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蚂蚁去向何方?

Tech星球

1个月前

2014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蚂蚁的核心业务不再只是把支付宝做成一个人人可用的支付工具。
?点击 Tech星球>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任雪芸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上市折戟之后,蚂蚁集团一度陷入沉寂。
但实际上,蛰伏中的蚂蚁在蓄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蚂蚁着重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业务整改,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另一件其实是战略转型,蚂蚁整体上从支付和金融驱动,转向科技和互联网驱动。
蚂蚁做这一件事并不高调,但做得很实。去年,蚂蚁完成整改,这之后我们看到蚂蚁的诸多业务新进展,反映出蚂蚁的战略转型其实是厚积薄发,它已经悄然装上了新的增长引擎。
过去三年,蚂蚁的转型思路很清晰。首先,是拓展支付宝的新场景,支付宝小程序、直播生态持续成长,支付宝从覆盖相对垂直的支付、金融领域进一步延伸为生活和消费的入口。
其次,是加大国际化的力度,进一步打通境内境外的支付和结算等环节。这种技术不仅“走出去”,也在服务外国人“走进来”,2023年以来,蚂蚁通过支付宝已先后为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博会、广州广交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和活动,提供了入境移动支付服务保障。
第三个布局,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产品的商业化。在C端,蚂蚁推出了支小宝、智能助理等新的AI产品,在B端,蚂蚁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的商业化步伐也很稳健,并且不断推出新产品。
而在今年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对外进一步清晰地阐明了蚂蚁未来十年的科技战略,“下一个10年,蚂蚁将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开启蚂蚁科技的全新未来。”

闯入AI周期

蚂蚁起源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在创业之初专注在支付领域。2014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蚂蚁的核心业务不再只是把支付宝做成一个人人可用的支付工具。
这期间蚂蚁最为人熟知的新业务,是金融。蚂蚁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业务的覆盖面,服务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对于此前二十年蚂蚁的实践,井贤栋给出了总结。他认为,20年前,创立了支付宝,二维码让移动支付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日常。而10年前,创立了蚂蚁金服,大数据技术让再小的企业也能获得普惠金融服务。
但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由于金融业务对数据处理和安全等领域的高要求,蚂蚁在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形成了成熟的数据科技能力。和数据要素技术有关的领域,在这期间也成为蚂蚁了相对独立的商业化板块。
蚂蚁的数字科技业务布局,聚焦区块链、隐私计算、物联网、安全科技、云原生等前沿科领域,走出金融场景,将技术提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去赋能千行百业。事实上,蚂蚁在这些领域的长期积累,成为蚂蚁新一轮变革的基础。
从支付,到金融,再到更广泛的数字科技,蚂蚁创业历程下所展现的成绩,都体现了其技术路线中特有的一面:既要与时代并进,又要深入业务并赋能产业。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蚂蚁又一次迎来了新一轮进化的节点。
在2023外滩大会上,井贤栋引用当时热映的《奥本海默》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大模型的出现正如发明原子弹,“不是一种新武器,而是一个新世界”。
在同一天,蚂蚁就发布了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新应用。一个月之后,蚂蚁技术团队训练的基础大模型——蚂蚁百灵大模型也通过了备案。
当下科技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确定性机会。第一个是产业数字化,蚂蚁在区块链、数据库、隐私计算、安全科技等领域的布局,让它拿到了产业数字化的船票。
第二个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蚂蚁的选择是什么?蚂蚁的路线不是技术侧的单兵突进,而是技术和业务的深度结合。

