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的四大发展方向,还将诞生新独角兽

创业邦

2周前

我们过去讲GDP,未来可能要更多关注GNP(国民生产总值),关注企业在全球产生的价值,这对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企业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要求。...我看好未来的创新,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抓紧做好出海。

在现在的环境下,企业要能够盈利,而不只是烧钱。
“一个国家在走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资本投入回报率的下降波动是自然规律,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包括美国、德国和日本。然而,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能改变曲线的下降斜率,比如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乃至人工智能革命等带来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和经济的新浪潮。”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长期关注中国智能制造,对于产业中的“内卷”现象,他认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中国用户日渐习惯于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内卷会逐渐消失。
而在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中,智能制造将是最能穿越周期的板块。同时在智能制造的细分领域,包括具身智能、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半导体与生命科技设备等方向中,还将诞生许多独角兽。
李竹对中国的科技创新保持乐观态度,但他也强调,企业要把预期放低一些,同时抓紧做好出海。“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要更稳健,要能盈利,而不只是烧钱。”
以下为2024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现场,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先生的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国智造的黄金时代》。在过去几年,中国上市的80%以上企业都与智能制造相关。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正在构建和加强智能制造的能力。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见证了一些行业在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进步往往是由新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行业范式变化。
接下来,我想谈谈对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整个环境和产业周期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内卷现象。
我们每个月都会走访一个城市,每个城市走访四家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百亿级以上的,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我们看到,像光伏、汽车制造产业链等,有的企业经营得很好,有的则不然,比如光伏行业目前大多企业是负毛利。
这不仅是中国产业周期的问题,也是中国在成为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个国家在走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资本投入回报率的下降波动是自然规律,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包括美国、德国和日本。然而,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能改变曲线的下降斜率,比如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乃至人工智能革命等,都能带来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和经济的新浪潮。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对整体预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应再保持过去那样高的预期。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智能制造实际上是能够穿越周期的板块。中国经济这几年还在低谷期,正在逐渐向上发展。日本在1995年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一直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尽管日本股市只上涨了60%,但仍有很多公司涨了几十倍。我们统计发现,其中高端制造是最能穿越周期的板块。我相信中国也会如此,尽管中国现在的情况与日本当年有所区别。
如今,智能制造的出海势在必行,但现在的大环境与日本那时相比有更多的阻碍。全球化的浪潮仍在继续,除了美国股市创新高之外,我们周围的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印度、越南等地的股市都创了新高。全球化仍在进行,只是变成了“中国+1”,或者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
无论如何,2024年上半年我们的出口净值还是非常高的,从2017年开始统计的新三样到现在增长了10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向海外发展。过去很多海外的收益或投资,绝大部分是“一带一路”的,但现在超过一半都来自企业自发的行动。
