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干细胞疗法获批 开启商业化元年 业界热议下一个风口

东方财富网

1周前

本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领投,联合中源投资、国聚创投、合肥高投和老股东君联资本等机构投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中盛溯源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细胞治疗领域多款临床管线的开发,以及后续产品商业化。

干细胞创新药赛道的国内首款药物终于诞生!

1月2日,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这款来自铂生卓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铂生卓越”)的干细胞产品,距离此前FDA批准首款间充质基质细胞疗法 Ryoncil 仅相差不到半个月时间,直接坐实了中国将在2025年获批同类产品的业内预测。可见,在干细胞创新药的全球竞技场上,中国已与美国并驾齐驱。

这一振奋全行业的里程碑事件即将掀起干细胞创新药的商业化浪潮。围绕干细胞领域的“干细胞伦理”、“干细胞定价”等问题,答案也将日渐明晰。

受到该利好消息刺激,1月3日A股干细胞概念板块逆势走高。截至中午收盘,中源协和(600645.SH)报21.09元/股,涨7.99%;冠昊生物(300238.SZ)报12.28元/股,涨3.72%。

▌政策与科研“双突破”

“此次中国和美国FDA同期获批,但美国主要用于儿童(2 个月及以上儿科患者),中国为14岁以上人群,适用人群更广;同时中国获批产品的细胞生产工艺也更先进,为全封闭自动化3D培养,美国为手工工艺。”得知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的消息之后,陪跑铂生卓越长达7年的投资人王笑(化名)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这个产品的获批确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监管方面。细胞治疗产品与其他药物有本质的不同,但这种新产品往往没有现成的标准,所以一般都是按照药品的规则来审批,此前就是一直卡在这个地方。美国FDA批的那个就找了一个靶点建立线性关系作为放行指标,最终企业和监管对于审批标准达成了一致,或者说企业说服了监管接受企业的审批标准,国内也是如此。”另一名对此事保持高度关注的投资人林熙(化名)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此次,铂生卓越获批的干细胞疗法与美国获批的 Ryoncil (remestemcel-L-rknd) 是同一类适应征。据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作为处方药上市,将在医院凭医生处方用于治疗相应疾病。

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艾米迈托赛是一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MSC)。2024年6月12日,艾米迈托赛被CDE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并于同月25日正式递交NDA申请。2024年5月30日,北京市药监局核发了全国第一张干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而获得者也正是铂生卓越。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王涛公开表示,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我国干细胞一共批准了100多款(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适应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还有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干细胞疗法在多个疾病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关节炎、糖尿病、脊髓损伤、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领域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研究员乐文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能够迎来首个干细胞疗法获批上市,实际上与中国近年来大力支持干细胞临床转化,从政策和科研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密不可分。

自2015年,国家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重新规范了行业发展到现在,近10年时间,行业一步步走向合规化发展

尤其在202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干细胞技术的支持力度,发布了一系列对产业发展有实质性指导作用的文件。

12月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生物医学新技术促进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发布,这是目前国内关于细胞治疗最为实质性的政府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为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规定》将在202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后,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快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在干细胞方面,组织开展干细胞干性维持与定向分化调控、多能性预测和遗传稳定性风险评估、干细胞规模化扩增和高效分化以及类胚胎、类器官、类系统制造原理、路径与新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

2024年同样是干细胞科研实现突破的一年。2024年9月,中国科研团队成功运用化学重编程技术,将多能干细胞转化为胰岛细胞,并移植至一名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实现了糖尿病的功能性治愈突破。

乐文俊表示,全球范围内,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研究已经处在世界前沿,不论是前沿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转化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干细胞研究项目达975个,专利申请数达10727件,超越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政府对干细胞治疗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和支持,促进了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和临床转化。

▌7成临床试验聚焦“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非分化状态下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按照来源,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人胚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按照功能,干细胞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能力的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如骨髓、脐带、脐带血或脂肪等。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品约10个,其细胞来源、适应症不尽相同。其中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品有4款,除我国批准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外,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批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据前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共有148例干细胞药物获IND申请受理,其中106例已获批。从已获批IND的细胞类型来看,截至2024年10月,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合计78例,占比73.6%,是干细胞药物研发最主要的细胞类型;iPSC来源功能细胞的干细胞药物已有10例获批。

