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独联体钛工业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17日,首届中国—独联体钛工业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钛材料基础研究、工艺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记者了解到,作为目前钛材应用最多的领域,石油和化工行业仍将是未来钛产业下游用户的“主角”,应用潜力较大。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西安市、宝鸡市政府领导以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致辞,独联体国际钛协会会长安德烈·亚历山德罗夫(Andrey
Aleksandrov)介绍了独联体钛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表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钛工业聚集区,中国与独联体国家海绵钛、钛材合计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近年来,中国钛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推动了钛在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拓展应用,并深耕个性化、大众化、多样化应用场景,钛制日常消费品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他建议中国与独联体国家要加强人文沟通,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共商共建共享,促进模式创新,推动钛产业合作提质升级;深化社会组织合作,发挥协会商会作用,搭建高水平互动平台。
钛作为重要的战略稀有金属,以其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石油和化工、海洋工程、新能源、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钛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钛成为制造各种化工设备的首选材料,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目前一半的钛材基本上都用于化工行业,其中精对苯二甲酸(PTA)整个行业的高端装备几乎用的都是钛合金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仲生告诉记者,未来化工行业仍将是钛材应用最多的领域,前景依然非常看好,在巩固好在这个传统领域的同时,应积极拓展航空、海洋工程、新能源、3C、日常生活用品等应用场景,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钛工业稳步增长持续优化,主要产品产量与需求量连创新高,均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钛矿产量(折二氧化钛含量)达324.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7%;海绵钛产量21.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3%;钛白粉产量415.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5%;钛材产量15.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4%;钛材消费量14.8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9%。
尽管如此,我国钛工业仍存在钛矿尤其是优质资源自给率依然偏低、上游冶炼端产能增长高于下游加工应用导致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同时目前钛材制造成本偏高,是一种“除了贵以外什么都好”的材料。“未来5-10年将是钛产业发展和扩大应用的关键时期,上下游应协同有序发展。”安仲生对记者说,随着电解钛等新技术将取得突破,钛材制造成本将有望逐步降低。
中国—独联体钛工业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和独联体国际钛协会共同倡议发起的国际钛产业交流活动,每2年举办一次,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独联体国际钛协会等指导,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除大会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钛及钛合金冶炼技术、钛合金加工技术、钛合金成分-组织-性能、钛金属间化合物与钛基复合材料、钛合金特种成形技术、钛合金功能化与表面改性、钛合金计算与模拟仿真、钛合金特种装备及新领域应用等8个分会场,150余位嘉宾代表作了报告交流,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参会。
首届中国-独联体钛工业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17日,首届中国—独联体钛工业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钛材料基础研究、工艺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记者了解到,作为目前钛材应用最多的领域,石油和化工行业仍将是未来钛产业下游用户的“主角”,应用潜力较大。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西安市、宝鸡市政府领导以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致辞,独联体国际钛协会会长安德烈·亚历山德罗夫(Andrey
Aleksandrov)介绍了独联体钛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表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钛工业聚集区,中国与独联体国家海绵钛、钛材合计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近年来,中国钛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推动了钛在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拓展应用,并深耕个性化、大众化、多样化应用场景,钛制日常消费品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他建议中国与独联体国家要加强人文沟通,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共商共建共享,促进模式创新,推动钛产业合作提质升级;深化社会组织合作,发挥协会商会作用,搭建高水平互动平台。
钛作为重要的战略稀有金属,以其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石油和化工、海洋工程、新能源、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钛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钛成为制造各种化工设备的首选材料,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目前一半的钛材基本上都用于化工行业,其中精对苯二甲酸(PTA)整个行业的高端装备几乎用的都是钛合金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仲生告诉记者,未来化工行业仍将是钛材应用最多的领域,前景依然非常看好,在巩固好在这个传统领域的同时,应积极拓展航空、海洋工程、新能源、3C、日常生活用品等应用场景,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钛工业稳步增长持续优化,主要产品产量与需求量连创新高,均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钛矿产量(折二氧化钛含量)达324.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7%;海绵钛产量21.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3%;钛白粉产量415.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5%;钛材产量15.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4%;钛材消费量14.8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9%。
尽管如此,我国钛工业仍存在钛矿尤其是优质资源自给率依然偏低、上游冶炼端产能增长高于下游加工应用导致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同时目前钛材制造成本偏高,是一种“除了贵以外什么都好”的材料。“未来5-10年将是钛产业发展和扩大应用的关键时期,上下游应协同有序发展。”安仲生对记者说,随着电解钛等新技术将取得突破,钛材制造成本将有望逐步降低。
中国—独联体钛工业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和独联体国际钛协会共同倡议发起的国际钛产业交流活动,每2年举办一次,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独联体国际钛协会等指导,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除大会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钛及钛合金冶炼技术、钛合金加工技术、钛合金成分-组织-性能、钛金属间化合物与钛基复合材料、钛合金特种成形技术、钛合金功能化与表面改性、钛合金计算与模拟仿真、钛合金特种装备及新领域应用等8个分会场,150余位嘉宾代表作了报告交流,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