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究】供应链金融之跨境电商模式运作和风险管控

100ec.cn

1周前

(1)买卖双方以跨境电商平台为载体进行交易,并形成电子订单,要求双方签章,用于保障电子订单效益,完成签章后传输至金融机构;。

(网经社讯)一、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

运作模式的设计分析

1、跨境电商仓单融资

该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境内跨境电商借款企业将货物存储于指定物流企业仓库内,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将物流企业电子仓单作为担保而获取融资授信的形式。

该模式脱胎于传统存货类模式,融合跨境电商新元素、新特征后逐渐形成,该模式可帮助跨境电商企业盘活存货资产,借助存货资产获取融资,提升借款周转率。

跨境电商仓单融资可根据进出口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为保税区型,适宜跨境电商进口;其二为海外仓型,适宜跨境电商出口。

第一,保税区型模式。

该模式属于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境内进口型企业的专属金融融资模式,具有盘活库存商品的优势,且操作便捷,不会对跨境电商企业正常业务交易行为产生影响。

对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境内进口型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面向境外供应商提交采购申请,同时支付货款;

(2)境外供应商基于采购申请发货,经跨境运输后到达保税区,随后存储于特定物流仓库内,对该部分存货进行监督监管;

(3)物流企业基于存货存储数量、种类形成电子仓单,随后将其传输至境内进口型借款企业;

(4)境内进口型借款企业以电子仓单为质押物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对电子仓单审批后发放贷款;

(5)完成跨境电商交易后,境内进口型借款企业获取资金,此时则可凭借该笔资金分批偿还贷款;

(6)贷款偿还后,由金融机构将还贷信息传输至物流企业,根据还贷情况解押押存;

(7)存货解押后跨境电商企业则可进一步销售货物。

第二,海外仓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境内出口型企业,能够有效盘活出口型企业库存产品。

对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境内出口型企业经跨境物流运输后将产品传输至海外仓,由金融机构所指定的物流企业对海外仓监督监管;

(2)物流企业基于海外仓货物情况出具电子仓单,将其发送至境内出口型企业;

(3)境内出口型企业以电子仓单为质押物申请贷款,经审批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4)境外客户采用跨境电商的形式消费货物并支付款项;

(5)境内出口型企业获取支付款项逐步偿还至金融机构;

(6)物流企业根据金融机构指令解押货物;

(7)货物解押后跨境电商企业则可进一步开展贸易活动。

2、跨境电商订单融资

该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借助电子订单申请融资的形式,由传统预付类供应链金融模式衍生而来。当跨境金融企业产生融资借款需求时,将自身与境外核心企业签订的电子订单作为评审而完成金融机构的融资授信申请,该模式可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业务推进期间出现的流动性资金短缺问题。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可从进口、出口两个方面细分为采购型、生产型。

第一,采购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境内跨境电商进口商,采用“贷款买货”的形式避免采购资金短缺。

对采购型模式实施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交易双方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形成电子订单,要求双方签章,用于保障电子订单效益,完成签章后传输至金融机构;

(2)境内买方(借款方,即境内跨境电商进口商)缴纳保证金至金融机构,境外卖方发货,并借助跨境物流企业将货物运输至海外仓;

(3)由跨境物流企业将货物入库消息传输至金融机构;

(4)金融机构代替境内买方支付货款,由此形成借款;

(5)境内买方续存保证金,用于偿还贷款;

(6)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后发送指令给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解押,并将货物运输给境内买方。

第二,生产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境内跨境电商出口商,采用“贷款生产”的形式帮助其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需求。

对生产型模式实施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买卖双方以跨境电商平台为载体进行交易,并形成电子订单,要求双方签章,用于保障电子订单效益,完成签章后传输至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经授信审核后发放贷款给卖方,此时境内卖方获得资金支持后则按计划生产,确保货物可按时交付,货物完成生产后传输至物流企业海外仓;

(3)待货物入库后,跨境物流企业将入库信息告知境外买方,此时卖方则按交易情况将相应货款交付给境内卖方;

