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三重利好

智车科技

1周前

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话来说,就是体现在三个下降:“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下降”。

过去整整两年来,赶碳号对于光伏的观点,第一次出现反转!2022年11月29日,我们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危险!光伏行业将迎来全面产能过剩?!》。说实话,两年前的我们,对于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多少自信。当时的光伏高歌猛进。我们的声音也迅速淹没在产能扩张的狂热里。处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越来越感觉到,历史是重复的,打破平衡的各种事件都很相似,不管是经济周期,甚至是战争。因为惯性总是巨大的,认识到危机,不代表就一定可以避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其实是深刻认识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危险,但仍不可避免地发生楼市、股市的泡沫破灭,经历了“失去的30年”。

光伏,经历了2022年的蓄势起飞、2023年的巅峰坠落和2024年的内卷式洗牌,在这个年终岁尾,忽然出现一丝丝好转的迹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光伏的三重利好。

第一个迹象,是行业自律的公信力与严肃性。

前两天在成都,赶碳号采访通威集团刘汉元主席,问了一个小学生式的问题,“您认为这一轮光伏周期何时才能触底反弹,走出低谷?”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就像问巴菲特明天大盘是涨还是跌。赶碳号有此一问,其实是希望经历过大风大浪、看得更远一点的商业领袖,能够给光伏人一些信心,而已。

刘汉元表示:“在今年5月份出现行业性亏损时,有人也问到这个问题。我当时认为,最快在今年年底,最慢在明年年底,当时还没有考虑到现在出现的行业限产限价因素。非市场化的限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市场调节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君不见,欧佩克干了好多年,那是美国在全球推行石油美元体系过程中形成的机制。它就是行业自律、共同限产稳价的一个机制,西方国家用了很多年。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只要不极端。有条件的时候,尽量释放市场的力量。如果适当地用(限产),中国这个行业有可能很快起来。但长远来讲,我们认为交给市场是最简单的。”

在整整一年前,2023年11月17日的同一个活动现场,赶碳号也问过刘汉元相同的问题。当时,刘汉元这样回答:“总体来看,未来的潜力、增长空间巨大的一个产业,即使过剩,几乎都会在短时间,半年、一年或者稍微长一点的时间,重新取得新的平衡。所以,我们认为不用太多担心。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政府适当引导,就可以应对这次大家认为的所谓产能危机与过剩危机。”

过去一年来,光伏经历惨烈的大洗牌与产能出清。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话来说,就是体现在三个下降:“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下降”。

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一次组织光伏企业开展光伏组件价格招投标行业自律时,很多人是持有不同看法的。

过去短短一个多月中,行业协会又组织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企业接连开了几次会。大家的共识越来越清晰,相关举措越来越科学,“限价”也已深入人心。赶碳号对此一直高度关注,全程深入报道。就在昨天,11月2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光伏主产业链产品成本分析(2024年11月)》。这篇文章信息量很大,划一下重点:

“在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案例情况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2024年10月18日发布了10月份的光伏组件成本消息供市场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最低指导价,不只是给企业看的,也是给政府参考的。),并呼吁企业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避免低于成本投标带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保证光伏项目的长期与稳定运行。

2024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会议不再只是由协会召集,而是光伏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组织召开成本模型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推荐专家(光伏行业的最低指导价不是协会和企业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精心测算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过价格机制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几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们论证过的),就协会提出成本模型测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听取专家意见。

专家一致认为,成本模型对成本要素进行了综合考量,结构完整,设计合理;数据的收集范围具有广泛代表性,体现了先进光伏产品的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成本数据的收集及上报,将对主管部门了解行业情况、加强行业管理提供重要工具;对于统一行业认知,抑制光伏产品低于成本价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定期收集、分析与整理光伏行业成本信息并对外发布,供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

现发布2024年11月上旬光伏主流产品(N型M10及G12R)各环节综合成本数据。当前,在各环节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成本(含最低必要费用)为0.690元/W。“

如果说在过去一个月中,仍有一些企业低于最低指导价投标的话,那么接下来这样的”违法行为“将会越来越少。赶碳号作为行业媒体中的小小一员,也愿意一起配合监督,跟踪报道。

第二个迹象,是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由13%调降至9%。

光伏组件不得低于0.69元/W招投标,这只是针对国内市场。那么,作为大头的海外市场怎么办?通过出口退税机制的调节,在中长期让光伏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理性,这是重要的一招。当然,短期内是有阵痛的。

除了稳住海外光伏产品价格以外,出口退税机制的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让那些长年专靠出口退税讨生活、并不创造价值的企业,再无栖身之处。

第三个迹象,就是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其中提到,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这第三个利好,虽说不构成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条件,实际上效力巨大。赶碳号近期深入解读。

以上三重利好,第一点是行业自律,第二点是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第三点是工信部直接发文,核心就围绕稳价格,控投资。

12月4日,一年一度的光伏行业协会的年会将在宜宾举行,我们充满期待。

大国光伏,想要做点什么,大概率是能做成的。这场以”落实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行动,一定会有结果。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光伏的三重利好

