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涨超130%!蛋鸡养殖行业出现历史级盈利周期 2025年有哪些风险?

东方财富网

9小时前

在产能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更新鸡舍硬件设施,提高鸡舍的现代化水平,为蛋鸡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如采用自动化喂养、环境控制等系统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留足风险管理资金,每只蛋鸡预留10~15元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谷期,确保企业稳健运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或过度收缩;充分发掘鸡屁股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

K图 jdm_0]

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经历了一个历史罕见的长盈利周期,2019年至2024年中有五年保持盈利状态。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蛋鸡养殖行业全年平均利润为1.14元/斤,2020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06元/斤,2021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60元/斤,2022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82元/斤,2023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65元/斤,2024年全年平均利润为1.52元/斤,同比增长133.8%。

不过,随着新种源在2025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蛋鸡养殖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或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行业下行周期将至。因此,蛋鸡养殖行业需要继续保持警惕,加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是盈利周期变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中大规模养殖场不断增加,养殖效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小散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这种结构性优化使整个行业更加健康、有序,为盈利周期延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乐山市明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雨表示,未来这一过程还将持续,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新的产业周期即将到来。

此外,雷雨表示,祖代鸡进口中断对高品质鸡苗供应造成了影响。这一因素导致行业高品质鸡苗供应不足,进而增加了商品代养殖的疾病风险隐患,降低了养殖效率。

“尤其是2020年至2022年,部分品种存在质量问题,病鸡多导致产能低下。此外,南方产区对进口品种的青睐也使得鸡苗供应紧张,进一步影响了产能增量。”湖北家美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铁山表示。

不仅如此,部分外部因素也对盈利周期产生了显著影响。据沈阳京禽传媒总经理刘沛京介绍,在非洲猪瘟后消费复苏、饲料价格持续高涨抑制存栏量、商品鸡雏供应量偏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蛋鸡养殖行业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此外,部分区域疫病流行也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而影响了整体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盈利周期内也存在一些短暂波动。闫铁山提到,2020年间有短暂亏损时期,随后由于疫情后鸡蛋消费增长、产能低导致上鸡选择少、饲料成本下降等因素,今年蛋价不高但利润偏高。

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据雷雨介绍,一般的蛋鸡养殖企业主要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销售渠道两方面提升盈利能力。“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建立企业的产品标准,例如流通箱装蛋破损率、鸡蛋大小头调整等;针对鸡蛋口感精进饲料配方,让鸡蛋更好吃,满足消费者味蕾。其次,销售方面从大流通贸易渠道慢慢转向终端渠道,线上线下结合,线上利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品牌曝光和宣传,积极把鸡蛋从基地直供到消费者手上,做到‘先下单,再下蛋’,线下积极建立区域性品牌,与区域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经销代销联营多种合作方式同时推进。”他说。

具体来看,闫铁山认为,近两年利润高的养殖企业在三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延长养殖日龄,前期120天的投入一样,随后养700~800天跟养500天带来的利润不一样;二是养殖质量,蛋品质量好可以卖高价并提升销量;三是养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自己对接终端渠道的能力更强,更有许多养殖企业已经渗透终端市场。可以预见未来产业“内卷”会加剧。

“最先‘卷’死的多半是贸易环节,贸易环节必须从养殖端集中多样化服务、中端智能撮合、后端连锁配送去解决问题,未来标准化、智能化、扁平化、金融化,到最后的平台化和品牌化是贸易商唯一的出路。”闫铁山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鸡蛋产业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行业的盈利周期,也将推动价格形成机制大变革。

雷雨表示,从数量上看,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集团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显著增强。这意味着,未来鸡蛋供应将更加集中,大型养殖企业将在定价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从品质角度看,精细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所生产的优质鸡蛋将获得市场溢价。这种溢价将基于大型集团场的区域性基础报价,再根据鸡蛋品质进行升贴水调整。

闫铁山则认为,养殖端的规模集约化已经形成并迅速扩张,智能、规范养殖将在未来十年内彻底改变养殖和贸易格局。他预计,蛋价的形成机制在五年内可能发生变化,大数据将使全国比价和计算价差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传统的价格形成方式,未来养殖端和销售端可能会分别形成自主降价和抬价的趋势,大数据报价或将取代产区贸易商报价。

“传统的零售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以中大型贸易批发市场和中大型商超为主,转向中小型批发市场、社区周围的中小型便利店为主。同时,一部分蛋品传统零售份额正在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随着国内精品蛋市场逐渐培育成型,中大型养殖场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综合造蛋成本上升。”刘沛京表示。