(4)境内卖方收到货款后,金融机构直接扣除境内卖方账户内贷款本息,待贷款偿还完毕后,此时则可发放解押指令至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按指令发货给境外买方。

3、跨境电商保理融资

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由传统应收类模式衍生而来,是指境内出口商(即借款企业)将跨境电商业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转至金融机构,借助该形式获取金融机构的授信,在两者之间构建通畅的融资渠道。

跨境电商保理融资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交易双方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形成电子订单,经跨境物流企业运作下,将境内卖方货物运输至境外,买卖双方构成应收账款;

(2)境内卖方企业将货运单据、销售合同、发票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通过该融资申请后,跨境电商交易所得应收账款被转给金融机构;

(3)完成应收账款转让后,将该消息告知境外债务人,当账款到期后,则相应款项被汇入境内卖方企业账户内,此时金融机构按照贷款情况直接于账户内扣除。

二、基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

运作模式的风险识别

1、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识别

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实施期间存在重复质押、虚假仓单、货物监管、贷款审批、还款违约、授信审查等风险,该类风险与传统模式所存在的风险一致,而在跨境电商形势下,还衍生出了其他新型风险问题,例如,跨境电商业务交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给金融机构授信管理造成一定风险隐患,常发生授信风险。

从保税区模式角度来看,由于保税区场所特殊,且内部货物流动性较大,给确认保税区内获取权属提出了一定要求,若监管疏忽则易引发法律风险。

此外,还贷阶段,借款企业可能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而发生销售回款困难、伪造报关单、货物解押出库走私等不良问题,同样可引发法律风险。

结合海外仓模式来看,其同样存在货物权属合法性问题,且在融资期间,需根据货物价值确定是否授信,在此过程中易发生授信风险,此外,在现场核库、定价管理、贷款额度确定过程中,还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由此可见,在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中,主要存在质押货物权属合法性、操作可靠性、授信完整性等问题,继而衍生出法律风险、授信风险及操作风险问题。

2、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识别

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实施期间,主要存在道德风险、货物监管风险、订单真实性风险等传统风险类型,融合跨境电商模式下,进一步衍生出新的风险问题,例如电子签章、订单合法性问题,因跨境电商多方交流互动而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此外,还存在授信难度高的风险问题,难以强有力监督监管海外仓,若借贷方与境外企业串谋创设“虚假订单”,则会引发骗贷融资风险。

结合采购型模式来看,除上述所提到的授信风险外,还存在质押物流通处置、价格预警、监管缺失等风险,受到货币汇率变化影响而引发还款结算问题,造成市场风险。

从生产型模式角度来看,除货物监管缺失、生产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风险问题外,汇率、关税、贸易政策变动则可能导致跨境电商业务双方终止交易,此时业务支付的资金可能具有法律合法性风险。

3、跨境电商保理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识别

在该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主要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合法性,若借款融资企业借助提前开票、篡改或虚报合同金额与报关单形式伪造应收账款,则可能引发骗贷风险。

从贷款审批阶段来看,重复质押、违背转让约定等行为可引发应收账款权利冲突问题,产生债权转让风险,而在贷后还款阶段,则可能出现未及时履行还款业务的现象,继而产生风险问题。

总而言之,在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对各项风险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总结后,可发现风险问题可归纳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三、基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

运作模式的风险管控路径

对上述三种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风险要素进行提取总结,发现其风险主要可归结为四大类,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以下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类风险隐患的管控方法。

1、革新授信技术,规避信用风险

跨境电商促进了境内外交易,其供应链中诸多业务与境外交易商存在关联,在跨境电商授信期间,需借助“电子信用记录”用于验证与保障双方信用,为避免发生信用风险,可革新授信技术,集成商业银行、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三方的力量深化授信合作,结合跨境电商特性更新授信指标及技术,以严谨可靠的授信体系为支撑满足跨境电商小批量、多批次的融资需求。

