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上市药企最新业绩披露:上海医药、国药控股、复星医药、百济神州......

医药云端工作室

3周前

医药分销业务仍保持相对稳健,销售收入达到2264.94亿元,同比增长0.47%,板块收入占国药控股整体收入的比重为74.10%,较上年同期上升1.73个百分点。

来源:新康界 企业公告

上海医药
医药工业收入127亿,贡献利润13亿
引入进口总代品种 8 个
2024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1394.13 亿元,同比增长 5.14%。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 127.34 亿元,同比下降 13.37%;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1266.79 亿元,同比增长 7.45%。
实现归母净利润 29.42 亿元,同比增长 12.72%,工业业务贡献利润 13.12 亿元,商业业务贡献利润 17.93 亿元,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3.41 亿元。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为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23.00%。
在开源创新方面,上半年,上海医药积极推进细胞治疗产业化布局工作,与儿童医学中心、瑞金医院、中国干细胞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共同建设细胞治疗产线,推进创新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公司首个 CAR-T 产品 B019已正式启动临床,后续品种的研发在有序开展中。
同时,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张江路 88 号园区),目前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计划在 9 月正式开业运营。
在研发方面,上半年,上海医药研发投入 共14.04 亿元,同比增长 15.26%,占工业销售的11.03%。其中,研发费用 11.05 亿元,同比增长 7.67%。截至报告期末,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 64 项,其中创新药 50 项(含美国临床 II 期 3 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多项提交 pre-NDA、上市申请或处于关键性研究及临床 III 期阶段。
上海医药自研的 I001 片(即 SPH3127;化学药品 1 类)是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目前已有 3 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中后阶段。其中针对高血压适应症的 NDA 上市申请根据 CDE的要求于 2024 年 4 月重新提交资料后收到 CDE 受理通知并恢复审评。 
同时,上海医药具备丰富的中药资源,旗下拥有 8 家主要直管中药企业,9 个中药核心品牌,2024年上半年各中药企业实现工业收入合计 51.92 亿元。
在创新业务方面,2024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的药品CSO 合约推广业务突飞猛进,实现销售金额约 40 亿元,同比增幅达 172%合约产品覆盖赛诺菲、拜耳等 18 家药企。其中,“赛诺菲一号工程”项目全年目标达成进度已过半。
同时,进口及创新药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成功引入进口总代品种 8 个。上药控股助力进口总代新品“乐意保”顺利完成商业上市,截止 2024 年 6 月 27 日,已完成全国 30 个省份共计 54 家客户的开单,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送达希望。
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销售约 218 亿,同比增长约11.12%。公司服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大型医院 SPD 合作,上半年上药控股企业共新增 SPD 约 15 个项目,并在陕西、重庆等区域实现“零”的突破。
国药控股
业务收入2947.27亿元,同比下降2.07%
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8.99亿元,同比下降14.42%

8月26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二零二四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告称,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国药控股实现业务收入人民币2947.27亿元,同比下降2.07%。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8.99亿元,同比下降14.42%,归母净利润达到人民币37.04亿元,同比下降9.76%。

