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股票有没有被市值管理?

财经早餐

1周前

12月17日下午,贵州茅台召开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会上,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关注的拆股、回购、年度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尤其是在市值管理方面,茅台一再强调“高度重视市值管理”!
茅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一直以来,茅台对各类市值管理工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
除此之外,不少公司对于市值管理表现出高度的兴趣。
当天,淮河能源、建发股份、国城矿业、神马股份等发布公告,收购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资产。
 市值管理被无数次提起
茅台和不少国企、地方企业的动作背后,是当日国资委对于市值管理印发的新规。
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市值管理目标和方向;
二是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正向激励;
四是坚守合规底线。
具体可操作层面,中央企业可以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
并购重组、股票回购等已经的手段,但至于如何让投资者理解到底是好事坏,更需要企业本身的主动发声和投资者沟通,而非听信市场上各种杂音。
因此,国资委也特别指出,要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督促控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员积极组织参与业绩说明会,充分展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广泛邀请投资者、行业分析师、媒体等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增进市场认同。
今年以来,市值管理被频频提及,目的是什么?
很直接,意在强化投资者回报。
  市值可以被管理吗?
在中国,市值管理与2005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密不可分。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成为资本市场的标杆。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合法和规范化。
只不过,对于市值管理这四个大字而言,监管、企业、投资者之间的理解相差十万八千里。
彼时在交易结构鱼龙混杂的A股,市值管理常常被企业拿着粉饰过的财报当作操纵工具,而交易者更喜欢根据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买卖股票,造成企业市值的异常波动。
因此,市值管理一直被坊间误读为“操纵股价”的手段,但其真正的核心要义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统筹运营企业经营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格得到体现。
换句话说,指的是能够提升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从而提高股票的市场表现。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来实现。
但上市公司不可能一直把其市值无限抬升,除非其产品、或者策略一直处于成长很好的状态。
除非一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其经营情况的时候,才需要被管理。
此前有金牌董秘之称的罗筱溪在市值管理上面有些经典操作案例。
担任怡亚通高级副总裁期间认为,怡亚通因为与资本市场缺乏交流,导致投资人长期对其保留了刻板印象。在打破这种刻板印象阶段,只能通过一场场路演来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
这种方式也是前面国资委所提到的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但笔者认为,与投资者沟通上面,不可能一次、两次完成。需要一个长期沟通的过程,打破传统认知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外,比如在股价较高的时候进行股权激励或者定增,她认为就不是明智的选择。
   什么样的公司需要被管理
所有公司都需要市值管理吗?
各种主题的看法有所差异。
比如根据监管的看法,需要市值管理的公司。
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指数成份股公司、北证50指数成份股公司。
长期破净公司: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的上市公司。
以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范围也挺广泛的。长期破净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还得结合其自身业务来看,是否真的有支撑。
效果方面,重金公司复盘了分红对于股价提振作用的影响。
以2010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间,A股所有分红预案公告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从均值来看,分红预告日具有积极的事件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累计超额收益逐步提升。
从中位数来看,分红预告日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并不明显,侧面说明平均数的事件效应主要来自于部分公司的强势表现,上市公司分红对股价的提振效应呈现分化。
市值管理还面临一个问题,事件对于股价的提升是有时效性的,不可能一直提升?什么样的市值管理,才算是成功了?
正如前文所述,市值肯定是一个波动上升或者下行的状态。让市值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不太可能。罗筱溪认为市值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的环节较多,最终是为了一个阶段性的市值的达成,所有参与者可以实现资本的共赢。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12月17日下午,贵州茅台召开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会上,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关注的拆股、回购、年度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尤其是在市值管理方面,茅台一再强调“高度重视市值管理”!
茅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一直以来,茅台对各类市值管理工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
除此之外,不少公司对于市值管理表现出高度的兴趣。
当天,淮河能源、建发股份、国城矿业、神马股份等发布公告,收购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资产。
 市值管理被无数次提起
茅台和不少国企、地方企业的动作背后,是当日国资委对于市值管理印发的新规。
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市值管理目标和方向;
二是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正向激励;
四是坚守合规底线。
具体可操作层面,中央企业可以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
并购重组、股票回购等已经的手段,但至于如何让投资者理解到底是好事坏,更需要企业本身的主动发声和投资者沟通,而非听信市场上各种杂音。
因此,国资委也特别指出,要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督促控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员积极组织参与业绩说明会,充分展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广泛邀请投资者、行业分析师、媒体等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增进市场认同。
今年以来,市值管理被频频提及,目的是什么?
很直接,意在强化投资者回报。
  市值可以被管理吗?
在中国,市值管理与2005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密不可分。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成为资本市场的标杆。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合法和规范化。
只不过,对于市值管理这四个大字而言,监管、企业、投资者之间的理解相差十万八千里。
彼时在交易结构鱼龙混杂的A股,市值管理常常被企业拿着粉饰过的财报当作操纵工具,而交易者更喜欢根据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买卖股票,造成企业市值的异常波动。
因此,市值管理一直被坊间误读为“操纵股价”的手段,但其真正的核心要义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统筹运营企业经营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格得到体现。
换句话说,指的是能够提升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从而提高股票的市场表现。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来实现。
但上市公司不可能一直把其市值无限抬升,除非其产品、或者策略一直处于成长很好的状态。
除非一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其经营情况的时候,才需要被管理。
此前有金牌董秘之称的罗筱溪在市值管理上面有些经典操作案例。
担任怡亚通高级副总裁期间认为,怡亚通因为与资本市场缺乏交流,导致投资人长期对其保留了刻板印象。在打破这种刻板印象阶段,只能通过一场场路演来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
这种方式也是前面国资委所提到的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但笔者认为,与投资者沟通上面,不可能一次、两次完成。需要一个长期沟通的过程,打破传统认知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外,比如在股价较高的时候进行股权激励或者定增,她认为就不是明智的选择。
   什么样的公司需要被管理
所有公司都需要市值管理吗?
各种主题的看法有所差异。
比如根据监管的看法,需要市值管理的公司。
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指数成份股公司、北证50指数成份股公司。
长期破净公司: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的上市公司。
以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范围也挺广泛的。长期破净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还得结合其自身业务来看,是否真的有支撑。
效果方面,重金公司复盘了分红对于股价提振作用的影响。
以2010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间,A股所有分红预案公告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从均值来看,分红预告日具有积极的事件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累计超额收益逐步提升。
从中位数来看,分红预告日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并不明显,侧面说明平均数的事件效应主要来自于部分公司的强势表现,上市公司分红对股价的提振效应呈现分化。
市值管理还面临一个问题,事件对于股价的提升是有时效性的,不可能一直提升?什么样的市值管理,才算是成功了?
正如前文所述,市值肯定是一个波动上升或者下行的状态。让市值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不太可能。罗筱溪认为市值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的环节较多,最终是为了一个阶段性的市值的达成,所有参与者可以实现资本的共赢。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