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CES:中美博弈,韩国吃饱

吴晓波频道

5天前

据韩国信息通信产业协会透露,2025CES上,报名参加的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在今年参展公司数量上位列第三,其中有641家是创业公司。

点击图片▲加入联盟
在今年的参展数量上,第一依然是美国,高达1509家,第二是中国1339家,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冲到第三。”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个世界变了。”

与未来接触,是一件既新鲜又令人恐慌的事儿,这或许也是每个来到CES的人的共同感受。

正如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说得那样:拉斯维加斯是世界著名的赌城,而赌博无外乎是求个刺激,来CES能看到太多的新鲜事物,才是真正的刺激所在。

于是在拉斯维加斯,科技记者们在朋友圈晒出4、5万的步数,也为大洋彼岸带来了眼花缭乱的黑科技。

当似乎每个黑科技都带有一个前缀“AI”,也呼应了本届CES的主旋律——“Everything is AI plus”。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沈劲说:“AI无处不在,赋能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看到,AI正在对各行各业进行改造,“AI for all”从概念和口号,成为了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头头是道创始人曹国熊将今年的CES总结为“AI硬件的热潮”。

CES上三星董事长发表演讲

“CES常客”王煜全对着展位图向小巴介绍道:CES以前的风格是偏硬的,很多软件公司、服务公司是不来参展的。但是今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尤其是人工智能软件应用公司都来参展了。这意味着今年的人工智能浪潮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猛烈。

观展者的另一个感受是,CES本是消费电子展,是体验“未来产品”的好地方,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CES如今更像一个技术展,在一线的同事告诉小巴,几乎每个展台都拉着人聊技术,当然,大部分也是半句话不离人工智能。

这一次,共计来自7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科技企业齐聚一堂,官方数据说有15万人,比去年多了一万人。另一个CES常客、今年在展上为客户提供机器人咖啡师服务的苏亮告诉我们,这次的人流量是肉眼可见地增多,单一天送出去了600多杯咖啡。

形形色色的人群与“未来”现行接触,也默默打探着企业背后的大国技术博弈。

新技术没有国界,但科技企业是有国籍的。

从某些领域来说,CES首先是一个美国展。在今年的参展数量上,第一依然是美国,高达1509家,比去年的1200多家多了不少,仅次于它的是中国的1339家,也比去年多了100多家。

然而这一次,韩国企业异军突起,来势汹汹。

据韩国信息通信产业协会透露,2025CES上,报名参加的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在今年参展公司数量上位列第三,其中有641家是创业公司。

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感慨:如果说去年我CES看展的时候感觉韩国企业是批量涌现,今年则是全面崛起,并且跨越、升级的力度有点大。

吴声分析,韩国的崛起,是基于中国的缺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中国企业没能参展。另一方面缝隙的补位者,不止韩国,也有来自日本甚至印度、越南的企业,只是相对而言,韩国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他留意到,这次韩国的参展不是简单的几个的大厂来参展,而是全产业链属性的,即便以中国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里,韩国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态势。

CES的第二天,主办方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发表了75个国家按技术创新力量评价分为4组的结果。韩国位于第一组最高创新组,中国位于第二组创新领导组。

风头正劲的韩国企业,有与中国同行展开了“贴身肉搏”之势——TCL展台位于三星电子展台旁边,LG电子展台后面建有长虹展台,SK集团展位旁边是海信。

海信展台使用魔方创作肖像

以小见大,中韩博弈,俨然成为本次CES,在中美博弈之外的又一条暗线。

但中国的部分企业缺席本身,也让本次CES的“先进性”打了点折扣。人们注意到,不少来自智能手机、芯片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中国企业缺席。

过去中国企业大都是跟随者,因此不参展,世界依然能看到未来的趋势。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里,中国作为全面领先者不参与,那么CES的风向标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参观者也可能由此得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把“话筒”交给6位在现场探展的大头以及几位行业专家,从“尖叫技术”“行业趋势”“大国博弈”三个角度,来多方位呈现今年的CES。

Q1:哪些产品或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关键词:AI Glass、陆地航母、自动驾驶

沈劲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

AI无处不在,赋能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产品令我印象深刻。

◎ 第一,AI赋能了虚拟现实和扩展现实,也就是在AI眼镜上。它一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很自然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因为AI的存在,让戴眼镜的价值大幅提升。

