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教育与科技的深度结合,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推力。教育智能硬件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载体,经过3年的跟踪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结合在教育智能硬件上的发生与演变。
从教育思维来看,优质教育内容成为了学习平板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教育智能硬件越来越关注细分学习痛点的解决,如聚焦于刷题练习的学练机、聚焦于作业采集分析的智能手写笔、聚焦于思维训练、注意力训练的早教产品,各教育场景正被硬件产品逐个覆盖,各教育需求正在逐步解决。
从科技基因来看,技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想法”。凯文·凯利的技术进化论提出:“要理解技术想要什么,并帮助其实现”。具体到教育智能硬件,可以发现学习平板的屏幕通过墨水屏、类纸膜等技术不断强调护眼以弥补液晶屏幕的不足,屏幕越来越大以更高效地输出;智能手写笔通过接入笔盒以提升续航和组网能力、实现课堂互动;词典笔跟屏幕、摄像头、折叠设计相结合以完善功能。技术自身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更新。
可喜的是,这二者的发展并不是背道而驰的,如墨水护眼屏和刷题练习场景的有效结合,这一组合进化还体现在学习平板、词典笔、智能手写笔等多产品中,以更好地解决特定教学场景下的痛点需求和功能提效问题。
本次报告作为教育智能硬件系列报告的第三篇,从中、美两个国家,校内校外两个市场,产品-渠道-模式-生态多个层次,市场供给与用户需求两端,对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进行全盘分析。本次报告艾瑞咨询联合天猫平台进行共同发布,以期为行业输出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与洞察。
美国校内—应用现状
教育大屏渗透率低,平板、笔记本电脑为主,当前Chromebook地位强势
在海外市场,学习平板与笔记本电脑是更为主流的教育智能硬件,截止2023年,全球每天有5000万师生使用Chromebook,而2022年海外教室交互平板(教育大屏)的渗透率不足10%。美国是海外市场的典型代表。根据Project Tomorrow的调查数据,2022-2023学年,美国84%的K12教师表示其学生有个人专属的设备。回顾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苹果、微软两大科技巨头开始竞相争夺美国教育市场,引领美国K12学校进入PC课堂,随着每台PC对应的学生数量持续下降,学生的数字素养持续提升,教育数字化逐步发展。2010年,苹果首度推出平板电脑iPad,谷歌不甘落后,于2011年推出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微软于2012年推出平板电脑二合一产品Surface。其中,谷歌的Chromebook在五年时间内便成为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教育设备,2015年Chromebook在美国K12学校中市场份额占比突破50%。尽管谷歌入局较晚,但在Chromebook引领下,谷歌逐渐反超苹果和微软,形成主导美国K12教育校内市场的态势。
中国校内—应用现状
教育大屏在校内全面铺开,学习平板、智能手写笔、XR设备多点开花
中国K12学校的教育智能硬件以教育大屏为主,教育大屏当前已在校内全面铺开,为交互平板应用最广泛的市场(教育领域占比达72%),但当前教育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格局也相对稳定,总体需求呈下滑态势,换机潮也尚未爆发。同时,学习平板、智能手写笔、XR设备在全国多点开花,处于区域或单校试点探索中。其中学习平板由于智慧课堂、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在2016年达到发展高峰,2018年护眼政策出台后规模迅速下降,当前校内市场存量有限;智能手写笔在江西省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但总体市场渗透率仍然很低;XR设备由于内容体系欠缺、需求不够刚性等问题,市场推广同样处于初期。
美国校外—应用现状
素质类硬件为主,基于语音技术的儿童互动陪伴类产品当前发展火热
美国校外教育智能硬件以素质教育类产品为主,从阅读、音乐、情感认知等多维度为孩子提供综合教育服务。20世纪前后,传统玩具厂商率先入局,如在原有毛绒玩具furby的基础之上加入口语练习功能。2015年前后,消费电子厂商紧随其后,如亚马逊推出Fire HD的儿童版,提供阅读、音乐、游戏等综合性儿童内容。近年来随着AI技术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新兴厂商开始探索新品类,其中基于语音技术、关注儿童互动陪伴方面的产品较为火热,如Moxie AI、Grok等产品,父母和孩子都被其互动体验所吸引。据World Metrics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配备语音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玩具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
中国校外—应用现状
学科类硬件为主,综合类产品一“板”独大,单功能产品多点开花
中国校外教育智能硬件以学科类产品为主,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特定的学习痛点,可大致分为多功能综合类产品和单功能工具类产品。综合类产品包含学习平板、作业灯、学生PC等,当前以学习平板单个品类独大,可解决上网课、刷题练习、绘本阅读等多种需求。单功能产品种类众多,各自解决不同细分场景下的痛点需求,如错题打印、翻译扫描、故事熏听等。从市场情况来看,传统品类如故事机、儿童智能手表的渗透率更高,创新品类如教育电子纸、听力宝、词典笔的满意度更高。
