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转向消费,如何理解?

中国金融新闻网

4周前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为当前经济发展划出的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如是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多位业内专家的响应。“经济增长不能继续过度依靠投资驱动,关键是继续提振消费。”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要扛起拉动总需求的大梁。
提振消费成为重中之重
对消费工作的重视已有迹可循。
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此前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扩投资不同,此次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随后,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中提出,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大势所趋。潘功胜在本次发言中谈到,在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周期中,我们主要依靠扩大投资、保存供给侧产能来对抗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有增有减,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基本民生等领域。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扩大消费。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升级转型的阶段。”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进一步解释,在这一关键时期,由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较难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效果,而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需求中则发挥了更大作用。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既是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恢复回升。
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本次发言中,潘功胜提出要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
在滕泰看来,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的根本出路。
“当前,整个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投资主导向消费和投资并行的模式转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谈到,应使宏观政策定位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充分释放,实现经济工作的重点向有效需求快速扩展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潘功胜此次谈到的“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也得到多位受访专家点赞。滕泰表示,这是扩大内需尤其是促消费的最主要着力点。“从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看,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有两个,其中一个关键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他表示,居民的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正相关。所以从增加居民收入入手,并配合一些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才能真正可持续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刘元春也表示,要把消费优先落实到位,就需要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以及民生上出台相关政策,修复中低收入群体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才便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持相似观点,他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在金融方面,应加大金融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支持力度。”董希淼建议,消费金融在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此外,保市场主体亦是重中之重。刘元春提到,保消费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很重要的就是保就业,而要保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着力推动服务业向好发展。
消费潜力何处寻
当然,除了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还要找准百姓的消费需求点。
“下沉市场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提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下沉市场均呈现出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升级态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8-2022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饮连锁化率增长了8个百分点。美团数据显示,县域生活服务消费订单占比从2019年的23.8%上升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30.6%。此外,下沉市场对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改善型需求日益增长,在购置冰箱、电视、洗衣机“传统三大件”之外,还对烘干机、洗碗机、洗地机“新三大件”,以及空气炸锅、早餐机等小家电表现出较大消费热情。同时,部分轻奢消费品牌、高端家电品牌加速下沉。
此外,一些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升级亦大有潜力。“一些中等收入家庭期待高质量的服务消费。”北大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谈到,特别是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的教育和健康需求有待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也有很多差异化的需求。这些都有望为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为当前经济发展划出的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如是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多位业内专家的响应。“经济增长不能继续过度依靠投资驱动,关键是继续提振消费。”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要扛起拉动总需求的大梁。
提振消费成为重中之重
对消费工作的重视已有迹可循。
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此前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扩投资不同,此次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随后,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中提出,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大势所趋。潘功胜在本次发言中谈到,在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周期中,我们主要依靠扩大投资、保存供给侧产能来对抗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有增有减,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基本民生等领域。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扩大消费。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升级转型的阶段。”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进一步解释,在这一关键时期,由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较难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效果,而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需求中则发挥了更大作用。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既是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恢复回升。
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本次发言中,潘功胜提出要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
在滕泰看来,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的根本出路。
“当前,整个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投资主导向消费和投资并行的模式转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谈到,应使宏观政策定位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充分释放,实现经济工作的重点向有效需求快速扩展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潘功胜此次谈到的“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也得到多位受访专家点赞。滕泰表示,这是扩大内需尤其是促消费的最主要着力点。“从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看,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有两个,其中一个关键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他表示,居民的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正相关。所以从增加居民收入入手,并配合一些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才能真正可持续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刘元春也表示,要把消费优先落实到位,就需要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以及民生上出台相关政策,修复中低收入群体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才便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持相似观点,他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在金融方面,应加大金融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支持力度。”董希淼建议,消费金融在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此外,保市场主体亦是重中之重。刘元春提到,保消费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很重要的就是保就业,而要保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着力推动服务业向好发展。
消费潜力何处寻
当然,除了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还要找准百姓的消费需求点。
“下沉市场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提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下沉市场均呈现出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升级态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8-2022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饮连锁化率增长了8个百分点。美团数据显示,县域生活服务消费订单占比从2019年的23.8%上升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30.6%。此外,下沉市场对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改善型需求日益增长,在购置冰箱、电视、洗衣机“传统三大件”之外,还对烘干机、洗碗机、洗地机“新三大件”,以及空气炸锅、早餐机等小家电表现出较大消费热情。同时,部分轻奢消费品牌、高端家电品牌加速下沉。
此外,一些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升级亦大有潜力。“一些中等收入家庭期待高质量的服务消费。”北大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谈到,特别是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的教育和健康需求有待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也有很多差异化的需求。这些都有望为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