此次获批的艾米迈托赛是一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MSC),因此也有投资人表示,非常期待第一个iPSC干细胞疗法的上市。

林熙认为,MSC率先突破是符合预期的,和其他干细胞产品相比,MSC安全性和可及性更高。

“不过,艾米迈托赛注射液的临床数据还不够亮眼,对于肠道受累的患者8次输注后才可能受益,而且是在激素治疗失败后,这个人群就太小了,我猜想获批的原因是这些患者目前处于无药可用的境地。希望它的三期临床能有更好的结果。”他进一步补充道。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的是,虽然眼下间充质干细胞药物的研发蓬勃发展,但一些潜在的问题同时也在慢慢凸显,包括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针对MSC的临床研究同质化比较明显,以效仿国外研究方案为主,针对中国人群的“本地化”方案仍然比较有限。

对此,有细胞治疗领域的临床研发人员认为,干细胞经历过放开和严格限制的不同时期。平衡好政策对新技术的支持和监管的尺度非常重要,临床试验不限制太多,在细胞存储、生产工艺、质控(批次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是合理的。

“有时候大家一起做才能更好地把这个赛道做好,临床研究同质化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内卷可以更快地推进产品开发。”三启生物/三启药物CTO杨佳银表示。

他认为,从企业自身来讲,关键还是需要针对自己的产品设计、剂型、适应症、临床试验方案做一些个性化处理,使开发出来的药品更加安全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

▌下一个风口

相比技术较为成熟的间充质干细胞,多位采访对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会更关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技术,有人甚至直言“iPSC一定是龙卷风”。仅2024年11月,就有两家iPSC领域的企业获得融资,分别来自业内倍受期待的瑞普晨创和中盛溯源。

2024年11月1日,瑞普晨创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风投领投,贝达药业、联想创投、荷塘创投、贝橙创投等跟投。贝达药业也同步宣布与瑞普晨创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合作开发干细胞治疗业务,在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诱导分化技术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瑞普晨创自主研发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多能干细胞产品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的IND申报已获得CDE受理。

另一家行业佼佼者中盛溯源于2024年11月8日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首关。本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领投,联合中源投资、国聚创投、合肥高投和老股东君联资本等机构投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中盛溯源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细胞治疗领域多款临床管线的开发,以及后续产品商业化。

目前,中盛溯源已有两款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包括NCR100注射液,是一款iPSC来源间充质样细胞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NCR300注射液,是一款iPSC来源自然杀伤细胞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该公司还有多款面向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等临床需求的iPSC衍生细胞药物也将陆续申报IND。

于2016年创办了中盛溯源的俞君英,正是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发明者之一。2007 年,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与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课题组分别在Science和Cell上发表论文。研究中他们通过向皮肤细胞植入一组4个基因,培育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因为发现了iPS细胞,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俞君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刚创业的时候,国内鲜少有人涉足iPSC的临床应用转化,懂行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公司员工基本都是自己手把手带出来的。

“由于iPSC衍生产品的工艺较为复杂,起步略晚,其进度略慢于MSC,预计2025年会有多款iPSC衍生产品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在杨佳银看来,未来iPSC衍生的细胞替代疗法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出血,眼科,器官衰竭,炎症性疾病等病症,iPSC衍生的通用型CAR-NK细胞及CAR-T细胞可用于多种末线肿瘤疗法及中重度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干细胞领域,通用型和可及性仍是讨论重点。关注细胞治疗领域多年的投资人王丽(化名)判断,创新药类型从分子层面,逐渐到细胞层面,未来细胞类型药物占比会变高。通用型和自体产品的成本包括复杂度完全不一样。近几年,干细胞创新药赛道,风险在逐渐释放。通用型应用场景会更大,如果用iPSC去做CAR-T,成本能降到几千元。

“中国在干细胞领域和美国差距较小,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转化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比如美国在iPSC的临床应用方面主要是针对肿瘤,帕金森,糖尿病,癫痫等,中国基本上都有对应的对标产品。且双方产品数量和临床阶段差别不大。”杨佳银说。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本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领投,联合中源投资、国聚创投、合肥高投和老股东君联资本等机构投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中盛溯源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细胞治疗领域多款临床管线的开发,以及后续产品商业化。

干细胞创新药赛道的国内首款药物终于诞生!