跨境电商交易涉及多个主体,如境外交易商、物流企业、电商平台,而商业银行作为授信主体,其需对跨境电商业务中的参与主体信用程度进行摸底,但走访调查工作量大,在境外货物监管(权属变更、提前出库、不足值入库等)、重复质押、虚假票据、虚假订单、虚假仓单的检查中,易出现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作为信用风险的衍生,同样可通过革新授信技术对该类风险问题加以控制,严选合作伙伴,借助新时代技术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例如:充分引入区块链技术,借助该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而保障跨境电商交易中各类票据的信息数据真实性,同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基于区块链技术还可打造跨境质押登记平台,用于统一记录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的动产质押信息,打通海关系统、银行业间的信息壁垒,促进数据交互,以庞大可靠的信息数据为支撑精准把握各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的信用评级情况,继而起到规避信用风险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统筹多方(境外核心企业、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力量促进一系列协议,如回购/采购保证协议、货物监管协议、联合授信协议,要求参与到跨境电商交易中的各个主体均需签订上述协议,借助协议签订的方式明确权责利以及各项惩戒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入专业担保机构,以此监督监管跨境电商交易行为。

2、优化流程模式,规避操作风险

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较多,导致其供应链金融呈现出多流程、多主体、多模式的显著特征,且不同模式、不同主体、不同流程所涉及的风险隐患各有差异。

为有效规避风险,应基于自身风控能力合理选择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对跨境电商业务运作流程加以优化,以信息化、标准化为要求进行流程改造,以此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风险问题,如监管缺失、虚假骗贷,在优异可行的业务运作流程中提升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效率,并实现对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封闭式、精细化管理,借助业务运作流程优化规避操作风险。

具体来看,应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对操作风险进行控制。例如:

(1)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在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之间搭建可靠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用于防范多主体交互而产生的网络安全风险;

(2)强化授信技术利用,采用引智、培训的形式提升业务人员在贷款额度管理、贷款定价管理、授信调查审批、贷后监管管理、跨境结算、资金回收、贷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操作水平,并增强其风险意识;

(3)迎合时代潮流而积极引入RFID、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强劲物流企业联合把控境外终端配送、海外仓货物监管、跨境运输通关等过程,且要求上述关键流程智能化、可视化、透明化实施,进一步保障跨境电商业务运作操作规范性,遏制操作风险的发生;

(4)借助合同、保险等形式转移风险,比如对于存在不稳定性的跨境电商订单,则可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3、关注政策变动,规避市场风险

跨境电商属于跨境贸易,其供应链金融模式处于国际大环境中,极易受到行业变动、汇率变化、贸易政策、国际政治的影响而产生市场风险,继而影响跨境电商贸易业务完整性。

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市场风险影响跨境电商贸易,需对国际汇率、关税、进出口规定密切关注,一旦发生政策变动情况,则立即分析政策变动对于跨境金融供应链收益水平、稳定性、完整性的影响,借助调剂销售、回购协议等形式对跨境金融贸易中所存在的交易终止风险进行控制,还可采用约定结算、还款货币种类的形式以防汇率变动引发结汇风险。

例如:在上述三种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保理融资模式与订单融资模式运行期间易受到本币升值的影响而在结汇款期间出现难以及时还贷的现象。针对该问题,可面向借款企业提出续存保证金的方式,借此控制风险敞口。除此之外,还可对接借款企业、跨境电商平台ERP信息化系统,对其经营情况及风险状态进行监督监管,一旦出现行业风险隐患,则第一时间进行控制。

质押物风险是常见市场风险问题之一,面对该风险问题,需合理选择海外仓质押物,并对海外仓质押物流通性加以控制,若存在非大宗商品,为避免该类质押物引发风险,可借助回购担保、调低质押率的形式进行风险抑制,在此基础上,依托于历史数据预测与分析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若发现质押物价格急速降低,为避免遭受质押物风险冲击,则需要求相关企业按照质押物价值变动趋势及时补充保证金。