医药分销业务仍保持相对稳健销售收入达到2264.94亿元,同比增长0.47%,板块收入占国药控股整体收入的比重为74.10%,较上年同期上升1.73个百分点。该业务的经营溢利率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21个百分点,为2.75%。公告称,药品分销业务在相关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尤其在江浙沪、华中、华北、两广等重点区域的收入占比仍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医保统筹对接和处方外流等政策加速落地,面向医疗机构的直接销售占比有所降低,但零售直销业务占比则有所增长。
器械分销业务则受到终端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实现销售收入584.94亿元,同比下降7.08%,收入占比为19.14%,较上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器械分销业务的经营溢利率为2.25% ,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89个百分点。从器械品类结构来看,医疗设备、IVD检验试剂等毛利率较高的器械品类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医用耗材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医药零售业务收入为165.58亿元,同比下降6.43%,收入占比为5.42%,较上年同期微降0.26个百分点。零售业务的经营溢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8个百分点,达到1.55%。
国药控股的医药零售业务是以国大药房为主的社会药房和以国药控股SPS+为主的专业药房,后者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为患者提供重症慢病管理、康复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健康管理、保险经济等专业化服务。
公告称,截至2024年6月底,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为12366家,较2023年底合计净增257家。其中,国大药房10702家,较2023年底净增186家,专业药房1664家,较2023年底净增71家。双通道药房总数已经达到1151家,较2023年底净增24家,统筹医保药房达到5764家,较2023年底净增1655家。
天士力
净利润降6.33%
中药板块收入增长3.53%
天士力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天士力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3.71亿元,同比略降0.46%;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降低6.33%;扣非归母净利润 7.3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31%。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医药商业收入影响,上半年医药商业收入同比下降 28.08%。但医药工业收入 38.96 亿元,同比增长 4.55%,中药板块收入 31.21 亿元,同比增长 3.53%。
归母净利润同期下降则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于上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受到公司本期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加影响。
在研发方面,天士力上半年研发投入 4.70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50%。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研发进展迅速,目前已拥有涵盖 101 款在研产品的研发管线,包含 40 款 1 类创新药,35 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5 款正在临床 II、III 期阶段,涉及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中枢神经等领域。
其中,2 款中药枇杷清肺饮和温经汤处于申报生产阶段并已通过药品注册研制和生产现场核查;19 款创新中药产品处于临床 II、III 期研究阶段,包括安神滴丸、脊痛宁片、青术颗粒、安体威颗粒、香橘乳癖宁胶囊等。
此外,现有研发管线中自主研发项目 68 款、产品引进项目 14 款、合作开发项目 14 款、投资优先许可权项目 5 款。
另据8月 4 日天士力公告消息,天士力原控股股东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已与华润三九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据此将天士力 28%股份转让给华润三九,天士力的控股权也将在交易完成后变更为华润三九,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
天士力表示,华润三九和天士力将相互赋能,让天士力创新优势更加凸显,现代中药研发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通过华润三九在管理、营销及政策资源方面的加持,天士力将能更多维度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提高公司价值及对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回报。
百利天恒
收到8亿美元首付款
营收大增1685%
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收入约55.53亿元,同比增长 1685.19%。其中药品销售收入 2.2亿元,创新药的商业拓展收入 53.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95亿元。
此前消息显示,2023年12月中旬,百利天恒曾与跨国药企BMS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
百利天恒据此向BMS授予其ADC产品BL-B01D1在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BMS将向百利天恒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可能达到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当时该交易还创下了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纪录。
而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营收的大幅增长,也正是得益于上述交易中BMS支付的 8 亿美元首付款,此项合作也将加速推进 BL-B01D1 针对多种癌症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
另外,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近5.45亿元,增幅63.61%,主要受到试验检验费、职工薪酬、材料费增加的影响。在研发成果上,百利天恒于上半年获得了 13 项临床批件,19 项注册批件。
此外,在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制剂板块,截至2024年6月30日,百利天恒已拥有化学制剂注册批件 197 个,化学原料药注册批件 17 个,中成药注册批件 30 个。
据悉,7月10日,百利天恒还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此次赴港二次IPO如若顺利,百利天恒将会是少数能够搭建A+H上市平台的医药企业之一,此举也被百利天恒视为加强国际化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康美药业
医药工业及商业收入20亿
同比增长10.24%
2024年上半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4.09%。归母净利润1576.0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扣非净利润亏损1.08亿元,同比减亏 47.54%。主要原因是公司致力于优化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报告期内,康美药业基本每股收益为0.0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2%。
分产品来看,2024年上半年康美药业的主营业务中,医药工业和商业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营业收入的81.29%;保健食品及食品收入2.24亿元,同比下降28.35%,占营业收入的9.05%。
据新康界了解,2024年7月4日,康美药业已正式摘掉“ST”帽子,变回“康美药业”,且在摘帽后复牌首日,开盘股价便一字涨停,引发行业关注及热议。
基于此,康美药业股票将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股票简称由“ST康美”变更为“康美药业,证券代码仍为“600518”。 
这也意味着,康美药业终于得以将当年300亿财务造假案对公司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清零,走向新的开始。

