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股价双双下挫 光明乳业到底怎么了?

半两财经

1周前

11月1日,A股乳业板块延续了前一日的涨势,收涨0.62%。前一日,A股乳业上市公司三季报尽出。虽然今年上半年行业承压,多数企业业绩有所下滑,但从头部企业的数据看,行业也有一些好转迹象。不过,半两财经注意到,作为国内仅次于伊利、蒙牛的光明乳业,这个第三季度却交出一份巨亏的成绩单。不仅如此,其10月的股价也从当月高点,到月末滑落了17.29%。

承压中弱复苏
截至10月31日,19家A股上市乳企三季报悉数出炉。整体来看,前三季度降本增效成为乳企主旋律,报告期内盈利的有14家,占比约73.68%。大多数公司营收同比均出现了下滑。但是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站上20亿元企业中,只有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营收净利双降。不过,三元股份的盈利下降是由于其2023年5月转让首农畜牧部分股权,取得股权转让收益增加了当期净利润。如果剔除此因素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三元股份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8月国内乳制品产量1916.8万吨,同比下降2.6%。同期乳制品制造业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显示,1—8月出厂价格均保持每月1.5%—3%的稳步下滑。至今年8月份,国内乳制品产量为256万吨,同比增长1.1%,是年内首次月度产量同比正增长,乳业去库存压力仍存。与此同时,8月乳制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滑3%,达今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半两财经了解到,9月以来,各部门密集加力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新政策。9月26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提出了强化扶持要求。同时,多项提振乳业消费政策也在逐步落地,包括鼓励地方发放消费券拉动牛奶消费等,有望为乳业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
相关数据显示,继8月乳制品产量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之后,9月同比增长扩大至2.1%,中国生鲜乳主产区价格也出现止跌企稳迹象。有分析认为,目前乳业正处于弱复苏阶段。伊利股份更是在财报中表示,旗下液体乳业务三季度业绩大幅改善,环比增长24.12%。
伊利管理层认为,虽然市场终端需求还在恢复中,但已经看到了一些向好趋势,预计随着液奶调整结束、奶粉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在国家出台提振消费等举措的推动下,预计四季度整体收入会呈现环比改善的趋势。

业绩大幅下滑
在乳业弱复苏的态势下,多家规模企业的业绩都有向好的趋势。但作为国内乳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光明乳业此次业绩的大幅下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根据光明乳业10月31日发布的财报,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56.99亿元,同比下降12.66%;净利润亏损1.64亿元,同比下降973.33%。前三季度营收为184.13亿元,同比下降10.89%;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63.94%。
同时,光明乳业的股价也在10月走出了振荡下滑的曲线,从10月8日(当月首个交易日)开盘的10.18元/股,一路下滑到31日收盘时的8.42元/股,月跌幅达到了17.29%。
从经营数据上看,光明乳业的主业务——液态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了9.22%,而作为上游的牧业产品更是同比下降了44.25%。
从财务指标来看,光明乳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前三季度毛利率仅为19.28%,远低于行业近30%的平均水平。同时,公司的负债率达到53.53%,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盈利能力方面, 光明乳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3%,同比下降2.68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入资本回报率为-0.81%,较上年同期下降3.87个百分点。
输血13.58亿
虽然业绩复苏乏力,但让光明乳业净利润从下降到亏损的直接原因却是其海外子公司。财报中明确,光明乳业三季度亏损主要是由于海外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计提资产减值及经营亏损2.9亿元所致。
而这家让光明乳业从盈利到亏损的海外子公司,却在今年10月刚刚获得了大股东光明乳业的定增。
10月8日,光明乳业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新莱特定向增发已经完成,新莱特以0.6新西兰元每股的价格向光明乳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控股”)增发3.08亿股,融资约1.85亿新西兰元。同时以0.43 新西兰元每股的价格向第二大股东The a2 Milk Company Limited 或其任何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a2”)发行7628.31万股,融资0.33亿新西兰元。
图片这次“输血”也饱受市场诟病。有消息称,光明乳业披露定增消息前,新莱特股价已经跌至0.3新西兰元左右,定增价相比股价溢价100%,也比二股东a2的出价高出近40%。
光明乳业称,本次定增主要目的是缓解新莱特的债务危机,防止新莱特出现债务违约。同时实现对新莱特的绝对控股,增加公司的控制力和重大事项决策的话语权。
今年6月,光明乳业曾披露,新莱特目前银团贷款额度 5亿新西兰元,其中1.3亿新西兰元贷款将于2024年7月15日到期。为了避免债务违约,光明乳业向其提供了贷款。
今年,光明乳业已经合计向新莱特输血3.15亿新西兰元,约合13.58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2021年新莱特亏损0.4亿元,2022年短暂盈利0.28亿元之后,2023年大亏2.96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4亿元。截至2024年5月31日,新莱特总资产75.2亿元,总负债43.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63%。但光明乳业仍旧愿意为其投入大量资金。而这其中的原因从光明乳业的经营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些因由。
根据光明乳业2024 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其公司大本营——上海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6.92%,而外地市场更是下降了20.03%,但境外市场则上涨了3.01%。