市场概览—市场规模
校外消费级575亿,校内机构级164亿,预计2027年共计近千亿元
就校外消费级产品而言,教培机构的入局为学习平板带来新的增量,学练机为教育电子纸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听力宝作为儿童专属便携设备成为市场黑马。同时,儿童手表、错题打印机等产品市场逐渐饱和,发展空间收窄,词典笔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市场规模开始收缩。就校内机构级产品而言,教育大屏换机潮未现,超高渗透率下,市场规模持续收缩;护眼政策要求下,学习平板在校内发展持续遇冷;教育机器人作为非刚需产品,有效市场趋于饱和,叠加政府财政紧张的现状,市场同样呈收缩态势;相比之下,智能手写笔的应用价值逐渐被校方认可,XR设备的想象空间以及职教的刚需性逐步凸显,二者呈平稳发展态势。
市场竞争—消费级产品
旧品维稳与焕新、新品成长与淘汰,各品类在市场竞争中轮换清洗
校外消费级—学习平板
竞争走向标准化、专业化,独家资源、个性化内容与适配成关键竞争力
“内容为王”路线的重提,带领学习平板产品竞争走向专业化和标准化。早期的学习机强调内容资源的聚合,智能化、优质资源需求不高。后由于疫情的常态化发展,学习平板作为重要的网课载体,学习监管、大屏护眼、作业批改等需求旺盛,带动学习平板的工具属性竞争力增强。后“双减”时代,学习平板顺势承载了培训补习的需求,对高质量、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极致加强,学而思等教培企业的高光入场、AIGC技术的内容生成与适配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内容为王”的竞争路线。同时,随着学习平板的工具性配置成为行业共识,以及渠道能力逐渐成熟,独家优质的内容资源以及大模型支持下的内容生成与适配能力成为了差异化竞争力。
校外消费级—教育电子纸
技术思维下墨水屏解决护眼难题,教育思维下聚焦练习场景深化应用
电子纸起源于泛教育场景的阅读本,后搭载手写笔拓展至办公本,近期聚焦于练习场景成为学习本,逐渐深化了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就学练机而言,墨水屏技术在无蓝光频闪等方面解决了长时间液晶屏幕使用带来的护眼难题,是对液晶屏幕问题的技术补偿,代表着技术演变的思路。同时,从阅读场景、到办公场景、再到练习场景,是教育场景的逐渐深化,代表着教育思维的逐步渗透。技术和教育思维的融合相应,才有了学练机的产品形态。学练机的畅销一举拉动教育电子纸的增长,为教育智能硬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聚焦于练习场景,且墨水屏本身的特性限制,学练机更可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细分品类。
校外消费级—词典笔
软硬功能由固定走向繁盛,大模型显著提升翻译、口语练习及跨科能力
词典笔在早期主要实现离线扫描功能,硬件形态较为固定,后随着新厂商的进入,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软硬功能逐渐活泛,软件增加口语练习等功能,内容拓展至全科,硬件屏幕更大,笔头也更宽;近期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软硬功能加速升级迭代。硬件通过外加摄像头、笔盒等配件,形态丰富多样,软件和内容依托大模型技术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虽然产品功能在逐步升级,但词典笔的行业均价却不断下探。作为单功能的工具类产品,词典笔的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产品难分档,产品升级跟进速度快,市场快速成熟并进入价格战,产品毛利逐渐走低,市场格局和体量趋于稳定。
校内机构级—教育交互大屏
国内增长见顶,竞争格局稳定,海外市场探索和AIGC赋能教师为新方向
教育交互大屏在中国基础教育校内的渗透率接近饱和,近年来销量呈现连续下降的态势,且换机潮尚未来临,业务更多依赖设备的更新与维修,需求不稳定。同时,当前国内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成本结构清晰,利润空间也较低。从增长机会点来看,当前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低,且各国政策在积极推动,海外市场由此成为各厂商发力的重点方向。同时教育大屏也是AIGC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AIGC应用可辅助教师完成部分备课规划、作业批改的工作,帮助教师节省大量时间,是AIGC应用中兼具刚需性与较高落地成熟度的场景。同时,教育大屏在中国校内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型的用户习惯,体验好、效率高的应用可能实现长期的增值盈利模式。
校内机构级—智能手写笔
“一人一码”等技术推动智慧作业应用落地,需求端逐步提升价值认可
相比于教育大屏、学习平板,智能手写笔在校内的渗透率目前较低,但在自主编解码技术、“一人一码”技术突破下,常态化应用逐渐得以实现。从应用模式来看,教师用笔模式适合前期探索,学生用笔模式通常在验证后推广。从应用现状来看,当前一线城市以市/区一级的整体覆盖为主,学生用笔占据主导,二、三线城市以示范校为主进行建设,学生和教师用笔均有落地。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发展、精准教学的推进,需求端对于智能手写笔的应用价值认可度逐渐提升。展望未来,教育大屏的广泛覆盖及其与智能手写笔应用功能的无缝衔接,或将推动智能手写笔的快速普及。同时,智能手写笔可以支持无感的学情数据采集,进而为AIGC技术落地提供常态化的数据支持。
渠道分析—消费级渠道
获知渠道多元,购买渠道集中,渠道特色及品类青睐差异鲜明
