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骗局花样翻新 多地金融监管局提示风险

经济参考报

1个月前

除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指出,网络贷款产品种类多,不法分子利用不良网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息、免抵押、无门槛、高额度等为诱饵,虚假宣传,诱导贷款,各种“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层出不穷;二是隐瞒实际息费标准,收取高额的担保费、手续费、服务费或权益费,甚至砍头息等;三是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逾期后进行暴力、恐吓、欺诈等不正当催收,影响消费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小心‘积分清零’骗局,假兑换,真陷阱”“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新型网络骗局”“认清不良网贷套路,警惕‘刷银行流水’骗局”……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多地金融监管局近期接连发布风险提示,通过解析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非法金融活动套路等,提升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简称“北京金融监管局”)近日提示,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于银行积分兑换的关注,实施以“积分清零”为噱头的诈骗,侵害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据介绍,“积分清零”骗局圈套的第一步是伪造清零通知,制造紧迫假象。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伪造银行短信、邮件或电话,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消费者发送“积分到期清零”的虚假信息,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诱导消费者尽快兑换。第二步是嵌入钓鱼链接,窃取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常会在虚假通知中嵌入一个看似正规的积分兑换网址链接,一旦消费者点击,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实则窃取消费者的个人账户信息。第三步是提示兑换成功,盗取账户资金。不法分子为了增加诈骗的迷惑性,还会在钓鱼网站伪造积分兑换成功的提示信息,让消费者误以为已经成功兑换了礼品或现金,从而放松警惕,实际上受害消费者的账户资金可能已被盗取或面临其他风险。

“奏响防范四部曲,远离‘积分清零’骗局!”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消费者,一要仔细甄别信息来源,切勿轻信非正规金融机构官方渠道发布的积分清零通知,盲目操作落入诈骗陷阱,面对积分兑换或清零提醒,应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热线、官方网站或App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二是不轻信陌生短信、不点击不明链接,坚决不向任何人泄露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以及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重要信息;三要速挂失,如果不幸遭遇“积分清零”骗局,消费者切忌自乱阵脚,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联系发卡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及时将银行卡挂失止付,以阻止不法分子进一步盗取资金;四是一旦发现被骗,消费者应寻求正确的求助渠道,务必妥善保存所有被骗证据,如短信、邮件、通话录音等,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简称“河北金融监管局”)近日也发布一起新型网络骗局案例。案情显示,李阿姨接到自称“抖音客服”电话,声称她曾在抖音平台签署过一项每月扣费业务,如无需使用可以协助其取消。李阿姨一听有点着急,不知是否自己无意中错点而开通了什么业务,急忙询问是否已经扣费,如何取消?随后,李阿姨在所谓“客服人员”的提示下登录“官方网站”一一输入银行卡号、支付密码及验证码等相关信息。不料一番操作下来,李阿姨银行账户上的40余万元陆续被转出,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向警方求助。

“案例中,诈骗分子巧妙利用了被害人的恐慌心理和对抖音客服的信任。他们准确抓住了李阿姨担心每月扣费造成经济损失的心理,制造紧张和焦虑的氛围,让李阿姨急于解决问题,无暇冷静思考和辨别真伪,以帮忙取消服务为幌子,诱导她提供了关键的银行卡信息。而李阿姨由于缺乏防范意识,没有意识到随意透露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的严重后果,从而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河北金融监管局提醒,对于陌生来电需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声称来自知名平台客服、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的电话,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各种手段伪装成合法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此前,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披露了一起不良网贷套路案例。案情显示,王先生因个人征信存在问题无法在银行办理贷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贷款0抵押、秒放款”的广告,就联系了对方。对方表示因王先生征信有问题,需“刷银行流水”提高综合评分才能放款,并可免费帮忙“刷银行流水”。王先生觉得不用自己垫钱,还能无抵押贷款,便提供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在对方指引下,王先生将对方转入的资金分批转给指定银行账户,转了几笔账之后,王先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被冻结了,无法继续转账。这时,王先生才意识到不对,后来更是被公安机关因涉嫌“帮信罪”传唤调查,王先生后悔不已。

