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2024 大力开拓本源业务在转型路上疾驰

东方财富网

3天前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源业务内卷、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风险处置道阻且长,均是未来需要突破的难点与痛点。

脱胎换骨,或许是用来形容2024年信托业最为恰当的词语。

这一年,信托业管理规模迈上27万亿元台阶,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年,标品业务成为推动信托业疾驰的第一动力,仅半年时间规模便增长超万亿元;这一年,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养老金信托等创新本源业务不断涌现,“换帅潮”下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夯实主动管理能力,信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

如今的信托业,转型方向已明,步履更加坚实。

当然,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源业务内卷、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风险处置道阻且长,均是未来需要突破的难点与痛点。用一位信托业“老将”的话来说,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未来信托公司不仅要以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委托人需求,还要进一步练好内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27万亿元:增长动能已切换

2024年的信托业,规模“狂飙”。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7万亿元,连续九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较2023年末增加3.0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2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52%。

今年信托业规模增长的动力并非来自传统业务。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和债券)的资金信托规模达8.34万亿元,较2023年四季度末增加1.74万亿元,该部分资金投向在资金信托总规模中合计占比41.81%,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3.28万亿元,同比增长64.89%。

“信托业管理规模站上27万亿元,得益于行业转型的持续加速,也有赖于债券市场的亮眼表现。”某资深信托研究员坦言,近年来,各家信托公司在转型上持续发力,在标品业务上均有所布局,叠加今年以来资金对于低波动债券策略青睐有加,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优势保障了债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净值的稳健性,因此大量资金涌入信托产品,助推行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行业规模创新高的同时,三分类新规下诸多本源业务不断涌现。用益信托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10余家信托公司的超20单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落地,超40家信托公司参与此类业务。另外,截至12月23日,近一半的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庭服务信托品牌。

换帅潮涌:转型基础进一步夯实

量的增长背后是质的夯实。

“以前信托公司开展的业务同质化程度很高,如今不同了,没有专业团队、资源禀赋,拿什么转型?”沪上某信托公司从事标品业务的人士直言,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多信托公司积极补上团队短板,行业更是迎来一波“换帅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20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更,涉及北京信托、中航信托、财信信托、华润信托、平安信托等。其中,11家信托公司新任命的总经理获批,11家信托公司新董事长的任命获批,平安信托和财信信托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在年内同时发生变动。

具体来看,今年履新的高管大多拥有在银行、券商等非信托金融机构的多年从业经验。

“多家信托公司新任高管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这一趋势反映出信托公司正积极寻找在资产管理领域历练成熟的专业人才,加大对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力度,以夯实转型的根基。另外,在严监管态势下,加强风险管理、依法合规经营成为越来越多信托公司的诉求,部分信托公司希望通过更换总经理以加强高管团队建设,以应对外部不确定环境,推动公司顺利转型。”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

除了换帅潮涌,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招募本源业务相关人才,并新设相关部门,为转型打好地基。

本源业务破局:打铁还需自身硬

无论从行业数据还是公司布局来看,如今的信托业已进入转型“深水区”。但谈及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本源业务,很多业内人士的回答是:没那么简单。

“信托公司现在很多业务都不赚钱。”北京某信托业人士直言,去年信托三分类新规下发后,各家信托公司开展的业务趋于同质化,“内卷”严重,一些业务如资产证券化、风险处置服务等打起了“价格战”。

某中型信托公司董事长分析称,如今信托业之所以只增规模不见利润,主要是因为存在三个方面的难点:一是高净值客户或机构客户对于信托本源业务不了解,信托公司在开展业务时推广难度极大,只能先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产品体验”;二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欠缺,部分信托业务收费标准接近通道业务;三是三分类新规下很多细分业务的展业标准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开展相关业务的资质也有待放开。

面对上述痛点,如何破局?多位业内人士称,打铁还需自身硬。信托公司首先要加大投研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同时结合资源禀赋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其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放眼长期,坚持耕耘,让更多实体企业和高净值客户了解信托本源业务。

政策在持续助力信托业向本源业务转型。比如,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12月召开的202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也透露,信托业“1+N”制度体系正在酝酿,信托法修订在加快推进,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和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有望尽快落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源业务内卷、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风险处置道阻且长,均是未来需要突破的难点与痛点。