4、严格合法操作,规避法律风险

在跨境电商实施期间,其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行期间存在各类法律风险,例如:海外仓及保税区内部质押货物权属是否合规合法、跨境电商电子签章与电子合同是否合规合法,进出口业务活动的操作执行是否合规合法、跨境电商业务交易资金是否合规合法。

(1)对海外仓及保税区内部质押货物权属的合法性进行管控时,应基于现有购销合同、进出口规定、进出口单据、企业购销支付记录对相关企业主体进行严谨细致的授信调查,对该企业动产质押情况进行统计摸底与登记记录。

(2)对跨境电商电子签章与电子合同合法性进行管控时,需按照跨境电商境外交易商主体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适用情况定期核查电子签章、票据、订单、合同的合法性,在管控电子签章与电子合同合法性的同时,对应收账款的司法解释进行辨析。

(3)对进出口业务活动的操作执行的合法性进行管控时,需借助当代信息技术与跨境海外关系信息数据进行交互,并于信息交互过程中完成数据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评估。

(4)对于跨境电商业务交易资金的合法性进行研判时,可协同电商平台、海关等主体共同的识别跨境电商贸易中的可疑交易行为,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深化反洗钱数据的实时共享。

除此之外,应加强对跨境电商贸易合同的重视,尤其是跨境电商业务参与主体所签订的跨境支付合同、回购合同、配送合同、联合授信合同等,并于合同条款中明确指出各方所需承担义务与权利,以免受到合同条例漏洞问题而引发风险问题,而在合同条例管控期间,需尤为重视境内外政策不确定性、法律不一致性相关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行业在发展期间不断结合自身需求及市场形势形成了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融合时代特点及跨境电商特性设计出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跨境电商保理融资模式,三种模式符合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需求,而在具体实施期间,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此时需革新授信技术,用于规避信用风险,优化流程模式,规避操作风险,关注政策变动,规避市场风险,严格合法操作,规避法律风险。

(1)买卖双方以跨境电商平台为载体进行交易,并形成电子订单,要求双方签章,用于保障电子订单效益,完成签章后传输至金融机构;。

(网经社讯)一、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

运作模式的设计分析

1、跨境电商仓单融资

该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境内跨境电商借款企业将货物存储于指定物流企业仓库内,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将物流企业电子仓单作为担保而获取融资授信的形式。

该模式脱胎于传统存货类模式,融合跨境电商新元素、新特征后逐渐形成,该模式可帮助跨境电商企业盘活存货资产,借助存货资产获取融资,提升借款周转率。

跨境电商仓单融资可根据进出口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为保税区型,适宜跨境电商进口;其二为海外仓型,适宜跨境电商出口。

第一,保税区型模式。

该模式属于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境内进口型企业的专属金融融资模式,具有盘活库存商品的优势,且操作便捷,不会对跨境电商企业正常业务交易行为产生影响。

对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境内进口型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面向境外供应商提交采购申请,同时支付货款;

(2)境外供应商基于采购申请发货,经跨境运输后到达保税区,随后存储于特定物流仓库内,对该部分存货进行监督监管;

(3)物流企业基于存货存储数量、种类形成电子仓单,随后将其传输至境内进口型借款企业;

(4)境内进口型借款企业以电子仓单为质押物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对电子仓单审批后发放贷款;

(5)完成跨境电商交易后,境内进口型借款企业获取资金,此时则可凭借该笔资金分批偿还贷款;

(6)贷款偿还后,由金融机构将还贷信息传输至物流企业,根据还贷情况解押押存;

(7)存货解押后跨境电商企业则可进一步销售货物。

第二,海外仓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境内出口型企业,能够有效盘活出口型企业库存产品。

对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境内出口型企业经跨境物流运输后将产品传输至海外仓,由金融机构所指定的物流企业对海外仓监督监管;

(2)物流企业基于海外仓货物情况出具电子仓单,将其发送至境内出口型企业;