◎ 第二,食品科技,就是指人们在厨房做饭时,可以使用到很多的消费类电子设备,帮助我们做出美味佳肴。

◎ 第三,运动健身器材,无论是小型化的家庭健身房,还是便携式体育用品如网球、发球机等等,在今年的CES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其次是一些国际大牌的先进能力。比如三星的合作伙伴的数量达到了300个品牌,这意味着很多其他公司的电器产品,可以和三星产品进行互联互通;高通在智能驾舱方面的技术令人眼前一亮,如今落地的停车场数量越来越多。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中国做得比较好的出海品牌例如安克、EcoFlow、TCL等。这些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性能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而且在这次的展台设计上,更加强调品牌建设,以往中国企业多是ODM、做白牌,现在有相当多的中国消费类电子企业,拿出了非常好的产品、非常靓丽的品牌,然后在展台上自信沟通。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在我看来,CES尽管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展览,但其本质关注的,还是科技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只是主体表现为了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等。以此为基础,今年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其实就是AI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即AI的全面落地,“AI for all”从概念和口号,成为了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反映在大会的热门产品上,就是那些已经可以承载AI功能的终端设备和超越软硬件分类的体验设备。

比如作为今年C位的AI Glass(AI眼镜)。除了火热的雷朋与Meta联合开发眼镜之外,国内还有包括XREAL、雷神科技、影目科技、Rokid、闪极科技、雷鸟创新等厂商的数十款智能AI眼镜新品或最新AR设备。

小巴注:据VR陀螺统计,今年CES的“AR/VR/XR”板块来自中美韩参展企业合计占比达到66%,其中中国企业多达59家。

从中国企业角度看,我个人比较关注的,自然是新能源智能汽车和AI计算设备部分。

不管是长城汽车、极氪、小鹏汇天,还是星星充电、瑞声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代表企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表现出了非常强的领先性和先进性,生态链韧性令人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像联想、TCL、海信、追觅、徕芬、insta360这些CES上亮眼的出海企业,依然在大模型的场景化落地、显示设备进化上有不少亮点。

尤其联想,除了AI PC、卷轴屏电脑,还提供了包括车计算、游戏等多场景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表现非常突出。

此外,机器人方面的宇树机器人和银河通用机器人,一开始以为是概念款,结果是直接交付,落地能力很强。xbot咖啡机器人也很惊艳,适配场景准确丰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CES上的许多产品,都是可量产的产品为主,有的或许在去年还是概念产品,但到了今年就已经落地。

张孝荣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

在这次CES上,让我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大致如下:

1.Agentic AI技术,优势:将智能助理推向设备界面的核心位置,通过更加智能、个性化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预示着未来智能助理有望取代传统的应用程序,成为用户与设备交互的主要方式。

2.全息挡风玻璃显示器(Holographic HUD):现代汽车的通过虚拟图像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为驾驶者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信息显示方式。

3.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展示了中国在智能汽车和飞行汽车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技术水平。

刘兴亮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以下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英伟达RTX 50系列GPU。

英伟达发布了全新的RTX 50系列GPU,包括RTX 5090和RTX 5080。这些GPU基于全新的Blackwell架构,性能提升显著,支持DLSS 4技术,提供更高的图形处理能力,满足高端游戏和专业图形工作的需求。

黄仁勋在CES展示系列新芯片

2.联想ThinkBook Plus第六代。

联想推出了ThinkBook Plus第六代笔记本电脑,采用可扩展屏幕设计。初始为14英寸OLED屏幕,可通过按钮或手势扩展至16.7英寸,提供更大的显示区域,提升多任务处理和生产力。

3.AI驱动的智能镜子。

Withings的Omnia AI智能镜子具备360度身体扫描功能,提供健康数据分析。三星的Micro LED美妆镜则通过扫描面部,分析皮肤状况,并推荐护肤产品,提升个人健康管理和美容体验。

4.机器人创新。

多款机器人在展会上亮相。例如,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是一款仿生机器人,能够模仿婴儿的行为,与人互动。Enchanted Tools的 Mirokai机器人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提升陪伴和照护质量。

5.智能家居设备。

LG展示了AeroCatTower,这是一款集空气净化和猫咪健康监测于一体的设备。此外,安克的Solix太阳能沙滩伞和Baseus的PrimeTrip VR2 Max车载充电器等创新产品也在展会上亮相,提升智能家居的便利性和环保性。

Q2:2025的CES背后有哪些趋势?

