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激光雷达亏损魔咒,禾赛科技裁员求生

Donews

3天前

近日,有消息爆料称,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商禾赛科技正在开启大规模裁员计划,此次裁员比例可能达到数百人,赔偿方案为N+1且无年终奖。

一位自称禾赛科技员工的人士透露,一波直接砍掉了200多人,本来说N+1有年终奖,但后面反悔了不给年终奖。另一位自称禾赛科技员工的人士称,不止没有年终奖,还各种忽悠,按基本薪资给你算N+1。还有禾赛科技员工透露“元旦前裁完”。

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对于大规模裁员一事暂未给出相关说明或回应。

禾赛科技成立于2014年11月,是全球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支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无人配送车、AGV(自主移动小车)等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2023年2月,禾赛科技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如今禾赛科技陷入大规模裁员的窘境,不仅暴露了其当前遭遇的困境,同时也反映出激光雷达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尽管禾赛科技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现在看来,其还是没能真正站稳脚跟。

01.
裁员减负

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禾赛科技的总营收为5.4亿元,同比增长21.1%;净亏损为7040万元,2023年同期净亏损为1.418亿元,同比收窄50.4%;毛利率为47.7%,2023年同期为30.6%。

同时,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季度总交付量达到13.4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82.9%,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为12.99万台,同比增长220%。2024年前三季度,禾赛激光的雷达总交付量为27.98万台,同比增长108.2%,其中ADAS产品总交付量为26.31万台,同比增长129.9%。

对此,禾赛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表示,当前国内外的汽车厂商已广泛认识到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的“安全件”,激光雷达正作为智能汽车的“隐形安全气囊”将迎来大规模应用落地。同时,激光雷达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和物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交付量激增,禾赛科技对于扭亏为盈也是信心满满,其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将接近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2亿元),预计激光雷达季度总交付量将达到20万台,有望推动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GAAP(通用会计准则)下盈利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并在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全年盈利。

不仅如此,禾赛科技在12月27日宣布,新获国内三家销量Top5车企的十余款量产车型定点,加上近期获得的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头部汽车厂商的多个新车型定点,禾赛科技已累计获得来自21家车企的超过100款前装量产定点车型。随后在12月30日,禾赛科技又表示,12月激光雷达交付量超过10万台,此外禾赛科技面向机器人市场单月交付激光雷达超过2万台,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并且2025年规划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台。

在经营业绩、交付量等方面表现均较为出彩的情况下,禾赛科技为何会陷入“大规模裁员”的窘境?

事实上,导致禾赛科技裁员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压力。虽然禾赛科技的总营收增长不少,但支出也水涨船高,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变窄。2024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的研发费用为6.1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45%,其中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2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1.926亿元增长14.3%。增长主因是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工资支出增加1880万元,以及折旧费用增加至970万元。

裁员是短期内控制人力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第一选择,为了减负,禾赛科技只能采取裁员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以缓解经营压力,维持资金链稳定。

02.
技术路线之争挑战重重

在智能驾驶领域,向来有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两种路线之争,激光雷达方案依赖高精地图,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但对智能驾驶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极高,而纯视觉方案主要依赖摄像头捕捉图像并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对高精地图依赖度也不高,但在某些复杂的场景中表现不太稳定。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纯视觉方案开始异军突起。

特斯拉一直被誉为纯视觉方案的“鼻祖”和推行者,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抨击激光雷达方案并称其为“愚蠢的差事”和“死胡同”。

马斯克不止一次明确过他对纯视觉方案的支持态度。12月2日,面对外界质疑马斯克对激光雷达的错误认知,马斯克又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激光雷达是错误的解决方案,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案。

现阶段,虽然小鹏汽车、鸿蒙智行、乐道汽车、极星等部分车型均已加入纯视觉方案大军,但不可否认的是,激光雷法方案仍是主流方案。

德邦证券预计,全球的激光雷达需求量将由2021年的19万颗提升至2025年的2704万颗,国内的需求量预计由2021年的10万颗提升至2025年的1399万颗。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载市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分别为127亿美元、66亿美元左右,两大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均接近150%。

显然,禾赛科技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

其一,激光雷达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包括激光器件、接收器件、扫描部件等核心部件的制造成本,以及测试、校准等后续工艺成本。据了解,一套双激光头配置、500扫描线/秒的激光雷达售价为10万元/套,另外激光雷达相应模块的匹配比较复杂,也会增加不少成本,而这些成本使得激光雷达的售价居高不下,并限制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广泛应用。

