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生意依然大有可为!

新经销

3天前

用他们的话来理解,现在太卷了,自己不把价格控制到这个水平,别人就会来抢生意。...下游货动销出现了问题,但是品牌方想找出路,所以把风险大头转移给了经销商。

作者丨张振宇

校审丨张雨薇 排版丨葛畅

前段时间,笔者和某休食经销大商交流,听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解读:经销商兄弟,在直面当下卷的市场竞争,要想清楚究竟在卷什么?是产品?是价格?

都不是,卷的是生存能力。

经销商当下面临的惨状,不过多描述,主要压力:一是传统终端渠道的衰败,生意被新零售渠道瓜分,另一个是品牌方有增长压力,不断压货。

在这两重压力之下,经销商太难了!很多人说,经销商没有前途。

但笔者认为,经销生意依然大有可为,关键是,你要构建新的经销生意的能力模型。

“全产业链”视角看问题

对于当下这种市场环境,经销商必须具备“全产业链”视角去理解问题,且必须要有无比清楚的认知。

零售剧变,效率迭代,秩序重构,大量出清。

新零售渠道,无论是折扣零售,还是会员超市,甚至是即时零售,增长虽然很快,但主要矛盾都不在创造市场新增量,而是在市场中做更聚焦更高效率的交付

这些新零售的增长,某种程度是时代做出的选择,是经济大环境下筛出来的模式。因为消费大盘就那样了,处于式微的趋势。

缩量时代下的快消市场,每个环节都在变化,环环相扣

市场不创造新增量,那就必然会在存量之间做迁移。存量迁移,就需要效率来驱动。

简单来说,针对消费群体的分级,做更聚焦针对性的交付。

比如,山姆这种精品生意的火爆,是聚焦于中产、家庭属性的消费者做针对性交付。这批消费群体并没有变大(甚至在萎缩),只是之前没有服务好。现在服务好了,生意也就好了。

大抵其他增长好的零售业态,也是如此。

这种市场存量的迁移,筛选出更有效率的零售业态,自然带动全产业的效率迭代,经销商也一样,没效率的会被出清。

这个出清过程,必然是竞争性淘汰的过程。

至于这个过程会淘汰多少经销商,笔者在《聊聊流通:零售折扣时代,三座大山将压垮一大批经销商》中做过测算,3-5年内,会有超过50%的经销商被出清

面对如此情况,我想经销商确实需要放弃诸如市场回暖之类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好卷生存能力的战斗准备。

断臂求生,砍掉高危渠道和品牌

卷本身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过程。无论多大规模的经销商,都不好过。

笔者认识不少大商朋友,当下和品牌方谈合作算账的时候,主动把毛利控制在10%、净利控制在2%以内。用他们的话来理解,现在太卷了,自己不把价格控制到这个水平,别人就会来抢生意。

很多动作不得不做,甚至得做的果断,否则很可能就被卷到被动。

下面主要针对经销商面临的两个共性问题(传统零售客户衰退,品牌方压货),简单说说。

传统零售客户衰退,特别是区域性KA和CVS,有些甚至生意下滑到令人夸张的地步。老经销商一定深有感触。

虽然很多传统零售商也在求变,笔者在《零售行业生死时速,传统零售商求变》一文中有详细描述。但坦白说,转型成功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必然会被淘汰

中国零售发展史就是一个渠道多元化、分散化的过程,必然会竞争性淘汰

这个服务过程中,经销商会遇到几个麻烦:

1. 客户账期越来越差,甚至结款金额越来越不理想;
2. 为拉动销配合客户各种活动,效果不如意,费比差;

3. 终端跑不动还需要配合品牌方处理临期货,费人费力…

零售客户生意不理想,经销商想尽一切办法只能延缓颓势而不能改变。最后一年到头来算账大概率亏,哪怕微利也是提心吊胆。

这种情况,哪怕不坏账,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差。一定要果断认怂抽身,否则无异于慢性自杀。

另一头,品牌方向来对保持增长有执念。为了增长不断给经销商压货,或者设计非常复杂的坎级返点和费用补贴游戏规则。

下游货动销出现了问题,但是品牌方想找出路,所以把风险大头转移给了经销商。

但坦白说,现在这种卷,是到了一种非常精细的程度,通货动销出现问题,大概率是品牌方产品定价、内容物、渠道匹配度等一系列问题没处理好的结果,很难说是经销商的问题。

经销商最多只能想办法开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但如果产品本身存在渠道匹配之类的问题,铺货下去没有回转,那也无力回天。

很多品牌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零售客户提出的一些需求,无法做到定制化解决,而只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把风险转移。经销商需要慎重考虑,哪怕曾经合作赚到过钱,哪怕是大品牌。

当下环境,有什么比留在牌桌上继续做生意更重要?