用户的产品信息获知以线上渠道为主,呈现多样化趋势,淘宝电商、线上软文和硬广、私域熟人分享等常用的在线平台都是用户获知的重要渠道,其中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占比更大。但在进一步的购买行为中,仍以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线下专卖店为主,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成熟且可信赖的渠道。究其原因,各渠道存在着鲜明的特色和品类青睐差异。尽管当前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流量更大,新客更多,但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更为成熟,用户消费习惯成型且信赖度更高,承接了部分直播平台的流量。同时,硬件作为实体的科技产品,体验感和即时获得感也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像平板这样的高价产品而言,线下的试用体验更容易促成下单。
渠道分析—机构级渠道
公立校流程复杂,政企共同青睐区域集采模式,进校项目多样
从进校流程来看,包含前期的需求对接与论证、中期的试点验证、后期的采购落地等,其中尤其以公立校的进校流程更为复杂,存在多个层级的提报与审批,横跨周期时间也更长。私立校的采购流程相对简单,学校自主权也更大。当前,政府有意通过区域性的统一采购以提高数字化转型建设效率,同时打破信息孤岛进行统一平台的建设。企业也有意引导政府推动区域集采,从而落地更大的项目订单。但区域集采与渠道成熟的大型公司更为契合,初期进入校内市场的企业,仍以突破私立校项目为主。从进校项目来看,不同品类在进校项目上有所差异,总体基本是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室、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科创实验室等项目。
模式分析—传统模式
软硬功能、内容资源等一次售卖为主,增值服务模式尚未发力但未来可期
从现状来看,当前仍以通过产品盈利的模式为主,如软硬功能、内容资源等。数据服务、广告推送等通过用户盈利的方式仍十分少见。在通过产品盈利的模式中,软硬功能加内容资源的“一次售卖”模式为主流,用户对教育类硬件天然存在优质内容的期待,更注重购买当下的获得感。当前尚未出现因为增值服务收费而占据较大营收贡献的品类。但随着产品渗透率的提高,因品牌信任或产品依赖而带来的增值服务多次收费或将成为未来可期的模式,如学习平板中独家优质教育资源的收费更新,或教育大屏中辅助教师教研的高级工具等。从用户调研来看,接受增值服务付费的用户已占据近一半的比例。
模式分析—创新模式
线上录播自学+线下伴学服务,AI智习室变革传统模式,满足供需多重需求
通过线上的平板自学,线下的伴学服务,AI智习室变革了传统线下教培的服务模式,本质上是用平板替代老师,用自习室、伴学服务营造闭环服务,以打造更加高效、低成本、合规的商业模式。在订阅制收费模式下,学习平板厂商是自习室主体的上游,不直接作为盈利项,而是成为整个AI智习室的核心部分。AI智习室根据学生的使用时长和科目,收取会员或订阅费盈利。在体验制收费模式下,自习室既可作为体验中心,促进平板销售,也可作为学习中心,支持学生购买产品后的试用和长期订阅服务。这样灵活高效的模式,可以解决供需双方不同的痛点。对供给方而言,产品方面可以形成服务闭环,增加盈利点,渠道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线下门店和校区,以及发挥体验中心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下沉市场。对需求方而言,可解放家长且提供伴学服务,也可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AI伴学服务和指导,以提高其自学能力。但行业仍需注意该模式的长期合规性,以及以平板代替老师的有效性和技术伦理问题。
生态分析
产品生态促进数据协同提高产品性能,用户生态推动消费决策与价值拓展
长期来看,生态的建设和运营能为企业带来更加长远的发展空间,包含产品生态和用户生态两个方面。产品生态首先需要依赖硬件的数据搜集作用,不同硬件搜集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数据,最后汇集形成完整的用户画像,并支持各硬件中软件功能的个性化落地。常态化、全场景的学情数据融通,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用户生态指的是用户体量足够大之后形成的品牌心智和依赖,在同类产品中,可实现该品牌的更短决策与优先下单。进一步发展,可基于品牌实现低龄产品向高龄产品的拓展,覆盖用户更长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实现由低价产品向高价产品的拓展,挖掘更多的高价值用户。
调研说明
01 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艾瑞艾克帮在线调研社区收集样本,针对近两年内为孩子购买过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家长进行调查。调研旨在从孩子家庭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用品采购者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各类型教育智能硬件在孩子学习中的定位、具体应用场景、家长评价、购买驱动力以及当前存在的痛点。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各品类教育智能硬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把握家长对教育智能硬件的看法和需求,发现目前教育智能硬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育智能硬件厂商的产品研发与改进、用户触达和营销等各环节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02 调研样本说明
教育智能硬件家长用户画像
31-45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中高家庭收入水平的职业白领女性居多
