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小马智行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11月7日,希迪智驾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再回顾10月,地平线和文远知行分别在港交所和纳斯达克IPO。此外,黑芝麻智能、速腾聚创、如祺出行等也相继完成上市。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还有众多汽车智能化赛道上的企业正排队等待上市。例如,Momenta已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程序;佑驾创新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市场;福瑞泰克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除了这些已明确IPO计划的公司,曹操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毫末智行、纵目科技等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2024年这一波创业公司上市浪潮,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间优胜劣汰的加速。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企业通过IPO筹集资金,一是因为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自动驾驶业务,一旦没有新资金注入便很难维持下去;二是资本市场对汽车智能化企业的IPO表现出较大的热情。虽然短期盈利较难,但长远来看,汽车智能化领域有望孕育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也变得更加谨慎,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对于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企业而言,上市并非高枕无忧,竞争压力和市场考验将更加严峻。上市可能只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企业需要拿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和市场表现,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汽车智能化赛道上的企业需要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上持续发力,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核心竞争力。随着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整个行业已经行至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未来,企业之间的分化将不仅体现在技术实力上,也将反映在财务表现上。对于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路径除了上市之外,寻求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找到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也是当务之急。
如祺出行
7月10日,广汽集团旗下智慧出行平台如祺出行在香港联交所举行上市仪式,成为联交所“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
如祺出行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总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及2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6%,展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与其他出行平台不同,如祺出行入局网约车领域后,并没有“摊大饼”式发展,而是专注在大湾区发力。目前,如祺出行服务用户超过2300万,在大湾区的用户渗透率超过45%。有市场分析认为,这种聚焦式发展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区域用户的需求,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本地化服务,构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然而,如祺出行也面临着连年亏损的问题,2021年至2023年的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以及6.93亿元,合计亏损超20亿元,承受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如祺出行也在招股书中坦言:“我们的收入增长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内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及开支,且预计在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
与其他网约车平台类似,如祺出行也在积极推进Robotaxi商业化。在招股书中,如祺出行明确表示,此次募集资金约有40%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占比最大。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背靠广汽集团,2024年6月如祺出行入选《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首批准入企业名单。作为彼时广州地区惟一入选的申请主体,如祺出行将与广汽研究院、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组成联合体,开展 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
嘀嗒出行
6月28日,嘀嗒出行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悉,嘀嗒出行早在2019年就率先开始盈利,而且是目前惟一连续5年盈利的出行平台。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嘀嗒出行实现收入分别为7.81亿、5.69亿、8.15亿元,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为2.38亿、8470万、2.26亿元。
记者了解到,嘀嗒出行采取的是一种与传统网约车不同的轻资产运营策略。它不直接拥有或租赁车辆,而是将社会上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用户提供顺风车服务。这种模式避免了沉重的资本开支和车辆维护成本,使得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并且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水平。此外,顺风车服务通过车主与乘客共同分担出行费用,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经济模式,减少了平台为促成交易的高额奖励和补贴。这种轻资产的商业模式让嘀嗒出行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还保持着较好的盈利水平。
尽管嘀嗒出行采取轻资产的商业模式,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但这也引发外界对其长期增长潜力的担忧。从公司的业务结构分析,顺风车业务依旧是主要的收入和盈利点。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2021~2023年顺风车业务营收分别为7亿元、5.1亿元及7.7亿元,收入占比达到89%、90.5%及95%。由此可见,嘀嗒出行对顺风车业务的依赖程度之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研究报告,以2023年按交易总额、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顺风车平台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31.8%;2023年按出租车网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四。
文远知行
10月25日,文远知行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近日,文远知行公开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文远知行2024年前9个月实现营收2.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7亿元下降14%;毛利为5935万元,上年同期的毛利为1.07亿元。同时,文远知行在2024年前9个月的运营亏损达到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83亿元有所增加,公司在实现盈利方面仍面临挑战。
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数据,文远知行是全球首家累计意向订单量突破1万辆L4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也是惟一一家在18个月内实现ADAS解决方案量产的自动驾驶公司,发展速度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其Robotaxi已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及中东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公开道路上进行商业化运营。此外,文远知行还把积累的技术和运营经验复制到无人驾驶巴士(Robobus)、同城货运车、无人环卫车等领域,Robobus已在中国、新加坡、法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国家的25个城市开展商业试点。
招股书显示,文远知行的收入在过去几年中波动不定,研发开支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鉴于高阶自动驾驶的回报周期较长,文远知行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或许正因如此,文远知行选择为合作伙伴提供自动驾驶软件模块和算法模块,比如博世与文远知行合作研发L2+自动驾驶系统,形成优势互补。
