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4光辉大赛:中冶南方以数字化推进钢铁EPC项目建设

Bentley

1周前

中冶南方BIM中心主任褚学征表示,中冶南方组织了BIM团队,与Bentley公司深入合作,实现了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和绿色化运维。

玉溪,这座镶嵌于滇中腹地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著称——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交织出一幅自然奇观。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一座大型钢铁项目傲然矗立,成为了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图片3.png

项目背景:绿色钢铁的“玉溪一号工程”

想象一下,在毗邻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条件如此复杂的山区,同时建造4座高炉、4座转炉,还有原料厂和轧钢厂等设施,其中的挑战可想而知。但这个项目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更是玉溪市打造绿色钢铁产业的“一号工程”。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南方)作为总承包商,在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钢铁智造”,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是如何做到的吧!

三大挑战,如何破?

1. 项目规模庞大,管理难度大:项目总投资212亿,4条铁、钢产线同步建设,50多家参与单位,3年设计建设周期,这简直就是一场管理上的“马拉松”!其中包含25万吨钢结构、80万立方米混凝土、6300公里电缆和80,000A1施工图纸,要求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交换和跨部门协作,给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2. 地形工艺复杂,设计难度高: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炼铁、炼钢工艺和设备交叉多、不规则,设计难度极具挑战。

3. 施工难度大,危大工程多:超高吊装、超大异形构件、大跨度通廊……每一个都是施工中的“拦路虎”。

数字化创新,助力高效实施

面对这些挑战,中冶南方胸有成竹。它拥有全面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在中国ENR排名中一直位列前80名承包商和前60名工程设计企业之列。尤其是近年来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一次,中冶南方再次展现了数字化创新应用!中冶南方BIM中心主任褚学征表示,中冶南方组织了BIM团队,与Bentley公司深入合作,实现了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和绿色化运维。

他说道:“这里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和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用Bentley设计、施工、数字化移交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技术,真正实现在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绿色化运维的BIM综合应用。项目降本增效,节能环保,建成后玉溪空气质量持续为优,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护了周边多样化的生态、人文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推动力。”

一体化设计:

利用BentleyMicroStation设计软件平台,二维、三维一体化设计,参数化设计和流程再造让设计效率提升25%~30%

这其中展现了多专业软件协作发力的价值。例如,使用OpenRoads软件提高总体布局设计效率50%,解决陡坡平滑设计、紧凑场地利用和重型卡车交叉口转弯半径等挑战;通过OpenPlantProStructures与参数化模块的集成,提高结构设计效率15%,快速创建炼钢中最复杂和关键的高层框架参数化模型,实现高效结构修改和自动绘图标注;使用STAAD软件进行地震计算,确保结构安全。

精细化建造:

自主采买主材,精确统计材料用量,数字化管控100多家施工单位及供货商,节省了4000万元~5000万元的管理费用。

使用SYNCHRO 4D仿真规划进行30多个施工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合理共享场地,高效分配施工材料,采用imodel数据格式。而在施工进度监测方面,使用iTwin Capture处理无人机倾斜摄影和点云扫描结果,与BIM模型进行对比和计算,获取实际进度,并同步更新至SYNCHRO SWP。这通过客户端向施工合作伙伴提供实时反馈,确保可视化进度监测和有效的价值结算管理,减少多个施工合作伙伴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返工,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绿色化运维:

通过BentleyiModel格式,设备数据一键传递运维平台,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为业主提供集约化生产建议。通过BentleyAutoPIPE进行三维计算和仿真,优化了管道布置、除尘设备和关键设备的效率,减少了碳排放,堪称“环保小能手”。

褚学征表示:“项目建成后,我们采用了激光点云扫描技术,与三维建模进行实景还原对比,重合度高达92%以上。这不仅验证了精细化设计和系列化参数化设计的准确性,还为项目带来了可视化的、成本可控的高质量设计成果。”

未来展望:智能化运维,共创绿色未来

这个项目不仅展现了业主的数字化前瞻视野和中冶南方的技术实力,更为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对于未来,中冶南方充满信心。他们将与Bentley继续深入合作,利用Bentley的数字化数字孪生平台等优秀技术,共同推动智能化的运营和维护工作的发展。