负责孩子教育且近两年来购买过教育智能硬件的家长用户以31-45岁的母亲居多,多数生活在经济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家庭月收入多分布在1-5万元;职业集中在办公室白领,近七成任职管理类职务;孩子在各个学段均有覆盖,其中小学生家长比例更大。
用户的孩子教育投入
用户重视孩子的教育投入,七成家长在双减后增加了教育智能硬件的支出
教育智能硬件用户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孩子教育支出的角度来看,59.1%的用户将20%以上的家庭总消费用于孩子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客观上抑制了校外培训的过热现象,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辅导能力和精力有限,如何在家庭场景中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成为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本次调研发现70.4%的用户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增加了教育智能硬件的支出,将其作为支持孩子在家自主学习的新途径,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条件。
用户购买的硬件品类分布
各学段学生的产品分层明显,学习平板、词典笔和手表是最常用品类
62.4%的家长用户为孩子购买了学习平板,集成多种学习功能的学习平板成为硬件中的主流品类和中小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类用户年龄或有逐渐下沉趋势,部分学前家庭开始给孩子配备学习平板。在教育电子纸中,兼顾学习和练习的学练机尽管发展快速但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明显地体现在用户的购买渗透上。词典笔成为用户购买最多的单功能学练类产品。智能手表几乎贯穿了孩子的全学段,同时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在中学阶段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家长有所增多,对手表产生替代作用。
各学段孩子在教育智能硬件的应用上呈现明显差异:在学前阶段,多样的早教机和与绘本配套的点读笔是主流;在小学阶段,学习平板、词典笔和智能手表成为标配;初高中阶段,硬件品类进一步丰富,学习平板、词典笔和错题打印机成为更常见的组合。
用户购买的硬件价格分布
平板等大件多在2000-4000元区间,笔、表等单功能小件多在800元内
教育智能硬件各品类价格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作为主流品类,学习平板因品牌和型号众多,呈现明显的产品价格层次,用户主要选择2000-4000元区间的产品,平均价格为3414.3元,基本上和通用消费电子类平板在一个价格层次。词典笔和智能手表价格跨度较大,用户以购买200-1000元区间居多,其中词典笔平均价格在584.8元,智能手表在699.0元;听力宝和错题打印机以500元以下的价格为主,其中听力宝平均价格在365.9元,错题打印机在281.8元。电子单词卡的价位多在200元以下,价格相对最低,平均价格在228.5元水平。
用户在硬件增值服务上的观点
用户的付费观点不一,过半倾向硬件买断制,近半支持优质内容收费
近80%的家长用户接触过教育智能硬件需要额外购买的教育内容或者增值服务,其中35.4%曾有过购买行为。在教育智能硬件的付费模式上,参与本次调研的家长用户产生了一定观点上的分歧:有54.7%的家长表示更习惯于传统的一次性简单明了的购买模式,认为教育智能硬件应该是买断制的,硬件费用需要包括后续所有的教育内容更新和增值服务,不应该再额外收费;而另有45.3%的家长用户持不同观点,他们更认为教育智能硬件只是一种载体和平台,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更新和增值服务可以适当收费,更认可优质教育资源的商业价值。
趋势建议—校内产品
求全:全链条的教学环节覆盖,一体化系统、生态建设及运营
在我国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多媒体教室、“三通两平台”等教学环境建设取得重要成效的新阶段,深入教学环节的数字化建设更加依赖各类教育智能硬件。从发达国家美国来看,通过学习平板/笔记本电脑覆盖教学全环节,可显著提高教育数字化水平,打通数据在各教学环节和场景的流转及高效利用。当前中国校内的教育智能硬件应用仍较为分散,各教学环节未实现硬件的统一,不同环节硬件应用的成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放眼未来,学习平板作为更加综合的品类,在改善护眼问题、降低单价后仍可能存在机会。同时,超高覆盖率的教育大屏搭配无感采集的智能手写笔,亦有可能成为行之有效的模式,但更考验一体化系统、生态建设及运营能力。
趋势建议—校外垂类产品
求深:深挖有效细分场景+适配产品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渠道=爆款产品
不同于校内完整、闭环的学习场景,校外的学习场景和痛点需求更加分散,除了综合类的学习平板外,各类畅销的垂直品类无外乎均找到了有效的细分场景,传统品类中有专注于外出定位、沟通的儿童手表,专注于单词和句子翻译的词典笔等,创新品类中有专注于听力阅读、口语练习的听力宝、专注于护眼功能下刷题练习的学练机等。在具备了有效细分场景这一必要条件之后,寻找到适应时代发展、匹配品类特点的渠道则成为关键的下一步。在线上渠道未兴起的时代,儿童手表更依赖线下商超和专卖店;随着电商平台、私域社群的发展,更低客单价、更易流转的错题打印机、词典笔、电子单词卡流行起来;短视频时代,直播讲解、公域引流更适合新品类的推广,成为听力宝、学练机等创新品类的关键销售渠道。未来,教育智能硬件仍需要进一步深挖更多的细分场景,并结合适配产品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渠道,以打造特定场景的爆款产品。
趋势建议—校外综合产品
分层:M型发展,高价位重内容和交互,低价位重性价比,中等价位收窄