在自动驾驶的技术和商业化竞速中,只有跑得更快,才能真正有未来。有市场分析认为,文远知行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和运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文远知行能否让更多投资者持续信任,还有待时间检验。
小马智行
11月27日,小马智行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货运服务、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三大业务营收同比均实现增长,累计营收超1.8亿美元,在公开财务数据的L4自动驾驶公司中营收规模最高。
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运营,目前车队规模超过250辆。同时,小马智行还与国内外多家整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或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小马智行分别与丰田、北汽合作量产Robotaxi,千辆规模级Robotaxi将在未来两年落地,预计2025年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毛利转正),开始迈向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
据介绍,小马智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使得行业门槛不断升高。小马智行通过在机器学习、传感器集成、算法优化等关键领域的持续研发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和经验,为其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支撑。
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Robotaxi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成为市场空间最大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无疑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但也面临着众多挑战,例如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市场增长不及预期等。对于进入L4自动驾驶这一赛道的企业来说,它们需在技术上持续创新,还要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寻求在一轮轮的市场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速腾聚创
1月5日,速腾聚创正式挂牌上市。近日,速腾聚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度财报。受到多重利好消息影响,其股价也应势连续大涨。
数据显示,速腾聚创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总收入约11.3亿元,同比增长91.5%,已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总额;实现毛利约1.7亿元,同比增长375.4%;激光雷达总销量达38.19万台,同比增长259.6%。
速腾聚创业绩的超预期表现,一部分来自激光雷达的市场应用。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首次突破百万台。同期,速腾聚创的装机量位居榜首,连续10个月行业市场份额第一。
对于速腾聚创而言,汽车不仅是激光雷达众多应用领域之一,同时也是AI+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前沿阵地。速腾聚创采取了汽车与机器人两大业务并行的策略,双线驱动,以在汽车激光雷达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平台资源,正逐步向机器人、无人机等其他领域拓展,以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截至本年度三季度,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超过2600家,其机器人业务也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根据资料显示,速腾聚创机器人板块业务定点和订单规模均已超过预期,预计明年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预计是数十万颗的规模。
黑芝麻智能
8月8日,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黑芝麻智能主打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车规级SoC,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当系列跨域SoC。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资料,按2023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货商。
据悉,黑芝麻智能是港交所第二家依据“第18C章”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第18C章”是港交所为支持尚未达到传统上市财务门槛,但具备高增长潜力的特专科技公司而特别增设的上市条款,也侧面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与前景的认可。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黑芝麻智能面临着自身与外部的压力。首先是盈利压力,公开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净亏损分别约为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三年净亏损合计99.66亿元。此外,自动驾驶SoC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在领克08、东风系列车型上量产装车,黑芝麻智能基于芯片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得到推广和验证,也带来业绩的好转。资料显示,黑芝麻智能今年上半年毛利为9007.5万元,同比增长365.3%,毛利率为50%,上年同期的毛利率为18.2%;期内利润约为11.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地平线
10月24日,地平线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近年来,地平线营收增长较快,但同样面临亏损的问题。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分别实现营收4.66亿元、9.05亿元和15.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2.3%。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数据,地平线为中国本土车企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为21.3%,占其总装机量的77.98%;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装机量占公司总装机量的22.02%。
近日有消息称,地平线征程家族产品出货量正式突破700万套。面对当下城区NOA的体验瓶颈,地平线推出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HSD)。根据规划,HSD将于2024年四季度实现全国泛化,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2025年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对地平线等国内自动驾驶芯片企业来说,要关注大额亏损下的经营压力。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者众多,包括传统汽车制造商、科技巨头及新兴的初创公司。例如,华为和英伟达等科技公司,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生态优势,国内的新兴企业也在快速成长。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研高阶智驾系统,可能会减少对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依赖。
多家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企业推进IPO
◆ 12月,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佑驾创新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12月8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
◆ 11月22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福瑞泰克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11月7日,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希迪智驾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 8月,享道出行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C轮超10亿元融资,并计划于2025年正式启动IPO。
◆ 6月17日,证监会网站显示,Momenta通过境内运营实体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获证监会收悉。
◆ 4月29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日前,曹操出行向港交所更新了其招股书,披露公司在运营及财务状况方面的深度细节。
◆ 3月28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 前不久,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被传暂缓港股IPO。对此,该公司表示,有关暂缓IPO的报道不实。
文:赵玲玲 编辑:庞国霞 版式:李沛洋
