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样才能在主题基金上赚到钱?

东方财富网

1天前

1950年,这只基金就更改契约并扩大了自己的投资范围,更名为“电视电子基金”。...也是在1950年,美国的普信基金(T.RowePrice)发行了全球首只成长风格的策略——普信成长股票基金。

最近的投资主线有哪些?下一个投资风口在哪?

这可能是很多投资者,尤其是炒股和买基金的朋友们,时常在琢磨的问题。毕竟,如果能找准风口顺势而为,肯定是投资中的上上策。

基于这样的需求,基金公司也发行了大量“便于”大家去捕捉不同风口的主题基金。我们也总是在很多基金的营销材料里看到,类似于“布局XX赛道,搭上XX高速增长的列车!”的文案。

根据晨星最新发布的全球主题基金研究,截至2024年二季度,中国的主题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6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超越了日本,排在美国和欧洲之后,成了全球第三大主题基金市场。

但问题是,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各种主题基金,我们该怎么去理解这类产品?主题基金真的像他们宣传的一样,是帮助大家抓住风口实现财富长期增长的“利刃”吗?

早期的 “风口” 故事

大家常说,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就像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说的一样,“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主题投资就有点类似于找风口的意思——找准一个赛道,希望能踏上未来趋势的快车。

听起来是个适用于所有普通人走向成功的“捷径”,但在投资中,赛道的快车也不是那么容易搭上的。

想要论述这一点,我们可以简单来回顾一下主题基金的历史,看看在过去几十年“风”都是怎么刮的。

主题投资并不是A股特有的偏好,主题基金这类产品在海外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主题基金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1948 年,随着电视在美国迅速普及,上百万家庭开始买电视机,彩色电视也即将问世。

当时一家叫作“电视股份管理”的美国公司就基于这个趋势,推出了全球第一只主题基金——电视产业主题的基金,专门投资受益于电视发展的投资机会。

但就在不久之后,大家就发现这个风口的风没有刚开始想象的那么大和持续。1950 年,这只基金就更改契约并扩大了自己的投资范围,更名为“电视电子基金”。

后来这只基金的发行公司被一家叫做Kemper 的公司收购,这只基金变成了一只科技基金。后面这只基金又在新管理人的手里又经历了几次更名,投资范围也一改再改。

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顺风而生,但风没了就改路子”的例子,在全球主题基金中屡见不鲜。

成长投资与主题投资

与主题基金同期出现的,还有成长投资这个理念。

也是在1950年,美国的普信基金(T. Rowe Price)发行了全球首只成长风格的策略——普信成长股票基金。几年后,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发表的一本名为《普通的股票,不普通的利润》的书,也被很多投资者奉为成长投资的经典论述。

侧重于寻找未来空间大、增长快的成长投资与主题投资不谋而合。

20世纪50年代,也是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史上所谓的 “黄金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大幅度支持科学的发展,美国不仅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还有计算机、半导体、核能等科学技术的突破。

美国的基金公司又积极迎合市场对这些风口的需求,发行了一大批投资原子能、电子导弹、自动化等科技题材的基金。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各种“未来”题材的基金。比如,当时有一家公司推出了海洋主题基金,主要投资未来可能在水下建立社区的企业。

回顾过去的发展来看,很多当时热门的“风口”都没有持续下去。这些早期发行的主题基金和它们试图捕捉的趋势一样,不具有持续性,没有一只存活到现在。

押对风口的概率有多大?

在全球主题基金历史中,90年代美国互联网泡沫时期诞生的那批互联网主题基金,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时候,全球掀起了互联网投资的狂潮,大家都觉得这是未来长期会改变世界的风口。

1995年,日本大和证券就抢先推出了全球首只互联网主题基金——大和美国互联网基金。

随着互联网投资热的发酵,全球各家资管公司都纷纷布局互联网主题基金。到了2000年中期,全球主题基金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投资以美国互联网公司为主的虚拟经济题材的。

然而,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股票泡沫破灭后,大量的互联网主题基金在经历了业绩和规模的双杀后都“熄火”了。

那段时间发行的互联网主题基金只有大概50只左右存活至今,它们大多也改了名字和投资范围,不再只投互联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又出现了很多过去投资者根本无法想象的主题基金,比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主题等等。

但从长期来看,全球主题基金表现优于大盘的概率其实不高。

首先,能长期运作下来就很困难。据统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主题基金在发行后10年之内就会面临清盘。

活下来的基金中,能战胜大盘的基金数量也寥寥无几。一个投资者买一只主题基金,它在长期不清盘且跑赢全球股票市场平均水平的胜率只有20%左右。

昔日赛道的瓦解?