当前校外的综合功能产品以学习平板一类独大。从应用趋势来看,未来学习平板市场可能呈M型发展,高、低价位产品持续起量,中等价位产品市场收窄。对高价位产品而言,当前独家优质内容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用户可能更看重个性化、陪伴性的交互体验。这类产品以高线城市高收入家庭为主,家长对孩子教育投入高,青睐绝对的大品牌,对教育内容有高要求,对前沿科技应用有认知。对低价位产品而言,在新兴电商的低价策略、头部厂商的低价产品推广中,低价产品势头强劲。这类产品以下沉市场用户为主,他们有着一定教育投入预算和硬件购买理念,但对内容优质程度感知低,青睐护眼功能、产品配件等硬件创新。而中等价位产品由于内容、功能、价格均不具鲜明优势,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市场份额逐步收窄。
(网经社讯)教育与科技的深度结合,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推力。教育智能硬件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载体,经过3年的跟踪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结合在教育智能硬件上的发生与演变。
从教育思维来看,优质教育内容成为了学习平板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教育智能硬件越来越关注细分学习痛点的解决,如聚焦于刷题练习的学练机、聚焦于作业采集分析的智能手写笔、聚焦于思维训练、注意力训练的早教产品,各教育场景正被硬件产品逐个覆盖,各教育需求正在逐步解决。
从科技基因来看,技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想法”。凯文·凯利的技术进化论提出:“要理解技术想要什么,并帮助其实现”。具体到教育智能硬件,可以发现学习平板的屏幕通过墨水屏、类纸膜等技术不断强调护眼以弥补液晶屏幕的不足,屏幕越来越大以更高效地输出;智能手写笔通过接入笔盒以提升续航和组网能力、实现课堂互动;词典笔跟屏幕、摄像头、折叠设计相结合以完善功能。技术自身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更新。
可喜的是,这二者的发展并不是背道而驰的,如墨水护眼屏和刷题练习场景的有效结合,这一组合进化还体现在学习平板、词典笔、智能手写笔等多产品中,以更好地解决特定教学场景下的痛点需求和功能提效问题。
本次报告作为教育智能硬件系列报告的第三篇,从中、美两个国家,校内校外两个市场,产品-渠道-模式-生态多个层次,市场供给与用户需求两端,对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进行全盘分析。本次报告艾瑞咨询联合天猫平台进行共同发布,以期为行业输出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与洞察。
美国校内—应用现状
教育大屏渗透率低,平板、笔记本电脑为主,当前Chromebook地位强势
在海外市场,学习平板与笔记本电脑是更为主流的教育智能硬件,截止2023年,全球每天有5000万师生使用Chromebook,而2022年海外教室交互平板(教育大屏)的渗透率不足10%。美国是海外市场的典型代表。根据Project Tomorrow的调查数据,2022-2023学年,美国84%的K12教师表示其学生有个人专属的设备。回顾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苹果、微软两大科技巨头开始竞相争夺美国教育市场,引领美国K12学校进入PC课堂,随着每台PC对应的学生数量持续下降,学生的数字素养持续提升,教育数字化逐步发展。2010年,苹果首度推出平板电脑iPad,谷歌不甘落后,于2011年推出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微软于2012年推出平板电脑二合一产品Surface。其中,谷歌的Chromebook在五年时间内便成为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教育设备,2015年Chromebook在美国K12学校中市场份额占比突破50%。尽管谷歌入局较晚,但在Chromebook引领下,谷歌逐渐反超苹果和微软,形成主导美国K12教育校内市场的态势。
中国校内—应用现状
教育大屏在校内全面铺开,学习平板、智能手写笔、XR设备多点开花
中国K12学校的教育智能硬件以教育大屏为主,教育大屏当前已在校内全面铺开,为交互平板应用最广泛的市场(教育领域占比达72%),但当前教育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格局也相对稳定,总体需求呈下滑态势,换机潮也尚未爆发。同时,学习平板、智能手写笔、XR设备在全国多点开花,处于区域或单校试点探索中。其中学习平板由于智慧课堂、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在2016年达到发展高峰,2018年护眼政策出台后规模迅速下降,当前校内市场存量有限;智能手写笔在江西省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但总体市场渗透率仍然很低;XR设备由于内容体系欠缺、需求不够刚性等问题,市场推广同样处于初期。
美国校外—应用现状
素质类硬件为主,基于语音技术的儿童互动陪伴类产品当前发展火热
美国校外教育智能硬件以素质教育类产品为主,从阅读、音乐、情感认知等多维度为孩子提供综合教育服务。20世纪前后,传统玩具厂商率先入局,如在原有毛绒玩具furby的基础之上加入口语练习功能。2015年前后,消费电子厂商紧随其后,如亚马逊推出Fire HD的儿童版,提供阅读、音乐、游戏等综合性儿童内容。近年来随着AI技术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新兴厂商开始探索新品类,其中基于语音技术、关注儿童互动陪伴方面的产品较为火热,如Moxie AI、Grok等产品,父母和孩子都被其互动体验所吸引。据World Metrics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配备语音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玩具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