复星医药

创新药品收入超 37 亿元

心血管产品收入增两成

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4.63亿元,不含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31%,同期归母净利润 12.25 亿元,同比下降31.09%。归母扣非净利润12.54亿元,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6.46亿元,环比增加0.37亿元。 
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是2024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了4.34 亿元,而2023年同期复星医药将持有的药师帮以及天津药业等金融资产、股权等非核心资产出售获得了收益。
同时,复星医药以2.11亿美元的对价,出售了欧洲市场的控股子公司 Gland Pharma 6.01%的股权,本次出售完成后,集团仍持有 Gland Pharma 51.83%的股权,保持控股。
在业务方面,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实现收入 146.77 亿元;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 37 亿元。不含新冠相关产品,制药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报告期内,制药业务实现分部业绩 16.92 亿元,同比增长 1.93%;实现分部利润 15.71 亿元,同比增长 10.48%。
从制药业务的具体产品来看,上半年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贡献的收入最多,为40.51亿元,同口径增幅9.52%,其次是抗感染核心产品,但销售收入折半,同比大幅减少了56.3%至14.53亿元,也是上半年收入降幅最大的产品。
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同口径增幅最大,为22.29%,销售收入10.26亿元。另外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原料药和中间体三项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均有一成左右的下降。
另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0.69 亿元,同比减少 6.72%,主要由于新冠抗原、核酸检测试剂收入以及非自有新冠产品海外销售收入显著下降所致。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业收入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16.90%;
医药分销及零售业务,医药分销方面实现收入 0.23亿元,同比增长 0.47%。但器械分销因终端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收入同比下降7.08%至584.94亿元。
医药零售方面收入165.58 亿元,同比也下降了6.43%。但其中的专业化药房保持了 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社会化药房受到医保个人账户规模缩减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为12,366 家,较2023年年末合计净增257家。
在研发方面,复星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共计 27.37 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 18.62 亿元。其中用于主营制药业务上的研发投入为24.06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39%。上半年复星医药还完成了50 亿元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设立和备案。
此外,复星医药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 4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 9 项适应症于境内外获批、4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 9 项适应症进入上市前审批/关键临床阶段;还有 38 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其中境内获批 24 个1、海外获批 14 个<包括 Gland Pharma 的 10 个 ANDA>)。

百洋医药

净利润增长21.89%

迪巧系列收入增加两成

2024 年上半年,百洋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35.95 亿元,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38.3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9 亿元,同比增长 2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71 亿元,同比增长27.19%。
其中,第二季度百洋医药营业收入为19.3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 2.03 亿元,同比增长 12.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06 亿元,同比增长 24.50%。
分业务来看——
核心业务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2.84 亿元,同比增长 11.88%,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4 亿元,同比增长 21.30%,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 48.41%;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报告期内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5.26 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85 亿元,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44.10%,毛利额实现 10.07 亿元,毛利额占比达 88.86%,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具体品牌中,迪巧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10.55 亿元,同比增长 20.32%;海露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3.27 亿元,同比增长 24.22%;安斯泰来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2.86 亿元,同比增长 64.19%;纽特舒玛实现营业收入 0.58 亿,同比增长 37.11%。
批发配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07 亿元,同比减少 21.04%,主要原因为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压缩了批发配送业务规模。
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90 亿元,同比增长 7.72%。