让AI服务生活,蚂蚁“走深向实”
从去年3月开始,国内企业纷纷下场布局大模型,但一年过去了,大模型的喧嚣正在褪去,毕竟在AI技术的浪潮里,市场经历了众多的概念游戏。
其实,每个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大模型竞争的关键除了在技术层面,更要在应用场景中实现落地。只有能落地应用的技术,才能在市场中活下来,蚂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去年9月,蚂蚁就推出了“支小宝2.0”“支小助”两款AI助理。据公开资料显示,蚂蚁的百灵大模型在生活服务、健康医疗、金融服务、遥感、研发等领域,也已经陆续推出金融业务助手“支小助”、数字人平台“灵境”、“AI就医助理”、“AI政务助理”等多个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5月24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井贤栋再一次强调,蚂蚁大模型坚持面向产业、全栈布局。同时他提到,“当下会重点破局三个应用,分别是生活管家“支付宝智能助理”、金融管家“支小宝”和就医助理。
在蚂蚁集团的展馆中,支付宝智能助理亮相,其围绕吃、喝、行、游、办事、买票、娱乐等数十种生活场景展开,能够通过对话为用户解决问题。
比如,在旅行中实时查询附近的景点、餐馆等服务信息。再比如,当用户问它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时,不仅可以把当下最热门的电影列出来,还能够直接推荐附近影院的购票服务,让用户实现一键下单。
与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其他互联网大厂的“聊天搭子”型AI产品有所不同,支付宝发力生活服务AI,聚焦生活办事的案例还有很多。
譬如,蚂蚁技术支持浙江卫健委推出的就医助理“安诊儿”,能够让患者可以直接通过对话的形式,获得关于用药助手、病情咨询、指标解读、科普知识相关的服务。“安诊儿”同时也能为医院减少工作量。根据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接入“安诊儿”后,医院导诊台面对的患者问路、问流程、问缴费等咨询事务类工作量可减少约50%。
而金融管家“支小宝”则能够进行投资者教育,提供市场行情、财经资讯等个性化服务,降低金融专业服务的获得门槛。
蚂蚁的选择,既抬头看天,紧跟大模型研发的技术潮流,又低头看路,让前沿科技元素落地到最接地气的应用场景之中。
这就是蚂蚁对于AI时代的态度,基于生活、就医、理财三大场景,蚂蚁选择了一条务实的技术路线。
基于这条技术路线,支付宝正在从互联网应用演化为原生AI应用。技术升级了支付宝,也拓展了支付宝的应用边界,强化支付宝的用户粘性。技术和业务的紧密贴合,无疑为支付宝和蚂蚁的未来都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

“数据要素”落地产业互联网

除了发力生活服务AI之外,数据要素技术,是蚂蚁聚焦的另一大战略。
数据要素价值,关键在于落地产业,蚂蚁已在诸多产业场景探索出成效。涉农贷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正规金融资金来源,但过去农业数字化程度低,涉农数据“孤岛化”,导致农户难以满足银行授信风控要求,很难获得信贷的支持。
但在蚂蚁的技术支持下,这一难题正在得到解决。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井贤栋提到,当下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发起“农户秒贷”项目,通过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安全融合多源数据,实时分析,掌握农户经营情况,手机一点就能“秒贷秒批、随借随还”。
据他透露,至今,超600万农户通过获得贷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元,其中约8成农户种植面积不到10亩。
这个案例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产业用上了数据。通过数据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同时构建高效率的商业模式,最终迭代了基础设施。
让“产业用上数据”的关键其实在于“数据要素”。“数据要素”指的是为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为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是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
今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井贤栋所提到的“涉农贷款”项目就入选了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
数据可以作为生产要素,但在成为生产要素之前,数据流动是一大难题,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可用、易用。
作为数据要素领域的主要技术服务商,蚂蚁认为,在实现数据要素广域可信流转的背后,隐私计算是其中关键的技术。
基于对隐私计算的研发,蚂蚁除了提供一套端到端的数据安全保障,和一套软硬件结合的计算加速解决方案,还提供了一个隐私计算云服务平台。这三个产品分别实现了安全、性能、可用性。
目前,在涉农贷款、动力电池换电、车险定价、公益慈善、商业医疗保险理赔等领域,蚂蚁都推进了数据要素的流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探索的同时,蚂蚁坚持开放共享。目前,蚂蚁可信隐私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核心技术已对外开源,包括“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大规模智能分布式训练系统DLRover等。此外,参与制定了100多项国内外标准,其中主导了10余项国际标准。
AI周期已来,通过“AI+数据要素”,蚂蚁已经在技术的沉淀中找到了两条清晰的增长路径。一方面基于AI技术推出各类应用,在C端做消费者的智能生活入口;另一方面,则持续推进隐私计算等数据要素技术的研发,让数据加速流动,在B端更深度地去服务产业。
而这样的战略清晰度意味着,蚂蚁已经为下一个十年做好了准备。

欢迎按指引星标Tech星球?

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更新?

