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聚力打造新时代中非合作市域样本

新华丝路

4周前

浙江金华与非洲虽相隔万里,但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结出累累硕果,打造了中非合作“金华样本”,金华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对非合作交流主阵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浙江金华与非洲虽相隔万里,但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结出累累硕果,打造了中非合作“金华样本”,金华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对非合作交流主阵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为中非经贸合作“桥头堡”,金华积极拓宽对非贸易渠道,把开展对非贸易作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与众多非洲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推动对非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

0ffd29fdfa6f406cbe044c87a1915617.png

从贸易规模来看,金华对非出口规模连续9年占全国对非出口总额8%以上、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3年,金华对非贸易规模突破千亿元,占浙江对非洲进出口的30.8%,居全省首位。一系列亮眼数据成为“全国对非合作看浙江,浙江对非合作看金华”的最好佐证。

非洲商人在金华、金华商人在非洲,他们共同成为中非合作的受益者和见证者。截至目前,金华全市从事对非跨境贸易的企业超1万家,非洲在金华注册企业近2000家,有3万多金华籍商人常年在非洲经商,每年有近8万人次非洲朋友到金华工作和生活。

从贸易结构来看,金华对非洲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2014年的37.0%提升至2023年的45.8%,超过劳密产品成为最大出口商品类别。其中,电工器材、家用电器、太阳能电池出口比重分别提升1.1、1.8和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0.8%提升至2.1%。

近年来,金华着眼非洲工业化巨大潜力和农业现代化现实需求,积极引导金华企业“走出去”发展,持续深化投资、产能、基建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全面探索中非产工贸一体化合作新模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金华与非洲国家在文化、艺术、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对话,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

f9f091ee44244c22845329367c8e0b38.png

金华的传统文化远赴非洲,非洲的特色文化走进金华,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中非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契机,“走出去”与“引进来”交相辉映,推动中非合作迈向“双向奔赴”新境界。

今年9月,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举办的“2024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非洲国家推广交流活动上,Zanaki女子中学的学生团体体验了金华婺剧、磐安药膳、浦江十字绣和金华糕点;在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粉墨风华·婺韵流芳”尼日利亚文化推广活动上,浦江十字花刺绣中国金奖作品《清明上河图》展现了金华非遗之美,中非文化于悄然间交融。

作为金华“金名片”的婺剧唱响非洲,与非洲歌舞相得益彰,共同协奏出中非文化交响乐。今年5月,在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金华)行活动上,阿玛拉巴舞以及婺剧经典剧目《泗州城》等轮番上演,展现了中非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旅游是金华与非洲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金华文旅—非洲(南非)推广中心、金华文旅—非洲(摩洛哥)推广中心相继揭牌,金华正进一步发挥其作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桥头堡的积极作用,推动中非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职教出海”是金华推动中非教育合作的另一张“金名片”。金华高职院校在非洲设立了摩洛哥义乌商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刚果(布)中刚丝路学院等,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能、管理人才。据统计,目前在金华高校就读的非洲留学生逾2200人,累计培养非洲学生1.3万名。

即将于11月8日在金华举办的“民心相通 文化互鉴 合作共赢——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将深入探讨中非经贸和文化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新模式,为双方交流合作开辟新空间,中非合作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金华和非洲将携手续写“新华章”。

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表示,金华将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和非洲国家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擦亮中非合作“金名片”,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戴琳琳)

浙江金华与非洲虽相隔万里,但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结出累累硕果,打造了中非合作“金华样本”,金华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对非合作交流主阵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浙江金华与非洲虽相隔万里,但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结出累累硕果,打造了中非合作“金华样本”,金华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对非合作交流主阵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为中非经贸合作“桥头堡”,金华积极拓宽对非贸易渠道,把开展对非贸易作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与众多非洲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推动对非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

0ffd29fdfa6f406cbe044c87a1915617.png

从贸易规模来看,金华对非出口规模连续9年占全国对非出口总额8%以上、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3年,金华对非贸易规模突破千亿元,占浙江对非洲进出口的30.8%,居全省首位。一系列亮眼数据成为“全国对非合作看浙江,浙江对非合作看金华”的最好佐证。

非洲商人在金华、金华商人在非洲,他们共同成为中非合作的受益者和见证者。截至目前,金华全市从事对非跨境贸易的企业超1万家,非洲在金华注册企业近2000家,有3万多金华籍商人常年在非洲经商,每年有近8万人次非洲朋友到金华工作和生活。

从贸易结构来看,金华对非洲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2014年的37.0%提升至2023年的45.8%,超过劳密产品成为最大出口商品类别。其中,电工器材、家用电器、太阳能电池出口比重分别提升1.1、1.8和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0.8%提升至2.1%。

近年来,金华着眼非洲工业化巨大潜力和农业现代化现实需求,积极引导金华企业“走出去”发展,持续深化投资、产能、基建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全面探索中非产工贸一体化合作新模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金华与非洲国家在文化、艺术、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对话,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

f9f091ee44244c22845329367c8e0b38.png

金华的传统文化远赴非洲,非洲的特色文化走进金华,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中非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契机,“走出去”与“引进来”交相辉映,推动中非合作迈向“双向奔赴”新境界。

今年9月,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举办的“2024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非洲国家推广交流活动上,Zanaki女子中学的学生团体体验了金华婺剧、磐安药膳、浦江十字绣和金华糕点;在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粉墨风华·婺韵流芳”尼日利亚文化推广活动上,浦江十字花刺绣中国金奖作品《清明上河图》展现了金华非遗之美,中非文化于悄然间交融。

作为金华“金名片”的婺剧唱响非洲,与非洲歌舞相得益彰,共同协奏出中非文化交响乐。今年5月,在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金华)行活动上,阿玛拉巴舞以及婺剧经典剧目《泗州城》等轮番上演,展现了中非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旅游是金华与非洲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金华文旅—非洲(南非)推广中心、金华文旅—非洲(摩洛哥)推广中心相继揭牌,金华正进一步发挥其作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桥头堡的积极作用,推动中非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职教出海”是金华推动中非教育合作的另一张“金名片”。金华高职院校在非洲设立了摩洛哥义乌商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刚果(布)中刚丝路学院等,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能、管理人才。据统计,目前在金华高校就读的非洲留学生逾2200人,累计培养非洲学生1.3万名。

即将于11月8日在金华举办的“民心相通 文化互鉴 合作共赢——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将深入探讨中非经贸和文化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新模式,为双方交流合作开辟新空间,中非合作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金华和非洲将携手续写“新华章”。

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表示,金华将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和非洲国家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擦亮中非合作“金名片”,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戴琳琳)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