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并在此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明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还能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资源,支持地方经济发展。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通过,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领域的一次重要改革。6万亿其实并不少,客观来说符合预期.尽管政策力度不小,但网友们对于6万亿元的政策规模持有不同看法。相比网上所流传的小作文,算是低于市场预期,一部分认为这一数字符合预期,而另一部分则期待更大规模的刺激。
“及时雨”化债
在10月12日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形象地比喻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政策为“及时雨”,凸显了其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逐步缩减,至2023年末已降至14.3万亿元。然而,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影响,今年经济运行面临新挑战,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导致隐性债务化解难度加大。为此,政府决定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4万亿元隐性债务。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地方化债资源直接增加10万亿元。同时,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这三项政策协同作用,使得2028年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年均消化额减至4600亿元,化债压力显著减轻。总体来看,政府推出的一揽子、综合性、靶向精准的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且力度大,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债务是完全可行的,甚至对部分地方而言较为轻松。
6万亿化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一出来,富时A50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至5.5%,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9月以来低点2.085%。这其中包括之前铺天盖地10万亿的新闻,提前透支政策预期,不知不觉间把大众的预期拔高。也包括有观点认为,虽然6万亿元的债务限额置换是一个积极的步骤,但相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的庞大体量,这一数字似乎仍显不足。截至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仍有14.3万亿元,而此次新增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但并未能完全消除隐忧。此外,市场还关注到,此次化债举措虽力度大,但实施周期为三年,每年2万亿元的分配方式也可能影响其短期内的效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指出,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升政府债务使用效率是降低国家发展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在利用政策空间时,应注重债务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以及资金投向的优化,确保债务资金能够用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综合自金融时报、新经济学家智库、新浪财经、东方财富、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