中国校外—应用现状
学科类硬件为主,综合类产品一“板”独大,单功能产品多点开花
中国校外教育智能硬件以学科类产品为主,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特定的学习痛点,可大致分为多功能综合类产品和单功能工具类产品。综合类产品包含学习平板、作业灯、学生PC等,当前以学习平板单个品类独大,可解决上网课、刷题练习、绘本阅读等多种需求。单功能产品种类众多,各自解决不同细分场景下的痛点需求,如错题打印、翻译扫描、故事熏听等。从市场情况来看,传统品类如故事机、儿童智能手表的渗透率更高,创新品类如教育电子纸、听力宝、词典笔的满意度更高。
市场概览—市场规模
校外消费级575亿,校内机构级164亿,预计2027年共计近千亿元
就校外消费级产品而言,教培机构的入局为学习平板带来新的增量,学练机为教育电子纸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听力宝作为儿童专属便携设备成为市场黑马。同时,儿童手表、错题打印机等产品市场逐渐饱和,发展空间收窄,词典笔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市场规模开始收缩。就校内机构级产品而言,教育大屏换机潮未现,超高渗透率下,市场规模持续收缩;护眼政策要求下,学习平板在校内发展持续遇冷;教育机器人作为非刚需产品,有效市场趋于饱和,叠加政府财政紧张的现状,市场同样呈收缩态势;相比之下,智能手写笔的应用价值逐渐被校方认可,XR设备的想象空间以及职教的刚需性逐步凸显,二者呈平稳发展态势。
市场竞争—消费级产品
旧品维稳与焕新、新品成长与淘汰,各品类在市场竞争中轮换清洗
校外消费级—学习平板
竞争走向标准化、专业化,独家资源、个性化内容与适配成关键竞争力
“内容为王”路线的重提,带领学习平板产品竞争走向专业化和标准化。早期的学习机强调内容资源的聚合,智能化、优质资源需求不高。后由于疫情的常态化发展,学习平板作为重要的网课载体,学习监管、大屏护眼、作业批改等需求旺盛,带动学习平板的工具属性竞争力增强。后“双减”时代,学习平板顺势承载了培训补习的需求,对高质量、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极致加强,学而思等教培企业的高光入场、AIGC技术的内容生成与适配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内容为王”的竞争路线。同时,随着学习平板的工具性配置成为行业共识,以及渠道能力逐渐成熟,独家优质的内容资源以及大模型支持下的内容生成与适配能力成为了差异化竞争力。
校外消费级—教育电子纸
技术思维下墨水屏解决护眼难题,教育思维下聚焦练习场景深化应用
电子纸起源于泛教育场景的阅读本,后搭载手写笔拓展至办公本,近期聚焦于练习场景成为学习本,逐渐深化了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就学练机而言,墨水屏技术在无蓝光频闪等方面解决了长时间液晶屏幕使用带来的护眼难题,是对液晶屏幕问题的技术补偿,代表着技术演变的思路。同时,从阅读场景、到办公场景、再到练习场景,是教育场景的逐渐深化,代表着教育思维的逐步渗透。技术和教育思维的融合相应,才有了学练机的产品形态。学练机的畅销一举拉动教育电子纸的增长,为教育智能硬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聚焦于练习场景,且墨水屏本身的特性限制,学练机更可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细分品类。
校外消费级—词典笔
软硬功能由固定走向繁盛,大模型显著提升翻译、口语练习及跨科能力
词典笔在早期主要实现离线扫描功能,硬件形态较为固定,后随着新厂商的进入,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软硬功能逐渐活泛,软件增加口语练习等功能,内容拓展至全科,硬件屏幕更大,笔头也更宽;近期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软硬功能加速升级迭代。硬件通过外加摄像头、笔盒等配件,形态丰富多样,软件和内容依托大模型技术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虽然产品功能在逐步升级,但词典笔的行业均价却不断下探。作为单功能的工具类产品,词典笔的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产品难分档,产品升级跟进速度快,市场快速成熟并进入价格战,产品毛利逐渐走低,市场格局和体量趋于稳定。
校内机构级—教育交互大屏
国内增长见顶,竞争格局稳定,海外市场探索和AIGC赋能教师为新方向
教育交互大屏在中国基础教育校内的渗透率接近饱和,近年来销量呈现连续下降的态势,且换机潮尚未来临,业务更多依赖设备的更新与维修,需求不稳定。同时,当前国内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成本结构清晰,利润空间也较低。从增长机会点来看,当前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低,且各国政策在积极推动,海外市场由此成为各厂商发力的重点方向。同时教育大屏也是AIGC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AIGC应用可辅助教师完成部分备课规划、作业批改的工作,帮助教师节省大量时间,是AIGC应用中兼具刚需性与较高落地成熟度的场景。同时,教育大屏在中国校内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型的用户习惯,体验好、效率高的应用可能实现长期的增值盈利模式。
校内机构级—智能手写笔
“一人一码”等技术推动智慧作业应用落地,需求端逐步提升价值认可