中国基金行业的历史虽然相对较短,但从过去十年主题基金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实和全球市场的长期规律押着相同的韵脚。

2014-2015年的那轮牛市孕育了大量的主题基金,这也使得很多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接触到主题基金这类产品。

老基民应该还有印象,那段时间,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名字里包含“国企改革”、“文娱体育”、“互联网”等字眼的主题基金。

这些基金的诞生,正好和当时市场的“风口”息息相关。

比如,当时“国企改革”是大热话题,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动“互联网+”的概念,这些板块在当时市场上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于是,大家纷纷瞄准了这些“有未来”的领域,推出了相应的主题基金。

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都会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前途无限”的赛道,然而,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基金并未能持续辉煌。

2015年市场突然崩盘,这些基金的业绩也随之暴跌。

后来,因为业绩和规模的压力,它们中有一些 “为了活下去” ,甚至 “悄悄” 偏离了原有的投资主题,转而重仓市场的下一个 “风口” ——白酒。到了2021年,市场风格再度发生巨变,这些原本标榜投资“文体健康”、“国企改革”、“互联网”的主题基金,也开始买起了新能源半导体热门股。

到2021年,又一波主题基金热潮涌现,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主题大受欢迎,基金公司纷纷宣传这些主题是 “未来的长期方向”。

相信这段投资经历对于现在很多投资者来说,应该还历历在目。毕竟,当时买了这些主题基金的投资者,现在的投资收益可能还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从表面上看,跟着风口顺势而为是最“聪明”又省力的投资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实操难度是最大的。

投资主题基金实际上是在对未来下注,虽然你的预期回报很大,但这个赌注的风险也很高。

在回顾了海外和中国主题基金的发展之后,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发现就是,影响时代的主线会不断演进,而我们站在当下根本没办法看到那么长久的未来。

经过过去几年市场的毒打,相信很多人应该认识到了这一点:跟着当前新闻头条宣传的热点来做投资,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即便我们笃定科技能改变未来,凭借当前的信息,我们也无法光从政策、趋势以及风格等方面,来推测出未来这些主题的投资机会,相较于其他行业能带来多大的额外回报。

不过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所谓的“主题”和“赛道”会发生变化,但背后的增长故事不会变。

虽然主题基金这类产品,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增长股市和潜在超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但事实也证明,它们之中大多数编故事的能力要比实际赚钱的能力好得多。

怎样才能在主题基金上赚到钱?

那投资主题基金就真的不赚钱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晨星美国研究团队的同事经常形象地说,想要在主题基金上赚钱的概率,就像在赌马中赢得“三重彩”一样低——你需要精准地猜中一场比赛中的第一、二、三名。

买主题基金想要长期赚钱,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押中一个持续且长期有基本面支撑的主题

找到一个长期坚持该主题的基金

在合适的时机入场

为什么说操作起来难?因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旦都对了,回报相当可观。但问题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在这三点上都“做对”的概率太低了。

光是找到一个能持续、且真正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题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

股市从来不缺题材股,一天一个新概念,今天一个“元宇宙”,明天一个“ChatGPT”。但这到底是长期趋势,还是炒作?

同时,长期增长本身也存在着无法预测的风险,比如现在人工智能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在未来监管的介入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又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投资者仅仅把握好主题是不够的,能不能找到一个“坚持到底”的基金也是个难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便你对这个主题再有信心,很多基金自己扛不住也会更改契约,偏离原有的投资范围,甚至直接清盘。

主题投资的本质决定了它一个基于预期的击鼓传花游戏——你买入一只股票,不是因为看好基本面,而是基于大家对它未来的预期,认为将来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上买走。

当一个主题成为头条新闻时,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市场很可能早就察觉到了这个机会。当一个或多个主题基金被设计出来,试图“帮你”捕捉趋势的时候,这些赛道很可能已经很拥挤了。

在主题投资中,如果“来得晚”,投资回报一定不会太好。

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从十年前的国企改革到互联网+,再到现在的医药消费和新能源

这也是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好赚钱的时候,行情就到头了。

(责任编辑:138)

1950年,这只基金就更改契约并扩大了自己的投资范围,更名为“电视电子基金”。...也是在1950年,美国的普信基金(T.RowePrice)发行了全球首只成长风格的策略——普信成长股票基金。

最近的投资主线有哪些?下一个投资风口在哪?

