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加码AI赋能 人形机器人渐行渐近

上海证券报

3周前

获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投资的Figure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02,并将其称之为“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

新华财经上海11月6日电(记者刘怡鹤) 近日,人形机器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被誉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在《时代》周刊评选的2024年最佳发明榜单中,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入选。

人形机器人新产品不断涌现,技术持续迭代。AI是赋能人形机器人的关键,也是海外科技巨头的优势所在。对于多方形成共识的万亿元市场,商业化落地和量产将是打开市场的关键。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年8月明星初创公司1X发布面向家用的NEO双足人形机器人,家用人形机器人量产节点渐近。

人形机器人持续升级

近日,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了其人形机器人Atlas的最新演示视频。视频中,Atlas的任务是将发动机盖从集装箱转移到移动的排序小车上。Atlas高效地完成了一系列通常在工业环境中所需的任务,模拟工厂工作。

波士顿公司称,Atlas是“完全自主”的,它依靠先进的机器学习视觉模型检测并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能力使得Atlas能够独立运作,实时响应变化的环境,不依赖于人类的指令。

特斯拉日前也展示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3的最新进展。演示视频中,Optimus Gen3在智能化、灵活性和重量控制上均有显著提升,其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部设计使其可以完成弹钢琴等精细操作。Optimus Gen3的手将仿人类前臂设计,由肌腱驱动,腱绳控制。这些升级帮助机器人处理更精细复杂的任务。

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明星公司中,既有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科技巨头,也有1X、Figure AI等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得到了英伟达、OpenAI等科技巨头的强大支持,在资金和AI技术上予以深度赋能。此前英伟达、Meta发布了机器人训练工具,英伟达的AI代理Eureka甚至可以教会机器人各种复杂的动作。

8月初,获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投资的Figure 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并将其称之为“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Figure 02搭载了视觉语言模型(VLM),基于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进行常识性视觉推理;搭载了语音到语音推理模型,通过内置的麦克风和扬声器,与人类展开语音交互。

家用机器人率先落地商业化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透露,到2025年,特斯拉将有几千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工作,正式商业化量产将于2026年开启,并最终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相比“进厂打工”,家用人形机器人更早进入商业落地阶段。8月底,挪威初创公司1X推出了面向家用消费市场的新一代NEO双足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商业化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1X公司发布的视频显示,NEO能够胜任多种家务任务,从整理厨房餐具、递送物品、到完成泡咖啡等复杂操作,价格将被努力控制在“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小汽车的水平”。1X公司计划在明年实现初步量产,并在未来每年实现数量级的产销量提升。

1X公司同样背景不凡。其不仅拥有全球顶尖AI公司Open AI作为强大股东,还得到了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软银、瑞典EQT、老虎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和投资。A股公司中,中坚科技参与投资了1X公司。

中坚科技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告诉记者,1X公司机器人的强大功能和广阔市场前景,很大程度源自其与Open AI的深入合作。AI大模型提供的强大学习能力使1X公司机器人能实现“机器学习机器”“机器学习人”加速迭代,进而实现机器人这一人工智能最大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和推广。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用及服务场景的关键是减重。”科技领域投资人周光普告诉记者。业内认为,家用机器人的重量应低于40kg。目前,NEO机器人的重量为30kg,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73kg,减重将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产业化重点。

中国供应链将打开新空间

人形机器人系统复杂,走向量产落地,软件端需要具备云计算、大数据解决能力协同,硬件端需要强大供应链支撑。周光普认为,在人形机器人硬件部分的传感器、电机、减速器、压铸件等方面,中国公司均可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成为1X公司投资方的中坚科技也不把这次投资机会作为一项简单的财务投资。“我们更期望和1X开展进一步合作。”鲍嘉龙说。

10月中旬,中坚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中坚智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坚科技称该全资子公司将推进海外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商务和产品配套合作。鲍嘉龙透露,随着1X公司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推出,公司与1X公司在供应链合作上的价值将在未来更加凸显。

近日,在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的热切关注中,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明了进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从事汽车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的双林股份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用滚柱丝杠产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虑到公司行业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与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在技术开发方面的同源性,以及在螺纹、齿轮加工等生产工艺的相通性之后,公司决定进军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豪恩汽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的传感器与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汽车智能驾驶感知领域存在相通性。翔楼新材表示,机器人领域的材料主要应用于减速器、轴承等领域,目前还在开发中。科达利表示,公司基于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谐波减速器等产品业务,拓展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领域,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在10月底举行的第八届未来投资计划会议上,马斯克预计,未来20年内,世界上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到2040年,世界上将有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的售价可能在2万美元至2.5万美元。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获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投资的Figure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02,并将其称之为“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