相比于教育大屏、学习平板,智能手写笔在校内的渗透率目前较低,但在自主编解码技术、“一人一码”技术突破下,常态化应用逐渐得以实现。从应用模式来看,教师用笔模式适合前期探索,学生用笔模式通常在验证后推广。从应用现状来看,当前一线城市以市/区一级的整体覆盖为主,学生用笔占据主导,二、三线城市以示范校为主进行建设,学生和教师用笔均有落地。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发展、精准教学的推进,需求端对于智能手写笔的应用价值认可度逐渐提升。展望未来,教育大屏的广泛覆盖及其与智能手写笔应用功能的无缝衔接,或将推动智能手写笔的快速普及。同时,智能手写笔可以支持无感的学情数据采集,进而为AIGC技术落地提供常态化的数据支持。
渠道分析—消费级渠道
获知渠道多元,购买渠道集中,渠道特色及品类青睐差异鲜明
用户的产品信息获知以线上渠道为主,呈现多样化趋势,淘宝电商、线上软文和硬广、私域熟人分享等常用的在线平台都是用户获知的重要渠道,其中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占比更大。但在进一步的购买行为中,仍以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线下专卖店为主,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成熟且可信赖的渠道。究其原因,各渠道存在着鲜明的特色和品类青睐差异。尽管当前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流量更大,新客更多,但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更为成熟,用户消费习惯成型且信赖度更高,承接了部分直播平台的流量。同时,硬件作为实体的科技产品,体验感和即时获得感也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像平板这样的高价产品而言,线下的试用体验更容易促成下单。
渠道分析—机构级渠道
公立校流程复杂,政企共同青睐区域集采模式,进校项目多样
从进校流程来看,包含前期的需求对接与论证、中期的试点验证、后期的采购落地等,其中尤其以公立校的进校流程更为复杂,存在多个层级的提报与审批,横跨周期时间也更长。私立校的采购流程相对简单,学校自主权也更大。当前,政府有意通过区域性的统一采购以提高数字化转型建设效率,同时打破信息孤岛进行统一平台的建设。企业也有意引导政府推动区域集采,从而落地更大的项目订单。但区域集采与渠道成熟的大型公司更为契合,初期进入校内市场的企业,仍以突破私立校项目为主。从进校项目来看,不同品类在进校项目上有所差异,总体基本是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室、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科创实验室等项目。
模式分析—传统模式
软硬功能、内容资源等一次售卖为主,增值服务模式尚未发力但未来可期
从现状来看,当前仍以通过产品盈利的模式为主,如软硬功能、内容资源等。数据服务、广告推送等通过用户盈利的方式仍十分少见。在通过产品盈利的模式中,软硬功能加内容资源的“一次售卖”模式为主流,用户对教育类硬件天然存在优质内容的期待,更注重购买当下的获得感。当前尚未出现因为增值服务收费而占据较大营收贡献的品类。但随着产品渗透率的提高,因品牌信任或产品依赖而带来的增值服务多次收费或将成为未来可期的模式,如学习平板中独家优质教育资源的收费更新,或教育大屏中辅助教师教研的高级工具等。从用户调研来看,接受增值服务付费的用户已占据近一半的比例。
模式分析—创新模式
线上录播自学+线下伴学服务,AI智习室变革传统模式,满足供需多重需求
通过线上的平板自学,线下的伴学服务,AI智习室变革了传统线下教培的服务模式,本质上是用平板替代老师,用自习室、伴学服务营造闭环服务,以打造更加高效、低成本、合规的商业模式。在订阅制收费模式下,学习平板厂商是自习室主体的上游,不直接作为盈利项,而是成为整个AI智习室的核心部分。AI智习室根据学生的使用时长和科目,收取会员或订阅费盈利。在体验制收费模式下,自习室既可作为体验中心,促进平板销售,也可作为学习中心,支持学生购买产品后的试用和长期订阅服务。这样灵活高效的模式,可以解决供需双方不同的痛点。对供给方而言,产品方面可以形成服务闭环,增加盈利点,渠道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线下门店和校区,以及发挥体验中心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下沉市场。对需求方而言,可解放家长且提供伴学服务,也可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AI伴学服务和指导,以提高其自学能力。但行业仍需注意该模式的长期合规性,以及以平板代替老师的有效性和技术伦理问题。
生态分析
产品生态促进数据协同提高产品性能,用户生态推动消费决策与价值拓展
长期来看,生态的建设和运营能为企业带来更加长远的发展空间,包含产品生态和用户生态两个方面。产品生态首先需要依赖硬件的数据搜集作用,不同硬件搜集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数据,最后汇集形成完整的用户画像,并支持各硬件中软件功能的个性化落地。常态化、全场景的学情数据融通,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用户生态指的是用户体量足够大之后形成的品牌心智和依赖,在同类产品中,可实现该品牌的更短决策与优先下单。进一步发展,可基于品牌实现低龄产品向高龄产品的拓展,覆盖用户更长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实现由低价产品向高价产品的拓展,挖掘更多的高价值用户。
调研说明
01 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艾瑞艾克帮在线调研社区收集样本,针对近两年内为孩子购买过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家长进行调查。调研旨在从孩子家庭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用品采购者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各类型教育智能硬件在孩子学习中的定位、具体应用场景、家长评价、购买驱动力以及当前存在的痛点。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各品类教育智能硬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把握家长对教育智能硬件的看法和需求,发现目前教育智能硬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育智能硬件厂商的产品研发与改进、用户触达和营销等各环节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02 调研样本说明