贝泰妮

营收28亿元同比涨18.45%

薇诺娜护肤品贡献八成收入

2024年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28.05亿元,同比上升约 18.45%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上升约 7.50%;归母扣非净利润4.19亿元,同比上升约 12.29%;销售毛利率约 72.59%,同比下降 2.79 个百分点。
按品牌划分,上半年,贝泰妮旗下品牌薇诺娜收入23.89 亿元,同比增长5.69%;Za收入2.39亿元,薇诺娜宝贝收入1.01亿元,瑷科缦收入2655万元,泊美收入2501万元。
按品类划分,贝泰妮护肤品销售金额22.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81.42%;医疗器械销售金额2.62亿元,占比9.37%;彩妆销售金额约2.57亿元,占比9.21%。
按渠道划分,贝泰妮线上渠道销售共计18.52亿元,同比增长16.83%;线下渠道7.27亿元同比增长20.99%;OMO渠道2.12 亿元,增长23.64%。
费用方面上半年,薇诺娜销售费用12.77 亿元,同比增长16.41%;管理费用1.75亿元,同比增长15.01%;研发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6.84%。
截至报告期末,贝泰妮已获得专利数量233个、普通化妆品备案凭证共 350 项、特殊化妆品注册证共 36 项,水龙提取物等8款新原料通过国家药监局备案,进入为期 3 年的监测期。
泰恩康

眼科用药收入增长4.26%

两性健康用药收入1.3亿

2024 年上半年,泰恩康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减少 2.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86亿元,同比减少 21.37%。
分产品来看,核心产品眼科用药实现销售收入约0.87亿元,同比增长 4.26%;肠胃用药实现销售收入0.93亿元,同比减少 3.37%;两性健康用药实现销售收入约1.3亿元,同比减少 9.35%。其中,核心销售药品“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片、和胃整肠丸、沃丽汀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预计未来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盈利水平。
上半年,泰恩康研发投入约0.51亿元,同比增长 41.26%。公司积极推动和胃整肠丸在国内的注册审批进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该产品的国内生产和市场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自研 1 类创新药 CKBA 软膏 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超过 50%受试者入组,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甲磺酸雷沙吉兰片、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孟鲁司特钠颗粒取得注册批件,提前实现每年 2-3 个研发项目落地的目标。
其他研发产品如非那雄胺他达拉非胶囊、盐酸伐地那非片、米诺地尔搽剂、尼莫地平注射液等 11 个药物研发项目已提交注册申请。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及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气雾剂分别于2024年3月、7月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目前正进行受试者招募及入组工作。

百济神州

实现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同比增长65.4%,

净利润亏损28.77亿元,同比减亏23.42亿元

8月8日,百济神州发布2024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同比增长65.4%,净利润亏损28.77亿元,同比减亏23.4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1.25亿元,同比减亏23.77亿元。截至8月9日收盘,百济神州A股股价为140.01元,对应总市值1926.54亿元。

从往年来看,百济神州2021-2023年营收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257.94%、26.06%、82.13%。扣非净利润方面,公司2023年全年相比2022年已经减亏41.42亿元,2024年上半年继续减亏23.77亿元,表明经营形势持续好转。

2024年上半年,百悦泽全球销售额总计80.18亿元,同比增长122.0%。其中,美国销售额总计59.03亿元,同比增长134.4%,其中超过60%的季度环比需求增长来自于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适应症中使用的扩大,同时该产品在CLL新增患者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欧洲销售额总计10.57亿元,同比增长231.6%,主要得益于该产品在所有主要市场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增加。中国销售额总计8.73亿元,同比增长30.5%,主要得益于该产品在已获批适应症领域的销售额增长

目前,百悦泽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超过70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症。2024年上半年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成为迄今为止首个在该项适应症获批的BTK抑制剂,也是中国、美国和欧盟适用患者人群最广泛的BTK抑制剂。东吴证券认为,百悦泽是百济神州第一个超级重磅炸弹产品,有望联合BCL-2抑制剂BGB-11417协同开拓血液瘤百亿美金市场。

百泽安作为百济神州另外一款重要产品,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总计21.91亿元,同比增长19.4%,主要得益于新适应症纳入医保所带来的新增患者需求以及药品进院数量的增加。目前,百泽安在中国获批13项适应症,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11项适应症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外,产品全球注册也在稳步推进。东吴证券认为,伴随全球市场的持续打开,百泽安将为百济构建实体瘤商业化版图的核心。