关键词:AI成熟、新物种

曹国熊

头头是道基金创始人

这次CES,AI眼镜、AI人形机器人、AI陪伴机器人如日本Yukai公司的“给咖啡吹气的小猫”、TCL的分体式智能家居陪伴机器人——Ai Me等都很吸眼球,创新小硬件挺多的。

TCL展示了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消费级Micro LED来了,OLED显示器大爆发。

如今CES也已经是半个车展,如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热度就不错的。

消费设备里的AI功能虽然更成熟了,但同质化还是很严重。至少我还没发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I新物种。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我用三个词来总结今年CES上产品或技术上的特点。

◎ 第一,是一个英文单词,叫Holistic,即“整体主义”。就是产品和技术上,大家更加系统化、集成化、解决方案化。产品设计或制造的目的,是一切尽在感知,一切尽在体验。我在瑞声科技展位看到的“All in experiences”非常形象和准确——已经不仅仅是软件或硬件的简单结合,满足某个功能,而是注重更高维度的体验。

瑞声科技展位

◎ 第二个词,是“系统加速”。简单而言,就是基于AI方面的思考在深化,大家都在考虑,将所有的产业都用AI来重新做一遍,是“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这块就是典型,尽管应用场景还不够多,但这个理念已经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 第三个词,是“新硬件”或“新设备”。无论是整体主义还是系统加速,最后都会落到如黄仁勋的主题演讲,类似对物理空间或数字世界的全面改造,而配合这种改造的基础,应该是中国供应链的独有价值。

参观者走过TCL展台

田雪

211饮食法创始人

《吃饭是个正经事》作者

我有看到柔性的光能发电材料,不仅太阳能,室内的灯光也能转化为电能,而且已经有了量产的产品。体验层面的硬件设备做得更好了。AI眼镜、AR眼镜体积更小,体验更好。

AI爆发之后,软件和硬件都在快速升级。我们需要关注更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然后去理解和驾驭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最终我们都会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苏亮

Panbotica创始人兼CEO

如今和世界的其他展会一样,CES也成了知名的“网红打卡点”,我的机器人咖啡师很偶然的被一个据说是世界排名第九的DJ打卡,结果第二天我所在的展台就一下子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大部分都慕名来打卡或拍短视频的。

机器人咖啡师

Q3:如何看待CES上的国家博弈?

关键词:美国、韩国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AI领域,领先者依然是美国,日韩在这方面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其他领域,例如智能车、新能源供应链上。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确实留给了他们一些追赶建设的时间窗口。不过我依然相信,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

当然,日韩的优势在设计审美和品牌叙事上,这个能力也不能忽视,值得中国企业深入学习。

此外,也要坦率承认,我们在AI和算力方面,确实被拉开了一些差距,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担忧的部分,比如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的进步就很明显,xAI在GPU的部署上也是近乎“残暴”。

胡延平

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如果说去年我CES看展的时候感觉韩国企业是批量涌现,今年则是全面崛起,并且跨越、升级的力度有点大。

其中SAMBO这家集团原来主做汽车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等,这届CES带来了救援无人机和可载两人的飞行器。

前者中规中矩。后者8旋翼加2风扇的设计略显复杂。不过加风扇已经是载人飞行器提高推进效率的共识设计,但对能效比、续航改善要想最大化,恐怕还是得结合平翼,SAMBO也的确这么做了。不过看得出来产品整体上还处在探索期。

SAMBO飞行器

苏亮

Panbotica创始人兼CEO

从我的视角上看,没觉得中国人的人数有太大变化,不少熟面孔该来的都来了。至于韩国人确实变多了,我自己就接待了不少,当然他们的英语比我好不了多少。

参加CES,我觉得一方面是企业当一个“秀场”,就是秀它的技术能力或存在感,那另一方面就是社交,大家在这寒暄并交换一些信息。不过,逛CES毕竟是一个体力活,时间有限,因此谈不上深入交流。

本篇作者 和风月半| 饶祖分|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何梦飞|图源|VCG
点击下图▼立即了解

