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已突破2100亿元。
具体来看,多只权益类ETF成为红包派发“大户”,部分产品单次分红超过10亿元,成为年内基金分红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债券基金的分红金额占比约八成,分红数量占比近九成,仍是基金分红的中流砥柱。
业内人士指出,分红的实施提高了相关产品的确定性,增强了投资者的青睐程度。同时,分红也为基金产品带来了积极影响,有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
权益ETF“大手笔”分红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只权益类ETF虽然分红次数较少,但分红金额遥遥领先。
具体来看,易方达沪深300ETF于10月分红共计53.2亿元,单位分红达到0.0804元每份,基金分红比例为2%。华夏上证50ETF于12月进行分红,分红金额为31.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初的分红规模目前暂列第三,分红金额为24.9亿元。此外,嘉实沪深300ETF分红16.4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分红12.7亿元,以上5只产品的规模均超过10亿元。
今年以来,在沪深300ETF、中证A50ETF、国企红利ETF等产品发力下,热门ETF产品正在以分红规模大或频次高成为基金分红的重要力量。平安证券研究所分析称,从单只基金情况来看,今年以来,ETF或ETF联接基金出现明显的大规模或高频分红现象,这在基金分红历史上较为少见。此外,和分红规模相比,ETF的分红次数更加引人瞩目。具有类似关注度的红利主题ETF,也是今年高频分红的主角之一。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的一位基金研究专家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与当前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更源于ETF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这两者的共同影响下,ETF大规模且频繁的分红已成为趋势。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作为场内交易的基金,投资者在申购ETF时需要通过股票账户进行操作,即用一篮子股票兑换基金份额,或用基金份额兑换回一篮子股票。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管理ETF时,实际上是在替投资者管理一组股票,因此ETF本身并不会直接产生现金红利。
在该人士看来,部分ETF,尤其是那些跟踪宽基指数或红利指数的ETF,其成份股多为市值较大的蓝筹企业。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再加上监管层面鼓励分红,以及一些上市公司将去年年报中预留的分红转移到今年进行分配,导致这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分红显著增加。在该人士看来,ETF中的成份股分红以留存现金的形式体现,进而通过基金的分红机制分配给投资者,进而导致今年ETF的分红金额上升。
此外,国家对分红的政策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国九条”等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确保ETF市场能够充分分享成份股分红带来的收益。此外,ETF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为分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多只迅速扩大的ETF产品成为分红资金的重要来源。
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ETF的吸引力,增强投资者信心,还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ETF市场的不断成熟,预计未来ETF的分红频率和规模将更加稳健,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回报。不过,该人士也表示,投资者也需关注高频分红背后的可持续性问题,确保长期收益的稳定性。
近九成分红基金为债基
数据显示,年内基金分红总金额约2108.2亿元,其中,债券基金的分红超过1705.7亿元,约占81%。从数量上而言,在一众分红基金中,投资于债券标的的基金也具有压倒性,在全部产品中占比高达88%。
从分红金额来看,中银丰和定期开放、易方达裕祥回报A、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中银证券安进A、前海开源乾利3个月定开的分红金额均超过5亿元。
就分红比例而言,新华安享惠金E、金鹰添盈纯债、华泰柏瑞信用增利、华泰保兴科荣、国富恒利A和广发聚利A的分红比例均超过了15%。
就分红次数而言,华泰紫金月月发1个月滚动、同泰恒利纯债、富国国有企业债AB、工银瑞丰半年定开等产品的年内分红均超过10次。
基金分红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二是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三是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能进行分配。
据此,红土创新基金分析称,基金分红说明该基金处于盈利的状况,体现了基金运营情况良好。如果一个基金能够实现长期规律分红,则需要依靠稳定的投资团队、出色的投资策略和可靠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于纯债型基金而言,分红为产品提供了优化投资组合、控制基金规模的机会,灵活运用基金分红这一工具,对于纯债基金的投资运作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未来债市,华源证券研究所认为,未来三五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将逐年下行,支撑债市继续走牛,预计202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1.8%左右。不过,2024年底债市收益率大幅走低,提前反映了较大幅度的降息预期,透支了2025年行情空间。随着增量政策落地生效,经济企稳的可能性上升,需要降低对2025年债市的预期。
此外,固收类理财或将债基化,2025年信用债或进入低票息高波动的时代。华源证券研究所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大时代可能逝去,无风险利率显著下行,居民财富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望明显提升,2025年经济企稳的可能性提升,建议股债配置可以更加均衡些,需要重视股票及可转债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年内基金“红包”已超两千亿!这类基金出手最阔绰)
(责任编辑:43)
