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强国建设和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支持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高质量对外开放。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国际发达市场金融基础设施普遍呈现集中化、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可供参考借鉴。建议对标国际先行经验,同时坚持制度优势,持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以推动债券市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地发展。
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支持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作为市场“管道”和枢纽的金融基础设施扮演着独特角色。金融基础设施通过支持交易、支付、清算结算,连接金融体系的各个部分,在支撑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一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债券市场是我国境内最大的直接融资渠道,也是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为债券市场提供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和支付等基础性服务,支持市场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例如,中央结算公司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也是债券市场的中央托管机构(CSD),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供专业支持,服务宏观政策落地实施;通过支持多样化的发行方式,有效保障发行定价市场化;通过保障各类专项债券和主题债券的创新发行,助力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民生领域;通过贯彻落实降费让利措施,降低中小企业和社会参与者的成本;通过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防范化解风险,主管部门指导成立了CSD,结束了市场早期分散托管的历史,奠定安全发展的基础。CSD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推出债券无纸化,进一步为债券市场营造了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金融基础设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还肩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通过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工具,助力市场和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风险。例如,中央结算公司打造反映债券市场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推出量化分析平台与债务管理工具,应用于风险监测、度量与管理;通过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服务,支持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提升市场透明度。
三是助力市场对外开放。金融基础设施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全球通、香港债券通模式全面支持对外开放,为跨境债券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此外,还通过发展人民币债券担保品业务、人民币债券估值业务,助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例如,中央结算公司建立担保品管理系统,打造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中枢,在发行、融资、货币互换等方面为“引进来”的境外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债券创新品种,为“走出去”的人民币债券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全面反映人民币债券市场架构及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为境外投资者跟踪境内债券市场提供可靠的量化工具。
推动建设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议
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大国债市相伴相生,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建设成果,未来要进一步向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迈进。
(一)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布局,发挥专业化效能
一是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整合优化。按照“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总体原则,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在整合功能、突出专业、优化分工的基础上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前台多元化、后台一体化”的市场架构,提升市场整体安全与效率。
二是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价值链的延伸性和完整性。持续拓展登记托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金融产品登记托管体系,支持统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深化担保品服务,打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管理中枢”和“风险管理阀门”。持续完善金融定价基准服务平台,打造自主掌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准指数。提升债券信息披露效率,探索由CSD提供税收服务和公司行为服务,进一步便利投资者和发行人。
(二)推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发挥科技赋能作用
一是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完善数字化治理架构,推进数字化发展战略评估,推动传统业务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信创体系建设,提高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自主水平和软硬件的安全性。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构建服务监管部门和市场的数据产品体系。
二是探索新兴科技的应用。持续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在分布式金融模式下的独特作用。推动新兴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业务深度融合,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是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和科技双轮驱动。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做到守正创新、安全可控。
(三)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是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提高信息安全治理水平,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客户参与,吸收行业所有制、用户委员会等治理模式的优势,及时分析客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
二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保障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助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地,支持监管政策实施。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助力中小机构降本增效。保障员工权益,优化员工培养机制,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服务能力。将服务绿色发展融入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中,持续加大对支持绿色发展的各项资源的投入。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绿色运营水平。深化绿色服务,全面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全面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绿色转型的效能。
(四)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支持债券市场高质量开放
一是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进一步提升直接入市便利,同时加强穿透式账户体系建设,强化穿透监管。重视数据安全,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推进跨境风险监测,有效配合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筑牢金融风险屏障。
二是持续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探索发展以人民币债券资产为特色、以自主可控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为抓手、以穿透监管为原则的离岸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增强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的联动功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稳步扩大金融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三是深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要做到守正创新、守土有责,把握对外开放的自主权和主导权。有序推动境内金融基础设施向境外延伸,推进与其他市场的互联探索,形成区域性、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是“中债概念三期”课题的专题文章)
