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达缓解!赛诺菲/梯瓦潜在“best-in-class”疗法即将进入3期试验

药明康德

5天前

之前所公布的临床2b期试验结果显示,在经过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患者群体中,接受预期3期临床试验剂量RVT-3101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40%,是安慰剂组(10%)的4倍(p=0.02)。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赛诺菲(Sanofi)与梯瓦(Teva Pharmaceuticals)今日宣布,其共同开发的在研单抗duvakitug在临床2b期研究RELIEVE UCCD中达到了主要终点,接受duvakitug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患者在第14周时达成缓解,并展现出“best-in-class”疗法的潜力。根据新闻稿,这是首个评估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靶向单抗用于CD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详细结果预计将于2025年的科学会议上公布。赛诺菲与梯瓦计划在与监管机构讨论后启动相关3期临床试验。

UC与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两种主要类型,属于胃肠道(GI)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腹痛、腹泻、直肠出血、疲劳和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炎症可引发纤维化等并发症,纤维化是指肠壁瘢痕组织过度累积,可能导致肠道狭窄和阻塞,患者常需住院或手术治疗。目前,IBD尚无治愈方法,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缓解,防止病情复发。

RELIEVE UCCD是一项为期14周的随机、双盲、剂量递增2b期研究,旨在评估duvakitug在中重度UC或CD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耐受性。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两周皮下注射一次低、高剂量的duvakitug或安慰剂治疗。

图片来源:123RF

分析结果显示:

UC患者:接受duvakitug治疗的患者中,36.2%的低剂量组和47.8%高剂量组患者实现临床缓解,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仅为20.45%。经安慰剂校正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在第14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15.7%(p=0.050)和27.4%(p=0.003),差异显著。

CD患者:26.1%低剂量组和47.8%高剂量组患者实现内镜缓解,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为13.0%。经安慰剂校正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在第14周的内镜缓解率分别为13.0%(p=0.058)和34.8%(p<0.001),数据具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各患者亚组间的治疗效果一致。

此外,duvakitug在UC和CD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在duvakitug和安慰剂组之间相当,均为50%。

TL1A靶向疗法作用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Duvakitug(曾用名TEV’574)是一款潜在“best-in-class”的人源IgG1-λ2单抗,靶向TL1A,又称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15。TL1A通过与其受体DR3结合,可放大炎症反应并加速IBD相关纤维化的进展。靶向TL1A有望缓解IBD患者的过度免疫反应。赛诺菲与梯瓦在2023年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并商业化duvakitug,用于治疗UC和CD。赛诺菲主导3期临床开发项目。梯瓦负责产品在欧洲、以色列及指定国家与地区的商业化推广,赛诺菲则负责北美、日本、其他亚洲地区及全球其他市场的商业化。

图片来源:123RF

TL1A是近年IBD领域的新兴靶点,除了赛诺菲与梯瓦共同开发的duvakitug之外,罗氏(Roche)也在去年10月通过收购Telavant囊获其TL1A靶向抗体RVT-3101包括在美国和日本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目前该疗法已进入治疗UC患者的3期临床开发阶段。之前所公布的临床2b期试验结果显示,在经过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患者群体中,接受预期3期临床试验剂量RVT-3101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40%,是安慰剂组(10%)的4倍(p=0.02)。这一群体的内镜改善率为56%,是安慰剂组(10%)的5.6倍(p=0.0005)。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患者群体约占总患者群体的60%。而默沙东(MSD)在去年6月通过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所囊获的TL1A靶向单抗tulisokibart(MK-7240)目前也正在3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评估其用以治疗UC与CD患者的潜力。此外,Spyre Therapeutics旗下的TL1A靶向单抗SPY002则已在这个月初完成1期试验的首位患者给药。根据该试验结果,Spyre预计在2025年启动SPY002用于治疗UC患者的2期试验。该疗法采用半衰期延长技术,有望实现每季度一次给药。今年6月,艾伯维(AbbVie)也与明济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开发FG-M701的许可协议这是一款靶向TL1A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与第一代TL1A抗体相比,FG-M701通过独特的工程化改造,旨在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提供更高的疗效并减少给药频率,目前该疗法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欲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药明直播间”,观看相关话题的直播讨论与精彩回放

参考资料:

[1] Press Release: Duvakitug positive phase 2b results demonstrate best-in-class potential i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Retrieved December 17, 2024 from https://www.sanofi.com/en/media-room/press-releases/2024/2024-12-17-12-30-00-2998154

[2] Spyre Therapeutics Announces First Participants Dosed in Phase 1 Trials of Novel Half-life Extended Anti-TL1A Antibodies. Retrieved December 17, 2024 from https://ir.spyre.com/2024-12-02-Spyre-Therapeutics-Announces-First-Participants-Dosed-in-Phase-1-Trials-of-Novel-Half-life-Extended-Anti-TL1A-Antibodies

[3] Teva Sanofi Transformative Anti-TL1A Collaboration. Retrieved October 4, 2023 from https://s24.q4cdn.com/720828402/files/doc_presentations/2023/10/TL1A-Teva-Presentation-2023-10-04-website.pdf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