(3)境内出口型企业以电子仓单为质押物申请贷款,经审批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4)境外客户采用跨境电商的形式消费货物并支付款项;

(5)境内出口型企业获取支付款项逐步偿还至金融机构;

(6)物流企业根据金融机构指令解押货物;

(7)货物解押后跨境电商企业则可进一步开展贸易活动。

2、跨境电商订单融资

该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借助电子订单申请融资的形式,由传统预付类供应链金融模式衍生而来。当跨境金融企业产生融资借款需求时,将自身与境外核心企业签订的电子订单作为评审而完成金融机构的融资授信申请,该模式可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业务推进期间出现的流动性资金短缺问题。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可从进口、出口两个方面细分为采购型、生产型。

第一,采购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境内跨境电商进口商,采用“贷款买货”的形式避免采购资金短缺。

对采购型模式实施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交易双方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形成电子订单,要求双方签章,用于保障电子订单效益,完成签章后传输至金融机构;

(2)境内买方(借款方,即境内跨境电商进口商)缴纳保证金至金融机构,境外卖方发货,并借助跨境物流企业将货物运输至海外仓;

(3)由跨境物流企业将货物入库消息传输至金融机构;

(4)金融机构代替境内买方支付货款,由此形成借款;

(5)境内买方续存保证金,用于偿还贷款;

(6)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后发送指令给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解押,并将货物运输给境内买方。

第二,生产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境内跨境电商出口商,采用“贷款生产”的形式帮助其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需求。

对生产型模式实施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买卖双方以跨境电商平台为载体进行交易,并形成电子订单,要求双方签章,用于保障电子订单效益,完成签章后传输至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经授信审核后发放贷款给卖方,此时境内卖方获得资金支持后则按计划生产,确保货物可按时交付,货物完成生产后传输至物流企业海外仓;

(3)待货物入库后,跨境物流企业将入库信息告知境外买方,此时卖方则按交易情况将相应货款交付给境内卖方;

(4)境内卖方收到货款后,金融机构直接扣除境内卖方账户内贷款本息,待贷款偿还完毕后,此时则可发放解押指令至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按指令发货给境外买方。

3、跨境电商保理融资

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由传统应收类模式衍生而来,是指境内出口商(即借款企业)将跨境电商业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转至金融机构,借助该形式获取金融机构的授信,在两者之间构建通畅的融资渠道。

跨境电商保理融资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交易双方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形成电子订单,经跨境物流企业运作下,将境内卖方货物运输至境外,买卖双方构成应收账款;

(2)境内卖方企业将货运单据、销售合同、发票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通过该融资申请后,跨境电商交易所得应收账款被转给金融机构;

(3)完成应收账款转让后,将该消息告知境外债务人,当账款到期后,则相应款项被汇入境内卖方企业账户内,此时金融机构按照贷款情况直接于账户内扣除。

二、基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

运作模式的风险识别

1、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识别

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实施期间存在重复质押、虚假仓单、货物监管、贷款审批、还款违约、授信审查等风险,该类风险与传统模式所存在的风险一致,而在跨境电商形势下,还衍生出了其他新型风险问题,例如,跨境电商业务交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给金融机构授信管理造成一定风险隐患,常发生授信风险。

从保税区模式角度来看,由于保税区场所特殊,且内部货物流动性较大,给确认保税区内获取权属提出了一定要求,若监管疏忽则易引发法律风险。

此外,还贷阶段,借款企业可能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而发生销售回款困难、伪造报关单、货物解押出库走私等不良问题,同样可引发法律风险。

结合海外仓模式来看,其同样存在货物权属合法性问题,且在融资期间,需根据货物价值确定是否授信,在此过程中易发生授信风险,此外,在现场核库、定价管理、贷款额度确定过程中,还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由此可见,在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中,主要存在质押货物权属合法性、操作可靠性、授信完整性等问题,继而衍生出法律风险、授信风险及操作风险问题。