展望2025年行业的盈利前景,闫铁山认为,可能不会比2024年好。虽然企业近期上鸡和建栏的积极性很高,但鸡苗供应缺口使产能无法迅速达峰,且建栏需要时间。他预计,2025年6月之前的行情不会太差,与2024年相比差距不大,但9月以后的产能逐渐上升,鸡苗供应缓解,行情可能走弱。

当前,尽管蛋鸡养殖行业处于盈利周期,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行业未来的走向。

雷雨表示,自建销售渠道是蛋鸡养殖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企业离消费者越近,就越能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更好地应对产业周期变化。因此,积极建立线上线下渠道,靠近消费者,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然而,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自建销售渠道并非易事。

此外,蛋鸡养殖行业也面临着环保挑战。雷雨认为,大型养殖场投建会产生更多的排放物,如何集中处理并最大化地利用这些排放物,是行业的共同难题。与此同时,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才。然而,目前蛋鸡养殖行业的人才储备不充足,且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后备人才队伍,成为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

在刘沛京看来,大小产能博弈及新旧产能更替是当前蛋鸡养殖行业面临的又一挑战。持续几年的盈利使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而一旦种源更新完毕,蛋鸡产能达到一个全新高度时,行业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企业需要谨慎对待产能扩张问题,合理规划产能布局。

面对潜在的挑战与风险,雷雨认为,首先,企业管理层角色要进行转变,从养殖前线转为管理者。其次,要建立饲料原料等专业工作组,饲料原料占总成本的70%以上,积极对冲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刘沛京建议灵活调整产能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产能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更新鸡舍硬件设施,提高鸡舍的现代化水平,为蛋鸡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如采用自动化喂养、环境控制等系统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留足风险管理资金,每只蛋鸡预留10~15元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谷期,确保企业稳健运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或过度收缩;充分发掘鸡屁股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

“未来的蛋鸡养殖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一是规模化需要和智能化结合,过去小栏养鸡和规模养殖完全不一样,智能化是规模化的必然选择;二是换羽不仅可以延长养殖周期、降低成本投入,还可以规避价格风险,利用换羽调整周期势在必行,一次换羽会逐渐普遍,二次换羽在未来三至五年会逐渐盛行;三是结合平台化合作和品牌化的发展方向,扁平化趋势一定会实现,养殖企业自己做平台和品牌应该解决不了‘内卷’,只会更‘卷’,市场需要统一品牌管理格局;四是期货市场套保和期权保险结合,建议养殖企业以期权保险方式参与期货市场,也需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的期货衍生品。”闫铁山说。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在产能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更新鸡舍硬件设施,提高鸡舍的现代化水平,为蛋鸡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如采用自动化喂养、环境控制等系统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留足风险管理资金,每只蛋鸡预留10~15元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谷期,确保企业稳健运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或过度收缩;充分发掘鸡屁股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

K图 jdm_0]

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经历了一个历史罕见的长盈利周期,2019年至2024年中有五年保持盈利状态。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蛋鸡养殖行业全年平均利润为1.14元/斤,2020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06元/斤,2021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60元/斤,2022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82元/斤,2023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65元/斤,2024年全年平均利润为1.52元/斤,同比增长133.8%。

不过,随着新种源在2025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蛋鸡养殖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或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行业下行周期将至。因此,蛋鸡养殖行业需要继续保持警惕,加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是盈利周期变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中大规模养殖场不断增加,养殖效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小散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这种结构性优化使整个行业更加健康、有序,为盈利周期延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乐山市明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雨表示,未来这一过程还将持续,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新的产业周期即将到来。

此外,雷雨表示,祖代鸡进口中断对高品质鸡苗供应造成了影响。这一因素导致行业高品质鸡苗供应不足,进而增加了商品代养殖的疾病风险隐患,降低了养殖效率。

“尤其是2020年至2022年,部分品种存在质量问题,病鸡多导致产能低下。此外,南方产区对进口品种的青睐也使得鸡苗供应紧张,进一步影响了产能增量。”湖北家美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铁山表示。

不仅如此,部分外部因素也对盈利周期产生了显著影响。据沈阳京禽传媒总经理刘沛京介绍,在非洲猪瘟后消费复苏、饲料价格持续高涨抑制存栏量、商品鸡雏供应量偏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蛋鸡养殖行业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此外,部分区域疫病流行也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而影响了整体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盈利周期内也存在一些短暂波动。闫铁山提到,2020年间有短暂亏损时期,随后由于疫情后鸡蛋消费增长、产能低导致上鸡选择少、饲料成本下降等因素,今年蛋价不高但利润偏高。

