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卷向“全球包邮”

吴晓波频道

3周前

因为支付和物流的限制,徐芳反向海淘中国货的操作方式,是用国内家人朋友的淘宝账户,提前购买好需要的物品,寄到国内亲戚的家里,然后回国出差时再带回海外的家里。

点击图片▲欢迎报名

编者按:今年是吴晓波年终秀的第十年,主题是“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用吴老师的话说:“对于现场和线上的观众,(年终秀)则是一次镜像式的自我凝视——我们行走在历史之中,同时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是历史本身。”我们将契合这一年终秀“见证”主基调,推出一系列与“十年”相关的主题文章。

回望过去,今年也是许多行业“十周岁”的生日,比如“电商出海”。十年前,国内消费者热衷购买海外商品是一种潮流,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考拉、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也接连推出境外海淘业务。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同样兴起了反向海淘中国货的浪潮。十年过去,“反向海淘”已从浪潮变成趋势。一位新加坡华商在回顾个人反向海淘经历时,我们感慨说自己见证了中国电商出海的发展变化。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以“反向海淘”这一现象的发展变化为例,一起聊聊“电商出海这十年”。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年的双十一,依旧饱受诟病。按着计算器都算不明白机制的国人,翻遍了社交平台的攻略,也很难买到“最优惠”的价格。

“不是数学学霸,都没资格参加双十一。”在国人吐槽的氛围中,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却迎来了一项巨大的红利——全球包邮。

今年7月,淘宝启动“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通过给商家提供高额海外邮费补贴,直接对海外消费者包邮。京东紧随其后,8月底,京东上线海外包邮活动,亮出“京东自营,价同国内”的招牌,近至新加坡满218元即可包邮,远至美国满618元也能空运包邮。

包邮效应下,“反向海淘”成了今年电商购物不得不说的一大亮点。

所谓“反向海淘”,是指以往国内消费者热衷从海外购买商品,而现在,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在我们的电商平台购买“中国货”。

作为一种早已兴起的海外风尚,反向海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借此契机,我们与多位常年生活在海外、并且有着丰富反向海淘经历的华裔商人朋友聊了聊。

靠反向海淘装了一个家

在中国电商购物节期间反向海淘“囤货”,早就是海外华人一种较为普遍的消费习惯。
新加坡商人徐芳,25年前移居海外。那大概是1999年前后的时间。这一时期,刘强东在中关村刚刚成立了京东公司。马云刚刚离开北京,回到杭州,在自家还没装修好的房子里,创办了阿里巴巴。
谁也没预料到,彼时一南一北的创业幼苗,一发芽就长成了今时今日的参天大树,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即使身在海外,“徐芳”们也深受影响。

“我家里所有的电器,都是海淘的中国货。我有一个朋友更夸张,她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海淘买的。”徐芳说。

她并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海淘购物,因为时间太久远了。

徐芳属于最早一批反向海淘的人,在这一群体画像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华人华侨。

他们大多有着长时间的国内生活经历,与国内的社交和消费习惯高频一致,通过生活在国内的亲朋好友,她(他)们也能通过国内的社交、购物APP,了解国内流行趋势,购买国内商品。

最开始,因为支付和物流的限制,徐芳反向海淘中国货的操作方式,是用国内家人朋友的淘宝账户,提前购买好需要的物品,寄到国内亲戚的家里,然后回国出差时再带回海外的家里。

再后来,服务“反向海淘”的集运仓企业出现,徐芳不用再“人肉”转运。

她在国内平台购买商品时,地址先填写国内的集运仓地址,然后由集运仓再把货品寄到徐芳在新加坡的家里。

除了集运仓,反向海淘兴起,也使得新加坡、美国等各地出现了不少“网购中国”的代理网站。比如在2013年,想念国内美食的大连人周游,在美国创办了亚米网。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同国内兴起“海外代购”一样,国外也出现了许多“淘宝代购”。

代购中国产品的外国人

这都是许多初期海淘人,记忆里反向海淘的“雏形”。

依靠着汇率差价、货运差价等方式,这些网站和代购者获得了不少收益。

肥水不流外人田,“非正规军”后,淘宝、京东等逐步落地海外。2013年,淘宝、京东先后在新加坡推出网上商城。

反向海淘,又打通了一道门槛。徐芳可以直接在官方网站上购买国内商品,并且填写海外地址。

到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卷向全球包邮,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因此受益。