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话来说,就是体现在三个下降:“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下降”。

过去整整两年来,赶碳号对于光伏的观点,第一次出现反转!2022年11月29日,我们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危险!光伏行业将迎来全面产能过剩?!》。说实话,两年前的我们,对于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多少自信。当时的光伏高歌猛进。我们的声音也迅速淹没在产能扩张的狂热里。处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越来越感觉到,历史是重复的,打破平衡的各种事件都很相似,不管是经济周期,甚至是战争。因为惯性总是巨大的,认识到危机,不代表就一定可以避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其实是深刻认识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危险,但仍不可避免地发生楼市、股市的泡沫破灭,经历了“失去的30年”。

光伏,经历了2022年的蓄势起飞、2023年的巅峰坠落和2024年的内卷式洗牌,在这个年终岁尾,忽然出现一丝丝好转的迹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光伏的三重利好。

第一个迹象,是行业自律的公信力与严肃性。

前两天在成都,赶碳号采访通威集团刘汉元主席,问了一个小学生式的问题,“您认为这一轮光伏周期何时才能触底反弹,走出低谷?”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就像问巴菲特明天大盘是涨还是跌。赶碳号有此一问,其实是希望经历过大风大浪、看得更远一点的商业领袖,能够给光伏人一些信心,而已。

刘汉元表示:“在今年5月份出现行业性亏损时,有人也问到这个问题。我当时认为,最快在今年年底,最慢在明年年底,当时还没有考虑到现在出现的行业限产限价因素。非市场化的限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市场调节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君不见,欧佩克干了好多年,那是美国在全球推行石油美元体系过程中形成的机制。它就是行业自律、共同限产稳价的一个机制,西方国家用了很多年。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只要不极端。有条件的时候,尽量释放市场的力量。如果适当地用(限产),中国这个行业有可能很快起来。但长远来讲,我们认为交给市场是最简单的。”

在整整一年前,2023年11月17日的同一个活动现场,赶碳号也问过刘汉元相同的问题。当时,刘汉元这样回答:“总体来看,未来的潜力、增长空间巨大的一个产业,即使过剩,几乎都会在短时间,半年、一年或者稍微长一点的时间,重新取得新的平衡。所以,我们认为不用太多担心。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政府适当引导,就可以应对这次大家认为的所谓产能危机与过剩危机。”

过去一年来,光伏经历惨烈的大洗牌与产能出清。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话来说,就是体现在三个下降:“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下降”。

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一次组织光伏企业开展光伏组件价格招投标行业自律时,很多人是持有不同看法的。

过去短短一个多月中,行业协会又组织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企业接连开了几次会。大家的共识越来越清晰,相关举措越来越科学,“限价”也已深入人心。赶碳号对此一直高度关注,全程深入报道。就在昨天,11月2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光伏主产业链产品成本分析(2024年11月)》。这篇文章信息量很大,划一下重点:

“在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案例情况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2024年10月18日发布了10月份的光伏组件成本消息供市场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最低指导价,不只是给企业看的,也是给政府参考的。),并呼吁企业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避免低于成本投标带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保证光伏项目的长期与稳定运行。

2024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会议不再只是由协会召集,而是光伏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组织召开成本模型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推荐专家(光伏行业的最低指导价不是协会和企业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精心测算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过价格机制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几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们论证过的),就协会提出成本模型测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听取专家意见。

专家一致认为,成本模型对成本要素进行了综合考量,结构完整,设计合理;数据的收集范围具有广泛代表性,体现了先进光伏产品的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成本数据的收集及上报,将对主管部门了解行业情况、加强行业管理提供重要工具;对于统一行业认知,抑制光伏产品低于成本价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定期收集、分析与整理光伏行业成本信息并对外发布,供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

现发布2024年11月上旬光伏主流产品(N型M10及G12R)各环节综合成本数据。当前,在各环节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成本(含最低必要费用)为0.690元/W。“

如果说在过去一个月中,仍有一些企业低于最低指导价投标的话,那么接下来这样的”违法行为“将会越来越少。赶碳号作为行业媒体中的小小一员,也愿意一起配合监督,跟踪报道。

第二个迹象,是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由13%调降至9%。

光伏组件不得低于0.69元/W招投标,这只是针对国内市场。那么,作为大头的海外市场怎么办?通过出口退税机制的调节,在中长期让光伏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理性,这是重要的一招。当然,短期内是有阵痛的。

除了稳住海外光伏产品价格以外,出口退税机制的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让那些长年专靠出口退税讨生活、并不创造价值的企业,再无栖身之处。

第三个迹象,就是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其中提到,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这第三个利好,虽说不构成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条件,实际上效力巨大。赶碳号近期深入解读。

以上三重利好,第一点是行业自律,第二点是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第三点是工信部直接发文,核心就围绕稳价格,控投资。

12月4日,一年一度的光伏行业协会的年会将在宜宾举行,我们充满期待。

大国光伏,想要做点什么,大概率是能做成的。这场以”落实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行动,一定会有结果。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光伏的三重利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