关注公众号,获取可靠、专业的资讯和分析内容

医药分销业务仍保持相对稳健,销售收入达到2264.94亿元,同比增长0.47%,板块收入占国药控股整体收入的比重为74.10%,较上年同期上升1.73个百分点。

来源:新康界 企业公告

上海医药
医药工业收入127亿,贡献利润13亿
引入进口总代品种 8 个
2024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1394.13 亿元,同比增长 5.14%。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 127.34 亿元,同比下降 13.37%;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1266.79 亿元,同比增长 7.45%。
实现归母净利润 29.42 亿元,同比增长 12.72%,工业业务贡献利润 13.12 亿元,商业业务贡献利润 17.93 亿元,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3.41 亿元。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为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23.00%。
在开源创新方面,上半年,上海医药积极推进细胞治疗产业化布局工作,与儿童医学中心、瑞金医院、中国干细胞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共同建设细胞治疗产线,推进创新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公司首个 CAR-T 产品 B019已正式启动临床,后续品种的研发在有序开展中。
同时,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张江路 88 号园区),目前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计划在 9 月正式开业运营。
在研发方面,上半年,上海医药研发投入 共14.04 亿元,同比增长 15.26%,占工业销售的11.03%。其中,研发费用 11.05 亿元,同比增长 7.67%。截至报告期末,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 64 项,其中创新药 50 项(含美国临床 II 期 3 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多项提交 pre-NDA、上市申请或处于关键性研究及临床 III 期阶段。
上海医药自研的 I001 片(即 SPH3127;化学药品 1 类)是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目前已有 3 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中后阶段。其中针对高血压适应症的 NDA 上市申请根据 CDE的要求于 2024 年 4 月重新提交资料后收到 CDE 受理通知并恢复审评。 
同时,上海医药具备丰富的中药资源,旗下拥有 8 家主要直管中药企业,9 个中药核心品牌,2024年上半年各中药企业实现工业收入合计 51.92 亿元。
在创新业务方面,2024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的药品CSO 合约推广业务突飞猛进,实现销售金额约 40 亿元,同比增幅达 172%合约产品覆盖赛诺菲、拜耳等 18 家药企。其中,“赛诺菲一号工程”项目全年目标达成进度已过半。
同时,进口及创新药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成功引入进口总代品种 8 个。上药控股助力进口总代新品“乐意保”顺利完成商业上市,截止 2024 年 6 月 27 日,已完成全国 30 个省份共计 54 家客户的开单,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送达希望。
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销售约 218 亿,同比增长约11.12%。公司服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大型医院 SPD 合作,上半年上药控股企业共新增 SPD 约 15 个项目,并在陕西、重庆等区域实现“零”的突破。
国药控股
业务收入2947.27亿元,同比下降2.07%
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8.99亿元,同比下降14.42%

8月26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二零二四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告称,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国药控股实现业务收入人民币2947.27亿元,同比下降2.07%。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8.99亿元,同比下降14.42%,归母净利润达到人民币37.04亿元,同比下降9.76%。