京东启动新加坡地区“218包邮”后,徐芳立马在平台上下单了一款小米的微波炉。微波炉的价格换算后,大概是五六十新币的价格,比新加坡商场内动辄上百的微波炉要划算,质量和设计也更好。

今年双十一,跟着国内购物节的节奏,她和朋友们都在国内电商平台上买了不少商品。

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参与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的商家中,近7万商家成交翻倍增长。品类方面,服饰整体增长207%,3C、潮玩、家具等行业都有双位数以上的增幅。

京东双十一期间,香港地区订单量翻倍增长,超2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美国和新加坡是订单量最多的海外国家。

快递不再只堆满国内消费者的客厅,还堆满了海外消费者的家。

“见证了电商的海外发展”

回顾过去近二十年的反向海淘经历,徐芳说:“我见证了中国电商在海外发展的历程。”

这种发展,离不开以阿里巴巴、京东、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过去十多年在支付和物流两方面的全球化布局。

在徐芳还在通过朋友的集运仓,转运海淘商品时,中国电商巨头们早就盯上了海外市场。
2013年,微信推出的第三年,马化腾就对微信的国际化寄予厚望。他曾对媒体说:“成或不成,(腾讯)这辈子就这一个机会了。”

2010年,如今的跨境四小龙之一的速卖通,刚刚起步成为阿里的一个业务分支。2014年,马云说:“十年内,阿里要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 

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将“出海”列为重要战略任务。

彼时,这些平台在互相竞争中,在国内互相砌起高墙。2014年,微信切断了微博淘宝的跳转功能。在2015年,阿里巴巴要求其商家在双11期间必须在京东和天猫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但在海外布局上,这些互联网平台却深知互通的重要性。

支付方面,2020年底,京东与万事达卡推出面向海外持卡人的跨境“一键绑卡”服务。2021年7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支持绑定海外信用卡。

今天,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企业,以入股、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许多新兴国家的移动支付构建中。

银联、支付宝、微信早已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吃住行用等多种消费场景。

以银联为例,截至今年10月,银联卡已在全球183国家和地区广泛受理,在84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发行,境外2200万家线上商户支持银联卡在线支付。

日本,店铺外挂出银联、支付宝结账的提示

物流方面。淘宝、京东等之所以有胆量在今时今日打出“全球包邮”的口号,与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物流系统不无关系。

去年,菜鸟提出了一个物流目标:全球五日达。

全球范围内,菜鸟已经建设了7个特大核心物流枢纽,保税仓和海外仓的面积达到了200万平方米,覆盖6大洲的174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4月份,吴老师前往欧洲比利时的列日,考察过菜鸟在当地的中央仓。

为体验物流速度,他从国内出发前,专门在平台上买了一罐西湖的龙井。出国第五天,他在比利时的酒店里,就收到了这罐龙井。

另一巨头,京东物流已建立起覆盖超过220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线路,拥有约50个保税仓库及海外仓库。

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和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可以想见的是,在两者的合作互通下,中国商品出海在物流方面将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

这是企业层面的事。

政府层面,境外铁路系统逐步延伸。

2023年,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运输货物涉及5万多种品类,累计开行超6.5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辐射包括东盟10国的107个国家(地区)319个港口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民间和政府搭建出的一条条线路,构成了商贸活动中每一个微小参与者的通途。

反向海淘,困于退货

下单、出货、物流、收货,这是网购行为中,商品到达买家的环节。但在整个电商链条中,还应该包括退换货和售后服务。
在和华商朋友们的交流中,我们也看见了反向海淘中的退货难题。
根据CNAdata发布的2023中国品牌出海声量Top100品类分布的排行榜,“反向海淘”品类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数码3C、服饰鞋包、汽车出行、家电、户外电源。