想清楚经销生意的能力模型是什么

以上,仅仅能保证经销商控制风险,但想要在当下做好经销生意,还是需要从底层想清楚经销商到底赚的是什么钱。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的快消品市场,终究离不开具备产业价值的经销商

市场只是在出清低效率的经销商,不是在否认经销商存在的价值。

笔者在《零售游戏规则改变,经销商生意也变了》一文中有提出过,目前大部分经销商赚到的利差,是承担“垫资+物流”产业职能的市场定价结果

过往20多年的快消市场,这种模式运行似乎并没有问题。但是当下的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仅仅如此还不够。

零售采购规则在变化

摘自《“供价与经销商同价,零售定价不受限制”,永辉、家家悦等强推「裸采」》

为了妥协价格,零售企业采购游戏规则发生变化,导致“垫资”的产业职能在不断弱化甚至消失

从产业价值来说,经销商原本就是薄利,如此再一收缩,基本无利可图。

但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快消品市场,终究离不开具备产业价值的经销商。垫资的赚钱效应在弱化,就需要从新的产业职能入手,挖掘新的机会。

根据笔者当下观察,大部分转型顺利并且良性增长的经销商几乎两种选择:

1. 扩充自身角色,承担厂商或者零售商的职能;
2. 扩充自身能力,具备买手和组货能力,成为服务型经销商。

经销生意能力模型的扩展(角色延展or能力延展)

对于角色延展而言,经销商不再仅仅是经销商,开始涉足制造(控制生产工厂)或零售(开店、零批一体化)环节,赚取经销之外的产业价值。

当然,这种上下游延伸,对经销商的实力和能力要求更高。

对大部分经销商而言,还是需要考虑如何更有价值的服务好零售客户。

关于“买手”和“组货”的产业职能,本身是针对不同零售客户所延展掌握的能力,具体内容在《零售游戏规则改变,经销商生意也变了》一文有详细阐述。

简单来说,“买手”是成为大零售商的外部采购职能,帮助加速迭代优化商品货盘;“组货”是成为小零售商的外部采购职能,帮助解决整体货盘输出方案。

核心是:跳出只是比拼供货价的纯粹卷,围绕货的问题,给零售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只有帮助客户(零售商)解决它客户(消费者)的问题,这种2B生意才有更稳定的长期价值。

想清楚生意的能力模型,做有价值的产业伙伴。

经销生意依然大有可为!

PS:「新经销」将于11月28日组织一场深度游学,走进时之瑞商贸,与总经理张文海先生深度研讨城市日化商贸流通生意变化,讨论时之瑞的生意模式、发展路径、以及当下最新的生意策略。
有兴趣的朋友,扫码添加微信,咨询报名详情。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用他们的话来理解,现在太卷了,自己不把价格控制到这个水平,别人就会来抢生意。...下游货动销出现了问题,但是品牌方想找出路,所以把风险大头转移给了经销商。

作者丨张振宇

校审丨张雨薇 排版丨葛畅

前段时间,笔者和某休食经销大商交流,听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解读:经销商兄弟,在直面当下卷的市场竞争,要想清楚究竟在卷什么?是产品?是价格?

都不是,卷的是生存能力。

经销商当下面临的惨状,不过多描述,主要压力:一是传统终端渠道的衰败,生意被新零售渠道瓜分,另一个是品牌方有增长压力,不断压货。

在这两重压力之下,经销商太难了!很多人说,经销商没有前途。

但笔者认为,经销生意依然大有可为,关键是,你要构建新的经销生意的能力模型。

“全产业链”视角看问题

对于当下这种市场环境,经销商必须具备“全产业链”视角去理解问题,且必须要有无比清楚的认知。

零售剧变,效率迭代,秩序重构,大量出清。

新零售渠道,无论是折扣零售,还是会员超市,甚至是即时零售,增长虽然很快,但主要矛盾都不在创造市场新增量,而是在市场中做更聚焦更高效率的交付

这些新零售的增长,某种程度是时代做出的选择,是经济大环境下筛出来的模式。因为消费大盘就那样了,处于式微的趋势。

缩量时代下的快消市场,每个环节都在变化,环环相扣

市场不创造新增量,那就必然会在存量之间做迁移。存量迁移,就需要效率来驱动。

简单来说,针对消费群体的分级,做更聚焦针对性的交付。

比如,山姆这种精品生意的火爆,是聚焦于中产、家庭属性的消费者做针对性交付。这批消费群体并没有变大(甚至在萎缩),只是之前没有服务好。现在服务好了,生意也就好了。

大抵其他增长好的零售业态,也是如此。

这种市场存量的迁移,筛选出更有效率的零售业态,自然带动全产业的效率迭代,经销商也一样,没效率的会被出清。

这个出清过程,必然是竞争性淘汰的过程。

至于这个过程会淘汰多少经销商,笔者在《聊聊流通:零售折扣时代,三座大山将压垮一大批经销商》中做过测算,3-5年内,会有超过50%的经销商被出清

面对如此情况,我想经销商确实需要放弃诸如市场回暖之类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好卷生存能力的战斗准备。

