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到2026年建成节水典范城市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到

5天前

为加强部署落实,《行动计划》明确划出时间表,要求到2026年,“两江并举”水资源配置网络初步形成,完成国家再生水配置试点建设,建成节水典范城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6.0立方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优良河长占比达到80%以上,河湖生态岸线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建成一批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滨水空间充分开放,水文化载体丰富多样,水务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更加多元。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到2026年建成节水典范城市
记者19日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深圳市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正式发布实施,旨在构建支撑超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水务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以水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和保障全市发展大局。
《行动计划》坚定不移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实现水资源充足均衡、水安全韧性稳固、水环境全面创优、水生态绿美健康、水文化特色彰显、水经济蓬勃发展六方面工作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优化水源供水设施布局、推进水资源高效节用等七方面举措,细化明确为25条具体措施、68项任务分工,体现了全局性谋划、一体化布局、整体性推进。
为加强部署落实,《行动计划》明确划出时间表,要求到2026年,“两江并举”水资源配置网络初步形成,完成国家再生水配置试点建设,建成节水典范城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6.0立方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优良河长占比达到80%以上,河湖生态岸线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建成一批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滨水空间充分开放,水文化载体丰富多样,水务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更加多元。(记者 方胜)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到2026年建成节水典范城市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马念   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0.1880 KgCO2/m3。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and 0.1880 KgCO2/m3,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18622273726孙磊13702113519


尊敬的行业同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拟举办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诚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推动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办机构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机构
中国膜工业协会

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新风与净水分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舒适家居分会

鸣谢机构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净水产业分会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院
火箭军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赞助商
净水部分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昆山怡口净水系统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美的清湖净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霍明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吉之美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奈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膜与水处理
杜邦水处理、美国海德能、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放中心有限公司、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开能华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伊乐科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艾得曼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沁森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成达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澳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盐城海普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水处理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淳业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盛奥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泵阀
戴博水泵(青岛)有限公司、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
澳升泵业(浙江)有限公司、上海莲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南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凯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首飞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
普轩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善若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01

参与活动您将收获


♢ 直击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彰显产品实力和服务能力
♢ 权威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 分享全球成功案例和经验
♢ 促进行业人脉的扩大交流
♢ 聚焦高增长的热点市场
♢ 发掘潜在的业务合作伙伴
♢ 精准预判行业发展趋势
♢ 构建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
♢ 让企业品牌形象植入人心
♢ 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突破

02

部分探讨议题


♢ 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
♢ 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水务行业标准、规范、政策解读;
♢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与优化;
♢ 城市水系统设备更新;
♢ 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现代化水厂建设;
♢ 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艺技术与工程实践;
♢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及工程实践;
♢ 河(湖)一体化运行维护技术与实践;
♢ 管网诊断、修复与智慧化运维平台建设;
♢ 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洪管理与韧性城市;
♢ 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关键要素及实践
♢ 未来绿色低碳城镇水务发展对策与技术进展
♢ 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
♢ 面向"双碳"目标的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策略
♢ 新污染物及行业特征污染物去除工艺
♢ 高盐高浓废水资源化实现降碳减排
♢ 商用净水器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
♢ 家用净水器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势走向
♢ 如何通过品控、研发和营销层面促进净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03

拟邀嘉宾


国家生态环境部副司长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晓虎

同济大学教授

许国仁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成江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明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洪营

清华大学教授

郑兴灿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

柏国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徐祖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凯军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白雪涛