但对排名第二的服饰鞋包,华商朋友们却给出了数据外不同的看法,他们表示,服饰反而可能是在反向海淘中会谨慎选择的品类。

道理很简单,“衣服你要试了才知道合不合身,不合身你当然要退”。

海淘退货,并不方便。
国内依靠着密集的物流网络和数据系统,消费者在App上点击即可“一键退货”。
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电商的退货率远远领先。
2023年,在Statista消费者洞察的调查中,中国以70%的退货率高居全球退货排行榜第二。过去四年,中国快递行业中的电商逆向件年复合增长率是22.7%。2023年中国电商逆向件规模是82亿件,也就是每天有2000万件退换货商品。
但海外情况却并不相同,退货率紧随中国的是德国,约为55%。
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本地电商从业者的反馈,徐芳表示新加坡的退货率很低。“我们基本上买了就不考虑退了,因此像服饰这种退换可能性更高的品类,我们会考虑得更多。”
这种选择,无疑与退换货体验密切相关。在英国的国际化调查站YouGov于2023年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在整体电子商务体验中,受访者认为退货与配送和支付同等重要。
受限于时间、距离等各项成本,“反向海淘”中逆向件物流的便捷程度,很难赶上国内。
跨境四小龙中主打服饰的SHEIN,或许深谙其理。
据广州海关数据,2020年SHEIN退到广州南沙保税仓的产品货值达50亿元,而在2021年全年,SHEIN的退货额预计达到了70亿元。
根据报道,SHEIN应对退货,做法是将无法处理的货物,出售给当地工厂或商家,甚至是捐献给当地的慈善组织。
此前,在今年天猫双十一发布会上,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谌伟业将“退货运费成本高”定义成行业“三大顽疾”之一,另两个是低价内卷和恶意仅退款。
在开辟海外市场时,平台们的行动却比脑子快,花大量真金白银为这一“顽疾”兜底。
淘宝启动的“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针对商家端,打出了“0退货、0退款、0运费险”的口号。其操作是,收到海外消费者的订单后,只要把货发至国内的集运仓,到仓即确收。即使后续消费者有退款退货行为,也与商家再无关系。
这种砸钱承担损耗来争夺市场和用户的打法,能否“拳拳到肉”还有待时间验证。
迈出“全球包邮”跨越性的步伐时,除了退货,当然还有更多问题和考验在等待着中国电商们。
站在积极面来看,从“海淘”到“反向海淘”的风靡,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商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过去十几载,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一步步跑通“反向海淘”中物流和支付的关键渠道,为更多后来者搭建了出海的舞台。
出海和全球化是趋势,只是道阻且长,每一位参与者仍在上下求索。


本篇作者 田伟凤|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何梦飞|图源|VCG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

合作支持

特别支持单位:厦门建发集团
创新合作伙伴:红星美凯龙、金牌家居、百度智能云、1688超级工厂、联想、比音勒芬、名创优品、极氪智能科技
独家腕表支持:瑞士宝珀腕表

因为支付和物流的限制,徐芳反向海淘中国货的操作方式,是用国内家人朋友的淘宝账户,提前购买好需要的物品,寄到国内亲戚的家里,然后回国出差时再带回海外的家里。

点击图片▲欢迎报名

编者按:今年是吴晓波年终秀的第十年,主题是“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用吴老师的话说:“对于现场和线上的观众,(年终秀)则是一次镜像式的自我凝视——我们行走在历史之中,同时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是历史本身。”我们将契合这一年终秀“见证”主基调,推出一系列与“十年”相关的主题文章。

回望过去,今年也是许多行业“十周岁”的生日,比如“电商出海”。十年前,国内消费者热衷购买海外商品是一种潮流,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考拉、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也接连推出境外海淘业务。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同样兴起了反向海淘中国货的浪潮。十年过去,“反向海淘”已从浪潮变成趋势。一位新加坡华商在回顾个人反向海淘经历时,我们感慨说自己见证了中国电商出海的发展变化。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以“反向海淘”这一现象的发展变化为例,一起聊聊“电商出海这十年”。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年的双十一,依旧饱受诟病。按着计算器都算不明白机制的国人,翻遍了社交平台的攻略,也很难买到“最优惠”的价格。

“不是数学学霸,都没资格参加双十一。”在国人吐槽的氛围中,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却迎来了一项巨大的红利——全球包邮。

今年7月,淘宝启动“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通过给商家提供高额海外邮费补贴,直接对海外消费者包邮。京东紧随其后,8月底,京东上线海外包邮活动,亮出“京东自营,价同国内”的招牌,近至新加坡满218元即可包邮,远至美国满618元也能空运包邮。

包邮效应下,“反向海淘”成了今年电商购物不得不说的一大亮点。

所谓“反向海淘”,是指以往国内消费者热衷从海外购买商品,而现在,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在我们的电商平台购买“中国货”。

作为一种早已兴起的海外风尚,反向海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借此契机,我们与多位常年生活在海外、并且有着丰富反向海淘经历的华裔商人朋友聊了聊。