11月27日,小马智行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11月7日,希迪智驾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再回顾10月,地平线和文远知行分别在港交所和纳斯达克IPO。此外,黑芝麻智能、速腾聚创、如祺出行等也相继完成上市。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还有众多汽车智能化赛道上的企业正排队等待上市。例如,Momenta已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程序;佑驾创新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市场;福瑞泰克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除了这些已明确IPO计划的公司,曹操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毫末智行、纵目科技等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2024年这一波创业公司上市浪潮,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间优胜劣汰的加速。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企业通过IPO筹集资金,一是因为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自动驾驶业务,一旦没有新资金注入便很难维持下去;二是资本市场对汽车智能化企业的IPO表现出较大的热情。虽然短期盈利较难,但长远来看,汽车智能化领域有望孕育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也变得更加谨慎,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对于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企业而言,上市并非高枕无忧,竞争压力和市场考验将更加严峻。上市可能只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企业需要拿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和市场表现,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汽车智能化赛道上的企业需要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上持续发力,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核心竞争力。随着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整个行业已经行至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未来,企业之间的分化将不仅体现在技术实力上,也将反映在财务表现上。对于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路径除了上市之外,寻求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找到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也是当务之急。
如祺出行
7月10日,广汽集团旗下智慧出行平台如祺出行在香港联交所举行上市仪式,成为联交所“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
如祺出行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总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及2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6%,展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与其他出行平台不同,如祺出行入局网约车领域后,并没有“摊大饼”式发展,而是专注在大湾区发力。目前,如祺出行服务用户超过2300万,在大湾区的用户渗透率超过45%。有市场分析认为,这种聚焦式发展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区域用户的需求,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本地化服务,构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然而,如祺出行也面临着连年亏损的问题,2021年至2023年的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以及6.93亿元,合计亏损超20亿元,承受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如祺出行也在招股书中坦言:“我们的收入增长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内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及开支,且预计在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
与其他网约车平台类似,如祺出行也在积极推进Robotaxi商业化。在招股书中,如祺出行明确表示,此次募集资金约有40%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占比最大。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背靠广汽集团,2024年6月如祺出行入选《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首批准入企业名单。作为彼时广州地区惟一入选的申请主体,如祺出行将与广汽研究院、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组成联合体,开展 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
嘀嗒出行
6月28日,嘀嗒出行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悉,嘀嗒出行早在2019年就率先开始盈利,而且是目前惟一连续5年盈利的出行平台。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嘀嗒出行实现收入分别为7.81亿、5.69亿、8.15亿元,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为2.38亿、8470万、2.26亿元。
记者了解到,嘀嗒出行采取的是一种与传统网约车不同的轻资产运营策略。它不直接拥有或租赁车辆,而是将社会上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用户提供顺风车服务。这种模式避免了沉重的资本开支和车辆维护成本,使得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并且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水平。此外,顺风车服务通过车主与乘客共同分担出行费用,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经济模式,减少了平台为促成交易的高额奖励和补贴。这种轻资产的商业模式让嘀嗒出行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还保持着较好的盈利水平。
尽管嘀嗒出行采取轻资产的商业模式,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但这也引发外界对其长期增长潜力的担忧。从公司的业务结构分析,顺风车业务依旧是主要的收入和盈利点。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2021~2023年顺风车业务营收分别为7亿元、5.1亿元及7.7亿元,收入占比达到89%、90.5%及95%。由此可见,嘀嗒出行对顺风车业务的依赖程度之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研究报告,以2023年按交易总额、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顺风车平台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31.8%;2023年按出租车网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四。
文远知行
10月25日,文远知行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近日,文远知行公开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文远知行2024年前9个月实现营收2.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7亿元下降14%;毛利为5935万元,上年同期的毛利为1.07亿元。同时,文远知行在2024年前9个月的运营亏损达到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83亿元有所增加,公司在实现盈利方面仍面临挑战。
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数据,文远知行是全球首家累计意向订单量突破1万辆L4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也是惟一一家在18个月内实现ADAS解决方案量产的自动驾驶公司,发展速度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其Robotaxi已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及中东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公开道路上进行商业化运营。此外,文远知行还把积累的技术和运营经验复制到无人驾驶巴士(Robobus)、同城货运车、无人环卫车等领域,Robobus已在中国、新加坡、法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国家的25个城市开展商业试点。
招股书显示,文远知行的收入在过去几年中波动不定,研发开支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鉴于高阶自动驾驶的回报周期较长,文远知行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或许正因如此,文远知行选择为合作伙伴提供自动驾驶软件模块和算法模块,比如博世与文远知行合作研发L2+自动驾驶系统,形成优势互补。