其二,激光雷达严重依赖高精地图,但高精地图包含大量的地理位置信息和道路特征数据,部分数据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大大限制了高精地图的适用范围和发展。同时,城市道路状况频繁变化,高精地图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其准确性,然而高频次的更新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

可见,禾赛科技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成本和技术两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03.
市场格局生变

激光雷达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洗牌期已加速到来。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发布的车载激光雷达报告,2021年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法雷奥(28%)、速腾聚创(10%)、Luminar(7%)、览沃(7%)等,彼时禾赛科技的市场份额只有3%。然而到了2023年,前五名玩家就变成了禾赛科技(37%)、速腾聚创(21%)、图达通(19%)、法雷奥(10%)、华为(6%),五家厂商共吞下了全球市场93%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被挤出前五名的Luminar,作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激光雷达厂商,Luminar一度成为美股最值钱的激光雷达公司,但此后其总市值却蒸发超过90%,从最高峰的120亿美元跌至4.5亿美元,濒临退市。

Luminar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为-5.71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仅剩1.41亿美元。重压之下,Luminar在2024年5月披露了一项重大战略重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裁员约20%,以适应公司向“轻资产”商业模式的转型,试图通过“自救”重整旗鼓。2024年9月,Luminar表示,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自2024年以来已裁员约30%,高于此前宣布的20%的裁员幅度。

“早期人们对长期发展有更深的理解,当时每个人都相信激光雷达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Luminar创始人兼CEO奥斯汀·拉塞尔表示,“但现在,情况完全相反,大家极度怀疑。”

不只是Luminar,在此之前,激光雷达厂商Quanergy在登陆纽交所仅10个月后便宣布破产;激光雷达厂商Ouster和Velodyne则进行了合并重组,合并后将保留Ouster名称,而Velodyne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博世在激光雷达领域投入近三年后,也放弃了自研激光雷达。

种种迹象表明,激光雷达行业的头部效应越来越强,而禾赛科技也不得不面临市场需求波动、订单增长放缓、技术研发愈发艰难等困境。大规模裁员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禾赛科技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仍是一个未知数。


近日,有消息爆料称,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商禾赛科技正在开启大规模裁员计划,此次裁员比例可能达到数百人,赔偿方案为N+1且无年终奖。

一位自称禾赛科技员工的人士透露,一波直接砍掉了200多人,本来说N+1有年终奖,但后面反悔了不给年终奖。另一位自称禾赛科技员工的人士称,不止没有年终奖,还各种忽悠,按基本薪资给你算N+1。还有禾赛科技员工透露“元旦前裁完”。

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对于大规模裁员一事暂未给出相关说明或回应。

禾赛科技成立于2014年11月,是全球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支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无人配送车、AGV(自主移动小车)等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2023年2月,禾赛科技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如今禾赛科技陷入大规模裁员的窘境,不仅暴露了其当前遭遇的困境,同时也反映出激光雷达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尽管禾赛科技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现在看来,其还是没能真正站稳脚跟。

01.
裁员减负

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禾赛科技的总营收为5.4亿元,同比增长21.1%;净亏损为7040万元,2023年同期净亏损为1.418亿元,同比收窄50.4%;毛利率为47.7%,2023年同期为30.6%。

同时,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季度总交付量达到13.4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82.9%,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为12.99万台,同比增长220%。2024年前三季度,禾赛激光的雷达总交付量为27.98万台,同比增长108.2%,其中ADAS产品总交付量为26.31万台,同比增长129.9%。

对此,禾赛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表示,当前国内外的汽车厂商已广泛认识到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的“安全件”,激光雷达正作为智能汽车的“隐形安全气囊”将迎来大规模应用落地。同时,激光雷达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和物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交付量激增,禾赛科技对于扭亏为盈也是信心满满,其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将接近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2亿元),预计激光雷达季度总交付量将达到20万台,有望推动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GAAP(通用会计准则)下盈利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并在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全年盈利。

不仅如此,禾赛科技在12月27日宣布,新获国内三家销量Top5车企的十余款量产车型定点,加上近期获得的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头部汽车厂商的多个新车型定点,禾赛科技已累计获得来自21家车企的超过100款前装量产定点车型。随后在12月30日,禾赛科技又表示,12月激光雷达交付量超过10万台,此外禾赛科技面向机器人市场单月交付激光雷达超过2万台,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并且2025年规划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台。

在经营业绩、交付量等方面表现均较为出彩的情况下,禾赛科技为何会陷入“大规模裁员”的窘境?

