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会客厅——专家共话金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新华指数

10小时前

11月13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工信部火炬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京东、御本堂、滴滴等的业内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齐聚北京,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浦发银行联合举办的科技会客厅“金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闭门研讨会上,聚焦“金融赋能战新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11月13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工信部火炬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京东、御本堂、滴滴等的业内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齐聚北京,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浦发银行联合举办的科技会客厅“金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闭门研讨会上,聚焦“金融赋能战新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11111111111.jpg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五年规划为蓝图,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强调,通过债券、直投股权、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为更好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金融业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表示,“战略性”和“新经济”是其两大特征,代表了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方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风险容忍度。精准地分析和控制科技金融的风险,对科创活动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使参与各方的行为目标跟整体目标相一致。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的背景下,浦发银行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推出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指数包括一条综合指数和N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指数,构建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成效、环境支持四个维度的指标,首期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五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进行研究,直观展现我国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浦发银行总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袁蕊表示发布此指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在运行机制,希望通过指数的构建,凝聚行业共识,形成一套可评估、可量化的标准,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度和效果。同时还介绍了浦发银行在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和彰显科技金融的浦发特色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该行持续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推出“5+7+X”浦科产品体系,创新“商行+投行+生态”经营模式,打造“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服务模式,以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的科技金融服务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在介绍指数研发过程时表示,指数研发的结果能够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洞察要素流动趋势。同时也可以作为“避雷针”和对冲工具,作为投资和资源配置时的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的边江泽教授指出科技企业最需要的是“耐心资本”支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去做基础性研究,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余湄教授提出,新质生产力比较强调基础研究和科学性,硬科技企业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快速的产业化能力强,如果能获得大额融资,其溢出效应非常可观。来自京东、御本堂等企业的代表从具体实践和案例的角度出发,为大模型研究的方向、指标的设计、数据搜集等方面提供了不同视角。

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显示,近五年来科技金融持续稳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经历了2019至2020年的快速上升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平稳提升期。2023年总指数值达到187.57点,同比增长1.79%,五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03%。

11月13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工信部火炬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京东、御本堂、滴滴等的业内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齐聚北京,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浦发银行联合举办的科技会客厅“金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闭门研讨会上,聚焦“金融赋能战新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11月13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工信部火炬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京东、御本堂、滴滴等的业内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齐聚北京,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浦发银行联合举办的科技会客厅“金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闭门研讨会上,聚焦“金融赋能战新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11111111111.jpg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五年规划为蓝图,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强调,通过债券、直投股权、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为更好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金融业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表示,“战略性”和“新经济”是其两大特征,代表了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方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风险容忍度。精准地分析和控制科技金融的风险,对科创活动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使参与各方的行为目标跟整体目标相一致。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的背景下,浦发银行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推出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指数包括一条综合指数和N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指数,构建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成效、环境支持四个维度的指标,首期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五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进行研究,直观展现我国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浦发银行总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袁蕊表示发布此指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在运行机制,希望通过指数的构建,凝聚行业共识,形成一套可评估、可量化的标准,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度和效果。同时还介绍了浦发银行在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和彰显科技金融的浦发特色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该行持续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推出“5+7+X”浦科产品体系,创新“商行+投行+生态”经营模式,打造“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服务模式,以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的科技金融服务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在介绍指数研发过程时表示,指数研发的结果能够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洞察要素流动趋势。同时也可以作为“避雷针”和对冲工具,作为投资和资源配置时的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的边江泽教授指出科技企业最需要的是“耐心资本”支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去做基础性研究,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余湄教授提出,新质生产力比较强调基础研究和科学性,硬科技企业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快速的产业化能力强,如果能获得大额融资,其溢出效应非常可观。来自京东、御本堂等企业的代表从具体实践和案例的角度出发,为大模型研究的方向、指标的设计、数据搜集等方面提供了不同视角。

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显示,近五年来科技金融持续稳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经历了2019至2020年的快速上升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平稳提升期。2023年总指数值达到187.57点,同比增长1.79%,五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03%。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