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山东省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
元旦刚过,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柳编博物馆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马来西亚的几位家居用品经销商。迈赫迪为马来西亚几家商超供应柳编制品,他表示,自己与临沭县合作已经五六年,临沭县出产的柳编收纳筐、矮凳、茶桌等产品在马来西亚非常畅销。
迈赫迪挑选新产品的同时,在临沭县柳编博物馆不远处的一处车间里,村民赵爱红正在领取柳条。“拿着样品与原材料回家干,领一次能在家干一周,干完交回来领工资。”赵爱红平日接送孙女上学,之后回家编柳条,一个月能有3500元左右的收入。她说:“既不用风吹日晒,也不用背井离乡,这活儿我挺满足。”
作为临沭县传承上千年的非遗项目,柳编早就是临沭人生活的一部分。早些年,人们编制柳条都是自家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临沭柳编开始出口,如今一年产值近60亿元,2023年出口额超过15亿元。
看似不起眼的传统技艺,正在沂蒙山区焕发新光彩。近些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系统重视非遗项目的在地属性,通过精准对接市场,对诸多传统技艺实行就地保护与传承,让小手艺有了大发展。
1月3日,临沂市主城区的沂州里商业街区人潮涌动。进入腊月,不少市民来此休闲体验,街口显眼位置的“沂州礼文创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走进文创馆,临沂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木旋玩具、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创意赋能变成新的模样,五彩斑斓地出现在市民、游客面前。
“只知道老家有木旋玩具,没想到脑海中土气的玩具能跟动漫结合起来,瞬间就有了购买欲。”上班族郜琛琛是土生土长的临沂人,木旋玩具曾经陪伴她的童年,新的设计样式让她感到惊喜。
“沂州礼文创馆”的运营单位是山东由礼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其负责人王浩几年前回到老家临沂创业,决定让家乡的非遗换个样子对接现代市场。“非遗传承发展必须走亲民路线,跟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结合起来。”王浩说,与消费市场对接是多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就地保护避不开的道路。他正在尝试搭建非遗项目库,让需求单位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临沂非遗项目。
2024年12月,山东省文化馆联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组织“文创营”活动,赴临沂市了解非遗文创相关经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卢晓梦看过当地的非遗项目之后,提炼出关键词“产业链”。“非遗的创新发展绝非简单的商业化,而是通过市场机制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的手段,保护是根本着眼点。”卢晓梦说,临沂市对于非遗项目进行原生态保护,注重文化内涵挖掘,使得非遗作品在体现工艺之美的同时,传递出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她认为,专业化的制作与运营体系,是临沂市诸多非遗项目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通过引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等管理手段,嵌入地方产业链的非遗项目势必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非遗企业与传承人信心满满,临沂市相关部门也靠前作为。过去几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引导具备条件的非遗企业加入抖音、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通过平台推广销售优质非遗产品,助力非遗企业打开销路。
“目前,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等非遗项目开展产品开发的企业,解决就业岗位约30万个,建立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岳伟介绍,2025年,临沂市将继续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生活,通过探索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营销宣传等有效渠道,推动非遗释放时代新活力。
观众在山东省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
元旦刚过,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柳编博物馆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马来西亚的几位家居用品经销商。迈赫迪为马来西亚几家商超供应柳编制品,他表示,自己与临沭县合作已经五六年,临沭县出产的柳编收纳筐、矮凳、茶桌等产品在马来西亚非常畅销。
迈赫迪挑选新产品的同时,在临沭县柳编博物馆不远处的一处车间里,村民赵爱红正在领取柳条。“拿着样品与原材料回家干,领一次能在家干一周,干完交回来领工资。”赵爱红平日接送孙女上学,之后回家编柳条,一个月能有3500元左右的收入。她说:“既不用风吹日晒,也不用背井离乡,这活儿我挺满足。”
作为临沭县传承上千年的非遗项目,柳编早就是临沭人生活的一部分。早些年,人们编制柳条都是自家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临沭柳编开始出口,如今一年产值近60亿元,2023年出口额超过15亿元。
看似不起眼的传统技艺,正在沂蒙山区焕发新光彩。近些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系统重视非遗项目的在地属性,通过精准对接市场,对诸多传统技艺实行就地保护与传承,让小手艺有了大发展。
1月3日,临沂市主城区的沂州里商业街区人潮涌动。进入腊月,不少市民来此休闲体验,街口显眼位置的“沂州礼文创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走进文创馆,临沂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木旋玩具、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创意赋能变成新的模样,五彩斑斓地出现在市民、游客面前。
“只知道老家有木旋玩具,没想到脑海中土气的玩具能跟动漫结合起来,瞬间就有了购买欲。”上班族郜琛琛是土生土长的临沂人,木旋玩具曾经陪伴她的童年,新的设计样式让她感到惊喜。
“沂州礼文创馆”的运营单位是山东由礼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其负责人王浩几年前回到老家临沂创业,决定让家乡的非遗换个样子对接现代市场。“非遗传承发展必须走亲民路线,跟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结合起来。”王浩说,与消费市场对接是多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就地保护避不开的道路。他正在尝试搭建非遗项目库,让需求单位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临沂非遗项目。
2024年12月,山东省文化馆联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组织“文创营”活动,赴临沂市了解非遗文创相关经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卢晓梦看过当地的非遗项目之后,提炼出关键词“产业链”。“非遗的创新发展绝非简单的商业化,而是通过市场机制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的手段,保护是根本着眼点。”卢晓梦说,临沂市对于非遗项目进行原生态保护,注重文化内涵挖掘,使得非遗作品在体现工艺之美的同时,传递出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她认为,专业化的制作与运营体系,是临沂市诸多非遗项目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通过引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等管理手段,嵌入地方产业链的非遗项目势必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非遗企业与传承人信心满满,临沂市相关部门也靠前作为。过去几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引导具备条件的非遗企业加入抖音、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通过平台推广销售优质非遗产品,助力非遗企业打开销路。
“目前,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等非遗项目开展产品开发的企业,解决就业岗位约30万个,建立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岳伟介绍,2025年,临沂市将继续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生活,通过探索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营销宣传等有效渠道,推动非遗释放时代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