我们过去讲GDP,未来可能要更多关注GNP(国民生产总值),关注企业在全球产生的价值,这对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企业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要求。
我仍然看好中国的科技创新,但会把预期稍微调低一些。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要更稳健,要能盈利,而不只是烧钱。中国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因为中国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有优势,在工程师人才方面优势很明显,智能制造同时也是国家的基本盘之一。像有企业去中东,也获得了很多的投资,中东也想重新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能力。
我看好未来的创新,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抓紧做好出海。我分析一下我们这几年看到的一些趋势,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
第一,传统的机器人到具身智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趋势。美国在大模型方面现在是比较强的,中国在算力和时间上都有差距,处于跟随的状态。但中国具身智能有可能跟美国并跑,包括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运动控制系统、小脑、李飞飞他们在研究的物理世界、大脑这些方面,我们其实都投了一些企业。
前段时间,我们专门去了一趟美国,拜访潜在客户和竞争对手,走了一圈回来感觉更有自信了。跟硬件相关的方向上,美国的投资人是不怎么投资的,美国主要是投一些“软”的东西,包括大数据,大模型等。他们说“硬”的方面除了马斯克,其他人都搞不定。美国企业做具身智能也会做一些软件产品,例如运动控制、轨迹规划,端到端的训练等。未来具身智能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进入更多的场景,包括工业,包括家庭。
第二个方向来自新材料。新材料在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材料行业的投资每年增长百分之两三百。国内这几年各行业的投资金额是大幅下降的,2024年的投资金额已经下降到2016年的水平。但新材料行业却逆势上升,因为新材料行业受AI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过去VC是不投新材料的,因为周期太长了,但AI的出现,让很多实验可以用AI进行计算和模拟,于是行业VC就冲进来了。从过去几年上市的企业来看,先进制造类的企业超过一半都跟新材料有关,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上市企业特别多,而且市值都还不低。
新材料行业吸引了大部分资金的关注,这也是我认为创业者可以关注的方向。我们更关注做成开发平台的新材料公司,因为一般来说单做一个新材料市场规模不够,很难成为一家百亿企业,如果能做多种新材料就更好。还有就是既能做材料又能做设备的公司,更有机会成为超级独角兽。只有真正自己做设备,才能对自己的工艺做保护。现在上市的新材料公司,很多这些独角兽都是既能做材料也能做设备,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会从这些角度来做判断。
第三个方向就是长期持续的新能源。新能源在2024年的投融资里面并不是特别火热,竞争比较激烈,毛利率似乎都在降低。但我们看好这个方向,新能源可能还是在超级周期里,并且新能源是一个持续10到20年的方向。
每年我们的国家、大VC在上面要投入几万亿,这是目前投入最大的行业。实际上每年投下去的资金,需求很高,变现很快。我们投的储能、氢能、分布式发电这些企业,他们的增长非常快,需求也非常地旺盛,收入变现很快,跟半导体行业和其他行业又不太一样。
所以我们要更关注一些有科技含量,能把能源数字化,能和现有基础设施实现无缝融合的企业,以及可以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其他能源方式的方向。
第四个方向就是跟半导体设备和生命科技设备相关的方向。过去这些设备掌握在欧美、日本企业手里。但现在,这些行业出现了新的格局,比如说半导体设备,现在除了光刻机之外,其他的设备中国都可以做,性能不比国外差,甚至性价比更好。
中国半导体设备已经开始出口了,我们投的一些公司他们已经开始出口到其他的地区。现在又出来一些先进封装的设备,需求也很大,我们也投了一家公司。半导体设备正出现新的趋势,中国在其中的话语权开始加强。
生命科技方面也有类似趋势。生命科技行业过去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做得相对弱的领域,但有很多创业者开始进入该领域,例如用人工智能来发现一些药物,尤其是在实验的方面提升效率,这就需要用生命科技的机器人来做,像镁伽这样的公司就被全球生命科技的公司认可。
在尖端领域的先进制造,其实也是高附加值的领域。我们不光要看到在传统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还要看到智能制造新的趋势,这是我们能捕捉到一些潜在独角兽的地方。
目前,国内很多行业都还处于低谷的发展阶段,例如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光伏行业等。然而,中国汽车的产能已经是全球需求量的1.2倍,是中国需求量的2倍多。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感觉赚不到钱?我认为我们未来将在出海中学会更多东西。
为什么海外的销售价格比较高?因为海外除了性价比之外,还需要服务,并且服务的比例很高。曾经有一些公司出海一看价格这么高,实际上是服务的成本很高,我们应该习惯这种定价方式。中国也已经出现像问界的车,理想的汽车,还有高端的手机,中国也开始习惯消费一些有品质的东西,这已经成为趋势,内卷将会逐渐地消失。
创业者对自己产品的定价和附加值要有清醒认识,在未来出海过程中,要把握好方向。未来极具不确定性,每个地方对企业的落地和出海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在追随美国的政策,有的国家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落地,不管怎么样,创业者总是最聪明的,你们会把握住这个时机,看到这些商机,最后在竞争中找到自己一条路,顺势而行,越过激流险滩。谢谢大家!