之前所公布的临床2b期试验结果显示,在经过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患者群体中,接受预期3期临床试验剂量RVT-3101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40%,是安慰剂组(10%)的4倍(p=0.02)。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赛诺菲(Sanofi)与梯瓦(Teva Pharmaceuticals)今日宣布,其共同开发的在研单抗duvakitug在临床2b期研究RELIEVE UCCD中达到了主要终点,接受duvakitug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患者在第14周时达成缓解,并展现出“best-in-class”疗法的潜力。根据新闻稿,这是首个评估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靶向单抗用于CD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详细结果预计将于2025年的科学会议上公布。赛诺菲与梯瓦计划在与监管机构讨论后启动相关3期临床试验。

UC与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两种主要类型,属于胃肠道(GI)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腹痛、腹泻、直肠出血、疲劳和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炎症可引发纤维化等并发症,纤维化是指肠壁瘢痕组织过度累积,可能导致肠道狭窄和阻塞,患者常需住院或手术治疗。目前,IBD尚无治愈方法,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缓解,防止病情复发。

RELIEVE UCCD是一项为期14周的随机、双盲、剂量递增2b期研究,旨在评估duvakitug在中重度UC或CD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耐受性。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两周皮下注射一次低、高剂量的duvakitug或安慰剂治疗。

图片来源:123RF

分析结果显示:

UC患者:接受duvakitug治疗的患者中,36.2%的低剂量组和47.8%高剂量组患者实现临床缓解,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仅为20.45%。经安慰剂校正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在第14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15.7%(p=0.050)和27.4%(p=0.003),差异显著。

CD患者:26.1%低剂量组和47.8%高剂量组患者实现内镜缓解,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为13.0%。经安慰剂校正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在第14周的内镜缓解率分别为13.0%(p=0.058)和34.8%(p<0.001),数据具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各患者亚组间的治疗效果一致。

此外,duvakitug在UC和CD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在duvakitug和安慰剂组之间相当,均为50%。

TL1A靶向疗法作用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Duvakitug(曾用名TEV’574)是一款潜在“best-in-class”的人源IgG1-λ2单抗,靶向TL1A,又称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15。TL1A通过与其受体DR3结合,可放大炎症反应并加速IBD相关纤维化的进展。靶向TL1A有望缓解IBD患者的过度免疫反应。赛诺菲与梯瓦在2023年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并商业化duvakitug,用于治疗UC和CD。赛诺菲主导3期临床开发项目。梯瓦负责产品在欧洲、以色列及指定国家与地区的商业化推广,赛诺菲则负责北美、日本、其他亚洲地区及全球其他市场的商业化。

图片来源:123RF

TL1A是近年IBD领域的新兴靶点,除了赛诺菲与梯瓦共同开发的duvakitug之外,罗氏(Roche)也在去年10月通过收购Telavant囊获其TL1A靶向抗体RVT-3101包括在美国和日本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目前该疗法已进入治疗UC患者的3期临床开发阶段。之前所公布的临床2b期试验结果显示,在经过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患者群体中,接受预期3期临床试验剂量RVT-3101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40%,是安慰剂组(10%)的4倍(p=0.02)。这一群体的内镜改善率为56%,是安慰剂组(10%)的5.6倍(p=0.0005)。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患者群体约占总患者群体的60%。而默沙东(MSD)在去年6月通过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所囊获的TL1A靶向单抗tulisokibart(MK-7240)目前也正在3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评估其用以治疗UC与CD患者的潜力。此外,Spyre Therapeutics旗下的TL1A靶向单抗SPY002则已在这个月初完成1期试验的首位患者给药。根据该试验结果,Spyre预计在2025年启动SPY002用于治疗UC患者的2期试验。该疗法采用半衰期延长技术,有望实现每季度一次给药。今年6月,艾伯维(AbbVie)也与明济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开发FG-M701的许可协议这是一款靶向TL1A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与第一代TL1A抗体相比,FG-M701通过独特的工程化改造,旨在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提供更高的疗效并减少给药频率,目前该疗法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欲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药明直播间”,观看相关话题的直播讨论与精彩回放

参考资料:

[1] Press Release: Duvakitug positive phase 2b results demonstrate best-in-class potential i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Retrieved December 17, 2024 from https://www.sanofi.com/en/media-room/press-releases/2024/2024-12-17-12-30-00-2998154

[2] Spyre Therapeutics Announces First Participants Dosed in Phase 1 Trials of Novel Half-life Extended Anti-TL1A Antibodies. Retrieved December 17, 2024 from https://ir.spyre.com/2024-12-02-Spyre-Therapeutics-Announces-First-Participants-Dosed-in-Phase-1-Trials-of-Novel-Half-life-Extended-Anti-TL1A-Antibodies

[3] Teva Sanofi Transformative Anti-TL1A Collaboration. Retrieved October 4, 2023 from https://s24.q4cdn.com/720828402/files/doc_presentations/2023/10/TL1A-Teva-Presentation-2023-10-04-website.pdf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