据韩国信息通信产业协会透露,2025CES上,报名参加的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在今年参展公司数量上位列第三,其中有641家是创业公司。

点击图片▲加入联盟
在今年的参展数量上,第一依然是美国,高达1509家,第二是中国1339家,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冲到第三。”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个世界变了。”

与未来接触,是一件既新鲜又令人恐慌的事儿,这或许也是每个来到CES的人的共同感受。

正如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说得那样:拉斯维加斯是世界著名的赌城,而赌博无外乎是求个刺激,来CES能看到太多的新鲜事物,才是真正的刺激所在。

于是在拉斯维加斯,科技记者们在朋友圈晒出4、5万的步数,也为大洋彼岸带来了眼花缭乱的黑科技。

当似乎每个黑科技都带有一个前缀“AI”,也呼应了本届CES的主旋律——“Everything is AI plus”。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沈劲说:“AI无处不在,赋能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看到,AI正在对各行各业进行改造,“AI for all”从概念和口号,成为了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头头是道创始人曹国熊将今年的CES总结为“AI硬件的热潮”。

CES上三星董事长发表演讲

“CES常客”王煜全对着展位图向小巴介绍道:CES以前的风格是偏硬的,很多软件公司、服务公司是不来参展的。但是今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尤其是人工智能软件应用公司都来参展了。这意味着今年的人工智能浪潮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猛烈。

观展者的另一个感受是,CES本是消费电子展,是体验“未来产品”的好地方,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CES如今更像一个技术展,在一线的同事告诉小巴,几乎每个展台都拉着人聊技术,当然,大部分也是半句话不离人工智能。

这一次,共计来自7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科技企业齐聚一堂,官方数据说有15万人,比去年多了一万人。另一个CES常客、今年在展上为客户提供机器人咖啡师服务的苏亮告诉我们,这次的人流量是肉眼可见地增多,单一天送出去了600多杯咖啡。

形形色色的人群与“未来”现行接触,也默默打探着企业背后的大国技术博弈。

新技术没有国界,但科技企业是有国籍的。

从某些领域来说,CES首先是一个美国展。在今年的参展数量上,第一依然是美国,高达1509家,比去年的1200多家多了不少,仅次于它的是中国的1339家,也比去年多了100多家。

然而这一次,韩国企业异军突起,来势汹汹。

据韩国信息通信产业协会透露,2025CES上,报名参加的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在今年参展公司数量上位列第三,其中有641家是创业公司。

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感慨:如果说去年我CES看展的时候感觉韩国企业是批量涌现,今年则是全面崛起,并且跨越、升级的力度有点大。

吴声分析,韩国的崛起,是基于中国的缺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中国企业没能参展。另一方面缝隙的补位者,不止韩国,也有来自日本甚至印度、越南的企业,只是相对而言,韩国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他留意到,这次韩国的参展不是简单的几个的大厂来参展,而是全产业链属性的,即便以中国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里,韩国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态势。

CES的第二天,主办方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发表了75个国家按技术创新力量评价分为4组的结果。韩国位于第一组最高创新组,中国位于第二组创新领导组。

风头正劲的韩国企业,有与中国同行展开了“贴身肉搏”之势——TCL展台位于三星电子展台旁边,LG电子展台后面建有长虹展台,SK集团展位旁边是海信。

海信展台使用魔方创作肖像

以小见大,中韩博弈,俨然成为本次CES,在中美博弈之外的又一条暗线。

但中国的部分企业缺席本身,也让本次CES的“先进性”打了点折扣。人们注意到,不少来自智能手机、芯片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中国企业缺席。

过去中国企业大都是跟随者,因此不参展,世界依然能看到未来的趋势。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里,中国作为全面领先者不参与,那么CES的风向标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参观者也可能由此得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把“话筒”交给6位在现场探展的大头以及几位行业专家,从“尖叫技术”“行业趋势”“大国博弈”三个角度,来多方位呈现今年的CES。

Q1:哪些产品或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关键词:AI Glass、陆地航母、自动驾驶

沈劲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

AI无处不在,赋能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产品令我印象深刻。

◎ 第一,AI赋能了虚拟现实和扩展现实,也就是在AI眼镜上。它一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很自然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因为AI的存在,让戴眼镜的价值大幅提升。