在自动驾驶的技术和商业化竞速中,只有跑得更快,才能真正有未来。有市场分析认为,文远知行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和运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文远知行能否让更多投资者持续信任,还有待时间检验。
小马智行
11月27日,小马智行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货运服务、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三大业务营收同比均实现增长,累计营收超1.8亿美元,在公开财务数据的L4自动驾驶公司中营收规模最高。
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运营,目前车队规模超过250辆。同时,小马智行还与国内外多家整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或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小马智行分别与丰田、北汽合作量产Robotaxi,千辆规模级Robotaxi将在未来两年落地,预计2025年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毛利转正),开始迈向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
据介绍,小马智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使得行业门槛不断升高。小马智行通过在机器学习、传感器集成、算法优化等关键领域的持续研发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和经验,为其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支撑。
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Robotaxi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成为市场空间最大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无疑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但也面临着众多挑战,例如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市场增长不及预期等。对于进入L4自动驾驶这一赛道的企业来说,它们需在技术上持续创新,还要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寻求在一轮轮的市场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速腾聚创
1月5日,速腾聚创正式挂牌上市。近日,速腾聚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度财报。受到多重利好消息影响,其股价也应势连续大涨。
数据显示,速腾聚创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总收入约11.3亿元,同比增长91.5%,已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总额;实现毛利约1.7亿元,同比增长375.4%;激光雷达总销量达38.19万台,同比增长259.6%。
速腾聚创业绩的超预期表现,一部分来自激光雷达的市场应用。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首次突破百万台。同期,速腾聚创的装机量位居榜首,连续10个月行业市场份额第一。
对于速腾聚创而言,汽车不仅是激光雷达众多应用领域之一,同时也是AI+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前沿阵地。速腾聚创采取了汽车与机器人两大业务并行的策略,双线驱动,以在汽车激光雷达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平台资源,正逐步向机器人、无人机等其他领域拓展,以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截至本年度三季度,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超过2600家,其机器人业务也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根据资料显示,速腾聚创机器人板块业务定点和订单规模均已超过预期,预计明年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预计是数十万颗的规模。
黑芝麻智能
8月8日,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黑芝麻智能主打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车规级SoC,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当系列跨域SoC。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资料,按2023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货商。
据悉,黑芝麻智能是港交所第二家依据“第18C章”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第18C章”是港交所为支持尚未达到传统上市财务门槛,但具备高增长潜力的特专科技公司而特别增设的上市条款,也侧面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与前景的认可。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黑芝麻智能面临着自身与外部的压力。首先是盈利压力,公开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净亏损分别约为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三年净亏损合计99.66亿元。此外,自动驾驶SoC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在领克08、东风系列车型上量产装车,黑芝麻智能基于芯片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得到推广和验证,也带来业绩的好转。资料显示,黑芝麻智能今年上半年毛利为9007.5万元,同比增长365.3%,毛利率为50%,上年同期的毛利率为18.2%;期内利润约为11.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地平线
10月24日,地平线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近年来,地平线营收增长较快,但同样面临亏损的问题。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分别实现营收4.66亿元、9.05亿元和15.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2.3%。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数据,地平线为中国本土车企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为21.3%,占其总装机量的77.98%;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装机量占公司总装机量的22.02%。
近日有消息称,地平线征程家族产品出货量正式突破700万套。面对当下城区NOA的体验瓶颈,地平线推出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HSD)。根据规划,HSD将于2024年四季度实现全国泛化,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2025年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对地平线等国内自动驾驶芯片企业来说,要关注大额亏损下的经营压力。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者众多,包括传统汽车制造商、科技巨头及新兴的初创公司。例如,华为和英伟达等科技公司,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生态优势,国内的新兴企业也在快速成长。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研高阶智驾系统,可能会减少对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依赖。
多家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企业推进IPO
◆ 12月,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佑驾创新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12月8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
◆ 11月22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福瑞泰克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11月7日,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希迪智驾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 8月,享道出行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C轮超10亿元融资,并计划于2025年正式启动IPO。
◆ 6月17日,证监会网站显示,Momenta通过境内运营实体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获证监会收悉。
◆ 4月29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日前,曹操出行向港交所更新了其招股书,披露公司在运营及财务状况方面的深度细节。
◆ 3月28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 前不久,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被传暂缓港股IPO。对此,该公司表示,有关暂缓IPO的报道不实。
文:赵玲玲 编辑:庞国霞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