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白菜价”背后的欺诈套路

中国青年网

1天前

9.9元秒杀高端耳机、19.9元带走一箱零食……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来“捡漏”。

9.9元秒杀高端耳机、19.9元带走一箱零食……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来“捡漏”。然而,看似超值的交易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商品尺寸的秘密,不少网友收到“小人国用品”后直呼上当。因为低价或优惠促销下单,结果买到迷你尺寸产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网友下单了一对镇宅石狮子,收到之后却只有几厘米大小;另一位网友展示了家人在网上购买的纸巾,一整提纸巾与手机壳的大小差不多。

随着互联网购物竞争的激烈,很多商家通过低价购、秒杀、限量抢购等促销方式赚取流量、吸引人气,取得了较好效果,且一些消费者也从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得到了实惠,可谓双赢。然而,一些精于投机的商家却从中玩起了文字游戏,靠糊弄、欺诈消费者来牟取不当利益。

秒杀、低价购、零元购等力度很大的促销活动经常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直播间上演,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更是聚拢人气的拿手好戏。

故一些消费者都会将秒杀、低价购、零元购当作抢购商品的契机。殊不知,在一些奸商的浑水摸鱼下,低价网购里隐藏的消费陷阱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些商家玩起尺寸游戏、障眼法,让消费者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通过秒杀活动购买到的商品并非可以正常使用的商品,而是尺寸很小的“玩具”或“小人国用品”,根本无法用于正常生活。

商家这种精于算计的玩法,已经涉嫌虚假广告和欺诈经营。根据《广告法》,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构成虚假广告。

现实中,消费者购物的目的自然是使用,并非是抢购“玩具”来当摆设。故商家在商品尺寸上耍小聪明,刻意模糊概念,或者在商品页面不显著标明尺寸,而是在其他地方以很小字体标注实际尺寸的做法,一定程度已构成欺诈经营。谁也不是傻瓜,会故意花钱购买无法使用的“小人国用品”。更何况,很多这类玩意的实际价值往往比抢购价低很多,甚至根本不值钱。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故意通过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承担罚款乃至吊销证照的行政处罚责任,还面临着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责任。面对低价抢购陷阱,消费者首先应避免贪图小便宜,一看到抢购信息就一股脑地付款抢购。同时,监管部门理当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严惩重罚这些故意给消费者挖坑的奸诈之恶。网络平台也应发挥技术优势,有效筛查并下架、屏蔽虚假宣传和欺诈经营的商家与产品。共同营造诚实信用的网络购物环境,别让低价抢购促销被不良商家玩坏,才能保护消费者免遭收割。

9.9元秒杀高端耳机、19.9元带走一箱零食……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来“捡漏”。

9.9元秒杀高端耳机、19.9元带走一箱零食……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来“捡漏”。然而,看似超值的交易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商品尺寸的秘密,不少网友收到“小人国用品”后直呼上当。因为低价或优惠促销下单,结果买到迷你尺寸产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网友下单了一对镇宅石狮子,收到之后却只有几厘米大小;另一位网友展示了家人在网上购买的纸巾,一整提纸巾与手机壳的大小差不多。

随着互联网购物竞争的激烈,很多商家通过低价购、秒杀、限量抢购等促销方式赚取流量、吸引人气,取得了较好效果,且一些消费者也从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得到了实惠,可谓双赢。然而,一些精于投机的商家却从中玩起了文字游戏,靠糊弄、欺诈消费者来牟取不当利益。

秒杀、低价购、零元购等力度很大的促销活动经常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直播间上演,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更是聚拢人气的拿手好戏。

故一些消费者都会将秒杀、低价购、零元购当作抢购商品的契机。殊不知,在一些奸商的浑水摸鱼下,低价网购里隐藏的消费陷阱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些商家玩起尺寸游戏、障眼法,让消费者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通过秒杀活动购买到的商品并非可以正常使用的商品,而是尺寸很小的“玩具”或“小人国用品”,根本无法用于正常生活。

商家这种精于算计的玩法,已经涉嫌虚假广告和欺诈经营。根据《广告法》,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构成虚假广告。

现实中,消费者购物的目的自然是使用,并非是抢购“玩具”来当摆设。故商家在商品尺寸上耍小聪明,刻意模糊概念,或者在商品页面不显著标明尺寸,而是在其他地方以很小字体标注实际尺寸的做法,一定程度已构成欺诈经营。谁也不是傻瓜,会故意花钱购买无法使用的“小人国用品”。更何况,很多这类玩意的实际价值往往比抢购价低很多,甚至根本不值钱。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故意通过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承担罚款乃至吊销证照的行政处罚责任,还面临着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责任。面对低价抢购陷阱,消费者首先应避免贪图小便宜,一看到抢购信息就一股脑地付款抢购。同时,监管部门理当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严惩重罚这些故意给消费者挖坑的奸诈之恶。网络平台也应发挥技术优势,有效筛查并下架、屏蔽虚假宣传和欺诈经营的商家与产品。共同营造诚实信用的网络购物环境,别让低价抢购促销被不良商家玩坏,才能保护消费者免遭收割。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