◎ 第二,食品科技,就是指人们在厨房做饭时,可以使用到很多的消费类电子设备,帮助我们做出美味佳肴。

◎ 第三,运动健身器材,无论是小型化的家庭健身房,还是便携式体育用品如网球、发球机等等,在今年的CES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其次是一些国际大牌的先进能力。比如三星的合作伙伴的数量达到了300个品牌,这意味着很多其他公司的电器产品,可以和三星产品进行互联互通;高通在智能驾舱方面的技术令人眼前一亮,如今落地的停车场数量越来越多。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中国做得比较好的出海品牌例如安克、EcoFlow、TCL等。这些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性能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而且在这次的展台设计上,更加强调品牌建设,以往中国企业多是ODM、做白牌,现在有相当多的中国消费类电子企业,拿出了非常好的产品、非常靓丽的品牌,然后在展台上自信沟通。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在我看来,CES尽管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展览,但其本质关注的,还是科技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只是主体表现为了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等。以此为基础,今年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其实就是AI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即AI的全面落地,“AI for all”从概念和口号,成为了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反映在大会的热门产品上,就是那些已经可以承载AI功能的终端设备和超越软硬件分类的体验设备。

比如作为今年C位的AI Glass(AI眼镜)。除了火热的雷朋与Meta联合开发眼镜之外,国内还有包括XREAL、雷神科技、影目科技、Rokid、闪极科技、雷鸟创新等厂商的数十款智能AI眼镜新品或最新AR设备。

小巴注:据VR陀螺统计,今年CES的“AR/VR/XR”板块来自中美韩参展企业合计占比达到66%,其中中国企业多达59家。

从中国企业角度看,我个人比较关注的,自然是新能源智能汽车和AI计算设备部分。

不管是长城汽车、极氪、小鹏汇天,还是星星充电、瑞声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代表企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表现出了非常强的领先性和先进性,生态链韧性令人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像联想、TCL、海信、追觅、徕芬、insta360这些CES上亮眼的出海企业,依然在大模型的场景化落地、显示设备进化上有不少亮点。

尤其联想,除了AI PC、卷轴屏电脑,还提供了包括车计算、游戏等多场景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表现非常突出。

此外,机器人方面的宇树机器人和银河通用机器人,一开始以为是概念款,结果是直接交付,落地能力很强。xbot咖啡机器人也很惊艳,适配场景准确丰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CES上的许多产品,都是可量产的产品为主,有的或许在去年还是概念产品,但到了今年就已经落地。

张孝荣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

在这次CES上,让我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大致如下:

1.Agentic AI技术,优势:将智能助理推向设备界面的核心位置,通过更加智能、个性化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预示着未来智能助理有望取代传统的应用程序,成为用户与设备交互的主要方式。

2.全息挡风玻璃显示器(Holographic HUD):现代汽车的通过虚拟图像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为驾驶者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信息显示方式。

3.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展示了中国在智能汽车和飞行汽车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技术水平。

刘兴亮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以下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英伟达RTX 50系列GPU。

英伟达发布了全新的RTX 50系列GPU,包括RTX 5090和RTX 5080。这些GPU基于全新的Blackwell架构,性能提升显著,支持DLSS 4技术,提供更高的图形处理能力,满足高端游戏和专业图形工作的需求。

黄仁勋在CES展示系列新芯片

2.联想ThinkBook Plus第六代。

联想推出了ThinkBook Plus第六代笔记本电脑,采用可扩展屏幕设计。初始为14英寸OLED屏幕,可通过按钮或手势扩展至16.7英寸,提供更大的显示区域,提升多任务处理和生产力。

3.AI驱动的智能镜子。

Withings的Omnia AI智能镜子具备360度身体扫描功能,提供健康数据分析。三星的Micro LED美妆镜则通过扫描面部,分析皮肤状况,并推荐护肤产品,提升个人健康管理和美容体验。

4.机器人创新。

多款机器人在展会上亮相。例如,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是一款仿生机器人,能够模仿婴儿的行为,与人互动。Enchanted Tools的 Mirokai机器人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提升陪伴和照护质量。

5.智能家居设备。

LG展示了AeroCatTower,这是一款集空气净化和猫咪健康监测于一体的设备。此外,安克的Solix太阳能沙滩伞和Baseus的PrimeTrip VR2 Max车载充电器等创新产品也在展会上亮相,提升智能家居的便利性和环保性。

Q2:2025的CES背后有哪些趋势?