1月2日,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这款来自铂生卓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铂生卓越”)的干细胞产品,距离此前FDA批准首款间充质基质细胞疗法 Ryoncil 仅相差不到半个月时间,直接坐实了中国将在2025年获批同类产品的业内预测。可见,在干细胞创新药的全球竞技场上,中国已与美国并驾齐驱。

这一振奋全行业的里程碑事件即将掀起干细胞创新药的商业化浪潮。围绕干细胞领域的“干细胞伦理”、“干细胞定价”等问题,答案也将日渐明晰。

受到该利好消息刺激,1月3日A股干细胞概念板块逆势走高。截至中午收盘,中源协和(600645.SH)报21.09元/股,涨7.99%;冠昊生物(300238.SZ)报12.28元/股,涨3.72%。

▌政策与科研“双突破”

“此次中国和美国FDA同期获批,但美国主要用于儿童(2 个月及以上儿科患者),中国为14岁以上人群,适用人群更广;同时中国获批产品的细胞生产工艺也更先进,为全封闭自动化3D培养,美国为手工工艺。”得知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的消息之后,陪跑铂生卓越长达7年的投资人王笑(化名)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这个产品的获批确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监管方面。细胞治疗产品与其他药物有本质的不同,但这种新产品往往没有现成的标准,所以一般都是按照药品的规则来审批,此前就是一直卡在这个地方。美国FDA批的那个就找了一个靶点建立线性关系作为放行指标,最终企业和监管对于审批标准达成了一致,或者说企业说服了监管接受企业的审批标准,国内也是如此。”另一名对此事保持高度关注的投资人林熙(化名)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此次,铂生卓越获批的干细胞疗法与美国获批的 Ryoncil (remestemcel-L-rknd) 是同一类适应征。据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作为处方药上市,将在医院凭医生处方用于治疗相应疾病。

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艾米迈托赛是一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MSC)。2024年6月12日,艾米迈托赛被CDE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并于同月25日正式递交NDA申请。2024年5月30日,北京市药监局核发了全国第一张干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而获得者也正是铂生卓越。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王涛公开表示,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我国干细胞一共批准了100多款(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适应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还有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干细胞疗法在多个疾病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关节炎、糖尿病、脊髓损伤、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领域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研究员乐文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能够迎来首个干细胞疗法获批上市,实际上与中国近年来大力支持干细胞临床转化,从政策和科研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密不可分。

自2015年,国家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重新规范了行业发展到现在,近10年时间,行业一步步走向合规化发展

尤其在202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干细胞技术的支持力度,发布了一系列对产业发展有实质性指导作用的文件。

12月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生物医学新技术促进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发布,这是目前国内关于细胞治疗最为实质性的政府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为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规定》将在202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后,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快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在干细胞方面,组织开展干细胞干性维持与定向分化调控、多能性预测和遗传稳定性风险评估、干细胞规模化扩增和高效分化以及类胚胎、类器官、类系统制造原理、路径与新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

2024年同样是干细胞科研实现突破的一年。2024年9月,中国科研团队成功运用化学重编程技术,将多能干细胞转化为胰岛细胞,并移植至一名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实现了糖尿病的功能性治愈突破。

乐文俊表示,全球范围内,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研究已经处在世界前沿,不论是前沿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转化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干细胞研究项目达975个,专利申请数达10727件,超越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政府对干细胞治疗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和支持,促进了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和临床转化。

▌7成临床试验聚焦“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非分化状态下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按照来源,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人胚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按照功能,干细胞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能力的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如骨髓、脐带、脐带血或脂肪等。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品约10个,其细胞来源、适应症不尽相同。其中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品有4款,除我国批准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外,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批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据前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共有148例干细胞药物获IND申请受理,其中106例已获批。从已获批IND的细胞类型来看,截至2024年10月,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合计78例,占比73.6%,是干细胞药物研发最主要的细胞类型;iPSC来源功能细胞的干细胞药物已有10例获批。