频繁“换帅”

作为“中国乳业第一股”,2002年就已经上市的光明乳业曾一骑绝尘,当年以50.22亿元的收入荣登行业第一,领跑全国。然而,高光时刻过后的光明乳业很快开始走下坡路。不仅营收远不及已经站上千亿元和逼近千亿元的伊利、蒙牛,甚至在君乐宝、新乳业等后起之秀的紧逼下,“行业老三”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这与光明乳业近些年高层频繁更换不无关系。
2015年6月,曾经打造了大单品“莫斯利安”,并把光明乳业从不足百亿带上200亿元营收台阶的郭本恒宣布辞职。辞职一个多月后,郭本恒由于涉嫌贪污、受贿被调查,并在次年被判刑入狱。
2015年8月,张崇建和朱航明分别成为光明乳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但仅过了三年,他们带着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相继辞职。2018年9月,濮韶华接棒光明乳业董事长。3年后的2021年年底,董事长濮韶华、总经理罗海相续辞职。2021年11月,在七年时间里“换帅”四次的光明乳业迎来了它的新一任“掌门人”——黄黎明,一名在已经摸爬滚打了30年的乳业“老兵”。
黄黎明上任后虽然面对疫情这个不确定因素,仍提出了2022年实现营收317.77亿元的目标。但是,彼时信心满满的他并不知道,他上任的2021年成了光明乳业未来三年中营收最高的一年。从此光明乳业进入了年营收负增长阶段。
2021年至2023年,光明乳业营业收入缩水近30亿元,从292.06亿元降至264.85亿元。而对比光明乳业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营收同比下滑的幅度还在缓慢扩大,年营收站上300亿元台阶的目标,完成起来仍旧困难重重。
有分析人士认为,光明对于华东市场和液态奶业务的依赖,导致企业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对此,在光明乳业的股东大会上,黄黎明曾回应称,光明乳业从1997年开始从上海走向华东,再进一步走向全国,目前全国有25个牧场,21个加工厂,但公司产品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销量的确还不足。要走向全国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光明乳业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很难做到像一些初创企业一样为了铺市场“烧钱”。光明要先做好重点市场,再根据资源分配的情况,逐步开发新市场。


11月1日,A股乳业板块延续了前一日的涨势,收涨0.62%。前一日,A股乳业上市公司三季报尽出。虽然今年上半年行业承压,多数企业业绩有所下滑,但从头部企业的数据看,行业也有一些好转迹象。不过,半两财经注意到,作为国内仅次于伊利、蒙牛的光明乳业,这个第三季度却交出一份巨亏的成绩单。不仅如此,其10月的股价也从当月高点,到月末滑落了17.29%。

承压中弱复苏
截至10月31日,19家A股上市乳企三季报悉数出炉。整体来看,前三季度降本增效成为乳企主旋律,报告期内盈利的有14家,占比约73.68%。大多数公司营收同比均出现了下滑。但是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站上20亿元企业中,只有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营收净利双降。不过,三元股份的盈利下降是由于其2023年5月转让首农畜牧部分股权,取得股权转让收益增加了当期净利润。如果剔除此因素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三元股份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8月国内乳制品产量1916.8万吨,同比下降2.6%。同期乳制品制造业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显示,1—8月出厂价格均保持每月1.5%—3%的稳步下滑。至今年8月份,国内乳制品产量为256万吨,同比增长1.1%,是年内首次月度产量同比正增长,乳业去库存压力仍存。与此同时,8月乳制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滑3%,达今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半两财经了解到,9月以来,各部门密集加力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新政策。9月26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提出了强化扶持要求。同时,多项提振乳业消费政策也在逐步落地,包括鼓励地方发放消费券拉动牛奶消费等,有望为乳业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
相关数据显示,继8月乳制品产量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之后,9月同比增长扩大至2.1%,中国生鲜乳主产区价格也出现止跌企稳迹象。有分析认为,目前乳业正处于弱复苏阶段。伊利股份更是在财报中表示,旗下液体乳业务三季度业绩大幅改善,环比增长24.12%。
伊利管理层认为,虽然市场终端需求还在恢复中,但已经看到了一些向好趋势,预计随着液奶调整结束、奶粉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在国家出台提振消费等举措的推动下,预计四季度整体收入会呈现环比改善的趋势。

