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阳气蒸腾阴津从腠理而出的产物,也是人体阳气、阴津生理机能的表现。当人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生理状态下,往往不会常常大汗淋漓,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但是,如果你没被热着也没怎么活动,但仍然一身汗,或者是以前汗不多,现在突然出汗量激增的,可得当心是病了——此类患者出汗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时不时就会出汗,即使待着不动,也会汗流不止;活动后出汗更多,称为自汗。常伴随气虚、乏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易感冒等症状。常见疾病:甲亢、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大多有动辄大汗的表现。1.多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糯米、鸡肉、牛肉等。2.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补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等,以增强体内气血。夜晚睡觉时出汗多,醒来后汗止,就像强盗一样,昼伏夜出,被形象地称为“盗汗”。注:因卧室内气温高、被子厚而睡出一身汗,属于正常现象,不是盗汗。常见疾病:感染(结核)以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恶性肿瘤(淋巴瘤常见)。病因:若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1.多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银耳、百合、梨等。2.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滋阴药物,如麦冬、玉竹等,以补充体内阴液。3.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阴虚火旺症状。4.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减少内火。偏汗俗称“半身汗”,可表现为上身出汗、下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常见疾病: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患者,汗出常见于健侧半身。中老年人偏身多汗,可能是中风的一个前兆,尤其要警惕同时出现平衡不稳定、视物不正常以及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情况。30℃以上的天气,是中风发病的高峰期,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如果平素汗出正常,但总是动辄汗出或是经常紧张出汗,这可能与肝胆湿热有关;若表现为食后出汗或手脚汗多,则与脾胃湿热有关。对于这两类问题,可以当归六黄汤为基础方,治疗湿热之邪为主的多汗证。以肝胆湿热为主的,可以搭配茵陈五苓散;以脾胃湿热为主的,可以搭配竹叶石膏汤。汗液基本由水分组成,所以大量出汗后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不要因为口渴而猛灌,建议小口、多次地饮用。出汗会流失电解质,其中钾元素能够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心肌功能,使心跳规律,可以通过食用绿叶蔬菜或者水果来补充。当身体温度升高、出汗严重,除了补充水分,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吹风扇、喝冷饮、洗手洗脸等,从根源上减少水分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