2、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识别

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实施期间,主要存在道德风险、货物监管风险、订单真实性风险等传统风险类型,融合跨境电商模式下,进一步衍生出新的风险问题,例如电子签章、订单合法性问题,因跨境电商多方交流互动而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此外,还存在授信难度高的风险问题,难以强有力监督监管海外仓,若借贷方与境外企业串谋创设“虚假订单”,则会引发骗贷融资风险。

结合采购型模式来看,除上述所提到的授信风险外,还存在质押物流通处置、价格预警、监管缺失等风险,受到货币汇率变化影响而引发还款结算问题,造成市场风险。

从生产型模式角度来看,除货物监管缺失、生产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风险问题外,汇率、关税、贸易政策变动则可能导致跨境电商业务双方终止交易,此时业务支付的资金可能具有法律合法性风险。

3、跨境电商保理融资模式中的风险识别

在该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主要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合法性,若借款融资企业借助提前开票、篡改或虚报合同金额与报关单形式伪造应收账款,则可能引发骗贷风险。

从贷款审批阶段来看,重复质押、违背转让约定等行为可引发应收账款权利冲突问题,产生债权转让风险,而在贷后还款阶段,则可能出现未及时履行还款业务的现象,继而产生风险问题。

总而言之,在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对各项风险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总结后,可发现风险问题可归纳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三、基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

运作模式的风险管控路径

对上述三种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风险要素进行提取总结,发现其风险主要可归结为四大类,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以下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类风险隐患的管控方法。

1、革新授信技术,规避信用风险

跨境电商促进了境内外交易,其供应链中诸多业务与境外交易商存在关联,在跨境电商授信期间,需借助“电子信用记录”用于验证与保障双方信用,为避免发生信用风险,可革新授信技术,集成商业银行、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三方的力量深化授信合作,结合跨境电商特性更新授信指标及技术,以严谨可靠的授信体系为支撑满足跨境电商小批量、多批次的融资需求。

跨境电商交易涉及多个主体,如境外交易商、物流企业、电商平台,而商业银行作为授信主体,其需对跨境电商业务中的参与主体信用程度进行摸底,但走访调查工作量大,在境外货物监管(权属变更、提前出库、不足值入库等)、重复质押、虚假票据、虚假订单、虚假仓单的检查中,易出现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作为信用风险的衍生,同样可通过革新授信技术对该类风险问题加以控制,严选合作伙伴,借助新时代技术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例如:充分引入区块链技术,借助该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而保障跨境电商交易中各类票据的信息数据真实性,同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基于区块链技术还可打造跨境质押登记平台,用于统一记录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的动产质押信息,打通海关系统、银行业间的信息壁垒,促进数据交互,以庞大可靠的信息数据为支撑精准把握各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的信用评级情况,继而起到规避信用风险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统筹多方(境外核心企业、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力量促进一系列协议,如回购/采购保证协议、货物监管协议、联合授信协议,要求参与到跨境电商交易中的各个主体均需签订上述协议,借助协议签订的方式明确权责利以及各项惩戒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入专业担保机构,以此监督监管跨境电商交易行为。

2、优化流程模式,规避操作风险

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较多,导致其供应链金融呈现出多流程、多主体、多模式的显著特征,且不同模式、不同主体、不同流程所涉及的风险隐患各有差异。

为有效规避风险,应基于自身风控能力合理选择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对跨境电商业务运作流程加以优化,以信息化、标准化为要求进行流程改造,以此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风险问题,如监管缺失、虚假骗贷,在优异可行的业务运作流程中提升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效率,并实现对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封闭式、精细化管理,借助业务运作流程优化规避操作风险。

具体来看,应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对操作风险进行控制。例如:

(1)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在跨境电商交易参与主体之间搭建可靠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用于防范多主体交互而产生的网络安全风险;

(2)强化授信技术利用,采用引智、培训的形式提升业务人员在贷款额度管理、贷款定价管理、授信调查审批、贷后监管管理、跨境结算、资金回收、贷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操作水平,并增强其风险意识;