医药分销业务仍保持相对稳健销售收入达到2264.94亿元,同比增长0.47%,板块收入占国药控股整体收入的比重为74.10%,较上年同期上升1.73个百分点。该业务的经营溢利率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21个百分点,为2.75%。公告称,药品分销业务在相关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尤其在江浙沪、华中、华北、两广等重点区域的收入占比仍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医保统筹对接和处方外流等政策加速落地,面向医疗机构的直接销售占比有所降低,但零售直销业务占比则有所增长。
器械分销业务则受到终端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实现销售收入584.94亿元,同比下降7.08%,收入占比为19.14%,较上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器械分销业务的经营溢利率为2.25% ,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89个百分点。从器械品类结构来看,医疗设备、IVD检验试剂等毛利率较高的器械品类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医用耗材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医药零售业务收入为165.58亿元,同比下降6.43%,收入占比为5.42%,较上年同期微降0.26个百分点。零售业务的经营溢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8个百分点,达到1.55%。
国药控股的医药零售业务是以国大药房为主的社会药房和以国药控股SPS+为主的专业药房,后者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为患者提供重症慢病管理、康复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健康管理、保险经济等专业化服务。
公告称,截至2024年6月底,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为12366家,较2023年底合计净增257家。其中,国大药房10702家,较2023年底净增186家,专业药房1664家,较2023年底净增71家。双通道药房总数已经达到1151家,较2023年底净增24家,统筹医保药房达到5764家,较2023年底净增1655家。
天士力
净利润降6.33%
中药板块收入增长3.53%
天士力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天士力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3.71亿元,同比略降0.46%;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降低6.33%;扣非归母净利润 7.3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31%。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医药商业收入影响,上半年医药商业收入同比下降 28.08%。但医药工业收入 38.96 亿元,同比增长 4.55%,中药板块收入 31.21 亿元,同比增长 3.53%。
归母净利润同期下降则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于上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受到公司本期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加影响。
在研发方面,天士力上半年研发投入 4.70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50%。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研发进展迅速,目前已拥有涵盖 101 款在研产品的研发管线,包含 40 款 1 类创新药,35 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5 款正在临床 II、III 期阶段,涉及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中枢神经等领域。
其中,2 款中药枇杷清肺饮和温经汤处于申报生产阶段并已通过药品注册研制和生产现场核查;19 款创新中药产品处于临床 II、III 期研究阶段,包括安神滴丸、脊痛宁片、青术颗粒、安体威颗粒、香橘乳癖宁胶囊等。
此外,现有研发管线中自主研发项目 68 款、产品引进项目 14 款、合作开发项目 14 款、投资优先许可权项目 5 款。
另据8月 4 日天士力公告消息,天士力原控股股东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已与华润三九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据此将天士力 28%股份转让给华润三九,天士力的控股权也将在交易完成后变更为华润三九,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
天士力表示,华润三九和天士力将相互赋能,让天士力创新优势更加凸显,现代中药研发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通过华润三九在管理、营销及政策资源方面的加持,天士力将能更多维度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提高公司价值及对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回报。
百利天恒
收到8亿美元首付款
营收大增1685%
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收入约55.53亿元,同比增长 1685.19%。其中药品销售收入 2.2亿元,创新药的商业拓展收入 53.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95亿元。
此前消息显示,2023年12月中旬,百利天恒曾与跨国药企BMS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
百利天恒据此向BMS授予其ADC产品BL-B01D1在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BMS将向百利天恒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可能达到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当时该交易还创下了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纪录。
而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营收的大幅增长,也正是得益于上述交易中BMS支付的 8 亿美元首付款,此项合作也将加速推进 BL-B01D1 针对多种癌症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
另外,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近5.45亿元,增幅63.61%,主要受到试验检验费、职工薪酬、材料费增加的影响。在研发成果上,百利天恒于上半年获得了 13 项临床批件,19 项注册批件。
此外,在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制剂板块,截至2024年6月30日,百利天恒已拥有化学制剂注册批件 197 个,化学原料药注册批件 17 个,中成药注册批件 30 个。
据悉,7月10日,百利天恒还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此次赴港二次IPO如若顺利,百利天恒将会是少数能够搭建A+H上市平台的医药企业之一,此举也被百利天恒视为加强国际化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康美药业
医药工业及商业收入20亿
同比增长10.24%
2024年上半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4.09%。归母净利润1576.0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扣非净利润亏损1.08亿元,同比减亏 47.54%。主要原因是公司致力于优化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报告期内,康美药业基本每股收益为0.0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2%。
分产品来看,2024年上半年康美药业的主营业务中,医药工业和商业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营业收入的81.29%;保健食品及食品收入2.24亿元,同比下降28.35%,占营业收入的9.05%。
据新康界了解,2024年7月4日,康美药业已正式摘掉“ST”帽子,变回“康美药业”,且在摘帽后复牌首日,开盘股价便一字涨停,引发行业关注及热议。
基于此,康美药业股票将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股票简称由“ST康美”变更为“康美药业,证券代码仍为“600518”。 
这也意味着,康美药业终于得以将当年300亿财务造假案对公司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清零,走向新的开始。