我们过去讲GDP,未来可能要更多关注GNP(国民生产总值),关注企业在全球产生的价值,这对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企业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要求。...我看好未来的创新,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抓紧做好出海。

在现在的环境下,企业要能够盈利,而不只是烧钱。
“一个国家在走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资本投入回报率的下降波动是自然规律,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包括美国、德国和日本。然而,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能改变曲线的下降斜率,比如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乃至人工智能革命等带来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和经济的新浪潮。”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长期关注中国智能制造,对于产业中的“内卷”现象,他认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中国用户日渐习惯于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内卷会逐渐消失。
而在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中,智能制造将是最能穿越周期的板块。同时在智能制造的细分领域,包括具身智能、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半导体与生命科技设备等方向中,还将诞生许多独角兽。
李竹对中国的科技创新保持乐观态度,但他也强调,企业要把预期放低一些,同时抓紧做好出海。“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要更稳健,要能盈利,而不只是烧钱。”
以下为2024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现场,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先生的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国智造的黄金时代》。在过去几年,中国上市的80%以上企业都与智能制造相关。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正在构建和加强智能制造的能力。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见证了一些行业在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进步往往是由新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行业范式变化。
接下来,我想谈谈对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整个环境和产业周期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内卷现象。
我们每个月都会走访一个城市,每个城市走访四家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百亿级以上的,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我们看到,像光伏、汽车制造产业链等,有的企业经营得很好,有的则不然,比如光伏行业目前大多企业是负毛利。
这不仅是中国产业周期的问题,也是中国在成为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个国家在走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资本投入回报率的下降波动是自然规律,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包括美国、德国和日本。然而,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能改变曲线的下降斜率,比如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乃至人工智能革命等,都能带来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和经济的新浪潮。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对整体预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应再保持过去那样高的预期。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智能制造实际上是能够穿越周期的板块。中国经济这几年还在低谷期,正在逐渐向上发展。日本在1995年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一直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尽管日本股市只上涨了60%,但仍有很多公司涨了几十倍。我们统计发现,其中高端制造是最能穿越周期的板块。我相信中国也会如此,尽管中国现在的情况与日本当年有所区别。
如今,智能制造的出海势在必行,但现在的大环境与日本那时相比有更多的阻碍。全球化的浪潮仍在继续,除了美国股市创新高之外,我们周围的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印度、越南等地的股市都创了新高。全球化仍在进行,只是变成了“中国+1”,或者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
无论如何,2024年上半年我们的出口净值还是非常高的,从2017年开始统计的新三样到现在增长了10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向海外发展。过去很多海外的收益或投资,绝大部分是“一带一路”的,但现在超过一半都来自企业自发的行动。
