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还有这些举措值得期待 →

东方财富网

5天前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纳入沪深港通的股票数量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八成以上。...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优化还大幅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国际化程度,吸引了众多外资的注意。

十年风雨,不负期待。

2024年11月,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迎来十周年。十年来,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最开始的沪港通,再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依次落地,以及将重量级指数投资工具——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纳入投资标的,互联互通机制一直在不断优化和升级。目前交易场所已覆盖一二级市场,投资工具已覆盖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过去十年间,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平稳运行与持续扩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实现双赢,也证明了这一机制的长久生命力与广阔发展前景。”受访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非同凡响的十年

2014年11月17日,众多海内外人士将目光投向上海和香港,共同见证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下称“沪港通”)正式开通的历史时刻,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举行了开通仪式。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迈向新阶段。

金融业一直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开展“沪港通”。经过半年之余的准备,沪港通得以启动。

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沪港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里程碑。

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通俗来讲,沪股通适用于“北上”投资A股的资金,港股通则适用于“南下”投资港股的资金。

2015年7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允许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机制投资香港股票市场,这标志着公募基金正式获准参与港股通交易。

在沪港通平稳运作两年后,2016年12月5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拓展至深圳市场,深港通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格局。

2017年7月3日,债券通“北向通”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资产类别新增了固定资产类,为全球投资者打开了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便捷之门。

2021年9月24日,互联互通机制中的债券通又迎来了“南向通”,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有了更加便捷的通道。至此,两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实现南北双向联通。

2021年10月18日,港交所推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这是互联互通机制建立以来,首次推出与A股市场相关的期货产品。

近两年来,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的联通正在加速,互联互通机制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2022年7月4日,内地与香港符合条件的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并启动交易。

2023年3月13日,沪深港通合格股票范围再次扩容,交易标的首次纳入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合格外国公司,并新增超过1000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4月24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正式落地实施。同年5月15日,北向互换通正式上线,互联互通机制再次拓展了新的资产类别,首次实现衍生品跨境互联互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精准高效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合格ETF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柜台纳入港股通等。同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持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履约抵押品。

富国基金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述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14年至2016年是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建立了股票互联互通机制;2017年至2023年是稳步扩容阶段,互联互通投资机制更加完善;2024年以来是加速发展阶段,在中国证监会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的指导下,纳入互联互通的ETF范围继续扩容。

两地市场互利共赢

十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和拓展,极大地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联动发展。

从数据变化就能直观看出,包括沪深港通在内的互联互通产品,在产品类型、交易结算机制、投资者参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纳入沪深港通的股票数量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八成以上。

上交所数据显示,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70万亿元人民币,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4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目前的1283亿元人民币;南向方面,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27万亿元人民币,沪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8亿港元增长至目前的509亿港元。沪港通下沪股通和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已分别占沪市A股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的5.8%和18.4%。

沪深港通稳步提升的成交数据,正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和成熟的写照。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人民币和383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21倍和40倍,已占到内地市场成交总额的6.7%和香港市场成交总额的16.9%。

作为资本市场目前最受欢迎的被动指数投资工具,ETF纳入互联互通交易标的的数量还在持续扩容中。截至2024年9月底,自2022年7月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启动以来,北向合格ETF已由启动之初的83只增长至225只,南向合格ETF已从4只增加至16只。并且,产品覆盖范围更广,覆盖的指数也更加丰富。

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优化还大幅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国际化程度,吸引了众多外资的注意。而A股和国债能够顺利纳入富时罗素和MSCI等重要国际市场指数,与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有重要联系。

截至2024年9月,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内地证券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总额近7.6万亿元人民币,与2018年6月MSCI首次纳入A股时相比,增长超4.7万亿元人民币。

11月18日,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在香港召开,两地证监会、沪深港交易所等相关负责人对运作了十年的互联互通机制充分肯定。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正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将推出更多务实的举措。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过去十年,互联互通机制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时代,为有兴趣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者和希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内地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香港市场注入了新的流动性和活力。互联互通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成交额屡创新高,这些成绩不仅突显了互联互通作为投资渠道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其持续创新和发展的潜力。

