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解读】金融监管总局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保险业迎三大发展方向

新华财经

1周前

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保险年金概念进行明确,提出推动商业保险年金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监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张斯文)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业内认为,2025年,我国保险业在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以及持续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三方面将着重发力。

引导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国务院发布新的保险“国十条”,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规划,我国保险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对于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是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和构建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必将成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重要的价值投资者。

资本市场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监管总局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积极引导银行、保险和资管机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前期,经国务院同意,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

业内认为,此次会议强调引导保险、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助于助推我国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湘财证券分析师郭怡萍认为,近期金融政策集中出台,将进一步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优化权益投资环境,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从市场层面来看,险资不断加大权益市场的参与比重,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险资的稳定大规模入场同样也有助于被投企业在管理合规方面提质增效。”一位业内人士说,2025年保险资金可能将继续增大权益资产配置、创新多元投资组合并强化优化风险管理。

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与社会保障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养老金融可持续性问题备受业内关注。业内认为,我国在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尚不平衡,积累性养老金发展不足。

我国不断完善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引导保险公司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养老保障供给,推动保险公司加快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后续养老产品供给有望增多。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保险年金概念进行明确,提出推动商业保险年金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监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司长罗艳君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商业保险年金是对保险公司开发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的统称,目的是通过简单通俗的名称,增进人民群众对商业养老保险及其功能作用的了解,着力打造群众信赖的行业品牌。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看来,在补齐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方面,保险业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虽然保险公司已经推出130多支个人养老金产品,但目前的情况看,产品还是大同小异,暂且没有出现标志性的爆款产品,多数产品的吸引力不够。”王国军说,此外,性价比高的非税优的个人年金产品也远远不够,普惠型的养老保险产品除了针对新市民的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外,还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健全多方参与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类灾害易发多发。据悉,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下一步,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

王国军指出,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巨灾保险中的农业巨灾保险在广东河北有较好的探索,农房地震保险在四川云南等地有初级的实践,但整体上,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地域广阔的我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说。

中国再保总裁庄乾志看来,再保险应加快推进巨灾模型开发,要利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摆脱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让巨灾风险“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助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灾害风险应对稳健可持续。中国再保将以提升巨灾风险分散和管控能力、健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更好发挥巨灾科技赋能作用为着力点,通过国际市场更好分散转移巨灾风险,支持保险业扩大巨灾保险产品服务供给,打造巨灾模型等行业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创新探索,保障保险业稳健发展,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展望2025年,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提醒,我国银行保险业面临着的各类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抬升,不良资产将有所反弹。因此,银行保险机构还需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业务上,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基于重点产业、客群的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五篇大文章”,重点是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扩面提质;在资本上,要多渠道补充各级资本,更要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引导资本向风险调整后回报率高的业务领域倾斜;在成本上,要持续降低资金、风险、运营和管理成本,如优化网点和人员,调整内部管理流程,压降低效、无效资产占用,提高生息资本比例;在考核上,要坚持简单易行和可操作原则,区分不同性质的岗位、区分不同规模的机构优化绩效考核评价,向管理要效益,向考核要效能。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保险年金概念进行明确,提出推动商业保险年金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监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张斯文)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业内认为,2025年,我国保险业在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以及持续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三方面将着重发力。

引导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国务院发布新的保险“国十条”,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规划,我国保险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对于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是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和构建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必将成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重要的价值投资者。

资本市场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监管总局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积极引导银行、保险和资管机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前期,经国务院同意,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

业内认为,此次会议强调引导保险、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助于助推我国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湘财证券分析师郭怡萍认为,近期金融政策集中出台,将进一步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优化权益投资环境,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从市场层面来看,险资不断加大权益市场的参与比重,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险资的稳定大规模入场同样也有助于被投企业在管理合规方面提质增效。”一位业内人士说,2025年保险资金可能将继续增大权益资产配置、创新多元投资组合并强化优化风险管理。

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与社会保障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养老金融可持续性问题备受业内关注。业内认为,我国在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尚不平衡,积累性养老金发展不足。

我国不断完善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引导保险公司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养老保障供给,推动保险公司加快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后续养老产品供给有望增多。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保险年金概念进行明确,提出推动商业保险年金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监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司长罗艳君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商业保险年金是对保险公司开发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的统称,目的是通过简单通俗的名称,增进人民群众对商业养老保险及其功能作用的了解,着力打造群众信赖的行业品牌。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看来,在补齐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方面,保险业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虽然保险公司已经推出130多支个人养老金产品,但目前的情况看,产品还是大同小异,暂且没有出现标志性的爆款产品,多数产品的吸引力不够。”王国军说,此外,性价比高的非税优的个人年金产品也远远不够,普惠型的养老保险产品除了针对新市民的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外,还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健全多方参与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类灾害易发多发。据悉,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下一步,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

王国军指出,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巨灾保险中的农业巨灾保险在广东河北有较好的探索,农房地震保险在四川云南等地有初级的实践,但整体上,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地域广阔的我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说。

中国再保总裁庄乾志看来,再保险应加快推进巨灾模型开发,要利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摆脱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让巨灾风险“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助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灾害风险应对稳健可持续。中国再保将以提升巨灾风险分散和管控能力、健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更好发挥巨灾科技赋能作用为着力点,通过国际市场更好分散转移巨灾风险,支持保险业扩大巨灾保险产品服务供给,打造巨灾模型等行业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创新探索,保障保险业稳健发展,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展望2025年,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提醒,我国银行保险业面临着的各类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抬升,不良资产将有所反弹。因此,银行保险机构还需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业务上,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基于重点产业、客群的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五篇大文章”,重点是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扩面提质;在资本上,要多渠道补充各级资本,更要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引导资本向风险调整后回报率高的业务领域倾斜;在成本上,要持续降低资金、风险、运营和管理成本,如优化网点和人员,调整内部管理流程,压降低效、无效资产占用,提高生息资本比例;在考核上,要坚持简单易行和可操作原则,区分不同性质的岗位、区分不同规模的机构优化绩效考核评价,向管理要效益,向考核要效能。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