复星医药

创新药品收入超 37 亿元

心血管产品收入增两成

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4.63亿元,不含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31%,同期归母净利润 12.25 亿元,同比下降31.09%。归母扣非净利润12.54亿元,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6.46亿元,环比增加0.37亿元。 
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是2024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了4.34 亿元,而2023年同期复星医药将持有的药师帮以及天津药业等金融资产、股权等非核心资产出售获得了收益。
同时,复星医药以2.11亿美元的对价,出售了欧洲市场的控股子公司 Gland Pharma 6.01%的股权,本次出售完成后,集团仍持有 Gland Pharma 51.83%的股权,保持控股。
在业务方面,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实现收入 146.77 亿元;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 37 亿元。不含新冠相关产品,制药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报告期内,制药业务实现分部业绩 16.92 亿元,同比增长 1.93%;实现分部利润 15.71 亿元,同比增长 10.48%。
从制药业务的具体产品来看,上半年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贡献的收入最多,为40.51亿元,同口径增幅9.52%,其次是抗感染核心产品,但销售收入折半,同比大幅减少了56.3%至14.53亿元,也是上半年收入降幅最大的产品。
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同口径增幅最大,为22.29%,销售收入10.26亿元。另外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原料药和中间体三项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均有一成左右的下降。
另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0.69 亿元,同比减少 6.72%,主要由于新冠抗原、核酸检测试剂收入以及非自有新冠产品海外销售收入显著下降所致。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业收入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16.90%;
医药分销及零售业务,医药分销方面实现收入 0.23亿元,同比增长 0.47%。但器械分销因终端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收入同比下降7.08%至584.94亿元。
医药零售方面收入165.58 亿元,同比也下降了6.43%。但其中的专业化药房保持了 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社会化药房受到医保个人账户规模缩减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为12,366 家,较2023年年末合计净增257家。
在研发方面,复星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共计 27.37 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 18.62 亿元。其中用于主营制药业务上的研发投入为24.06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39%。上半年复星医药还完成了50 亿元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设立和备案。
此外,复星医药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 4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 9 项适应症于境内外获批、4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 9 项适应症进入上市前审批/关键临床阶段;还有 38 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其中境内获批 24 个1、海外获批 14 个<包括 Gland Pharma 的 10 个 ANDA>)。

百洋医药

净利润增长21.89%

迪巧系列收入增加两成

2024 年上半年,百洋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35.95 亿元,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38.3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9 亿元,同比增长 2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71 亿元,同比增长27.19%。
其中,第二季度百洋医药营业收入为19.3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 2.03 亿元,同比增长 12.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06 亿元,同比增长 24.50%。
分业务来看——
核心业务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2.84 亿元,同比增长 11.88%,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4 亿元,同比增长 21.30%,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 48.41%;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报告期内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5.26 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85 亿元,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44.10%,毛利额实现 10.07 亿元,毛利额占比达 88.86%,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具体品牌中,迪巧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10.55 亿元,同比增长 20.32%;海露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3.27 亿元,同比增长 24.22%;安斯泰来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2.86 亿元,同比增长 64.19%;纽特舒玛实现营业收入 0.58 亿,同比增长 37.11%。
批发配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07 亿元,同比减少 21.04%,主要原因为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压缩了批发配送业务规模。
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90 亿元,同比增长 7.72%。