除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指出,网络贷款产品种类多,不法分子利用不良网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息、免抵押、无门槛、高额度等为诱饵,虚假宣传,诱导贷款,各种“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层出不穷;二是隐瞒实际息费标准,收取高额的担保费、手续费、服务费或权益费,甚至砍头息等;三是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逾期后进行暴力、恐吓、欺诈等不正当催收,影响消费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让消费者“刷银行流水”,不法分子以消费者“资质不足、评分低、提高综合评分”等为由,免费为消费者“刷银行流水”,消费者不但无法获得贷款,还可能涉嫌犯罪。消费者切勿接收、转移来历不明的资金,如有贷款需求,应前往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除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指出,网络贷款产品种类多,不法分子利用不良网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息、免抵押、无门槛、高额度等为诱饵,虚假宣传,诱导贷款,各种“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层出不穷;二是隐瞒实际息费标准,收取高额的担保费、手续费、服务费或权益费,甚至砍头息等;三是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逾期后进行暴力、恐吓、欺诈等不正当催收,影响消费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小心‘积分清零’骗局,假兑换,真陷阱”“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新型网络骗局”“认清不良网贷套路,警惕‘刷银行流水’骗局”……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多地金融监管局近期接连发布风险提示,通过解析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非法金融活动套路等,提升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简称“北京金融监管局”)近日提示,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于银行积分兑换的关注,实施以“积分清零”为噱头的诈骗,侵害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据介绍,“积分清零”骗局圈套的第一步是伪造清零通知,制造紧迫假象。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伪造银行短信、邮件或电话,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消费者发送“积分到期清零”的虚假信息,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诱导消费者尽快兑换。第二步是嵌入钓鱼链接,窃取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常会在虚假通知中嵌入一个看似正规的积分兑换网址链接,一旦消费者点击,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实则窃取消费者的个人账户信息。第三步是提示兑换成功,盗取账户资金。不法分子为了增加诈骗的迷惑性,还会在钓鱼网站伪造积分兑换成功的提示信息,让消费者误以为已经成功兑换了礼品或现金,从而放松警惕,实际上受害消费者的账户资金可能已被盗取或面临其他风险。

“奏响防范四部曲,远离‘积分清零’骗局!”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消费者,一要仔细甄别信息来源,切勿轻信非正规金融机构官方渠道发布的积分清零通知,盲目操作落入诈骗陷阱,面对积分兑换或清零提醒,应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热线、官方网站或App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二是不轻信陌生短信、不点击不明链接,坚决不向任何人泄露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以及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重要信息;三要速挂失,如果不幸遭遇“积分清零”骗局,消费者切忌自乱阵脚,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联系发卡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及时将银行卡挂失止付,以阻止不法分子进一步盗取资金;四是一旦发现被骗,消费者应寻求正确的求助渠道,务必妥善保存所有被骗证据,如短信、邮件、通话录音等,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简称“河北金融监管局”)近日也发布一起新型网络骗局案例。案情显示,李阿姨接到自称“抖音客服”电话,声称她曾在抖音平台签署过一项每月扣费业务,如无需使用可以协助其取消。李阿姨一听有点着急,不知是否自己无意中错点而开通了什么业务,急忙询问是否已经扣费,如何取消?随后,李阿姨在所谓“客服人员”的提示下登录“官方网站”一一输入银行卡号、支付密码及验证码等相关信息。不料一番操作下来,李阿姨银行账户上的40余万元陆续被转出,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向警方求助。

“案例中,诈骗分子巧妙利用了被害人的恐慌心理和对抖音客服的信任。他们准确抓住了李阿姨担心每月扣费造成经济损失的心理,制造紧张和焦虑的氛围,让李阿姨急于解决问题,无暇冷静思考和辨别真伪,以帮忙取消服务为幌子,诱导她提供了关键的银行卡信息。而李阿姨由于缺乏防范意识,没有意识到随意透露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的严重后果,从而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河北金融监管局提醒,对于陌生来电需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声称来自知名平台客服、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的电话,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各种手段伪装成合法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此前,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披露了一起不良网贷套路案例。案情显示,王先生因个人征信存在问题无法在银行办理贷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贷款0抵押、秒放款”的广告,就联系了对方。对方表示因王先生征信有问题,需“刷银行流水”提高综合评分才能放款,并可免费帮忙“刷银行流水”。王先生觉得不用自己垫钱,还能无抵押贷款,便提供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在对方指引下,王先生将对方转入的资金分批转给指定银行账户,转了几笔账之后,王先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被冻结了,无法继续转账。这时,王先生才意识到不对,后来更是被公安机关因涉嫌“帮信罪”传唤调查,王先生后悔不已。

除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指出,网络贷款产品种类多,不法分子利用不良网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息、免抵押、无门槛、高额度等为诱饵,虚假宣传,诱导贷款,各种“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层出不穷;二是隐瞒实际息费标准,收取高额的担保费、手续费、服务费或权益费,甚至砍头息等;三是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逾期后进行暴力、恐吓、欺诈等不正当催收,影响消费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让消费者“刷银行流水”,不法分子以消费者“资质不足、评分低、提高综合评分”等为由,免费为消费者“刷银行流水”,消费者不但无法获得贷款,还可能涉嫌犯罪。消费者切勿接收、转移来历不明的资金,如有贷款需求,应前往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