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据雷雨介绍,一般的蛋鸡养殖企业主要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销售渠道两方面提升盈利能力。“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建立企业的产品标准,例如流通箱装蛋破损率、鸡蛋大小头调整等;针对鸡蛋口感精进饲料配方,让鸡蛋更好吃,满足消费者味蕾。其次,销售方面从大流通贸易渠道慢慢转向终端渠道,线上线下结合,线上利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品牌曝光和宣传,积极把鸡蛋从基地直供到消费者手上,做到‘先下单,再下蛋’,线下积极建立区域性品牌,与区域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经销代销联营多种合作方式同时推进。”他说。

具体来看,闫铁山认为,近两年利润高的养殖企业在三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延长养殖日龄,前期120天的投入一样,随后养700~800天跟养500天带来的利润不一样;二是养殖质量,蛋品质量好可以卖高价并提升销量;三是养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自己对接终端渠道的能力更强,更有许多养殖企业已经渗透终端市场。可以预见未来产业“内卷”会加剧。

“最先‘卷’死的多半是贸易环节,贸易环节必须从养殖端集中多样化服务、中端智能撮合、后端连锁配送去解决问题,未来标准化、智能化、扁平化、金融化,到最后的平台化和品牌化是贸易商唯一的出路。”闫铁山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鸡蛋产业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行业的盈利周期,也将推动价格形成机制大变革。

雷雨表示,从数量上看,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集团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显著增强。这意味着,未来鸡蛋供应将更加集中,大型养殖企业将在定价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从品质角度看,精细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所生产的优质鸡蛋将获得市场溢价。这种溢价将基于大型集团场的区域性基础报价,再根据鸡蛋品质进行升贴水调整。

闫铁山则认为,养殖端的规模集约化已经形成并迅速扩张,智能、规范养殖将在未来十年内彻底改变养殖和贸易格局。他预计,蛋价的形成机制在五年内可能发生变化,大数据将使全国比价和计算价差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传统的价格形成方式,未来养殖端和销售端可能会分别形成自主降价和抬价的趋势,大数据报价或将取代产区贸易商报价。

“传统的零售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以中大型贸易批发市场和中大型商超为主,转向中小型批发市场、社区周围的中小型便利店为主。同时,一部分蛋品传统零售份额正在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随着国内精品蛋市场逐渐培育成型,中大型养殖场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综合造蛋成本上升。”刘沛京表示。

展望2025年行业的盈利前景,闫铁山认为,可能不会比2024年好。虽然企业近期上鸡和建栏的积极性很高,但鸡苗供应缺口使产能无法迅速达峰,且建栏需要时间。他预计,2025年6月之前的行情不会太差,与2024年相比差距不大,但9月以后的产能逐渐上升,鸡苗供应缓解,行情可能走弱。

当前,尽管蛋鸡养殖行业处于盈利周期,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行业未来的走向。

雷雨表示,自建销售渠道是蛋鸡养殖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企业离消费者越近,就越能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更好地应对产业周期变化。因此,积极建立线上线下渠道,靠近消费者,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然而,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自建销售渠道并非易事。

此外,蛋鸡养殖行业也面临着环保挑战。雷雨认为,大型养殖场投建会产生更多的排放物,如何集中处理并最大化地利用这些排放物,是行业的共同难题。与此同时,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才。然而,目前蛋鸡养殖行业的人才储备不充足,且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后备人才队伍,成为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

在刘沛京看来,大小产能博弈及新旧产能更替是当前蛋鸡养殖行业面临的又一挑战。持续几年的盈利使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而一旦种源更新完毕,蛋鸡产能达到一个全新高度时,行业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企业需要谨慎对待产能扩张问题,合理规划产能布局。

面对潜在的挑战与风险,雷雨认为,首先,企业管理层角色要进行转变,从养殖前线转为管理者。其次,要建立饲料原料等专业工作组,饲料原料占总成本的70%以上,积极对冲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刘沛京建议灵活调整产能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产能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更新鸡舍硬件设施,提高鸡舍的现代化水平,为蛋鸡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如采用自动化喂养、环境控制等系统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留足风险管理资金,每只蛋鸡预留10~15元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谷期,确保企业稳健运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或过度收缩;充分发掘鸡屁股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

“未来的蛋鸡养殖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一是规模化需要和智能化结合,过去小栏养鸡和规模养殖完全不一样,智能化是规模化的必然选择;二是换羽不仅可以延长养殖周期、降低成本投入,还可以规避价格风险,利用换羽调整周期势在必行,一次换羽会逐渐普遍,二次换羽在未来三至五年会逐渐盛行;三是结合平台化合作和品牌化的发展方向,扁平化趋势一定会实现,养殖企业自己做平台和品牌应该解决不了‘内卷’,只会更‘卷’,市场需要统一品牌管理格局;四是期货市场套保和期权保险结合,建议养殖企业以期权保险方式参与期货市场,也需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的期货衍生品。”闫铁山说。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