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发布:M2增速回升

财经早餐

券商中国

2周前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9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6.8%,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7.4%。

整体来看,9月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近期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迅速落地,再次体现出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权威专家指出,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才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来看前三季度金融统计主要数据:

1.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9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02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4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6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28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87亿元。

3.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少增4.13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9万亿元,同比少54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8万亿元,同比多1.22万亿元。

4.前9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6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8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1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24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5万亿元。

5.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6.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比上年同期低21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比上年同期低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理财资金向存款回流

支撑M2增速回升

9月末,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与社融存量两项指标增速都在8%以上,在有效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因素影响下,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市场专家认为,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

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反响热烈,市场预期有所改善。权威专家指出,近期,股票市场有所回升,部分资金加速由理财等资管产品向存款回流,由于证券客户保证金计入M2中,也带动了M2的回升。记者从某股份制银行东莞分行了解到,该行客户中超1/6的上市公司有意向了解融资方案,希望利用新工具加强市值管理和改善经营。

高基数下9月社融增量

同比下滑

对比上月数据测算,9月社会融资增量规模与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有所下降。市场专家指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今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业内人士反映,随着去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陆续落地,提前还贷现象减少,部分银行也将前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所涉贷款回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当时的贷款。今年以来,有效融资需求总体上弱于去年,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影响后,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有小幅回落,剔除高基数因素后增速总体是平稳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稳、更实。

此外,去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督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导致贷款基数较高。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调整,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已明显减少。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补上。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5%,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整体来看,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

随着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来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会更足、成色会更亮。

结构性政策的核心仍在于实体经济。近年来,金融部门出台了各种结构性政策举措,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实实在在加大了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各方面也都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权威专家指出,结构性政策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堵点,一些政策工具还会通过扭转特定市场的螺旋下行反馈,推动实体经济循环畅通。

增量货币政策

重在支持楼市、股市

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央行迅速落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权威专家指出,本轮增量货币政策抓住了房地产、资本市场两个关键点。

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时间较以往长,市场信心持续偏弱,对经济运行都带来了影响。而央行在5月优化住房信贷政策,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9月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实施期限。当前,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已有积极反应。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市场信心的集中表现,近期,央行还创设了两项结构性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业内专家表示,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股指出现回升,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权威专家指出,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才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也会回归常态。“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本身也是政策稳健的体现。

随着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记者了解到,一些外资企业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外资回流效应有所显现。部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外资企业开始增加在内地的投资。广东某外资企业全球高级副总裁向记者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来源:券商中国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9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6.8%,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7.4%。

整体来看,9月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近期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迅速落地,再次体现出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权威专家指出,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才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来看前三季度金融统计主要数据:

1.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9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02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4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6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28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87亿元。

3.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少增4.13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9万亿元,同比少54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8万亿元,同比多1.22万亿元。

4.前9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6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8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1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24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5万亿元。

5.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6.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比上年同期低21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比上年同期低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理财资金向存款回流

支撑M2增速回升

9月末,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与社融存量两项指标增速都在8%以上,在有效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因素影响下,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市场专家认为,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

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反响热烈,市场预期有所改善。权威专家指出,近期,股票市场有所回升,部分资金加速由理财等资管产品向存款回流,由于证券客户保证金计入M2中,也带动了M2的回升。记者从某股份制银行东莞分行了解到,该行客户中超1/6的上市公司有意向了解融资方案,希望利用新工具加强市值管理和改善经营。

高基数下9月社融增量

同比下滑

对比上月数据测算,9月社会融资增量规模与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有所下降。市场专家指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今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业内人士反映,随着去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陆续落地,提前还贷现象减少,部分银行也将前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所涉贷款回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当时的贷款。今年以来,有效融资需求总体上弱于去年,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影响后,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有小幅回落,剔除高基数因素后增速总体是平稳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稳、更实。

此外,去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督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导致贷款基数较高。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调整,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已明显减少。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补上。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5%,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整体来看,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

随着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来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会更足、成色会更亮。

结构性政策的核心仍在于实体经济。近年来,金融部门出台了各种结构性政策举措,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实实在在加大了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各方面也都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权威专家指出,结构性政策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堵点,一些政策工具还会通过扭转特定市场的螺旋下行反馈,推动实体经济循环畅通。

增量货币政策

重在支持楼市、股市

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央行迅速落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权威专家指出,本轮增量货币政策抓住了房地产、资本市场两个关键点。

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时间较以往长,市场信心持续偏弱,对经济运行都带来了影响。而央行在5月优化住房信贷政策,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9月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实施期限。当前,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已有积极反应。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市场信心的集中表现,近期,央行还创设了两项结构性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业内专家表示,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股指出现回升,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权威专家指出,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才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也会回归常态。“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本身也是政策稳健的体现。

随着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记者了解到,一些外资企业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外资回流效应有所显现。部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外资企业开始增加在内地的投资。广东某外资企业全球高级副总裁向记者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来源:券商中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