业绩大幅下滑
在乳业弱复苏的态势下,多家规模企业的业绩都有向好的趋势。但作为国内乳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光明乳业此次业绩的大幅下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根据光明乳业10月31日发布的财报,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56.99亿元,同比下降12.66%;净利润亏损1.64亿元,同比下降973.33%。前三季度营收为184.13亿元,同比下降10.89%;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63.94%。
同时,光明乳业的股价也在10月走出了振荡下滑的曲线,从10月8日(当月首个交易日)开盘的10.18元/股,一路下滑到31日收盘时的8.42元/股,月跌幅达到了17.29%。
从经营数据上看,光明乳业的主业务——液态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了9.22%,而作为上游的牧业产品更是同比下降了44.25%。
从财务指标来看,光明乳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前三季度毛利率仅为19.28%,远低于行业近30%的平均水平。同时,公司的负债率达到53.53%,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盈利能力方面, 光明乳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3%,同比下降2.68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入资本回报率为-0.81%,较上年同期下降3.87个百分点。
输血13.58亿
虽然业绩复苏乏力,但让光明乳业净利润从下降到亏损的直接原因却是其海外子公司。财报中明确,光明乳业三季度亏损主要是由于海外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计提资产减值及经营亏损2.9亿元所致。
而这家让光明乳业从盈利到亏损的海外子公司,却在今年10月刚刚获得了大股东光明乳业的定增。
10月8日,光明乳业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新莱特定向增发已经完成,新莱特以0.6新西兰元每股的价格向光明乳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控股”)增发3.08亿股,融资约1.85亿新西兰元。同时以0.43 新西兰元每股的价格向第二大股东The a2 Milk Company Limited 或其任何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a2”)发行7628.31万股,融资0.33亿新西兰元。
图片这次“输血”也饱受市场诟病。有消息称,光明乳业披露定增消息前,新莱特股价已经跌至0.3新西兰元左右,定增价相比股价溢价100%,也比二股东a2的出价高出近40%。
光明乳业称,本次定增主要目的是缓解新莱特的债务危机,防止新莱特出现债务违约。同时实现对新莱特的绝对控股,增加公司的控制力和重大事项决策的话语权。
今年6月,光明乳业曾披露,新莱特目前银团贷款额度 5亿新西兰元,其中1.3亿新西兰元贷款将于2024年7月15日到期。为了避免债务违约,光明乳业向其提供了贷款。
今年,光明乳业已经合计向新莱特输血3.15亿新西兰元,约合13.58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2021年新莱特亏损0.4亿元,2022年短暂盈利0.28亿元之后,2023年大亏2.96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4亿元。截至2024年5月31日,新莱特总资产75.2亿元,总负债43.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63%。但光明乳业仍旧愿意为其投入大量资金。而这其中的原因从光明乳业的经营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些因由。
根据光明乳业2024 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其公司大本营——上海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6.92%,而外地市场更是下降了20.03%,但境外市场则上涨了3.01%。

频繁“换帅”

作为“中国乳业第一股”,2002年就已经上市的光明乳业曾一骑绝尘,当年以50.22亿元的收入荣登行业第一,领跑全国。然而,高光时刻过后的光明乳业很快开始走下坡路。不仅营收远不及已经站上千亿元和逼近千亿元的伊利、蒙牛,甚至在君乐宝、新乳业等后起之秀的紧逼下,“行业老三”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这与光明乳业近些年高层频繁更换不无关系。
2015年6月,曾经打造了大单品“莫斯利安”,并把光明乳业从不足百亿带上200亿元营收台阶的郭本恒宣布辞职。辞职一个多月后,郭本恒由于涉嫌贪污、受贿被调查,并在次年被判刑入狱。
2015年8月,张崇建和朱航明分别成为光明乳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但仅过了三年,他们带着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相继辞职。2018年9月,濮韶华接棒光明乳业董事长。3年后的2021年年底,董事长濮韶华、总经理罗海相续辞职。2021年11月,在七年时间里“换帅”四次的光明乳业迎来了它的新一任“掌门人”——黄黎明,一名在已经摸爬滚打了30年的乳业“老兵”。
黄黎明上任后虽然面对疫情这个不确定因素,仍提出了2022年实现营收317.77亿元的目标。但是,彼时信心满满的他并不知道,他上任的2021年成了光明乳业未来三年中营收最高的一年。从此光明乳业进入了年营收负增长阶段。
2021年至2023年,光明乳业营业收入缩水近30亿元,从292.06亿元降至264.85亿元。而对比光明乳业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营收同比下滑的幅度还在缓慢扩大,年营收站上300亿元台阶的目标,完成起来仍旧困难重重。
有分析人士认为,光明对于华东市场和液态奶业务的依赖,导致企业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对此,在光明乳业的股东大会上,黄黎明曾回应称,光明乳业从1997年开始从上海走向华东,再进一步走向全国,目前全国有25个牧场,21个加工厂,但公司产品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销量的确还不足。要走向全国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光明乳业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很难做到像一些初创企业一样为了铺市场“烧钱”。光明要先做好重点市场,再根据资源分配的情况,逐步开发新市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