新华财经上海11月6日电(记者刘怡鹤) 近日,人形机器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被誉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在《时代》周刊评选的2024年最佳发明榜单中,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入选。

人形机器人新产品不断涌现,技术持续迭代。AI是赋能人形机器人的关键,也是海外科技巨头的优势所在。对于多方形成共识的万亿元市场,商业化落地和量产将是打开市场的关键。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年8月明星初创公司1X发布面向家用的NEO双足人形机器人,家用人形机器人量产节点渐近。

人形机器人持续升级

近日,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了其人形机器人Atlas的最新演示视频。视频中,Atlas的任务是将发动机盖从集装箱转移到移动的排序小车上。Atlas高效地完成了一系列通常在工业环境中所需的任务,模拟工厂工作。

波士顿公司称,Atlas是“完全自主”的,它依靠先进的机器学习视觉模型检测并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能力使得Atlas能够独立运作,实时响应变化的环境,不依赖于人类的指令。

特斯拉日前也展示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3的最新进展。演示视频中,Optimus Gen3在智能化、灵活性和重量控制上均有显著提升,其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部设计使其可以完成弹钢琴等精细操作。Optimus Gen3的手将仿人类前臂设计,由肌腱驱动,腱绳控制。这些升级帮助机器人处理更精细复杂的任务。

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明星公司中,既有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科技巨头,也有1X、Figure AI等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得到了英伟达、OpenAI等科技巨头的强大支持,在资金和AI技术上予以深度赋能。此前英伟达、Meta发布了机器人训练工具,英伟达的AI代理Eureka甚至可以教会机器人各种复杂的动作。

8月初,获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投资的Figure 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并将其称之为“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Figure 02搭载了视觉语言模型(VLM),基于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进行常识性视觉推理;搭载了语音到语音推理模型,通过内置的麦克风和扬声器,与人类展开语音交互。

家用机器人率先落地商业化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透露,到2025年,特斯拉将有几千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工作,正式商业化量产将于2026年开启,并最终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相比“进厂打工”,家用人形机器人更早进入商业落地阶段。8月底,挪威初创公司1X推出了面向家用消费市场的新一代NEO双足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商业化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1X公司发布的视频显示,NEO能够胜任多种家务任务,从整理厨房餐具、递送物品、到完成泡咖啡等复杂操作,价格将被努力控制在“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小汽车的水平”。1X公司计划在明年实现初步量产,并在未来每年实现数量级的产销量提升。

1X公司同样背景不凡。其不仅拥有全球顶尖AI公司Open AI作为强大股东,还得到了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软银、瑞典EQT、老虎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和投资。A股公司中,中坚科技参与投资了1X公司。

中坚科技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告诉记者,1X公司机器人的强大功能和广阔市场前景,很大程度源自其与Open AI的深入合作。AI大模型提供的强大学习能力使1X公司机器人能实现“机器学习机器”“机器学习人”加速迭代,进而实现机器人这一人工智能最大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和推广。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用及服务场景的关键是减重。”科技领域投资人周光普告诉记者。业内认为,家用机器人的重量应低于40kg。目前,NEO机器人的重量为30kg,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73kg,减重将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产业化重点。

中国供应链将打开新空间

人形机器人系统复杂,走向量产落地,软件端需要具备云计算、大数据解决能力协同,硬件端需要强大供应链支撑。周光普认为,在人形机器人硬件部分的传感器、电机、减速器、压铸件等方面,中国公司均可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成为1X公司投资方的中坚科技也不把这次投资机会作为一项简单的财务投资。“我们更期望和1X开展进一步合作。”鲍嘉龙说。

10月中旬,中坚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中坚智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坚科技称该全资子公司将推进海外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商务和产品配套合作。鲍嘉龙透露,随着1X公司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推出,公司与1X公司在供应链合作上的价值将在未来更加凸显。

近日,在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的热切关注中,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明了进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从事汽车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的双林股份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用滚柱丝杠产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虑到公司行业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与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在技术开发方面的同源性,以及在螺纹、齿轮加工等生产工艺的相通性之后,公司决定进军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豪恩汽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的传感器与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汽车智能驾驶感知领域存在相通性。翔楼新材表示,机器人领域的材料主要应用于减速器、轴承等领域,目前还在开发中。科达利表示,公司基于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谐波减速器等产品业务,拓展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领域,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在10月底举行的第八届未来投资计划会议上,马斯克预计,未来20年内,世界上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到2040年,世界上将有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的售价可能在2万美元至2.5万美元。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