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页PDF下载)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接近50% |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2周前

目前座舱内的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80%,中控屏渗透率已超95%;同时,随着座舱功能的愈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均有提升;座舱域控渗透率在10~15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HUD中的AR-HUD增幅较大,在各类型HUD中的占比约20%,从HUD的PGU技术路线来看,TFT、LCoS、DLP均有,整体上LCoS技术路线增长较快,W-hud类型以DLP和TFT技术路线为主,TFT占绝对优势,AR-HUD类型中,TFT、DLP、LCOS技术均有布局,AR-HUD中,增幅较大的仍为TFT技术路线,其次为LCoS技术路线;DMS是未来增长的一个爆发点,主要受国内外安全政策、法规等的影响。

加入整车产业群,请加微信(gasgoo2015)出示名片

2024年11月21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围绕2024年1~9月电气化配置数据、智能驾驶配置数据、智能座舱配置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的线上直播,欢迎扫码查看视频回放。

电气化配置数据解读

增程和插混占比持续上升。2024年1-9月中国乘用车电气化市场销量共计983.6万辆,乘用车市场电气化渗透率达到46.0%,新能源销量达到795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77%,增程车型销量83.5万辆,同比增长111%。从产品结构来看,从2022年开始,纯电车型销量的占在不断下滑,而插混和增程的比例在持续扩张。随着明后年吉利、长安、奇瑞、广汽等插混新产品的推出,小鹏、智己、小米等新势力品牌增程车型的上市,整个混动的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

磷酸铁锂份额持续扩大。2024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6.2Gwh,同比增长45.8%,环比增长11%。其中,磷酸铁锂占总装机量的73%,为33.7GWh,,同比增长71.9%,环比增长10.4%,增长明显。持续的降价压力下,车企很可能会继续增加三元切换铁锂电池的比例,推动成本的下降,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铁锂电池的市场规模。

2024年9月份,电驱系统装机量为128万套,同比增长66%。1-9月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装机量为829万套,同比增长49.7%。其中,主要是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占比在53%左右,尤其在A0级和B级及以上市场,三合一电驱占比分别为71%和65%。从配套关系来看,在三合一TOP10企业中,弗迪动力凭借98.4万套的装机量,排名第一,华为数字能源、特斯拉位列二三。

宁德时代逍遥电池专题解读

10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该电池是一款专门针对增程车型的长续航电池,纯电续航可达到400km+,跟常见的纯电小车相当,完全可以覆盖我们的日常出行需求。而且,它还具备4C快充能力,充电10min,可补能280km。目前,逍遥电池已成功落地理想、阿维塔、深蓝等车型品牌。至此,宁德时代已拥有麒麟、神行、骁遥三大电池品牌,覆盖了新能源市场主流车型。

从技术特点来看,遥电池采用“锂+钠”的AB电池集成方案,通过结合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钠离子电池强低温性能的特性,来提升整个电池包的综合性能。将低温性能更好的钠离子电池布置在整包的相对低温区,去改善电池的整体低温性能。借助钠离子电池放电电压平稳、端电压与SOC的线性关系更好的特性,将钠离子电池作为SOC检测的标尺,通过钠离子电池SOC去估算整个电池系统的SOC状况,使得SOC的测量更为精准。除此之外,逍遥电池还采用了正极材料表面修饰技术、正极快离子导体包覆技术、负极新型纳米包覆技术等先进的电池材料改性技术,辅以高压电解液配方和高活性激发态粒子正极材料技术,可有效的减少活性层的副反应、提升离子运动速度,从而提升电池使用寿命和性能。

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为30%,但插混增程车型增幅高达80%,增程和插混车型增速明显超过纯电。增混汽车逐步由“过渡产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混动阵营。在插混车型持续走热的背景下,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等电池厂商纷纷推出更符合插混车型特点的专属电池,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

智能驾驶配置数据解读

L2已经成为主要驾驶辅助方案。2024年1-9月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装机量已达704.1万套,9月份装配量达到103.4万辆,L2级渗透率达到48.6%。9月份,L2++级别市场份额增速显著,主要得益于城市NOA功能的推动,搭载该功能的代表车型包括理想L系列、小鹏G6、腾势Z9和AION V等。从驾驶辅助功能领域看,控制辅助类的车道居中控制(LCC)渗透率增速明显,已经突破10%,其在10~15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比亚迪和哈弗车型拉动明显,例如宋Pro/PLUS DM-i、元PLUS、秦L DM-i,哈弗H6、大狗等车型;自适应巡航(ACC)、领航辅助(NOA)增加8%,全速自适应巡航(FSRA)增加9%,这些功能在10-20万价格区间渗透率增加明显。信息辅助类的交通标志识别(TSR)和信号灯识别(TLR)增加较明显,约10%,两者向10~15万的价格区间渗透加速。