中冶南方BIM中心主任褚学征表示,中冶南方组织了BIM团队,与Bentley公司深入合作,实现了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和绿色化运维。

玉溪,这座镶嵌于滇中腹地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著称——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交织出一幅自然奇观。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一座大型钢铁项目傲然矗立,成为了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图片3.png

项目背景:绿色钢铁的“玉溪一号工程”

想象一下,在毗邻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条件如此复杂的山区,同时建造4座高炉、4座转炉,还有原料厂和轧钢厂等设施,其中的挑战可想而知。但这个项目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更是玉溪市打造绿色钢铁产业的“一号工程”。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南方)作为总承包商,在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钢铁智造”,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是如何做到的吧!

三大挑战,如何破?

1. 项目规模庞大,管理难度大:项目总投资212亿,4条铁、钢产线同步建设,50多家参与单位,3年设计建设周期,这简直就是一场管理上的“马拉松”!其中包含25万吨钢结构、80万立方米混凝土、6300公里电缆和80,000A1施工图纸,要求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交换和跨部门协作,给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2. 地形工艺复杂,设计难度高: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炼铁、炼钢工艺和设备交叉多、不规则,设计难度极具挑战。

3. 施工难度大,危大工程多:超高吊装、超大异形构件、大跨度通廊……每一个都是施工中的“拦路虎”。

数字化创新,助力高效实施

面对这些挑战,中冶南方胸有成竹。它拥有全面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在中国ENR排名中一直位列前80名承包商和前60名工程设计企业之列。尤其是近年来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一次,中冶南方再次展现了数字化创新应用!中冶南方BIM中心主任褚学征表示,中冶南方组织了BIM团队,与Bentley公司深入合作,实现了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和绿色化运维。

他说道:“这里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和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用Bentley设计、施工、数字化移交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技术,真正实现在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绿色化运维的BIM综合应用。项目降本增效,节能环保,建成后玉溪空气质量持续为优,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护了周边多样化的生态、人文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推动力。”

一体化设计:

利用BentleyMicroStation设计软件平台,二维、三维一体化设计,参数化设计和流程再造让设计效率提升25%~30%

这其中展现了多专业软件协作发力的价值。例如,使用OpenRoads软件提高总体布局设计效率50%,解决陡坡平滑设计、紧凑场地利用和重型卡车交叉口转弯半径等挑战;通过OpenPlantProStructures与参数化模块的集成,提高结构设计效率15%,快速创建炼钢中最复杂和关键的高层框架参数化模型,实现高效结构修改和自动绘图标注;使用STAAD软件进行地震计算,确保结构安全。

精细化建造:

自主采买主材,精确统计材料用量,数字化管控100多家施工单位及供货商,节省了4000万元~5000万元的管理费用。

使用SYNCHRO 4D仿真规划进行30多个施工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合理共享场地,高效分配施工材料,采用imodel数据格式。而在施工进度监测方面,使用iTwin Capture处理无人机倾斜摄影和点云扫描结果,与BIM模型进行对比和计算,获取实际进度,并同步更新至SYNCHRO SWP。这通过客户端向施工合作伙伴提供实时反馈,确保可视化进度监测和有效的价值结算管理,减少多个施工合作伙伴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返工,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绿色化运维:

通过BentleyiModel格式,设备数据一键传递运维平台,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为业主提供集约化生产建议。通过BentleyAutoPIPE进行三维计算和仿真,优化了管道布置、除尘设备和关键设备的效率,减少了碳排放,堪称“环保小能手”。

褚学征表示:“项目建成后,我们采用了激光点云扫描技术,与三维建模进行实景还原对比,重合度高达92%以上。这不仅验证了精细化设计和系列化参数化设计的准确性,还为项目带来了可视化的、成本可控的高质量设计成果。”

未来展望:智能化运维,共创绿色未来

这个项目不仅展现了业主的数字化前瞻视野和中冶南方的技术实力,更为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对于未来,中冶南方充满信心。他们将与Bentley继续深入合作,利用Bentley的数字化数字孪生平台等优秀技术,共同推动智能化的运营和维护工作的发展。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