断臂求生,砍掉高危渠道和品牌

卷本身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过程。无论多大规模的经销商,都不好过。

笔者认识不少大商朋友,当下和品牌方谈合作算账的时候,主动把毛利控制在10%、净利控制在2%以内。用他们的话来理解,现在太卷了,自己不把价格控制到这个水平,别人就会来抢生意。

很多动作不得不做,甚至得做的果断,否则很可能就被卷到被动。

下面主要针对经销商面临的两个共性问题(传统零售客户衰退,品牌方压货),简单说说。

传统零售客户衰退,特别是区域性KA和CVS,有些甚至生意下滑到令人夸张的地步。老经销商一定深有感触。

虽然很多传统零售商也在求变,笔者在《零售行业生死时速,传统零售商求变》一文中有详细描述。但坦白说,转型成功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必然会被淘汰

中国零售发展史就是一个渠道多元化、分散化的过程,必然会竞争性淘汰

这个服务过程中,经销商会遇到几个麻烦:

1. 客户账期越来越差,甚至结款金额越来越不理想;
2. 为拉动销配合客户各种活动,效果不如意,费比差;

3. 终端跑不动还需要配合品牌方处理临期货,费人费力…

零售客户生意不理想,经销商想尽一切办法只能延缓颓势而不能改变。最后一年到头来算账大概率亏,哪怕微利也是提心吊胆。

这种情况,哪怕不坏账,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差。一定要果断认怂抽身,否则无异于慢性自杀。

另一头,品牌方向来对保持增长有执念。为了增长不断给经销商压货,或者设计非常复杂的坎级返点和费用补贴游戏规则。

下游货动销出现了问题,但是品牌方想找出路,所以把风险大头转移给了经销商。

但坦白说,现在这种卷,是到了一种非常精细的程度,通货动销出现问题,大概率是品牌方产品定价、内容物、渠道匹配度等一系列问题没处理好的结果,很难说是经销商的问题。

经销商最多只能想办法开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但如果产品本身存在渠道匹配之类的问题,铺货下去没有回转,那也无力回天。

很多品牌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零售客户提出的一些需求,无法做到定制化解决,而只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把风险转移。经销商需要慎重考虑,哪怕曾经合作赚到过钱,哪怕是大品牌。

当下环境,有什么比留在牌桌上继续做生意更重要?

想清楚经销生意的能力模型是什么

以上,仅仅能保证经销商控制风险,但想要在当下做好经销生意,还是需要从底层想清楚经销商到底赚的是什么钱。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的快消品市场,终究离不开具备产业价值的经销商

市场只是在出清低效率的经销商,不是在否认经销商存在的价值。

笔者在《零售游戏规则改变,经销商生意也变了》一文中有提出过,目前大部分经销商赚到的利差,是承担“垫资+物流”产业职能的市场定价结果

过往20多年的快消市场,这种模式运行似乎并没有问题。但是当下的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仅仅如此还不够。

零售采购规则在变化

摘自《“供价与经销商同价,零售定价不受限制”,永辉、家家悦等强推「裸采」》

为了妥协价格,零售企业采购游戏规则发生变化,导致“垫资”的产业职能在不断弱化甚至消失

从产业价值来说,经销商原本就是薄利,如此再一收缩,基本无利可图。

但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快消品市场,终究离不开具备产业价值的经销商。垫资的赚钱效应在弱化,就需要从新的产业职能入手,挖掘新的机会。

根据笔者当下观察,大部分转型顺利并且良性增长的经销商几乎两种选择:

1. 扩充自身角色,承担厂商或者零售商的职能;
2. 扩充自身能力,具备买手和组货能力,成为服务型经销商。

经销生意能力模型的扩展(角色延展or能力延展)

对于角色延展而言,经销商不再仅仅是经销商,开始涉足制造(控制生产工厂)或零售(开店、零批一体化)环节,赚取经销之外的产业价值。

当然,这种上下游延伸,对经销商的实力和能力要求更高。

对大部分经销商而言,还是需要考虑如何更有价值的服务好零售客户。

关于“买手”和“组货”的产业职能,本身是针对不同零售客户所延展掌握的能力,具体内容在《零售游戏规则改变,经销商生意也变了》一文有详细阐述。

简单来说,“买手”是成为大零售商的外部采购职能,帮助加速迭代优化商品货盘;“组货”是成为小零售商的外部采购职能,帮助解决整体货盘输出方案。

核心是:跳出只是比拼供货价的纯粹卷,围绕货的问题,给零售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只有帮助客户(零售商)解决它客户(消费者)的问题,这种2B生意才有更稳定的长期价值。

想清楚生意的能力模型,做有价值的产业伙伴。

经销生意依然大有可为!

PS:「新经销」将于11月28日组织一场深度游学,走进时之瑞商贸,与总经理张文海先生深度研讨城市日化商贸流通生意变化,讨论时之瑞的生意模式、发展路径、以及当下最新的生意策略。
有兴趣的朋友,扫码添加微信,咨询报名详情。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