这可能是很多投资者,尤其是炒股和买基金的朋友们,时常在琢磨的问题。毕竟,如果能找准风口顺势而为,肯定是投资中的上上策。

基于这样的需求,基金公司也发行了大量“便于”大家去捕捉不同风口的主题基金。我们也总是在很多基金的营销材料里看到,类似于“布局XX赛道,搭上XX高速增长的列车!”的文案。

根据晨星最新发布的全球主题基金研究,截至2024年二季度,中国的主题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6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超越了日本,排在美国和欧洲之后,成了全球第三大主题基金市场。

但问题是,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各种主题基金,我们该怎么去理解这类产品?主题基金真的像他们宣传的一样,是帮助大家抓住风口实现财富长期增长的“利刃”吗?

早期的 “风口” 故事

大家常说,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就像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说的一样,“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主题投资就有点类似于找风口的意思——找准一个赛道,希望能踏上未来趋势的快车。

听起来是个适用于所有普通人走向成功的“捷径”,但在投资中,赛道的快车也不是那么容易搭上的。

想要论述这一点,我们可以简单来回顾一下主题基金的历史,看看在过去几十年“风”都是怎么刮的。

主题投资并不是A股特有的偏好,主题基金这类产品在海外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主题基金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1948 年,随着电视在美国迅速普及,上百万家庭开始买电视机,彩色电视也即将问世。

当时一家叫作“电视股份管理”的美国公司就基于这个趋势,推出了全球第一只主题基金——电视产业主题的基金,专门投资受益于电视发展的投资机会。

但就在不久之后,大家就发现这个风口的风没有刚开始想象的那么大和持续。1950 年,这只基金就更改契约并扩大了自己的投资范围,更名为“电视电子基金”。

后来这只基金的发行公司被一家叫做Kemper 的公司收购,这只基金变成了一只科技基金。后面这只基金又在新管理人的手里又经历了几次更名,投资范围也一改再改。

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顺风而生,但风没了就改路子”的例子,在全球主题基金中屡见不鲜。

成长投资与主题投资

与主题基金同期出现的,还有成长投资这个理念。

也是在1950年,美国的普信基金(T. Rowe Price)发行了全球首只成长风格的策略——普信成长股票基金。几年后,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发表的一本名为《普通的股票,不普通的利润》的书,也被很多投资者奉为成长投资的经典论述。

侧重于寻找未来空间大、增长快的成长投资与主题投资不谋而合。

20世纪50年代,也是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史上所谓的 “黄金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大幅度支持科学的发展,美国不仅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还有计算机、半导体、核能等科学技术的突破。

美国的基金公司又积极迎合市场对这些风口的需求,发行了一大批投资原子能、电子导弹、自动化等科技题材的基金。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各种“未来”题材的基金。比如,当时有一家公司推出了海洋主题基金,主要投资未来可能在水下建立社区的企业。

回顾过去的发展来看,很多当时热门的“风口”都没有持续下去。这些早期发行的主题基金和它们试图捕捉的趋势一样,不具有持续性,没有一只存活到现在。

押对风口的概率有多大?

在全球主题基金历史中,90年代美国互联网泡沫时期诞生的那批互联网主题基金,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时候,全球掀起了互联网投资的狂潮,大家都觉得这是未来长期会改变世界的风口。

1995年,日本大和证券就抢先推出了全球首只互联网主题基金——大和美国互联网基金。

随着互联网投资热的发酵,全球各家资管公司都纷纷布局互联网主题基金。到了2000年中期,全球主题基金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投资以美国互联网公司为主的虚拟经济题材的。

然而,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股票泡沫破灭后,大量的互联网主题基金在经历了业绩和规模的双杀后都“熄火”了。

那段时间发行的互联网主题基金只有大概50只左右存活至今,它们大多也改了名字和投资范围,不再只投互联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又出现了很多过去投资者根本无法想象的主题基金,比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主题等等。

但从长期来看,全球主题基金表现优于大盘的概率其实不高。

首先,能长期运作下来就很困难。据统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主题基金在发行后10年之内就会面临清盘。

活下来的基金中,能战胜大盘的基金数量也寥寥无几。一个投资者买一只主题基金,它在长期不清盘且跑赢全球股票市场平均水平的胜率只有20%左右。

昔日赛道的瓦解?

