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2月6日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核心议题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不仅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12月6日召开的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上,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指导,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60人论坛联合编制的《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发展研究报告》课题成果发布。该报告系统评估了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进展成效,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核心是建设链接绿色金融领域国内外专业机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的“枢纽”,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升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内涵在于发展高效配置绿色发展相关资源的全球中心,运用所有可行的工具、机制、法规、规则和经济行为模式,最终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实现资本再分配。推动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促进政策标准与国际接轨、国内外金融产品创新、资金汇聚、机构入驻以及人才交流等多方功能的融合,体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积聚与辐射效应。
报告指出,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的重要举措。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丰富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健全绿色金融机构与基础设施、开展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等。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排名指数有较大提升空间,强化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提升有积极作用。
报告表明,近年来,上海在绿色金融枢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绿色金融体系。2021年10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如《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为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与业务指引。此外,上海还加快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发展日趋成熟,多家金融机构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指导下落地转型贷款,碳远期、碳质押融资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可圈可点,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报告称,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取得积极的阶段性进展,但放眼全球,上海在绿色金融的广度、深度、开放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与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在链接国际绿色金融资本市场、绿色认证、信息披露等绿色金融政策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差距。
报告建议从政策框架、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入手,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应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针对绿色项目、绿色融资主体的认定标准,从制度层面保障绿色转型活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防范“漂绿”和“假转型”风险。在转型金融目录基础上加快完善转型金融激励约束等配套政策,加强转型金融的考核机制建设,推动转型金融业务增量扩面。
其次,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特别是针对转型金融和气候投融资的创新型产品,通过评选表彰、融资担保分散风险等方式提高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或主导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项目,对接国际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跨境交易和认证,提升上海绿色金融产品的国际认可度。
再次,强化绿色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培育,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支持措施。同时,推动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的引进和发展,助力完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绿色项目对接。
最后,深入开展绿色金融人才培育和国际合作。加大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绿色金融和ESG课程的普及,建立专业认证平台,吸引更多国际和国内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能源融资等领域合作,提升上海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目前,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第三方机构、智库平台及绿色低碳产业等各方力量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的优化与完善,提升上海绿色金融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与产品的逐步成熟,以及配套设施和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上海的绿色金融发展将逐步迈向更加成熟和高效的阶段。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2月6日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核心议题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不仅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12月6日召开的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上,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指导,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60人论坛联合编制的《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发展研究报告》课题成果发布。该报告系统评估了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进展成效,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核心是建设链接绿色金融领域国内外专业机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的“枢纽”,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升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内涵在于发展高效配置绿色发展相关资源的全球中心,运用所有可行的工具、机制、法规、规则和经济行为模式,最终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实现资本再分配。推动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促进政策标准与国际接轨、国内外金融产品创新、资金汇聚、机构入驻以及人才交流等多方功能的融合,体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积聚与辐射效应。
报告指出,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的重要举措。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丰富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健全绿色金融机构与基础设施、开展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等。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排名指数有较大提升空间,强化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提升有积极作用。
报告表明,近年来,上海在绿色金融枢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绿色金融体系。2021年10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如《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为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与业务指引。此外,上海还加快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发展日趋成熟,多家金融机构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指导下落地转型贷款,碳远期、碳质押融资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可圈可点,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报告称,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取得积极的阶段性进展,但放眼全球,上海在绿色金融的广度、深度、开放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与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在链接国际绿色金融资本市场、绿色认证、信息披露等绿色金融政策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差距。
报告建议从政策框架、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入手,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应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针对绿色项目、绿色融资主体的认定标准,从制度层面保障绿色转型活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防范“漂绿”和“假转型”风险。在转型金融目录基础上加快完善转型金融激励约束等配套政策,加强转型金融的考核机制建设,推动转型金融业务增量扩面。
其次,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特别是针对转型金融和气候投融资的创新型产品,通过评选表彰、融资担保分散风险等方式提高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或主导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项目,对接国际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跨境交易和认证,提升上海绿色金融产品的国际认可度。
再次,强化绿色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培育,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支持措施。同时,推动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的引进和发展,助力完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绿色项目对接。
最后,深入开展绿色金融人才培育和国际合作。加大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绿色金融和ESG课程的普及,建立专业认证平台,吸引更多国际和国内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能源融资等领域合作,提升上海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目前,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第三方机构、智库平台及绿色低碳产业等各方力量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的优化与完善,提升上海绿色金融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与产品的逐步成熟,以及配套设施和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上海的绿色金融发展将逐步迈向更加成熟和高效的阶段。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