此次获批的艾米迈托赛是一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MSC),因此也有投资人表示,非常期待第一个iPSC干细胞疗法的上市。

林熙认为,MSC率先突破是符合预期的,和其他干细胞产品相比,MSC安全性和可及性更高。

“不过,艾米迈托赛注射液的临床数据还不够亮眼,对于肠道受累的患者8次输注后才可能受益,而且是在激素治疗失败后,这个人群就太小了,我猜想获批的原因是这些患者目前处于无药可用的境地。希望它的三期临床能有更好的结果。”他进一步补充道。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的是,虽然眼下间充质干细胞药物的研发蓬勃发展,但一些潜在的问题同时也在慢慢凸显,包括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针对MSC的临床研究同质化比较明显,以效仿国外研究方案为主,针对中国人群的“本地化”方案仍然比较有限。

对此,有细胞治疗领域的临床研发人员认为,干细胞经历过放开和严格限制的不同时期。平衡好政策对新技术的支持和监管的尺度非常重要,临床试验不限制太多,在细胞存储、生产工艺、质控(批次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是合理的。

“有时候大家一起做才能更好地把这个赛道做好,临床研究同质化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内卷可以更快地推进产品开发。”三启生物/三启药物CTO杨佳银表示。

他认为,从企业自身来讲,关键还是需要针对自己的产品设计、剂型、适应症、临床试验方案做一些个性化处理,使开发出来的药品更加安全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

▌下一个风口

相比技术较为成熟的间充质干细胞,多位采访对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会更关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技术,有人甚至直言“iPSC一定是龙卷风”。仅2024年11月,就有两家iPSC领域的企业获得融资,分别来自业内倍受期待的瑞普晨创和中盛溯源。

2024年11月1日,瑞普晨创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风投领投,贝达药业、联想创投、荷塘创投、贝橙创投等跟投。贝达药业也同步宣布与瑞普晨创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合作开发干细胞治疗业务,在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诱导分化技术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瑞普晨创自主研发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多能干细胞产品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的IND申报已获得CDE受理。

另一家行业佼佼者中盛溯源于2024年11月8日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首关。本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领投,联合中源投资、国聚创投、合肥高投和老股东君联资本等机构投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中盛溯源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细胞治疗领域多款临床管线的开发,以及后续产品商业化。

目前,中盛溯源已有两款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包括NCR100注射液,是一款iPSC来源间充质样细胞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NCR300注射液,是一款iPSC来源自然杀伤细胞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该公司还有多款面向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等临床需求的iPSC衍生细胞药物也将陆续申报IND。

于2016年创办了中盛溯源的俞君英,正是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发明者之一。2007 年,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与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课题组分别在Science和Cell上发表论文。研究中他们通过向皮肤细胞植入一组4个基因,培育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因为发现了iPS细胞,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俞君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刚创业的时候,国内鲜少有人涉足iPSC的临床应用转化,懂行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公司员工基本都是自己手把手带出来的。

“由于iPSC衍生产品的工艺较为复杂,起步略晚,其进度略慢于MSC,预计2025年会有多款iPSC衍生产品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在杨佳银看来,未来iPSC衍生的细胞替代疗法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出血,眼科,器官衰竭,炎症性疾病等病症,iPSC衍生的通用型CAR-NK细胞及CAR-T细胞可用于多种末线肿瘤疗法及中重度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干细胞领域,通用型和可及性仍是讨论重点。关注细胞治疗领域多年的投资人王丽(化名)判断,创新药类型从分子层面,逐渐到细胞层面,未来细胞类型药物占比会变高。通用型和自体产品的成本包括复杂度完全不一样。近几年,干细胞创新药赛道,风险在逐渐释放。通用型应用场景会更大,如果用iPSC去做CAR-T,成本能降到几千元。

“中国在干细胞领域和美国差距较小,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转化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比如美国在iPSC的临床应用方面主要是针对肿瘤,帕金森,糖尿病,癫痫等,中国基本上都有对应的对标产品。且双方产品数量和临床阶段差别不大。”杨佳银说。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