贝泰妮

营收28亿元同比涨18.45%

薇诺娜护肤品贡献八成收入

2024年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28.05亿元,同比上升约 18.45%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上升约 7.50%;归母扣非净利润4.19亿元,同比上升约 12.29%;销售毛利率约 72.59%,同比下降 2.79 个百分点。
按品牌划分,上半年,贝泰妮旗下品牌薇诺娜收入23.89 亿元,同比增长5.69%;Za收入2.39亿元,薇诺娜宝贝收入1.01亿元,瑷科缦收入2655万元,泊美收入2501万元。
按品类划分,贝泰妮护肤品销售金额22.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81.42%;医疗器械销售金额2.62亿元,占比9.37%;彩妆销售金额约2.57亿元,占比9.21%。
按渠道划分,贝泰妮线上渠道销售共计18.52亿元,同比增长16.83%;线下渠道7.27亿元同比增长20.99%;OMO渠道2.12 亿元,增长23.64%。
费用方面上半年,薇诺娜销售费用12.77 亿元,同比增长16.41%;管理费用1.75亿元,同比增长15.01%;研发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6.84%。
截至报告期末,贝泰妮已获得专利数量233个、普通化妆品备案凭证共 350 项、特殊化妆品注册证共 36 项,水龙提取物等8款新原料通过国家药监局备案,进入为期 3 年的监测期。
泰恩康

眼科用药收入增长4.26%

两性健康用药收入1.3亿

2024 年上半年,泰恩康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减少 2.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86亿元,同比减少 21.37%。
分产品来看,核心产品眼科用药实现销售收入约0.87亿元,同比增长 4.26%;肠胃用药实现销售收入0.93亿元,同比减少 3.37%;两性健康用药实现销售收入约1.3亿元,同比减少 9.35%。其中,核心销售药品“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片、和胃整肠丸、沃丽汀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预计未来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盈利水平。
上半年,泰恩康研发投入约0.51亿元,同比增长 41.26%。公司积极推动和胃整肠丸在国内的注册审批进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该产品的国内生产和市场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自研 1 类创新药 CKBA 软膏 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超过 50%受试者入组,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甲磺酸雷沙吉兰片、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孟鲁司特钠颗粒取得注册批件,提前实现每年 2-3 个研发项目落地的目标。
其他研发产品如非那雄胺他达拉非胶囊、盐酸伐地那非片、米诺地尔搽剂、尼莫地平注射液等 11 个药物研发项目已提交注册申请。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及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气雾剂分别于2024年3月、7月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目前正进行受试者招募及入组工作。

百济神州

实现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同比增长65.4%,

净利润亏损28.77亿元,同比减亏23.42亿元

8月8日,百济神州发布2024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同比增长65.4%,净利润亏损28.77亿元,同比减亏23.4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1.25亿元,同比减亏23.77亿元。截至8月9日收盘,百济神州A股股价为140.01元,对应总市值1926.54亿元。

从往年来看,百济神州2021-2023年营收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257.94%、26.06%、82.13%。扣非净利润方面,公司2023年全年相比2022年已经减亏41.42亿元,2024年上半年继续减亏23.77亿元,表明经营形势持续好转。

2024年上半年,百悦泽全球销售额总计80.18亿元,同比增长122.0%。其中,美国销售额总计59.03亿元,同比增长134.4%,其中超过60%的季度环比需求增长来自于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适应症中使用的扩大,同时该产品在CLL新增患者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欧洲销售额总计10.57亿元,同比增长231.6%,主要得益于该产品在所有主要市场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增加。中国销售额总计8.73亿元,同比增长30.5%,主要得益于该产品在已获批适应症领域的销售额增长

目前,百悦泽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超过70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症。2024年上半年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成为迄今为止首个在该项适应症获批的BTK抑制剂,也是中国、美国和欧盟适用患者人群最广泛的BTK抑制剂。东吴证券认为,百悦泽是百济神州第一个超级重磅炸弹产品,有望联合BCL-2抑制剂BGB-11417协同开拓血液瘤百亿美金市场。

百泽安作为百济神州另外一款重要产品,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总计21.91亿元,同比增长19.4%,主要得益于新适应症纳入医保所带来的新增患者需求以及药品进院数量的增加。目前,百泽安在中国获批13项适应症,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11项适应症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外,产品全球注册也在稳步推进。东吴证券认为,伴随全球市场的持续打开,百泽安将为百济构建实体瘤商业化版图的核心。

关注公众号,获取可靠、专业的资讯和分析内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