事实上,导致禾赛科技裁员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压力。虽然禾赛科技的总营收增长不少,但支出也水涨船高,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变窄。2024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的研发费用为6.1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45%,其中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2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1.926亿元增长14.3%。增长主因是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工资支出增加1880万元,以及折旧费用增加至970万元。

裁员是短期内控制人力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第一选择,为了减负,禾赛科技只能采取裁员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以缓解经营压力,维持资金链稳定。

02.
技术路线之争挑战重重

在智能驾驶领域,向来有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两种路线之争,激光雷达方案依赖高精地图,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但对智能驾驶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极高,而纯视觉方案主要依赖摄像头捕捉图像并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对高精地图依赖度也不高,但在某些复杂的场景中表现不太稳定。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纯视觉方案开始异军突起。

特斯拉一直被誉为纯视觉方案的“鼻祖”和推行者,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抨击激光雷达方案并称其为“愚蠢的差事”和“死胡同”。

马斯克不止一次明确过他对纯视觉方案的支持态度。12月2日,面对外界质疑马斯克对激光雷达的错误认知,马斯克又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激光雷达是错误的解决方案,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案。

现阶段,虽然小鹏汽车、鸿蒙智行、乐道汽车、极星等部分车型均已加入纯视觉方案大军,但不可否认的是,激光雷法方案仍是主流方案。

德邦证券预计,全球的激光雷达需求量将由2021年的19万颗提升至2025年的2704万颗,国内的需求量预计由2021年的10万颗提升至2025年的1399万颗。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载市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分别为127亿美元、66亿美元左右,两大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均接近150%。

显然,禾赛科技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

其一,激光雷达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包括激光器件、接收器件、扫描部件等核心部件的制造成本,以及测试、校准等后续工艺成本。据了解,一套双激光头配置、500扫描线/秒的激光雷达售价为10万元/套,另外激光雷达相应模块的匹配比较复杂,也会增加不少成本,而这些成本使得激光雷达的售价居高不下,并限制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广泛应用。

其二,激光雷达严重依赖高精地图,但高精地图包含大量的地理位置信息和道路特征数据,部分数据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大大限制了高精地图的适用范围和发展。同时,城市道路状况频繁变化,高精地图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其准确性,然而高频次的更新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

可见,禾赛科技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成本和技术两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03.
市场格局生变

激光雷达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洗牌期已加速到来。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发布的车载激光雷达报告,2021年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法雷奥(28%)、速腾聚创(10%)、Luminar(7%)、览沃(7%)等,彼时禾赛科技的市场份额只有3%。然而到了2023年,前五名玩家就变成了禾赛科技(37%)、速腾聚创(21%)、图达通(19%)、法雷奥(10%)、华为(6%),五家厂商共吞下了全球市场93%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被挤出前五名的Luminar,作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激光雷达厂商,Luminar一度成为美股最值钱的激光雷达公司,但此后其总市值却蒸发超过90%,从最高峰的120亿美元跌至4.5亿美元,濒临退市。

Luminar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为-5.71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仅剩1.41亿美元。重压之下,Luminar在2024年5月披露了一项重大战略重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裁员约20%,以适应公司向“轻资产”商业模式的转型,试图通过“自救”重整旗鼓。2024年9月,Luminar表示,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自2024年以来已裁员约30%,高于此前宣布的20%的裁员幅度。

“早期人们对长期发展有更深的理解,当时每个人都相信激光雷达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Luminar创始人兼CEO奥斯汀·拉塞尔表示,“但现在,情况完全相反,大家极度怀疑。”

不只是Luminar,在此之前,激光雷达厂商Quanergy在登陆纽交所仅10个月后便宣布破产;激光雷达厂商Ouster和Velodyne则进行了合并重组,合并后将保留Ouster名称,而Velodyne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博世在激光雷达领域投入近三年后,也放弃了自研激光雷达。

种种迹象表明,激光雷达行业的头部效应越来越强,而禾赛科技也不得不面临市场需求波动、订单增长放缓、技术研发愈发艰难等困境。大规模裁员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禾赛科技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仍是一个未知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