关键词:AI成熟、新物种

曹国熊

头头是道基金创始人

这次CES,AI眼镜、AI人形机器人、AI陪伴机器人如日本Yukai公司的“给咖啡吹气的小猫”、TCL的分体式智能家居陪伴机器人——Ai Me等都很吸眼球,创新小硬件挺多的。

TCL展示了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消费级Micro LED来了,OLED显示器大爆发。

如今CES也已经是半个车展,如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热度就不错的。

消费设备里的AI功能虽然更成熟了,但同质化还是很严重。至少我还没发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I新物种。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我用三个词来总结今年CES上产品或技术上的特点。

◎ 第一,是一个英文单词,叫Holistic,即“整体主义”。就是产品和技术上,大家更加系统化、集成化、解决方案化。产品设计或制造的目的,是一切尽在感知,一切尽在体验。我在瑞声科技展位看到的“All in experiences”非常形象和准确——已经不仅仅是软件或硬件的简单结合,满足某个功能,而是注重更高维度的体验。

瑞声科技展位

◎ 第二个词,是“系统加速”。简单而言,就是基于AI方面的思考在深化,大家都在考虑,将所有的产业都用AI来重新做一遍,是“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这块就是典型,尽管应用场景还不够多,但这个理念已经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 第三个词,是“新硬件”或“新设备”。无论是整体主义还是系统加速,最后都会落到如黄仁勋的主题演讲,类似对物理空间或数字世界的全面改造,而配合这种改造的基础,应该是中国供应链的独有价值。

参观者走过TCL展台

田雪

211饮食法创始人

《吃饭是个正经事》作者

我有看到柔性的光能发电材料,不仅太阳能,室内的灯光也能转化为电能,而且已经有了量产的产品。体验层面的硬件设备做得更好了。AI眼镜、AR眼镜体积更小,体验更好。

AI爆发之后,软件和硬件都在快速升级。我们需要关注更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然后去理解和驾驭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最终我们都会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苏亮

Panbotica创始人兼CEO

如今和世界的其他展会一样,CES也成了知名的“网红打卡点”,我的机器人咖啡师很偶然的被一个据说是世界排名第九的DJ打卡,结果第二天我所在的展台就一下子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大部分都慕名来打卡或拍短视频的。

机器人咖啡师

Q3:如何看待CES上的国家博弈?

关键词:美国、韩国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AI领域,领先者依然是美国,日韩在这方面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其他领域,例如智能车、新能源供应链上。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确实留给了他们一些追赶建设的时间窗口。不过我依然相信,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

当然,日韩的优势在设计审美和品牌叙事上,这个能力也不能忽视,值得中国企业深入学习。

此外,也要坦率承认,我们在AI和算力方面,确实被拉开了一些差距,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担忧的部分,比如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的进步就很明显,xAI在GPU的部署上也是近乎“残暴”。

胡延平

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如果说去年我CES看展的时候感觉韩国企业是批量涌现,今年则是全面崛起,并且跨越、升级的力度有点大。

其中SAMBO这家集团原来主做汽车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等,这届CES带来了救援无人机和可载两人的飞行器。

前者中规中矩。后者8旋翼加2风扇的设计略显复杂。不过加风扇已经是载人飞行器提高推进效率的共识设计,但对能效比、续航改善要想最大化,恐怕还是得结合平翼,SAMBO也的确这么做了。不过看得出来产品整体上还处在探索期。

SAMBO飞行器

苏亮

Panbotica创始人兼CEO

从我的视角上看,没觉得中国人的人数有太大变化,不少熟面孔该来的都来了。至于韩国人确实变多了,我自己就接待了不少,当然他们的英语比我好不了多少。

参加CES,我觉得一方面是企业当一个“秀场”,就是秀它的技术能力或存在感,那另一方面就是社交,大家在这寒暄并交换一些信息。不过,逛CES毕竟是一个体力活,时间有限,因此谈不上深入交流。

本篇作者 和风月半| 饶祖分|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何梦飞|图源|VCG
点击下图▼立即了解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