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或已结束降息周期?

美股研究社

18小时前

本周将密集发布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周二下午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及周三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PCE)和失业金。

戳??关注 社长带你港股掘金

聚焦美债发行变化,恐影响美股表现

来源 | 英为财情Investing

上周一度下跌后,美股又反弹了,标普500指数回升了1.7%。不过,本周将密集发布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周二下午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及周三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PCE)和失业金。

降息效果显著

实际利率已经很适当

目前,市场普遍感觉美联储已经放弃了之前“急需降息”的紧迫政策立场,似乎再次回到了“可以稳步前行”的稳健状态。其实,政策已不再像之前那般紧缩,根据一年期通胀掉期定价显示,当前的实际政策利率约为1.85%,相较于9月份,已宽松了约180个基点。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尽管美联储仅降息75个基点,但由于降息以来一年期通胀掉期率的大幅上升,其实际效果更为显著。未来美联储是否继续降息以及降息的次数,将主要取决于通胀的走势。
联邦基金利率范围中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密歇根大学发布的5至10年期通胀预期在11月上升至3.2%,这一数字已接近过去30年历史区间的上限。
未来5-10年预期价格变动
另一方面,目前美联储的政策与名义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如果我们考虑名义GDP已包含通胀和生产力因素,那么当前的政策利率似乎较为适宜,进一步宽松可能会导致政策过于宽松。
美国名义GDP增速

聚焦美债发行变化

恐影响美股表现

当然,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新财政部长将带来的政策变化。6月时,贝森特曾批评耶伦改变了美国国债发行节奏,导致从2023年10月起财政状况趋于宽松。
现在的问题是,新财政部长是否会调整国债发行的节奏,从而引发金融状况的收紧。数据显示,短期国债的发行量激增,而长期国债的发行量则降至较低水平。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新财政部长是否会将国债发行量调整至更接近历史水平。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可流通国债细分状况
这一问题越突出,对股市的影响就越大。回顾过去,当国债发行量大幅增加时,如20世纪90年代末、2020年或2022年,一旦发行量减少,股市往往对这种转变反应不佳。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可流通国债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应密切关注季度再融资公告,该公告通常会在1月底或2月初公布。同时,也要留意新财政部长在此之前可能发表的任何关于国债发行的言论。

本周将密集发布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周二下午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及周三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PCE)和失业金。

戳??关注 社长带你港股掘金

聚焦美债发行变化,恐影响美股表现

来源 | 英为财情Investing

上周一度下跌后,美股又反弹了,标普500指数回升了1.7%。不过,本周将密集发布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周二下午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及周三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PCE)和失业金。

降息效果显著

实际利率已经很适当

目前,市场普遍感觉美联储已经放弃了之前“急需降息”的紧迫政策立场,似乎再次回到了“可以稳步前行”的稳健状态。其实,政策已不再像之前那般紧缩,根据一年期通胀掉期定价显示,当前的实际政策利率约为1.85%,相较于9月份,已宽松了约180个基点。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尽管美联储仅降息75个基点,但由于降息以来一年期通胀掉期率的大幅上升,其实际效果更为显著。未来美联储是否继续降息以及降息的次数,将主要取决于通胀的走势。
联邦基金利率范围中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密歇根大学发布的5至10年期通胀预期在11月上升至3.2%,这一数字已接近过去30年历史区间的上限。
未来5-10年预期价格变动
另一方面,目前美联储的政策与名义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如果我们考虑名义GDP已包含通胀和生产力因素,那么当前的政策利率似乎较为适宜,进一步宽松可能会导致政策过于宽松。
美国名义GDP增速

聚焦美债发行变化

恐影响美股表现

当然,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新财政部长将带来的政策变化。6月时,贝森特曾批评耶伦改变了美国国债发行节奏,导致从2023年10月起财政状况趋于宽松。
现在的问题是,新财政部长是否会调整国债发行的节奏,从而引发金融状况的收紧。数据显示,短期国债的发行量激增,而长期国债的发行量则降至较低水平。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新财政部长是否会将国债发行量调整至更接近历史水平。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可流通国债细分状况
这一问题越突出,对股市的影响就越大。回顾过去,当国债发行量大幅增加时,如20世纪90年代末、2020年或2022年,一旦发行量减少,股市往往对这种转变反应不佳。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可流通国债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应密切关注季度再融资公告,该公告通常会在1月底或2月初公布。同时,也要留意新财政部长在此之前可能发表的任何关于国债发行的言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