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日电(康耕甫)到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3亿,预计203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4亿,占总人口的30%。老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挑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命必答题”。为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推出“我们的生命必答题”系列活动,8月31日,该系列首场论坛以“打开银发经济想象空间”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银发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和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方案。
国内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发展尚不均衡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表示,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必然要求。当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体系中多支柱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负担过重,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存在地方缴纳积极性不足、社会平均工资差异和南北差异明显、法定人群还未实现全覆盖,以及可选参保项目少、保障不全、水平低等难题。
对此,汪泓建议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支付水平,加快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规范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加快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优化三大支柱结构;同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财政和国有资本划转,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此外,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缩小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之间的养老保险水平差距,促进和规范基金运营管理,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此推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指出,当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重大挑战,包括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下行、消费能力和意愿偏低、养老资源和能力相对不足,这一现象将始终伴随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始终,但这也说明银发经济属于朝阳产业,是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在未富先老条件下的主要应用领域,促进其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可持续的百年大计。蔡昉分析道,一方面,预计2023-2040年,中国人口全球占比下降,而60+人口始终占全球1/4左右,因此,完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布局、提高养老保障率和就业率、供给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未富先老也是低消费率的原因之一,从再分配、社保、宏观经济和产业上应对老龄化,是扩大消费、为经济增长创造需求支撑的关键。因此,发展银发经济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窗口。
对于如何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蔡昉认为,既需要以市场机制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或进行新的组合配置,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和新质生产力,这是创新关键;也需要以政府产业政策鼓励和激发社会责任与创新向善;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扩大了社会公共品的边界,“老有所养”是公共必需品之一。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意味着未来这段时期处于社会性支出显著提高的加速期,因此,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将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结合起来,成为市场机制、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共同作用的重要领域。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董克用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养老金融的基础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分类,中国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领域。董克用指出,其中的养老金金融是“基础”,养老服务金融是“补充”,养老产业金融是“支撑”,三者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支持和补充,才能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当前,中国养老金融市场供需并不匹配,有很多需要没有转化为需求。要推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需完善多方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金融行业要能够同时提供和助力工作期的资产积累和退休期各类养老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养老、全年龄金融支持的业务闭环。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商业模式是重要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张玲玲在圆桌论坛中表示,世界上60岁以上的老人,每四位中就有一位是中国老人,如何大规模提供高品质的照护服务,同时保障价格可控,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新的挑战。而对于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国内现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者行为,但我们理论的研究是落后于实践的。”如何精准洞察老年消费者需求,加速养老产品和服务迭代,以及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商业模式,也是银发经济发展初期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作为机构养老的代表性企业,泰康之家“医养融合”模式得到市场认可。泰康之家战略规划负责人于赛男表示,老年人对日常就医的便捷度和急救保障能力是重需求,因此泰康之家积极打造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在每家养老社区旁边都专门配备了康复医院,满足老人日常健康管理和专业康复需求。
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打通社区和居家养老场景,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旗下拥有护理培训学校、养老机构、医疗诊所、长者照护中心等数百家机构。其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军表示,公司特别开发了老年客户需求评估系统,从心理状态、疾病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居住环境、家庭照护能力等多个维度开展标签化分类,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产品。而数字化建设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服务的提供者也进行精细化分析,将其与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匹配,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
太医管家作为太保集团旗下线上产品,旨在打通医药险闭环,为商业保险客户提供 “家庭医生+管理式医疗”服务。太医管家CEO徐晶表示,由于商业保险客户范畴更多是健康人群,他们与医疗服务之间是偶发链接,因此如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尤为关键。太医管家在过去的三年摸索中发现,活动能力和生活热情较高的“活力老人”有着更多健康管理的诉求,因此也将服务定位从对居家病人展开康护服务,逐步向健康医疗服务延展,例如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主动干预、慢性疾病服务等,发现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9月1日电(康耕甫)到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3亿,预计203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4亿,占总人口的30%。老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挑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命必答题”。为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推出“我们的生命必答题”系列活动,8月31日,该系列首场论坛以“打开银发经济想象空间”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银发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和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方案。
国内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发展尚不均衡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表示,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必然要求。当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体系中多支柱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负担过重,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存在地方缴纳积极性不足、社会平均工资差异和南北差异明显、法定人群还未实现全覆盖,以及可选参保项目少、保障不全、水平低等难题。
对此,汪泓建议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支付水平,加快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规范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加快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优化三大支柱结构;同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财政和国有资本划转,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此外,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缩小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之间的养老保险水平差距,促进和规范基金运营管理,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此推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指出,当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重大挑战,包括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下行、消费能力和意愿偏低、养老资源和能力相对不足,这一现象将始终伴随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始终,但这也说明银发经济属于朝阳产业,是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在未富先老条件下的主要应用领域,促进其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可持续的百年大计。蔡昉分析道,一方面,预计2023-2040年,中国人口全球占比下降,而60+人口始终占全球1/4左右,因此,完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布局、提高养老保障率和就业率、供给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未富先老也是低消费率的原因之一,从再分配、社保、宏观经济和产业上应对老龄化,是扩大消费、为经济增长创造需求支撑的关键。因此,发展银发经济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窗口。
对于如何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蔡昉认为,既需要以市场机制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或进行新的组合配置,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和新质生产力,这是创新关键;也需要以政府产业政策鼓励和激发社会责任与创新向善;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扩大了社会公共品的边界,“老有所养”是公共必需品之一。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意味着未来这段时期处于社会性支出显著提高的加速期,因此,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将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结合起来,成为市场机制、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共同作用的重要领域。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董克用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养老金融的基础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分类,中国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领域。董克用指出,其中的养老金金融是“基础”,养老服务金融是“补充”,养老产业金融是“支撑”,三者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支持和补充,才能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当前,中国养老金融市场供需并不匹配,有很多需要没有转化为需求。要推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需完善多方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金融行业要能够同时提供和助力工作期的资产积累和退休期各类养老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养老、全年龄金融支持的业务闭环。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商业模式是重要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张玲玲在圆桌论坛中表示,世界上60岁以上的老人,每四位中就有一位是中国老人,如何大规模提供高品质的照护服务,同时保障价格可控,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新的挑战。而对于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国内现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者行为,但我们理论的研究是落后于实践的。”如何精准洞察老年消费者需求,加速养老产品和服务迭代,以及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商业模式,也是银发经济发展初期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作为机构养老的代表性企业,泰康之家“医养融合”模式得到市场认可。泰康之家战略规划负责人于赛男表示,老年人对日常就医的便捷度和急救保障能力是重需求,因此泰康之家积极打造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在每家养老社区旁边都专门配备了康复医院,满足老人日常健康管理和专业康复需求。
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打通社区和居家养老场景,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旗下拥有护理培训学校、养老机构、医疗诊所、长者照护中心等数百家机构。其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军表示,公司特别开发了老年客户需求评估系统,从心理状态、疾病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居住环境、家庭照护能力等多个维度开展标签化分类,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产品。而数字化建设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服务的提供者也进行精细化分析,将其与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匹配,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
太医管家作为太保集团旗下线上产品,旨在打通医药险闭环,为商业保险客户提供 “家庭医生+管理式医疗”服务。太医管家CEO徐晶表示,由于商业保险客户范畴更多是健康人群,他们与医疗服务之间是偶发链接,因此如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尤为关键。太医管家在过去的三年摸索中发现,活动能力和生活热情较高的“活力老人”有着更多健康管理的诉求,因此也将服务定位从对居家病人展开康护服务,逐步向健康医疗服务延展,例如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主动干预、慢性疾病服务等,发现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