中国疾病中心博导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原副所长医学博士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报告题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Cr(VI)研究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报告题目:基于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的建设构想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Resilience in Ecologically Clean Small Watersheds within Urban Centers Based on Waterfront Synergy
报告人:黄瑾/ Jin Huang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Shanghai Urban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GroupCoLtd ,  Shanghai , China   Vice General Engineer
30年从事给排水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涵盖给水、排水、雨洪、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海绵城市等专业和领域。专注研究水资源利用、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智慧水务等新兴领域。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授权知识产权几十项。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or nearly 30 years, covering water supply, drainage, stormwater, sewage treatment, solid waste treatment, sponge city and other professions and fields.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urban sludg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smart water etc. A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s, published 30 papers, and dozens of authoriz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warded Shanghai Innovation Leader, Shanghai Excellent Technology Leader
演讲大纲:以实现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内涵式转型为指导思想,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际需求,基于治理模式研究、技术体系研究、资源化循环产业研究以及智慧管理研究,面向未来,提出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建设构想。
Guided by the objective of achieving a high-quality, connotativ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roposal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needs for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ly clean small watersheds. Based on research into governance models, technological systems,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ies related to water management, and smart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 present a forward-looking concept aimed at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s in central urban areas through waterfront synergy

报告题目:藻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市政中南院科研院总工 刘海燕 正高工

报告题目:再生水高品质提升丰水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
报告人:吕永鹏,正高工、博士,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郭宇峰 副总经理

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英国Exeter大学水信息学博士毕业,担任国际水协会IWA数字水务专委会委员及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智慧水务专委会委员。拥有20年的水务工作经验,曾先后任职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艾奕康(Aecom)和阿特金斯(Atkins)、国际环境服务公司威立雅(Veolia)、英国水利和环境研究机构华霖富(HRW),拥有丰富的水务工程规划、设计、运营和咨询项目经验,专业领域涉及智慧水务、市政水务系统规划和设计、水动力和水质数值模型、水环境治理、城市雨洪管理、水务资产管理等领域。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深耕水处理行业三十余年,主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合成,膜分离理论基础研究,水处理工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

现任日东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专业团队,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饮用水提标改造等多个领域,主导推动了多项成功案例。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马念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0.1880 KgCO2/m3。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and 0.1880 KgCO2/m3,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上海水业嘉年华126日上午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报告题目:污泥干化焚烧运行效能提升研究与探索

报告人: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车间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模 杨戌雷


报告题目:污泥水热生物炭技术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主管 邹博源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高效能运行探索与试验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陶珺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宇飞

报告题目:竹园污水厂绿色低碳运行探索

报告人: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经理 吕燕

报告题目:上海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

报告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排水研究所所长 马艳

五、合作媒体及参与品牌: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上海嘉年华年度盛典0925修改1676.png

六、赞助方案

七、展位图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上海嘉年华年度盛典0925修改1733.png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八、观众及其他企业参与形式:

嘉年华参与门票(可关注以下小程序注册):

预登记听众:免费

非预登记听众:500元/人

供应商:500元/人

赞助商:免费/限5人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商务交流晚宴:

预登记听众:500元/人

非预登记听众:2,500元/人

供应商:2,500元/人

其他赞助:免费/限2人,500元/限3人

午餐:

自助:108/人天

商务套餐:58/人天

酒店住宿:

高级房:718元/间夜

豪华房:628元/间夜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18622273726

孙磊13702113519

十、参会回执:

中国给水排水2024水行业国际嘉年华暨行业年度盛典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微信或E-mail传回

单位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备注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发票

信息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普票和专票都须填好四项内容)

1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1 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十一、附件:

1: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会/园区污水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2: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报告题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Cr(VI)研究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 
报告题目:基于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的建设构想 
报告人:黄瑾/ Jin Huang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藻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市政中南院科研院总工 刘海燕 正高工
报告题目:再生水高品质提升丰水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
报告人:吕永鹏,正高工、博士,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   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马念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上海水业嘉年华12月6日上午 演讲主题及演讲人: 
1、污泥干化焚烧运行效能提升研究与探索-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车间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模 杨戌雷
2、污泥水热生物炭技术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示范-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主管 邹博源
3、污水处理高效能运行探索与试验-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陶珺
4、污水处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宇飞
5、竹园污水厂绿色低碳运行探索-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经理 吕燕
6、上海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排水研究所所长 马艳
(免费报名参会通道 http://www.water8848.com/news/202409/19/159629.html)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18622273726孙磊13702113519