‍‍‍‍‍‍加入交流群内容转载合作相关
Tech星球小助手 | 微信:miniworld007

2014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蚂蚁的核心业务不再只是把支付宝做成一个人人可用的支付工具。
?点击 Tech星球>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任雪芸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上市折戟之后,蚂蚁集团一度陷入沉寂。
但实际上,蛰伏中的蚂蚁在蓄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蚂蚁着重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业务整改,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另一件其实是战略转型,蚂蚁整体上从支付和金融驱动,转向科技和互联网驱动。
蚂蚁做这一件事并不高调,但做得很实。去年,蚂蚁完成整改,这之后我们看到蚂蚁的诸多业务新进展,反映出蚂蚁的战略转型其实是厚积薄发,它已经悄然装上了新的增长引擎。
过去三年,蚂蚁的转型思路很清晰。首先,是拓展支付宝的新场景,支付宝小程序、直播生态持续成长,支付宝从覆盖相对垂直的支付、金融领域进一步延伸为生活和消费的入口。
其次,是加大国际化的力度,进一步打通境内境外的支付和结算等环节。这种技术不仅“走出去”,也在服务外国人“走进来”,2023年以来,蚂蚁通过支付宝已先后为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博会、广州广交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和活动,提供了入境移动支付服务保障。
第三个布局,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产品的商业化。在C端,蚂蚁推出了支小宝、智能助理等新的AI产品,在B端,蚂蚁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的商业化步伐也很稳健,并且不断推出新产品。
而在今年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对外进一步清晰地阐明了蚂蚁未来十年的科技战略,“下一个10年,蚂蚁将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开启蚂蚁科技的全新未来。”

闯入AI周期

蚂蚁起源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在创业之初专注在支付领域。2014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蚂蚁的核心业务不再只是把支付宝做成一个人人可用的支付工具。
这期间蚂蚁最为人熟知的新业务,是金融。蚂蚁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业务的覆盖面,服务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对于此前二十年蚂蚁的实践,井贤栋给出了总结。他认为,20年前,创立了支付宝,二维码让移动支付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日常。而10年前,创立了蚂蚁金服,大数据技术让再小的企业也能获得普惠金融服务。
但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由于金融业务对数据处理和安全等领域的高要求,蚂蚁在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形成了成熟的数据科技能力。和数据要素技术有关的领域,在这期间也成为蚂蚁了相对独立的商业化板块。
蚂蚁的数字科技业务布局,聚焦区块链、隐私计算、物联网、安全科技、云原生等前沿科领域,走出金融场景,将技术提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去赋能千行百业。事实上,蚂蚁在这些领域的长期积累,成为蚂蚁新一轮变革的基础。
从支付,到金融,再到更广泛的数字科技,蚂蚁创业历程下所展现的成绩,都体现了其技术路线中特有的一面:既要与时代并进,又要深入业务并赋能产业。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蚂蚁又一次迎来了新一轮进化的节点。
在2023外滩大会上,井贤栋引用当时热映的《奥本海默》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大模型的出现正如发明原子弹,“不是一种新武器,而是一个新世界”。
在同一天,蚂蚁就发布了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新应用。一个月之后,蚂蚁技术团队训练的基础大模型——蚂蚁百灵大模型也通过了备案。
当下科技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确定性机会。第一个是产业数字化,蚂蚁在区块链、数据库、隐私计算、安全科技等领域的布局,让它拿到了产业数字化的船票。
第二个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蚂蚁的选择是什么?蚂蚁的路线不是技术侧的单兵突进,而是技术和业务的深度结合。