脱胎换骨,或许是用来形容2024年信托业最为恰当的词语。

这一年,信托业管理规模迈上27万亿元台阶,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年,标品业务成为推动信托业疾驰的第一动力,仅半年时间规模便增长超万亿元;这一年,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养老金信托等创新本源业务不断涌现,“换帅潮”下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夯实主动管理能力,信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

如今的信托业,转型方向已明,步履更加坚实。

当然,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源业务内卷、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风险处置道阻且长,均是未来需要突破的难点与痛点。用一位信托业“老将”的话来说,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未来信托公司不仅要以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委托人需求,还要进一步练好内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27万亿元:增长动能已切换

2024年的信托业,规模“狂飙”。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7万亿元,连续九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较2023年末增加3.0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2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52%。

今年信托业规模增长的动力并非来自传统业务。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和债券)的资金信托规模达8.34万亿元,较2023年四季度末增加1.74万亿元,该部分资金投向在资金信托总规模中合计占比41.81%,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3.28万亿元,同比增长64.89%。

“信托业管理规模站上27万亿元,得益于行业转型的持续加速,也有赖于债券市场的亮眼表现。”某资深信托研究员坦言,近年来,各家信托公司在转型上持续发力,在标品业务上均有所布局,叠加今年以来资金对于低波动债券策略青睐有加,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优势保障了债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净值的稳健性,因此大量资金涌入信托产品,助推行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行业规模创新高的同时,三分类新规下诸多本源业务不断涌现。用益信托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10余家信托公司的超20单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落地,超40家信托公司参与此类业务。另外,截至12月23日,近一半的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庭服务信托品牌。

换帅潮涌:转型基础进一步夯实

量的增长背后是质的夯实。

“以前信托公司开展的业务同质化程度很高,如今不同了,没有专业团队、资源禀赋,拿什么转型?”沪上某信托公司从事标品业务的人士直言,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多信托公司积极补上团队短板,行业更是迎来一波“换帅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20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更,涉及北京信托、中航信托、财信信托、华润信托、平安信托等。其中,11家信托公司新任命的总经理获批,11家信托公司新董事长的任命获批,平安信托和财信信托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在年内同时发生变动。

具体来看,今年履新的高管大多拥有在银行、券商等非信托金融机构的多年从业经验。

“多家信托公司新任高管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这一趋势反映出信托公司正积极寻找在资产管理领域历练成熟的专业人才,加大对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力度,以夯实转型的根基。另外,在严监管态势下,加强风险管理、依法合规经营成为越来越多信托公司的诉求,部分信托公司希望通过更换总经理以加强高管团队建设,以应对外部不确定环境,推动公司顺利转型。”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

除了换帅潮涌,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招募本源业务相关人才,并新设相关部门,为转型打好地基。

本源业务破局:打铁还需自身硬

无论从行业数据还是公司布局来看,如今的信托业已进入转型“深水区”。但谈及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本源业务,很多业内人士的回答是:没那么简单。

“信托公司现在很多业务都不赚钱。”北京某信托业人士直言,去年信托三分类新规下发后,各家信托公司开展的业务趋于同质化,“内卷”严重,一些业务如资产证券化、风险处置服务等打起了“价格战”。

某中型信托公司董事长分析称,如今信托业之所以只增规模不见利润,主要是因为存在三个方面的难点:一是高净值客户或机构客户对于信托本源业务不了解,信托公司在开展业务时推广难度极大,只能先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产品体验”;二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欠缺,部分信托业务收费标准接近通道业务;三是三分类新规下很多细分业务的展业标准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开展相关业务的资质也有待放开。

面对上述痛点,如何破局?多位业内人士称,打铁还需自身硬。信托公司首先要加大投研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同时结合资源禀赋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其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放眼长期,坚持耕耘,让更多实体企业和高净值客户了解信托本源业务。

政策在持续助力信托业向本源业务转型。比如,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12月召开的202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也透露,信托业“1+N”制度体系正在酝酿,信托法修订在加快推进,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和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有望尽快落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