在同一队列的是《阿凡达》、《复仇者联盟4》等现象级电影。
如今在国外,《哪吒 2》同样让不少外国观众发自肺腑的拍手称赞,甚至有外国网友已经开始喊话:迪士尼注意了!城里新来了个小孩,名字叫哪吒!
哪吒的爆火,在艺术和文化角度已无需赘述,而从商业角度看,隐藏着怎样的逻辑、未来的动画电影走向如何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
还有个问题值得关注,在这场百亿票房盛宴中,谁在“吃肉”,谁在“喝汤”,谁又偷偷把锅端走了?
这样一部注定名留影史的作品,值得说道的地方有很多!
百亿票房盛宴,饱腹了谁?
中国电影市场很久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伴随着一轮轮的舆论发酵,《哪吒 2》的商业价值还在无限放大。
过了100亿,160亿还会远吗?这些钱最终又会流入谁的口袋?
之前有人用AI预测《哪吒 2》票房达到100亿时,导演饺子能分多少钱,最终AI给出了“导演饺子综合收入预计会超过5亿”的结论,令人咋舌。
首先咱们需要先分析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这才是最大赢家。
在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60%;观影总人次10.1亿,较上年减少了接近3个亿。
而且纵观去年全年,只有春节档水平在线,其他暑期、十一等热门档期均不及格,市场一度出现“中国电影倒退了”的呼喊。
所以不少公司采取了稳健型打法,减少了对电影的投资比例,其中就包括《哪吒 2》的主投主控方的光线传媒。
即便如此,光线传媒于2月5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4日24时,《哪吒 2》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 48.40 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
要知道,光线传媒2023年全年营收不过15.46亿元,一部《哪吒 2》直接过大年。
据灯塔专业版预测,片方会拿走39.43%,除了光线传媒,出品方还包括彩条屋、成都自在境界文化有限公司等,以及出品方兼制作方的饺子导演的可可豆公司。
△ 图源:灯塔专业版,2月14日
当然,影院还会拿走一半左右,这个是例行模式。
不过,看起来影院吃下了大头,但细究起来其还是一肚子苦水,毕竟大火的电影可遇不可求,平时遇不到好电影,房租、设备、水电、人工等固定支出常常让影院收不抵支,只能靠着爆米花续日。
最后再来看看《哪吒 2》的灵魂人物导演饺子,通常导演会从片方净利润中分得 5%-10%。
不过饺子在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和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据持有一半以上股份。假设这两家公司在片方分账中占比较高,通过股权饺子获得的收益可能在数亿左右。
再结合电影衍生品销售、网络版权等收入,最终导演饺子综合收入预计会超过 5 亿,甚至更多。
而且这仅仅只是以100亿票房为基准,目前来看最终票房远不止这么多。
可以说,一个《哪吒 2》让各方参与者们赚得盆满钵满。
一次动漫电影的完美商业示范
在肉眼可见的票房成绩之外,《哪吒 2》搅动起的商业浪潮同样值得关注。
得益于《哪吒 1》的成功,《哪吒 2》早在影片上映之前,众多品牌就已经闻声拍马赶到。
在《哪吒2》的影片片尾名单中,直接露出的合作消费品牌便达12个,其中9个为衍生品合作。而在第一部上映时陆续宣布合作的品牌仅有肯德基、农夫山泉、拉芳等6个消费品牌。
△ 图源:《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截图
其中蒙牛作为《哪吒 2》公布的第一个品牌定制广告企业,旗下多个产品线的产品都换上了红色的哪吒限定包装,渴望以此带动产品销量。
荣耀同样把“包装文化”贯彻到底,全国2000家门店化身陈塘关,风火轮元素与MagicOS 9.0深度融合,还推出了定制主题等线上内容。
除了品牌合作,影片的相关IP衍生品合作同样是一大掘金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绍过,热衷于做盲盒生意的泡泡玛特作为《哪吒2》的合作方,迎来了一轮爆发。
其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上架仅两天便已售罄。在二手市场,隐藏款 “敖丙版哪吒”价格一路飙升。
△ 图源:泡泡玛特官微
最值得叫好的是,“哪吒”这一IP,在故事性和文化内涵等内核价值上站住了脚。
这一成绩具备里程碑式意义,因为电影衍生产业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业态,大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模式还需警惕细琢。
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运营,互联网企业与品牌商也加盟影视衍生产品的授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渴望加速推动电影衍生品市场规模扩大。
过去几年里,咱们已经见识到了这个市场的重要性,如2015 年电影《大圣归来》推出的衍生品,首日销售收入就突破过 1180 万元,创造了国产电影衍生品单日销售的历史纪录;《大鱼海棠》、《捉妖记》等电影衍生品,同样收获满满。
但可惜的是,很多IP如昙花一现,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原因是高质量的原创作品难以持续供给。
不过连续高分两部哪吒还是让不少电影人燃起了信心,可以说在当下这个电影市场环境中,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还有个提振信心的因素是,《哪吒 2》在海外替中国电影找回了场子。
一柄文化输出利刃
踩着风火轮的哪吒,开始逐渐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和好奇。
BBC、《独立报》、彭博社、《纽约时报》等媒体,都开辟专题报道,渴望窥探《哪吒 2》的成功秘诀。
在国外视频网站上,参与《哪吒 2》评分的老外们越来越多,在IMDb中评分已经来到了8.3分,相关论坛里,有关电影的好与坏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讲实话,能够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的评判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大步了。
看了下来,目前主要的观点一共有三类。
首先是针对《哪吒 2》的赞誉声,社交媒体上不少老外直言,这是其看过的第一部中国电影。
但观众对于一部有诚意的电影的珍惜是共通的,有人夸赞哪吒画面精致,有人表示这是中国武侠电影又一神作,故事宏伟的同时还不输娱乐性。
还有的观众丝毫不客气,直言必须要在明年的奥斯卡动画奖的名单中看到哪吒。
其次更多的人则是一副“没看懂,但是大受震撼”的模样。
这不难理解,毕竟中华文化支脉庞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门槛,只凭一部电影难以尽数讲透。
但不少外国观众还是没有吝啬赞美声,表示“节奏非常快,故事情节很丰富,很少有中国电影能够让我产生共鸣或感到参与而不尴尬”。
△ 图源:小红书网友@路千
当然质疑声什么时候都不会少,有人认为《哪吒 2》的成功是吃了本土的红利,与好莱坞等国际大片相比,缺乏国际视角。
甚至还有声音认为小哪吒是被举国宣传的,背后的商业因素并不完全纯粹。
这些是初入一块新领域难免要遭受的质疑,但可喜的是,《哪吒2》开始让越来越多外国观众关注到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有了这扇窗,未来就可能是一道门。
提起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最广为人知的元素,你会想到什么?
成龙、李连杰、巩俐……的确让人骄傲,但缺乏新鲜血液,毕竟这不是个一成不变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声音来诠释自己。
所以说,《哪吒 2》的出现是弥足珍贵的。
导演饺子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有《哪吒3》《哪吒4》,故事观、世界观会越来越庞大,进入故事的人物会越来越多,可能渐渐会推动到“封神大战”。“但这个想起来我都有点怕怕,因为第二部我们已经没给自己留余地了,第三部确实是很难突破的。”
但这是一次良好的商业示范,期待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哪吒”站到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