为加强部署落实,《行动计划》明确划出时间表,要求到2026年,“两江并举”水资源配置网络初步形成,完成国家再生水配置试点建设,建成节水典范城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6.0立方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优良河长占比达到80%以上,河湖生态岸线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建成一批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滨水空间充分开放,水文化载体丰富多样,水务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更加多元。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到2026年建成节水典范城市
记者19日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深圳市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正式发布实施,旨在构建支撑超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水务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以水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和保障全市发展大局。
《行动计划》坚定不移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实现水资源充足均衡、水安全韧性稳固、水环境全面创优、水生态绿美健康、水文化特色彰显、水经济蓬勃发展六方面工作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优化水源供水设施布局、推进水资源高效节用等七方面举措,细化明确为25条具体措施、68项任务分工,体现了全局性谋划、一体化布局、整体性推进。
为加强部署落实,《行动计划》明确划出时间表,要求到2026年,“两江并举”水资源配置网络初步形成,完成国家再生水配置试点建设,建成节水典范城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6.0立方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优良河长占比达到80%以上,河湖生态岸线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建成一批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滨水空间充分开放,水文化载体丰富多样,水务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更加多元。(记者 方胜)
深圳发布水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到2026年建成节水典范城市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马念   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0.1880 KgCO2/m3。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and 0.1880 KgCO2/m3,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18622273726孙磊13702113519


尊敬的行业同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拟举办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诚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推动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办机构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机构
中国膜工业协会

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新风与净水分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舒适家居分会

鸣谢机构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净水产业分会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院
火箭军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赞助商
净水部分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昆山怡口净水系统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美的清湖净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霍明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吉之美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奈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膜与水处理
杜邦水处理、美国海德能、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放中心有限公司、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开能华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伊乐科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艾得曼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沁森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成达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澳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盐城海普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水处理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淳业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盛奥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泵阀
戴博水泵(青岛)有限公司、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
澳升泵业(浙江)有限公司、上海莲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南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凯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首飞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
普轩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善若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01

参与活动您将收获


♢ 直击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彰显产品实力和服务能力
♢ 权威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 分享全球成功案例和经验
♢ 促进行业人脉的扩大交流
♢ 聚焦高增长的热点市场
♢ 发掘潜在的业务合作伙伴
♢ 精准预判行业发展趋势
♢ 构建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
♢ 让企业品牌形象植入人心
♢ 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突破

02

部分探讨议题


♢ 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
♢ 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水务行业标准、规范、政策解读;
♢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与优化;
♢ 城市水系统设备更新;
♢ 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现代化水厂建设;
♢ 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艺技术与工程实践;
♢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及工程实践;
♢ 河(湖)一体化运行维护技术与实践;
♢ 管网诊断、修复与智慧化运维平台建设;
♢ 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洪管理与韧性城市;
♢ 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关键要素及实践
♢ 未来绿色低碳城镇水务发展对策与技术进展
♢ 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
♢ 面向"双碳"目标的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策略
♢ 新污染物及行业特征污染物去除工艺
♢ 高盐高浓废水资源化实现降碳减排
♢ 商用净水器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
♢ 家用净水器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势走向
♢ 如何通过品控、研发和营销层面促进净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03

拟邀嘉宾


国家生态环境部副司长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晓虎

同济大学教授

许国仁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成江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明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洪营

清华大学教授

郑兴灿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

柏国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徐祖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凯军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白雪涛