靠反向海淘装了一个家

在中国电商购物节期间反向海淘“囤货”,早就是海外华人一种较为普遍的消费习惯。
新加坡商人徐芳,25年前移居海外。那大概是1999年前后的时间。这一时期,刘强东在中关村刚刚成立了京东公司。马云刚刚离开北京,回到杭州,在自家还没装修好的房子里,创办了阿里巴巴。
谁也没预料到,彼时一南一北的创业幼苗,一发芽就长成了今时今日的参天大树,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即使身在海外,“徐芳”们也深受影响。

“我家里所有的电器,都是海淘的中国货。我有一个朋友更夸张,她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海淘买的。”徐芳说。

她并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海淘购物,因为时间太久远了。

徐芳属于最早一批反向海淘的人,在这一群体画像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华人华侨。

他们大多有着长时间的国内生活经历,与国内的社交和消费习惯高频一致,通过生活在国内的亲朋好友,她(他)们也能通过国内的社交、购物APP,了解国内流行趋势,购买国内商品。

最开始,因为支付和物流的限制,徐芳反向海淘中国货的操作方式,是用国内家人朋友的淘宝账户,提前购买好需要的物品,寄到国内亲戚的家里,然后回国出差时再带回海外的家里。

再后来,服务“反向海淘”的集运仓企业出现,徐芳不用再“人肉”转运。

她在国内平台购买商品时,地址先填写国内的集运仓地址,然后由集运仓再把货品寄到徐芳在新加坡的家里。

除了集运仓,反向海淘兴起,也使得新加坡、美国等各地出现了不少“网购中国”的代理网站。比如在2013年,想念国内美食的大连人周游,在美国创办了亚米网。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同国内兴起“海外代购”一样,国外也出现了许多“淘宝代购”。

代购中国产品的外国人

这都是许多初期海淘人,记忆里反向海淘的“雏形”。

依靠着汇率差价、货运差价等方式,这些网站和代购者获得了不少收益。

肥水不流外人田,“非正规军”后,淘宝、京东等逐步落地海外。2013年,淘宝、京东先后在新加坡推出网上商城。

反向海淘,又打通了一道门槛。徐芳可以直接在官方网站上购买国内商品,并且填写海外地址。

到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卷向全球包邮,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因此受益。

京东启动新加坡地区“218包邮”后,徐芳立马在平台上下单了一款小米的微波炉。微波炉的价格换算后,大概是五六十新币的价格,比新加坡商场内动辄上百的微波炉要划算,质量和设计也更好。

今年双十一,跟着国内购物节的节奏,她和朋友们都在国内电商平台上买了不少商品。

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参与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的商家中,近7万商家成交翻倍增长。品类方面,服饰整体增长207%,3C、潮玩、家具等行业都有双位数以上的增幅。

京东双十一期间,香港地区订单量翻倍增长,超2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美国和新加坡是订单量最多的海外国家。

快递不再只堆满国内消费者的客厅,还堆满了海外消费者的家。

“见证了电商的海外发展”

回顾过去近二十年的反向海淘经历,徐芳说:“我见证了中国电商在海外发展的历程。”

这种发展,离不开以阿里巴巴、京东、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过去十多年在支付和物流两方面的全球化布局。

在徐芳还在通过朋友的集运仓,转运海淘商品时,中国电商巨头们早就盯上了海外市场。
2013年,微信推出的第三年,马化腾就对微信的国际化寄予厚望。他曾对媒体说:“成或不成,(腾讯)这辈子就这一个机会了。”

2010年,如今的跨境四小龙之一的速卖通,刚刚起步成为阿里的一个业务分支。2014年,马云说:“十年内,阿里要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 

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将“出海”列为重要战略任务。

彼时,这些平台在互相竞争中,在国内互相砌起高墙。2014年,微信切断了微博淘宝的跳转功能。在2015年,阿里巴巴要求其商家在双11期间必须在京东和天猫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但在海外布局上,这些互联网平台却深知互通的重要性。

支付方面,2020年底,京东与万事达卡推出面向海外持卡人的跨境“一键绑卡”服务。2021年7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支持绑定海外信用卡。

今天,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企业,以入股、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许多新兴国家的移动支付构建中。

银联、支付宝、微信早已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吃住行用等多种消费场景。

以银联为例,截至今年10月,银联卡已在全球183国家和地区广泛受理,在84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发行,境外2200万家线上商户支持银联卡在线支付。

日本,店铺外挂出银联、支付宝结账的提示

物流方面。淘宝、京东等之所以有胆量在今时今日打出“全球包邮”的口号,与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物流系统不无关系。