派系方面,L2级在中国品牌搭载量同比增长52.6%。2024年1-9月,L2市场中,自主品牌配套量为415.0万辆,同比增长52.6%,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日系车型配套量约131.6万套,同比下滑趋势进一步增大,同比下滑约12.4%,从L2渗透率方面,美系车型最高,约61.9%,其次为日系车型,约60.4%,中国派系排在第三位,渗透率约45.6%。

分价格段分析,10~20万价格区间同比增长35.1%,仍保持30%以上的增幅。L2渗透率方面,20~30万价格区间渗透率最高,约79.2%,其次为30~40万价格区间,约56.3%;同比增长方面,40万以上和10~20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分别为41.5%和35.1%,其中40万以上价格区间增量主要来自问界M9、宝马X5、奔驰E级等车型,10~20万价格区间销量主要来自汉DM-i、EV,唐DM-i,星越L等车型。

在智能驾驶硬件方面,激光雷达、侧视摄像头、智驾域控上涨较明显。激光雷达、侧视摄像头的增加主要受NOA功能加速上车的影响;环视摄像头得益于全景影像功能渗透率增加。

智能座舱配置数据解读

智能座舱部件多样化配置渗透率增长明显。目前座舱内的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80%,中控屏渗透率已超95%;同时,随着座舱功能的愈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均有提升;座舱域控渗透率在10~15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HUD中的AR-HUD增幅较大,在各类型HUD中的占比约20%,从HUD的PGU技术路线来看,TFT、LCoS、DLP均有,整体上LCoS技术路线增长较快,W-hud类型以DLP和TFT技术路线为主,TFT占绝对优势,AR-HUD类型中,TFT、DLP、LCOS技术均有布局,AR-HUD中,增幅较大的仍为TFT技术路线,其次为LCoS技术路线;DMS是未来增长的一个爆发点,主要受国内外安全政策、法规等的影响。

国内智能座舱产业链布局相对成熟。除座舱域控高端芯片外,目前国内座舱核心产品国内供应链均相对成熟,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HUD、DMS等,国内玩家市场份额较高;座舱域控芯片仍存在较大突破空间,高通8155芯片市场份额接近50%,8295芯片上车后增速迅猛,占比约19%,国内厂商在7nm及以下工艺芯片领域的EDA软件和加工量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完整报告共50

获取完整报告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

???

两个工作日内统一发送报名邮箱

-END-

探索更多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下方“在看 

目前座舱内的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80%,中控屏渗透率已超95%;同时,随着座舱功能的愈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均有提升;座舱域控渗透率在10~15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HUD中的AR-HUD增幅较大,在各类型HUD中的占比约20%,从HUD的PGU技术路线来看,TFT、LCoS、DLP均有,整体上LCoS技术路线增长较快,W-hud类型以DLP和TFT技术路线为主,TFT占绝对优势,AR-HUD类型中,TFT、DLP、LCOS技术均有布局,AR-HUD中,增幅较大的仍为TFT技术路线,其次为LCoS技术路线;DMS是未来增长的一个爆发点,主要受国内外安全政策、法规等的影响。

加入整车产业群,请加微信(gasgoo2015)出示名片

2024年11月21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围绕2024年1~9月电气化配置数据、智能驾驶配置数据、智能座舱配置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的线上直播,欢迎扫码查看视频回放。

电气化配置数据解读

增程和插混占比持续上升。2024年1-9月中国乘用车电气化市场销量共计983.6万辆,乘用车市场电气化渗透率达到46.0%,新能源销量达到795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77%,增程车型销量83.5万辆,同比增长111%。从产品结构来看,从2022年开始,纯电车型销量的占在不断下滑,而插混和增程的比例在持续扩张。随着明后年吉利、长安、奇瑞、广汽等插混新产品的推出,小鹏、智己、小米等新势力品牌增程车型的上市,整个混动的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

磷酸铁锂份额持续扩大。2024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6.2Gwh,同比增长45.8%,环比增长11%。其中,磷酸铁锂占总装机量的73%,为33.7GWh,,同比增长71.9%,环比增长10.4%,增长明显。持续的降价压力下,车企很可能会继续增加三元切换铁锂电池的比例,推动成本的下降,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铁锂电池的市场规模。

2024年9月份,电驱系统装机量为128万套,同比增长66%。1-9月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装机量为829万套,同比增长49.7%。其中,主要是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占比在53%左右,尤其在A0级和B级及以上市场,三合一电驱占比分别为71%和65%。从配套关系来看,在三合一TOP10企业中,弗迪动力凭借98.4万套的装机量,排名第一,华为数字能源、特斯拉位列二三。

