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正在强起来,不仅仅是二级市场持续创造历史,更深层次的是,上市公司质地正在变强。
从经营数据维度,相比营收利润指标而言,研发强度、应收账款、现金流等指标更加反映公司经营质量,甚至反映在行业的竞争力与话语权。本文,挖贝研究院从这三个指标入手分析北交所公司质地。
首先是研发强度更高。北交所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从去年前三季度4.78%增至今年前三季度4.92%,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研发投入方面,25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共计57.84亿元,同比增长1.64%;研发费用中位数1428万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增长8.54%。
其次是应收规模有效控制。今年前三季度,有34%公司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余额同比下降,有四成以上公司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余额占营收的比重下降,近六成企业该比重低于50%,应收规模控制较好。
最后是造血能力更强。北交所公司今年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中值为8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的企业数量有164家,较去年同期多出10%;经营性净现金流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119家,也高于去年上半年水平。
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例,反映一家公司将利润转化为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北交所公司该指标表现也明显变强。今年上半年盈利企业中,经营性净现金流/净利润>100%的企业占比30%,较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经营性净现金流/净利润>50%的企业占比49%,较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
生意模式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往往在上述指标表现不错。在北交所,三元基因、万通液压等是“好生意、强公司”的代表。
三元基因作为我国干扰素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长期保持突出的现金流表现。2019年至2023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均明显高于同期净利润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增长两倍左右,在集采重要年、销售信用政策趋紧的情况下,仍实现充沛的现金流入,体现出经营韧性。
万通液压上市四年来,以越来越高研发投入驱动净利润实现翻番的同时,现金流表现也明显迈上一台阶,经营质量更高。2021年时,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净利润为70%,到今年前三季度该指标达到122%,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北交所也越来越重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吸引。结合choice数据,截至目前,25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30家,占比达到50.78%。自去年9月“深改19条”出台以来,新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提高至67%,较之前提升了19个百分点。
北交所正在强起来,不仅仅是二级市场持续创造历史,更深层次的是,上市公司质地正在变强。
从经营数据维度,相比营收利润指标而言,研发强度、应收账款、现金流等指标更加反映公司经营质量,甚至反映在行业的竞争力与话语权。本文,挖贝研究院从这三个指标入手分析北交所公司质地。
首先是研发强度更高。北交所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从去年前三季度4.78%增至今年前三季度4.92%,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研发投入方面,25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共计57.84亿元,同比增长1.64%;研发费用中位数1428万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增长8.54%。
其次是应收规模有效控制。今年前三季度,有34%公司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余额同比下降,有四成以上公司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余额占营收的比重下降,近六成企业该比重低于50%,应收规模控制较好。
最后是造血能力更强。北交所公司今年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中值为8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的企业数量有164家,较去年同期多出10%;经营性净现金流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119家,也高于去年上半年水平。
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例,反映一家公司将利润转化为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北交所公司该指标表现也明显变强。今年上半年盈利企业中,经营性净现金流/净利润>100%的企业占比30%,较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经营性净现金流/净利润>50%的企业占比49%,较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
生意模式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往往在上述指标表现不错。在北交所,三元基因、万通液压等是“好生意、强公司”的代表。
三元基因作为我国干扰素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长期保持突出的现金流表现。2019年至2023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均明显高于同期净利润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增长两倍左右,在集采重要年、销售信用政策趋紧的情况下,仍实现充沛的现金流入,体现出经营韧性。
万通液压上市四年来,以越来越高研发投入驱动净利润实现翻番的同时,现金流表现也明显迈上一台阶,经营质量更高。2021年时,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净利润为70%,到今年前三季度该指标达到122%,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北交所也越来越重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吸引。结合choice数据,截至目前,25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30家,占比达到50.78%。自去年9月“深改19条”出台以来,新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提高至67%,较之前提升了1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