让AI服务生活,蚂蚁“走深向实”
从去年3月开始,国内企业纷纷下场布局大模型,但一年过去了,大模型的喧嚣正在褪去,毕竟在AI技术的浪潮里,市场经历了众多的概念游戏。
其实,每个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大模型竞争的关键除了在技术层面,更要在应用场景中实现落地。只有能落地应用的技术,才能在市场中活下来,蚂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去年9月,蚂蚁就推出了“支小宝2.0”“支小助”两款AI助理。据公开资料显示,蚂蚁的百灵大模型在生活服务、健康医疗、金融服务、遥感、研发等领域,也已经陆续推出金融业务助手“支小助”、数字人平台“灵境”、“AI就医助理”、“AI政务助理”等多个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5月24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井贤栋再一次强调,蚂蚁大模型坚持面向产业、全栈布局。同时他提到,“当下会重点破局三个应用,分别是生活管家“支付宝智能助理”、金融管家“支小宝”和就医助理。
在蚂蚁集团的展馆中,支付宝智能助理亮相,其围绕吃、喝、行、游、办事、买票、娱乐等数十种生活场景展开,能够通过对话为用户解决问题。
比如,在旅行中实时查询附近的景点、餐馆等服务信息。再比如,当用户问它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时,不仅可以把当下最热门的电影列出来,还能够直接推荐附近影院的购票服务,让用户实现一键下单。
与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其他互联网大厂的“聊天搭子”型AI产品有所不同,支付宝发力生活服务AI,聚焦生活办事的案例还有很多。
譬如,蚂蚁技术支持浙江卫健委推出的就医助理“安诊儿”,能够让患者可以直接通过对话的形式,获得关于用药助手、病情咨询、指标解读、科普知识相关的服务。“安诊儿”同时也能为医院减少工作量。根据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接入“安诊儿”后,医院导诊台面对的患者问路、问流程、问缴费等咨询事务类工作量可减少约50%。
而金融管家“支小宝”则能够进行投资者教育,提供市场行情、财经资讯等个性化服务,降低金融专业服务的获得门槛。
蚂蚁的选择,既抬头看天,紧跟大模型研发的技术潮流,又低头看路,让前沿科技元素落地到最接地气的应用场景之中。
这就是蚂蚁对于AI时代的态度,基于生活、就医、理财三大场景,蚂蚁选择了一条务实的技术路线。
基于这条技术路线,支付宝正在从互联网应用演化为原生AI应用。技术升级了支付宝,也拓展了支付宝的应用边界,强化支付宝的用户粘性。技术和业务的紧密贴合,无疑为支付宝和蚂蚁的未来都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

“数据要素”落地产业互联网

除了发力生活服务AI之外,数据要素技术,是蚂蚁聚焦的另一大战略。
数据要素价值,关键在于落地产业,蚂蚁已在诸多产业场景探索出成效。涉农贷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正规金融资金来源,但过去农业数字化程度低,涉农数据“孤岛化”,导致农户难以满足银行授信风控要求,很难获得信贷的支持。
但在蚂蚁的技术支持下,这一难题正在得到解决。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井贤栋提到,当下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发起“农户秒贷”项目,通过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安全融合多源数据,实时分析,掌握农户经营情况,手机一点就能“秒贷秒批、随借随还”。
据他透露,至今,超600万农户通过获得贷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元,其中约8成农户种植面积不到10亩。
这个案例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产业用上了数据。通过数据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同时构建高效率的商业模式,最终迭代了基础设施。
让“产业用上数据”的关键其实在于“数据要素”。“数据要素”指的是为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为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是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
今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井贤栋所提到的“涉农贷款”项目就入选了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
数据可以作为生产要素,但在成为生产要素之前,数据流动是一大难题,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可用、易用。
作为数据要素领域的主要技术服务商,蚂蚁认为,在实现数据要素广域可信流转的背后,隐私计算是其中关键的技术。
基于对隐私计算的研发,蚂蚁除了提供一套端到端的数据安全保障,和一套软硬件结合的计算加速解决方案,还提供了一个隐私计算云服务平台。这三个产品分别实现了安全、性能、可用性。
目前,在涉农贷款、动力电池换电、车险定价、公益慈善、商业医疗保险理赔等领域,蚂蚁都推进了数据要素的流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探索的同时,蚂蚁坚持开放共享。目前,蚂蚁可信隐私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核心技术已对外开源,包括“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大规模智能分布式训练系统DLRover等。此外,参与制定了100多项国内外标准,其中主导了10余项国际标准。
AI周期已来,通过“AI+数据要素”,蚂蚁已经在技术的沉淀中找到了两条清晰的增长路径。一方面基于AI技术推出各类应用,在C端做消费者的智能生活入口;另一方面,则持续推进隐私计算等数据要素技术的研发,让数据加速流动,在B端更深度地去服务产业。
而这样的战略清晰度意味着,蚂蚁已经为下一个十年做好了准备。

欢迎按指引星标Tech星球?

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更新?

‍‍‍‍‍‍加入交流群内容转载合作相关
Tech星球小助手 | 微信:miniworld007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徐佳家的小可爱 1个月前 2014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蚂蚁的核心业务不再只是把支付宝做成一个人人可用的支付工具。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