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应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新华财经

6天前

在9日结束的第二届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研讨会和第七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应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大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李荣)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水灾害防御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9日结束的第二届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研讨会和第七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应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大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城市已经成为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风险的高发区域。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各种突发事件等都与城市安全运行密切相关。来自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专家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首要手段。应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从而为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面向韧性城市建设,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多灾害综合防控、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提升、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的关键基础科学和重大核心技术问题,应加强多学科有组织科研攻关和突破性研究,打造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和城市韧性提升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提升城市韧性的数智化水平。应注重城市成灾全过程智能化预测,利用专用生成式大模型对城市建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灾害模拟进行推演,全面提高风险监控与预警预判能力、应急联动调度能力与快速处置修复能力。

——强化多体协同集成,提升城市韧性的融合化水平。首先基础设施自身得过 “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提升城市的工程韧性。同时,韧性城市也离不开社会系统的“软”实力,加强产业链韧性与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健全公共安全综合风险管理系统,确保各关键部门和社会公众能够迅速响应并协同处理危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韧性与社会韧性。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运维能力。目前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已转入存量提质改造,以及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时期,应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对城市运维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及建模,对城市进行全面深度体检,实现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益服务,精准推动城市更新。

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围绕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和城市水灾害系统防御,提出了战略性、前瞻性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思路。第七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聚焦“城市水系统韧性提升与集成管控”主题,提出了城市水灾害系统性防控和城市水系统韧性提升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以及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水灾害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不断完善水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推动我国城市安全工程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路径支撑。

第二届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研讨会提出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常态和非常态防灾的全寿命期韧性发展新范式,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的模式和方法,持续推动我国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在9日结束的第二届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研讨会和第七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应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大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李荣)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水灾害防御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9日结束的第二届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研讨会和第七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应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大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城市已经成为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风险的高发区域。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各种突发事件等都与城市安全运行密切相关。来自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专家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首要手段。应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从而为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面向韧性城市建设,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多灾害综合防控、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提升、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的关键基础科学和重大核心技术问题,应加强多学科有组织科研攻关和突破性研究,打造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和城市韧性提升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提升城市韧性的数智化水平。应注重城市成灾全过程智能化预测,利用专用生成式大模型对城市建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灾害模拟进行推演,全面提高风险监控与预警预判能力、应急联动调度能力与快速处置修复能力。

——强化多体协同集成,提升城市韧性的融合化水平。首先基础设施自身得过 “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提升城市的工程韧性。同时,韧性城市也离不开社会系统的“软”实力,加强产业链韧性与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健全公共安全综合风险管理系统,确保各关键部门和社会公众能够迅速响应并协同处理危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韧性与社会韧性。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运维能力。目前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已转入存量提质改造,以及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时期,应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对城市运维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及建模,对城市进行全面深度体检,实现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益服务,精准推动城市更新。

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围绕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和城市水灾害系统防御,提出了战略性、前瞻性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思路。第七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聚焦“城市水系统韧性提升与集成管控”主题,提出了城市水灾害系统性防控和城市水系统韧性提升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以及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水灾害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不断完善水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推动我国城市安全工程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路径支撑。

第二届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研讨会提出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常态和非常态防灾的全寿命期韧性发展新范式,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提升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的模式和方法,持续推动我国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韧性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