继续推动高水平开放

如今,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站在了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上,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也将迈向新的阶段。

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开展跨境投资配置,特别是公募基金、保险等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富国基金向本报记者表示,互联互通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贡献是建立起了一个常态化且包容性强的双向开放市场机制,在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紧密了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富国基金认为,未来纳入互联互通的资产范围可以不断扩充。在持续多元化的产品与便捷的机制之下,互联互通对于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丰富跨境投资渠道将起到关键作用,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都是两地互联互通的重要参与者,更多公募ETF被纳入沪港深通,ETF通也促进了内地和香港ETF市场的共同壮大。

对此,富国基金表示,ETF通的推出首先是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提供了便捷且安全的跨境投资交易工具,ETF通促进了两地ETF市场的健康发展。“ETF通的实施显著增强了香港股市对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为香港股市注入了更多的内地资金,从而扩大了香港股市的规模,提升了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性。基于此,未来也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ETF互联互通的发展。”南方基金方面告诉记者,一方面,公募基金不断拓宽产品布局,既涵盖中证500、中证1000、沪深300等核心宽基,也全面覆盖地产、新能源有色金属等主要板块,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另一方面,公募机构也通过产品创新为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一批具有稀缺性的投资工具,例如长江保护主题ETF、中证A50ETF等。

南方基金表示,随着ETF互联互通的持续发展与扩容,一批央国企类特色产品后续也有望被纳入,势必将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和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资者教育以及市场推广方面同样下足功夫,积极探索境内外投资者投教渠道、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宣传推广,为ETF互联互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希望,未来互联互通能逐步覆盖更多产品范围、优化交易机制,在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吸引增量资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贡献力量,持续提升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与国际竞争力。”富国基金表示。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ETF通未来的发展空间或将持续扩容。“无论是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还是陆股通开通以来,随着A股市场逐渐开放,海外资金配置A股的需求总体保持了向上态势。ETF互联互通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深化,投资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互联互通ETF是很好地吸纳和承载这部分需求的配置工具”。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纳入沪深港通的股票数量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八成以上。...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优化还大幅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国际化程度,吸引了众多外资的注意。

十年风雨,不负期待。

2024年11月,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迎来十周年。十年来,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最开始的沪港通,再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依次落地,以及将重量级指数投资工具——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纳入投资标的,互联互通机制一直在不断优化和升级。目前交易场所已覆盖一二级市场,投资工具已覆盖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过去十年间,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平稳运行与持续扩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实现双赢,也证明了这一机制的长久生命力与广阔发展前景。”受访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非同凡响的十年

2014年11月17日,众多海内外人士将目光投向上海和香港,共同见证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下称“沪港通”)正式开通的历史时刻,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举行了开通仪式。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迈向新阶段。

金融业一直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开展“沪港通”。经过半年之余的准备,沪港通得以启动。

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沪港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里程碑。

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通俗来讲,沪股通适用于“北上”投资A股的资金,港股通则适用于“南下”投资港股的资金。

2015年7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允许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机制投资香港股票市场,这标志着公募基金正式获准参与港股通交易。

在沪港通平稳运作两年后,2016年12月5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拓展至深圳市场,深港通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格局。

2017年7月3日,债券通“北向通”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资产类别新增了固定资产类,为全球投资者打开了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便捷之门。

2021年9月24日,互联互通机制中的债券通又迎来了“南向通”,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有了更加便捷的通道。至此,两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实现南北双向联通。

2021年10月18日,港交所推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这是互联互通机制建立以来,首次推出与A股市场相关的期货产品。

近两年来,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的联通正在加速,互联互通机制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2022年7月4日,内地与香港符合条件的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并启动交易。

2023年3月13日,沪深港通合格股票范围再次扩容,交易标的首次纳入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合格外国公司,并新增超过1000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4月24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正式落地实施。同年5月15日,北向互换通正式上线,互联互通机制再次拓展了新的资产类别,首次实现衍生品跨境互联互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精准高效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合格ETF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柜台纳入港股通等。同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持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履约抵押品。