中国基金行业的历史虽然相对较短,但从过去十年主题基金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实和全球市场的长期规律押着相同的韵脚。

2014-2015年的那轮牛市孕育了大量的主题基金,这也使得很多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接触到主题基金这类产品。

老基民应该还有印象,那段时间,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名字里包含“国企改革”、“文娱体育”、“互联网”等字眼的主题基金。

这些基金的诞生,正好和当时市场的“风口”息息相关。

比如,当时“国企改革”是大热话题,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动“互联网+”的概念,这些板块在当时市场上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于是,大家纷纷瞄准了这些“有未来”的领域,推出了相应的主题基金。

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都会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前途无限”的赛道,然而,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基金并未能持续辉煌。

2015年市场突然崩盘,这些基金的业绩也随之暴跌。

后来,因为业绩和规模的压力,它们中有一些 “为了活下去” ,甚至 “悄悄” 偏离了原有的投资主题,转而重仓市场的下一个 “风口” ——白酒。到了2021年,市场风格再度发生巨变,这些原本标榜投资“文体健康”、“国企改革”、“互联网”的主题基金,也开始买起了新能源半导体热门股。

到2021年,又一波主题基金热潮涌现,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主题大受欢迎,基金公司纷纷宣传这些主题是 “未来的长期方向”。

相信这段投资经历对于现在很多投资者来说,应该还历历在目。毕竟,当时买了这些主题基金的投资者,现在的投资收益可能还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从表面上看,跟着风口顺势而为是最“聪明”又省力的投资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实操难度是最大的。

投资主题基金实际上是在对未来下注,虽然你的预期回报很大,但这个赌注的风险也很高。

在回顾了海外和中国主题基金的发展之后,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发现就是,影响时代的主线会不断演进,而我们站在当下根本没办法看到那么长久的未来。

经过过去几年市场的毒打,相信很多人应该认识到了这一点:跟着当前新闻头条宣传的热点来做投资,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即便我们笃定科技能改变未来,凭借当前的信息,我们也无法光从政策、趋势以及风格等方面,来推测出未来这些主题的投资机会,相较于其他行业能带来多大的额外回报。

不过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所谓的“主题”和“赛道”会发生变化,但背后的增长故事不会变。

虽然主题基金这类产品,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增长股市和潜在超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但事实也证明,它们之中大多数编故事的能力要比实际赚钱的能力好得多。

怎样才能在主题基金上赚到钱?

那投资主题基金就真的不赚钱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晨星美国研究团队的同事经常形象地说,想要在主题基金上赚钱的概率,就像在赌马中赢得“三重彩”一样低——你需要精准地猜中一场比赛中的第一、二、三名。

买主题基金想要长期赚钱,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押中一个持续且长期有基本面支撑的主题

找到一个长期坚持该主题的基金

在合适的时机入场

为什么说操作起来难?因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旦都对了,回报相当可观。但问题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在这三点上都“做对”的概率太低了。

光是找到一个能持续、且真正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题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

股市从来不缺题材股,一天一个新概念,今天一个“元宇宙”,明天一个“ChatGPT”。但这到底是长期趋势,还是炒作?

同时,长期增长本身也存在着无法预测的风险,比如现在人工智能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在未来监管的介入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又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投资者仅仅把握好主题是不够的,能不能找到一个“坚持到底”的基金也是个难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便你对这个主题再有信心,很多基金自己扛不住也会更改契约,偏离原有的投资范围,甚至直接清盘。

主题投资的本质决定了它一个基于预期的击鼓传花游戏——你买入一只股票,不是因为看好基本面,而是基于大家对它未来的预期,认为将来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上买走。

当一个主题成为头条新闻时,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市场很可能早就察觉到了这个机会。当一个或多个主题基金被设计出来,试图“帮你”捕捉趋势的时候,这些赛道很可能已经很拥挤了。

在主题投资中,如果“来得晚”,投资回报一定不会太好。

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从十年前的国企改革到互联网+,再到现在的医药消费和新能源

这也是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好赚钱的时候,行情就到头了。

(责任编辑:138)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