我们过去讲GDP,未来可能要更多关注GNP(国民生产总值),关注企业在全球产生的价值,这对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企业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要求。
我仍然看好中国的科技创新,但会把预期稍微调低一些。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要更稳健,要能盈利,而不只是烧钱。中国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因为中国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有优势,在工程师人才方面优势很明显,智能制造同时也是国家的基本盘之一。像有企业去中东,也获得了很多的投资,中东也想重新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能力。
我看好未来的创新,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抓紧做好出海。我分析一下我们这几年看到的一些趋势,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
第一,传统的机器人到具身智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趋势。美国在大模型方面现在是比较强的,中国在算力和时间上都有差距,处于跟随的状态。但中国具身智能有可能跟美国并跑,包括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运动控制系统、小脑、李飞飞他们在研究的物理世界、大脑这些方面,我们其实都投了一些企业。
前段时间,我们专门去了一趟美国,拜访潜在客户和竞争对手,走了一圈回来感觉更有自信了。跟硬件相关的方向上,美国的投资人是不怎么投资的,美国主要是投一些“软”的东西,包括大数据,大模型等。他们说“硬”的方面除了马斯克,其他人都搞不定。美国企业做具身智能也会做一些软件产品,例如运动控制、轨迹规划,端到端的训练等。未来具身智能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进入更多的场景,包括工业,包括家庭。
第二个方向来自新材料。新材料在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材料行业的投资每年增长百分之两三百。国内这几年各行业的投资金额是大幅下降的,2024年的投资金额已经下降到2016年的水平。但新材料行业却逆势上升,因为新材料行业受AI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过去VC是不投新材料的,因为周期太长了,但AI的出现,让很多实验可以用AI进行计算和模拟,于是行业VC就冲进来了。从过去几年上市的企业来看,先进制造类的企业超过一半都跟新材料有关,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上市企业特别多,而且市值都还不低。
新材料行业吸引了大部分资金的关注,这也是我认为创业者可以关注的方向。我们更关注做成开发平台的新材料公司,因为一般来说单做一个新材料市场规模不够,很难成为一家百亿企业,如果能做多种新材料就更好。还有就是既能做材料又能做设备的公司,更有机会成为超级独角兽。只有真正自己做设备,才能对自己的工艺做保护。现在上市的新材料公司,很多这些独角兽都是既能做材料也能做设备,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会从这些角度来做判断。
第三个方向就是长期持续的新能源。新能源在2024年的投融资里面并不是特别火热,竞争比较激烈,毛利率似乎都在降低。但我们看好这个方向,新能源可能还是在超级周期里,并且新能源是一个持续10到20年的方向。
每年我们的国家、大VC在上面要投入几万亿,这是目前投入最大的行业。实际上每年投下去的资金,需求很高,变现很快。我们投的储能、氢能、分布式发电这些企业,他们的增长非常快,需求也非常地旺盛,收入变现很快,跟半导体行业和其他行业又不太一样。
所以我们要更关注一些有科技含量,能把能源数字化,能和现有基础设施实现无缝融合的企业,以及可以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其他能源方式的方向。
第四个方向就是跟半导体设备和生命科技设备相关的方向。过去这些设备掌握在欧美、日本企业手里。但现在,这些行业出现了新的格局,比如说半导体设备,现在除了光刻机之外,其他的设备中国都可以做,性能不比国外差,甚至性价比更好。
中国半导体设备已经开始出口了,我们投的一些公司他们已经开始出口到其他的地区。现在又出来一些先进封装的设备,需求也很大,我们也投了一家公司。半导体设备正出现新的趋势,中国在其中的话语权开始加强。
生命科技方面也有类似趋势。生命科技行业过去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做得相对弱的领域,但有很多创业者开始进入该领域,例如用人工智能来发现一些药物,尤其是在实验的方面提升效率,这就需要用生命科技的机器人来做,像镁伽这样的公司就被全球生命科技的公司认可。
在尖端领域的先进制造,其实也是高附加值的领域。我们不光要看到在传统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还要看到智能制造新的趋势,这是我们能捕捉到一些潜在独角兽的地方。
目前,国内很多行业都还处于低谷的发展阶段,例如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光伏行业等。然而,中国汽车的产能已经是全球需求量的1.2倍,是中国需求量的2倍多。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感觉赚不到钱?我认为我们未来将在出海中学会更多东西。
为什么海外的销售价格比较高?因为海外除了性价比之外,还需要服务,并且服务的比例很高。曾经有一些公司出海一看价格这么高,实际上是服务的成本很高,我们应该习惯这种定价方式。中国也已经出现像问界的车,理想的汽车,还有高端的手机,中国也开始习惯消费一些有品质的东西,这已经成为趋势,内卷将会逐渐地消失。
创业者对自己产品的定价和附加值要有清醒认识,在未来出海过程中,要把握好方向。未来极具不确定性,每个地方对企业的落地和出海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在追随美国的政策,有的国家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落地,不管怎么样,创业者总是最聪明的,你们会把握住这个时机,看到这些商机,最后在竞争中找到自己一条路,顺势而行,越过激流险滩。谢谢大家!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