富国基金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述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14年至2016年是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建立了股票互联互通机制;2017年至2023年是稳步扩容阶段,互联互通投资机制更加完善;2024年以来是加速发展阶段,在中国证监会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的指导下,纳入互联互通的ETF范围继续扩容。

两地市场互利共赢

十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和拓展,极大地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联动发展。

从数据变化就能直观看出,包括沪深港通在内的互联互通产品,在产品类型、交易结算机制、投资者参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纳入沪深港通的股票数量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八成以上。

上交所数据显示,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70万亿元人民币,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4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目前的1283亿元人民币;南向方面,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27万亿元人民币,沪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8亿港元增长至目前的509亿港元。沪港通下沪股通和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已分别占沪市A股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的5.8%和18.4%。

沪深港通稳步提升的成交数据,正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和成熟的写照。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人民币和383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21倍和40倍,已占到内地市场成交总额的6.7%和香港市场成交总额的16.9%。

作为资本市场目前最受欢迎的被动指数投资工具,ETF纳入互联互通交易标的的数量还在持续扩容中。截至2024年9月底,自2022年7月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启动以来,北向合格ETF已由启动之初的83只增长至225只,南向合格ETF已从4只增加至16只。并且,产品覆盖范围更广,覆盖的指数也更加丰富。

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优化还大幅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国际化程度,吸引了众多外资的注意。而A股和国债能够顺利纳入富时罗素和MSCI等重要国际市场指数,与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有重要联系。

截至2024年9月,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内地证券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总额近7.6万亿元人民币,与2018年6月MSCI首次纳入A股时相比,增长超4.7万亿元人民币。

11月18日,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在香港召开,两地证监会、沪深港交易所等相关负责人对运作了十年的互联互通机制充分肯定。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正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将推出更多务实的举措。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过去十年,互联互通机制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时代,为有兴趣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者和希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内地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香港市场注入了新的流动性和活力。互联互通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成交额屡创新高,这些成绩不仅突显了互联互通作为投资渠道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其持续创新和发展的潜力。

继续推动高水平开放

如今,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站在了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上,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也将迈向新的阶段。

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开展跨境投资配置,特别是公募基金、保险等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富国基金向本报记者表示,互联互通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贡献是建立起了一个常态化且包容性强的双向开放市场机制,在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紧密了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富国基金认为,未来纳入互联互通的资产范围可以不断扩充。在持续多元化的产品与便捷的机制之下,互联互通对于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丰富跨境投资渠道将起到关键作用,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都是两地互联互通的重要参与者,更多公募ETF被纳入沪港深通,ETF通也促进了内地和香港ETF市场的共同壮大。

对此,富国基金表示,ETF通的推出首先是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提供了便捷且安全的跨境投资交易工具,ETF通促进了两地ETF市场的健康发展。“ETF通的实施显著增强了香港股市对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为香港股市注入了更多的内地资金,从而扩大了香港股市的规模,提升了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性。基于此,未来也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ETF互联互通的发展。”南方基金方面告诉记者,一方面,公募基金不断拓宽产品布局,既涵盖中证500、中证1000、沪深300等核心宽基,也全面覆盖地产、新能源有色金属等主要板块,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另一方面,公募机构也通过产品创新为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一批具有稀缺性的投资工具,例如长江保护主题ETF、中证A50ETF等。

南方基金表示,随着ETF互联互通的持续发展与扩容,一批央国企类特色产品后续也有望被纳入,势必将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和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资者教育以及市场推广方面同样下足功夫,积极探索境内外投资者投教渠道、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宣传推广,为ETF互联互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希望,未来互联互通能逐步覆盖更多产品范围、优化交易机制,在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吸引增量资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贡献力量,持续提升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与国际竞争力。”富国基金表示。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ETF通未来的发展空间或将持续扩容。“无论是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还是陆股通开通以来,随着A股市场逐渐开放,海外资金配置A股的需求总体保持了向上态势。ETF互联互通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深化,投资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互联互通ETF是很好地吸纳和承载这部分需求的配置工具”。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