(本文原载《债券》2024年11月刊,作者系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 刘爽、祁畅、李奕澎、杨馥竹)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在金融强国建设和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支持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高质量对外开放。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国际发达市场金融基础设施普遍呈现集中化、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可供参考借鉴。建议对标国际先行经验,同时坚持制度优势,持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以推动债券市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地发展。
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支持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作为市场“管道”和枢纽的金融基础设施扮演着独特角色。金融基础设施通过支持交易、支付、清算结算,连接金融体系的各个部分,在支撑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一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债券市场是我国境内最大的直接融资渠道,也是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为债券市场提供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和支付等基础性服务,支持市场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例如,中央结算公司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也是债券市场的中央托管机构(CSD),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供专业支持,服务宏观政策落地实施;通过支持多样化的发行方式,有效保障发行定价市场化;通过保障各类专项债券和主题债券的创新发行,助力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民生领域;通过贯彻落实降费让利措施,降低中小企业和社会参与者的成本;通过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防范化解风险,主管部门指导成立了CSD,结束了市场早期分散托管的历史,奠定安全发展的基础。CSD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推出债券无纸化,进一步为债券市场营造了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金融基础设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还肩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通过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工具,助力市场和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风险。例如,中央结算公司打造反映债券市场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推出量化分析平台与债务管理工具,应用于风险监测、度量与管理;通过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服务,支持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提升市场透明度。
三是助力市场对外开放。金融基础设施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全球通、香港债券通模式全面支持对外开放,为跨境债券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此外,还通过发展人民币债券担保品业务、人民币债券估值业务,助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例如,中央结算公司建立担保品管理系统,打造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中枢,在发行、融资、货币互换等方面为“引进来”的境外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债券创新品种,为“走出去”的人民币债券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全面反映人民币债券市场架构及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为境外投资者跟踪境内债券市场提供可靠的量化工具。
推动建设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议
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大国债市相伴相生,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建设成果,未来要进一步向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迈进。
(一)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布局,发挥专业化效能
一是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整合优化。按照“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总体原则,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在整合功能、突出专业、优化分工的基础上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前台多元化、后台一体化”的市场架构,提升市场整体安全与效率。
二是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价值链的延伸性和完整性。持续拓展登记托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金融产品登记托管体系,支持统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深化担保品服务,打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管理中枢”和“风险管理阀门”。持续完善金融定价基准服务平台,打造自主掌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准指数。提升债券信息披露效率,探索由CSD提供税收服务和公司行为服务,进一步便利投资者和发行人。
(二)推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发挥科技赋能作用
一是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完善数字化治理架构,推进数字化发展战略评估,推动传统业务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信创体系建设,提高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自主水平和软硬件的安全性。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构建服务监管部门和市场的数据产品体系。
二是探索新兴科技的应用。持续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在分布式金融模式下的独特作用。推动新兴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业务深度融合,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是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和科技双轮驱动。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做到守正创新、安全可控。
(三)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是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提高信息安全治理水平,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客户参与,吸收行业所有制、用户委员会等治理模式的优势,及时分析客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
二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保障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助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地,支持监管政策实施。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助力中小机构降本增效。保障员工权益,优化员工培养机制,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服务能力。将服务绿色发展融入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中,持续加大对支持绿色发展的各项资源的投入。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绿色运营水平。深化绿色服务,全面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全面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绿色转型的效能。
(四)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支持债券市场高质量开放
一是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进一步提升直接入市便利,同时加强穿透式账户体系建设,强化穿透监管。重视数据安全,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推进跨境风险监测,有效配合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筑牢金融风险屏障。
二是持续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探索发展以人民币债券资产为特色、以自主可控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为抓手、以穿透监管为原则的离岸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增强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的联动功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稳步扩大金融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三是深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要做到守正创新、守土有责,把握对外开放的自主权和主导权。有序推动境内金融基础设施向境外延伸,推进与其他市场的互联探索,形成区域性、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是“中债概念三期”课题的专题文章)
(本文原载《债券》2024年11月刊,作者系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 刘爽、祁畅、李奕澎、杨馥竹)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