(3)迎合时代潮流而积极引入RFID、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强劲物流企业联合把控境外终端配送、海外仓货物监管、跨境运输通关等过程,且要求上述关键流程智能化、可视化、透明化实施,进一步保障跨境电商业务运作操作规范性,遏制操作风险的发生;

(4)借助合同、保险等形式转移风险,比如对于存在不稳定性的跨境电商订单,则可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3、关注政策变动,规避市场风险

跨境电商属于跨境贸易,其供应链金融模式处于国际大环境中,极易受到行业变动、汇率变化、贸易政策、国际政治的影响而产生市场风险,继而影响跨境电商贸易业务完整性。

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市场风险影响跨境电商贸易,需对国际汇率、关税、进出口规定密切关注,一旦发生政策变动情况,则立即分析政策变动对于跨境金融供应链收益水平、稳定性、完整性的影响,借助调剂销售、回购协议等形式对跨境金融贸易中所存在的交易终止风险进行控制,还可采用约定结算、还款货币种类的形式以防汇率变动引发结汇风险。

例如:在上述三种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保理融资模式与订单融资模式运行期间易受到本币升值的影响而在结汇款期间出现难以及时还贷的现象。针对该问题,可面向借款企业提出续存保证金的方式,借此控制风险敞口。除此之外,还可对接借款企业、跨境电商平台ERP信息化系统,对其经营情况及风险状态进行监督监管,一旦出现行业风险隐患,则第一时间进行控制。

质押物风险是常见市场风险问题之一,面对该风险问题,需合理选择海外仓质押物,并对海外仓质押物流通性加以控制,若存在非大宗商品,为避免该类质押物引发风险,可借助回购担保、调低质押率的形式进行风险抑制,在此基础上,依托于历史数据预测与分析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若发现质押物价格急速降低,为避免遭受质押物风险冲击,则需要求相关企业按照质押物价值变动趋势及时补充保证金。

4、严格合法操作,规避法律风险

在跨境电商实施期间,其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行期间存在各类法律风险,例如:海外仓及保税区内部质押货物权属是否合规合法、跨境电商电子签章与电子合同是否合规合法,进出口业务活动的操作执行是否合规合法、跨境电商业务交易资金是否合规合法。

(1)对海外仓及保税区内部质押货物权属的合法性进行管控时,应基于现有购销合同、进出口规定、进出口单据、企业购销支付记录对相关企业主体进行严谨细致的授信调查,对该企业动产质押情况进行统计摸底与登记记录。

(2)对跨境电商电子签章与电子合同合法性进行管控时,需按照跨境电商境外交易商主体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适用情况定期核查电子签章、票据、订单、合同的合法性,在管控电子签章与电子合同合法性的同时,对应收账款的司法解释进行辨析。

(3)对进出口业务活动的操作执行的合法性进行管控时,需借助当代信息技术与跨境海外关系信息数据进行交互,并于信息交互过程中完成数据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评估。

(4)对于跨境电商业务交易资金的合法性进行研判时,可协同电商平台、海关等主体共同的识别跨境电商贸易中的可疑交易行为,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深化反洗钱数据的实时共享。

除此之外,应加强对跨境电商贸易合同的重视,尤其是跨境电商业务参与主体所签订的跨境支付合同、回购合同、配送合同、联合授信合同等,并于合同条款中明确指出各方所需承担义务与权利,以免受到合同条例漏洞问题而引发风险问题,而在合同条例管控期间,需尤为重视境内外政策不确定性、法律不一致性相关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行业在发展期间不断结合自身需求及市场形势形成了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融合时代特点及跨境电商特性设计出跨境电商仓单融资模式、跨境电商订单融资模式、跨境电商保理融资模式,三种模式符合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需求,而在具体实施期间,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此时需革新授信技术,用于规避信用风险,优化流程模式,规避操作风险,关注政策变动,规避市场风险,严格合法操作,规避法律风险。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