中国疾病中心博导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原副所长医学博士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报告题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Cr(VI)研究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报告题目:基于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的建设构想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Resilience in Ecologically Clean Small Watersheds within Urban Centers Based on Waterfront Synergy
报告人:黄瑾/ Jin Huang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Shanghai Urban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GroupCoLtd ,  Shanghai , China   Vice General Engineer
30年从事给排水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涵盖给水、排水、雨洪、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海绵城市等专业和领域。专注研究水资源利用、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智慧水务等新兴领域。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授权知识产权几十项。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or nearly 30 years, covering water supply, drainage, stormwater, sewage treatment, solid waste treatment, sponge city and other professions and fields.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urban sludg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smart water etc. A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s, published 30 papers, and dozens of authoriz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warded Shanghai Innovation Leader, Shanghai Excellent Technology Leader
演讲大纲:以实现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内涵式转型为指导思想,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际需求,基于治理模式研究、技术体系研究、资源化循环产业研究以及智慧管理研究,面向未来,提出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建设构想。
Guided by the objective of achieving a high-quality, connotativ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roposal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needs for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ly clean small watersheds. Based on research into governance models, technological systems,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ies related to water management, and smart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 present a forward-looking concept aimed at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s in central urban areas through waterfront synergy

报告题目:藻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市政中南院科研院总工 刘海燕 正高工

报告题目:再生水高品质提升丰水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
报告人:吕永鹏,正高工、博士,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郭宇峰 副总经理

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英国Exeter大学水信息学博士毕业,担任国际水协会IWA数字水务专委会委员及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智慧水务专委会委员。拥有20年的水务工作经验,曾先后任职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艾奕康(Aecom)和阿特金斯(Atkins)、国际环境服务公司威立雅(Veolia)、英国水利和环境研究机构华霖富(HRW),拥有丰富的水务工程规划、设计、运营和咨询项目经验,专业领域涉及智慧水务、市政水务系统规划和设计、水动力和水质数值模型、水环境治理、城市雨洪管理、水务资产管理等领域。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深耕水处理行业三十余年,主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合成,膜分离理论基础研究,水处理工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

现任日东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专业团队,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饮用水提标改造等多个领域,主导推动了多项成功案例。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马念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0.1880 KgCO2/m3。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and 0.1880 KgCO2/m3,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上海水业嘉年华126日上午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报告题目:污泥干化焚烧运行效能提升研究与探索

报告人: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车间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模 杨戌雷


报告题目:污泥水热生物炭技术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主管 邹博源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高效能运行探索与试验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陶珺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宇飞

报告题目:竹园污水厂绿色低碳运行探索

报告人: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经理 吕燕

报告题目:上海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

报告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排水研究所所长 马艳

五、合作媒体及参与品牌: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上海嘉年华年度盛典0925修改1676.png

六、赞助方案

七、展位图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上海嘉年华年度盛典0925修改1733.png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八、观众及其他企业参与形式:

嘉年华参与门票(可关注以下小程序注册):

预登记听众:免费

非预登记听众:500元/人

供应商:500元/人

赞助商:免费/限5人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商务交流晚宴:

预登记听众:500元/人

非预登记听众:2,500元/人

供应商:2,500元/人

其他赞助:免费/限2人,500元/限3人

午餐:

自助:108/人天

商务套餐:58/人天

酒店住宿:

高级房:718元/间夜

豪华房:628元/间夜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18622273726

孙磊13702113519

十、参会回执:

中国给水排水2024水行业国际嘉年华暨行业年度盛典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微信或E-mail传回

单位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备注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发票

信息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普票和专票都须填好四项内容)

1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1 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十一、附件:

1: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会/园区污水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2: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报告题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Cr(VI)研究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 
报告题目:基于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的建设构想 
报告人:黄瑾/ Jin Huang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藻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市政中南院科研院总工 刘海燕 正高工
报告题目:再生水高品质提升丰水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
报告人:吕永鹏,正高工、博士,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   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马念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上海水业嘉年华12月6日上午 演讲主题及演讲人: 
1、污泥干化焚烧运行效能提升研究与探索-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车间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模 杨戌雷
2、污泥水热生物炭技术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示范-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主管 邹博源
3、污水处理高效能运行探索与试验-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陶珺
4、污水处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宇飞
5、竹园污水厂绿色低碳运行探索-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经理 吕燕
6、上海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排水研究所所长 马艳
(免费报名参会通道 http://www.water8848.com/news/202409/19/159629.html)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18622273726孙磊13702113519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