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已突破2100亿元。
具体来看,多只权益类ETF成为红包派发“大户”,部分产品单次分红超过10亿元,成为年内基金分红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债券基金的分红金额占比约八成,分红数量占比近九成,仍是基金分红的中流砥柱。
业内人士指出,分红的实施提高了相关产品的确定性,增强了投资者的青睐程度。同时,分红也为基金产品带来了积极影响,有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
权益ETF“大手笔”分红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只权益类ETF虽然分红次数较少,但分红金额遥遥领先。
具体来看,易方达沪深300ETF于10月分红共计53.2亿元,单位分红达到0.0804元每份,基金分红比例为2%。华夏上证50ETF于12月进行分红,分红金额为31.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初的分红规模目前暂列第三,分红金额为24.9亿元。此外,嘉实沪深300ETF分红16.4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分红12.7亿元,以上5只产品的规模均超过10亿元。
今年以来,在沪深300ETF、中证A50ETF、国企红利ETF等产品发力下,热门ETF产品正在以分红规模大或频次高成为基金分红的重要力量。平安证券研究所分析称,从单只基金情况来看,今年以来,ETF或ETF联接基金出现明显的大规模或高频分红现象,这在基金分红历史上较为少见。此外,和分红规模相比,ETF的分红次数更加引人瞩目。具有类似关注度的红利主题ETF,也是今年高频分红的主角之一。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的一位基金研究专家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与当前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更源于ETF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这两者的共同影响下,ETF大规模且频繁的分红已成为趋势。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作为场内交易的基金,投资者在申购ETF时需要通过股票账户进行操作,即用一篮子股票兑换基金份额,或用基金份额兑换回一篮子股票。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管理ETF时,实际上是在替投资者管理一组股票,因此ETF本身并不会直接产生现金红利。
在该人士看来,部分ETF,尤其是那些跟踪宽基指数或红利指数的ETF,其成份股多为市值较大的蓝筹企业。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再加上监管层面鼓励分红,以及一些上市公司将去年年报中预留的分红转移到今年进行分配,导致这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分红显著增加。在该人士看来,ETF中的成份股分红以留存现金的形式体现,进而通过基金的分红机制分配给投资者,进而导致今年ETF的分红金额上升。
此外,国家对分红的政策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国九条”等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确保ETF市场能够充分分享成份股分红带来的收益。此外,ETF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为分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多只迅速扩大的ETF产品成为分红资金的重要来源。
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ETF的吸引力,增强投资者信心,还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ETF市场的不断成熟,预计未来ETF的分红频率和规模将更加稳健,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回报。不过,该人士也表示,投资者也需关注高频分红背后的可持续性问题,确保长期收益的稳定性。
近九成分红基金为债基
数据显示,年内基金分红总金额约2108.2亿元,其中,债券基金的分红超过1705.7亿元,约占81%。从数量上而言,在一众分红基金中,投资于债券标的的基金也具有压倒性,在全部产品中占比高达88%。
从分红金额来看,中银丰和定期开放、易方达裕祥回报A、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中银证券安进A、前海开源乾利3个月定开的分红金额均超过5亿元。
就分红比例而言,新华安享惠金E、金鹰添盈纯债、华泰柏瑞信用增利、华泰保兴科荣、国富恒利A和广发聚利A的分红比例均超过了15%。
就分红次数而言,华泰紫金月月发1个月滚动、同泰恒利纯债、富国国有企业债AB、工银瑞丰半年定开等产品的年内分红均超过10次。
基金分红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二是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三是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能进行分配。
据此,红土创新基金分析称,基金分红说明该基金处于盈利的状况,体现了基金运营情况良好。如果一个基金能够实现长期规律分红,则需要依靠稳定的投资团队、出色的投资策略和可靠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于纯债型基金而言,分红为产品提供了优化投资组合、控制基金规模的机会,灵活运用基金分红这一工具,对于纯债基金的投资运作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未来债市,华源证券研究所认为,未来三五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将逐年下行,支撑债市继续走牛,预计202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1.8%左右。不过,2024年底债市收益率大幅走低,提前反映了较大幅度的降息预期,透支了2025年行情空间。随着增量政策落地生效,经济企稳的可能性上升,需要降低对2025年债市的预期。
此外,固收类理财或将债基化,2025年信用债或进入低票息高波动的时代。华源证券研究所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大时代可能逝去,无风险利率显著下行,居民财富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望明显提升,2025年经济企稳的可能性提升,建议股债配置可以更加均衡些,需要重视股票及可转债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年内基金“红包”已超两千亿!这类基金出手最阔绰)
(责任编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