宁德时代逍遥电池专题解读

10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该电池是一款专门针对增程车型的长续航电池,纯电续航可达到400km+,跟常见的纯电小车相当,完全可以覆盖我们的日常出行需求。而且,它还具备4C快充能力,充电10min,可补能280km。目前,逍遥电池已成功落地理想、阿维塔、深蓝等车型品牌。至此,宁德时代已拥有麒麟、神行、骁遥三大电池品牌,覆盖了新能源市场主流车型。

从技术特点来看,遥电池采用“锂+钠”的AB电池集成方案,通过结合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钠离子电池强低温性能的特性,来提升整个电池包的综合性能。将低温性能更好的钠离子电池布置在整包的相对低温区,去改善电池的整体低温性能。借助钠离子电池放电电压平稳、端电压与SOC的线性关系更好的特性,将钠离子电池作为SOC检测的标尺,通过钠离子电池SOC去估算整个电池系统的SOC状况,使得SOC的测量更为精准。除此之外,逍遥电池还采用了正极材料表面修饰技术、正极快离子导体包覆技术、负极新型纳米包覆技术等先进的电池材料改性技术,辅以高压电解液配方和高活性激发态粒子正极材料技术,可有效的减少活性层的副反应、提升离子运动速度,从而提升电池使用寿命和性能。

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为30%,但插混增程车型增幅高达80%,增程和插混车型增速明显超过纯电。增混汽车逐步由“过渡产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混动阵营。在插混车型持续走热的背景下,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等电池厂商纷纷推出更符合插混车型特点的专属电池,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

智能驾驶配置数据解读

L2已经成为主要驾驶辅助方案。2024年1-9月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装机量已达704.1万套,9月份装配量达到103.4万辆,L2级渗透率达到48.6%。9月份,L2++级别市场份额增速显著,主要得益于城市NOA功能的推动,搭载该功能的代表车型包括理想L系列、小鹏G6、腾势Z9和AION V等。从驾驶辅助功能领域看,控制辅助类的车道居中控制(LCC)渗透率增速明显,已经突破10%,其在10~15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比亚迪和哈弗车型拉动明显,例如宋Pro/PLUS DM-i、元PLUS、秦L DM-i,哈弗H6、大狗等车型;自适应巡航(ACC)、领航辅助(NOA)增加8%,全速自适应巡航(FSRA)增加9%,这些功能在10-20万价格区间渗透率增加明显。信息辅助类的交通标志识别(TSR)和信号灯识别(TLR)增加较明显,约10%,两者向10~15万的价格区间渗透加速。

派系方面,L2级在中国品牌搭载量同比增长52.6%。2024年1-9月,L2市场中,自主品牌配套量为415.0万辆,同比增长52.6%,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日系车型配套量约131.6万套,同比下滑趋势进一步增大,同比下滑约12.4%,从L2渗透率方面,美系车型最高,约61.9%,其次为日系车型,约60.4%,中国派系排在第三位,渗透率约45.6%。

分价格段分析,10~20万价格区间同比增长35.1%,仍保持30%以上的增幅。L2渗透率方面,20~30万价格区间渗透率最高,约79.2%,其次为30~40万价格区间,约56.3%;同比增长方面,40万以上和10~20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分别为41.5%和35.1%,其中40万以上价格区间增量主要来自问界M9、宝马X5、奔驰E级等车型,10~20万价格区间销量主要来自汉DM-i、EV,唐DM-i,星越L等车型。

在智能驾驶硬件方面,激光雷达、侧视摄像头、智驾域控上涨较明显。激光雷达、侧视摄像头的增加主要受NOA功能加速上车的影响;环视摄像头得益于全景影像功能渗透率增加。

智能座舱配置数据解读

智能座舱部件多样化配置渗透率增长明显。目前座舱内的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80%,中控屏渗透率已超95%;同时,随着座舱功能的愈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均有提升;座舱域控渗透率在10~15万价格区间增幅明显;HUD中的AR-HUD增幅较大,在各类型HUD中的占比约20%,从HUD的PGU技术路线来看,TFT、LCoS、DLP均有,整体上LCoS技术路线增长较快,W-hud类型以DLP和TFT技术路线为主,TFT占绝对优势,AR-HUD类型中,TFT、DLP、LCOS技术均有布局,AR-HUD中,增幅较大的仍为TFT技术路线,其次为LCoS技术路线;DMS是未来增长的一个爆发点,主要受国内外安全政策、法规等的影响。

国内智能座舱产业链布局相对成熟。除座舱域控高端芯片外,目前国内座舱核心产品国内供应链均相对成熟,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HUD、DMS等,国内玩家市场份额较高;座舱域控芯片仍存在较大突破空间,高通8155芯片市场份额接近50%,8295芯片上车后增速迅猛,占比约19%,国内厂商在7nm及以下工艺芯片领域的EDA软件和加工量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完整报告共50

获取完整报告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

???

两个工作日内统一发送报名邮箱

-END-

探索更多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下方“在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