去年,菜鸟提出了一个物流目标:全球五日达。

全球范围内,菜鸟已经建设了7个特大核心物流枢纽,保税仓和海外仓的面积达到了200万平方米,覆盖6大洲的174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4月份,吴老师前往欧洲比利时的列日,考察过菜鸟在当地的中央仓。

为体验物流速度,他从国内出发前,专门在平台上买了一罐西湖的龙井。出国第五天,他在比利时的酒店里,就收到了这罐龙井。

另一巨头,京东物流已建立起覆盖超过220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线路,拥有约50个保税仓库及海外仓库。

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和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可以想见的是,在两者的合作互通下,中国商品出海在物流方面将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

这是企业层面的事。

政府层面,境外铁路系统逐步延伸。

2023年,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运输货物涉及5万多种品类,累计开行超6.5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辐射包括东盟10国的107个国家(地区)319个港口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民间和政府搭建出的一条条线路,构成了商贸活动中每一个微小参与者的通途。

反向海淘,困于退货

下单、出货、物流、收货,这是网购行为中,商品到达买家的环节。但在整个电商链条中,还应该包括退换货和售后服务。
在和华商朋友们的交流中,我们也看见了反向海淘中的退货难题。
根据CNAdata发布的2023中国品牌出海声量Top100品类分布的排行榜,“反向海淘”品类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数码3C、服饰鞋包、汽车出行、家电、户外电源。

但对排名第二的服饰鞋包,华商朋友们却给出了数据外不同的看法,他们表示,服饰反而可能是在反向海淘中会谨慎选择的品类。

道理很简单,“衣服你要试了才知道合不合身,不合身你当然要退”。

海淘退货,并不方便。
国内依靠着密集的物流网络和数据系统,消费者在App上点击即可“一键退货”。
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电商的退货率远远领先。
2023年,在Statista消费者洞察的调查中,中国以70%的退货率高居全球退货排行榜第二。过去四年,中国快递行业中的电商逆向件年复合增长率是22.7%。2023年中国电商逆向件规模是82亿件,也就是每天有2000万件退换货商品。
但海外情况却并不相同,退货率紧随中国的是德国,约为55%。
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本地电商从业者的反馈,徐芳表示新加坡的退货率很低。“我们基本上买了就不考虑退了,因此像服饰这种退换可能性更高的品类,我们会考虑得更多。”
这种选择,无疑与退换货体验密切相关。在英国的国际化调查站YouGov于2023年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在整体电子商务体验中,受访者认为退货与配送和支付同等重要。
受限于时间、距离等各项成本,“反向海淘”中逆向件物流的便捷程度,很难赶上国内。
跨境四小龙中主打服饰的SHEIN,或许深谙其理。
据广州海关数据,2020年SHEIN退到广州南沙保税仓的产品货值达50亿元,而在2021年全年,SHEIN的退货额预计达到了70亿元。
根据报道,SHEIN应对退货,做法是将无法处理的货物,出售给当地工厂或商家,甚至是捐献给当地的慈善组织。
此前,在今年天猫双十一发布会上,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谌伟业将“退货运费成本高”定义成行业“三大顽疾”之一,另两个是低价内卷和恶意仅退款。
在开辟海外市场时,平台们的行动却比脑子快,花大量真金白银为这一“顽疾”兜底。
淘宝启动的“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针对商家端,打出了“0退货、0退款、0运费险”的口号。其操作是,收到海外消费者的订单后,只要把货发至国内的集运仓,到仓即确收。即使后续消费者有退款退货行为,也与商家再无关系。
这种砸钱承担损耗来争夺市场和用户的打法,能否“拳拳到肉”还有待时间验证。
迈出“全球包邮”跨越性的步伐时,除了退货,当然还有更多问题和考验在等待着中国电商们。
站在积极面来看,从“海淘”到“反向海淘”的风靡,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商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过去十几载,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一步步跑通“反向海淘”中物流和支付的关键渠道,为更多后来者搭建了出海的舞台。
出海和全球化是趋势,只是道阻且长,每一位参与者仍在上下求索。


本篇作者 田伟凤|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何梦飞|图源|VCG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

合作支持

特别支持单位:厦门建发集团
创新合作伙伴:红星美凯龙、金牌家居、百度智能云、1688超级工厂、联想、比音勒芬、名创优品、极氪智能科技
独家腕表支持:瑞士宝珀腕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