教育智能硬件家长用户画像
31-45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中高家庭收入水平的职业白领女性居多
负责孩子教育且近两年来购买过教育智能硬件的家长用户以31-45岁的母亲居多,多数生活在经济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家庭月收入多分布在1-5万元;职业集中在办公室白领,近七成任职管理类职务;孩子在各个学段均有覆盖,其中小学生家长比例更大。
用户的孩子教育投入
用户重视孩子的教育投入,七成家长在双减后增加了教育智能硬件的支出
教育智能硬件用户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孩子教育支出的角度来看,59.1%的用户将20%以上的家庭总消费用于孩子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客观上抑制了校外培训的过热现象,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辅导能力和精力有限,如何在家庭场景中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成为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本次调研发现70.4%的用户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增加了教育智能硬件的支出,将其作为支持孩子在家自主学习的新途径,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条件。
用户购买的硬件品类分布
各学段学生的产品分层明显,学习平板、词典笔和手表是最常用品类
62.4%的家长用户为孩子购买了学习平板,集成多种学习功能的学习平板成为硬件中的主流品类和中小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类用户年龄或有逐渐下沉趋势,部分学前家庭开始给孩子配备学习平板。在教育电子纸中,兼顾学习和练习的学练机尽管发展快速但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明显地体现在用户的购买渗透上。词典笔成为用户购买最多的单功能学练类产品。智能手表几乎贯穿了孩子的全学段,同时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在中学阶段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家长有所增多,对手表产生替代作用。
各学段孩子在教育智能硬件的应用上呈现明显差异:在学前阶段,多样的早教机和与绘本配套的点读笔是主流;在小学阶段,学习平板、词典笔和智能手表成为标配;初高中阶段,硬件品类进一步丰富,学习平板、词典笔和错题打印机成为更常见的组合。
用户购买的硬件价格分布
平板等大件多在2000-4000元区间,笔、表等单功能小件多在800元内
教育智能硬件各品类价格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作为主流品类,学习平板因品牌和型号众多,呈现明显的产品价格层次,用户主要选择2000-4000元区间的产品,平均价格为3414.3元,基本上和通用消费电子类平板在一个价格层次。词典笔和智能手表价格跨度较大,用户以购买200-1000元区间居多,其中词典笔平均价格在584.8元,智能手表在699.0元;听力宝和错题打印机以500元以下的价格为主,其中听力宝平均价格在365.9元,错题打印机在281.8元。电子单词卡的价位多在200元以下,价格相对最低,平均价格在228.5元水平。
用户在硬件增值服务上的观点
用户的付费观点不一,过半倾向硬件买断制,近半支持优质内容收费
近80%的家长用户接触过教育智能硬件需要额外购买的教育内容或者增值服务,其中35.4%曾有过购买行为。在教育智能硬件的付费模式上,参与本次调研的家长用户产生了一定观点上的分歧:有54.7%的家长表示更习惯于传统的一次性简单明了的购买模式,认为教育智能硬件应该是买断制的,硬件费用需要包括后续所有的教育内容更新和增值服务,不应该再额外收费;而另有45.3%的家长用户持不同观点,他们更认为教育智能硬件只是一种载体和平台,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更新和增值服务可以适当收费,更认可优质教育资源的商业价值。
趋势建议—校内产品
求全:全链条的教学环节覆盖,一体化系统、生态建设及运营
在我国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多媒体教室、“三通两平台”等教学环境建设取得重要成效的新阶段,深入教学环节的数字化建设更加依赖各类教育智能硬件。从发达国家美国来看,通过学习平板/笔记本电脑覆盖教学全环节,可显著提高教育数字化水平,打通数据在各教学环节和场景的流转及高效利用。当前中国校内的教育智能硬件应用仍较为分散,各教学环节未实现硬件的统一,不同环节硬件应用的成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放眼未来,学习平板作为更加综合的品类,在改善护眼问题、降低单价后仍可能存在机会。同时,超高覆盖率的教育大屏搭配无感采集的智能手写笔,亦有可能成为行之有效的模式,但更考验一体化系统、生态建设及运营能力。
趋势建议—校外垂类产品
求深:深挖有效细分场景+适配产品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渠道=爆款产品
不同于校内完整、闭环的学习场景,校外的学习场景和痛点需求更加分散,除了综合类的学习平板外,各类畅销的垂直品类无外乎均找到了有效的细分场景,传统品类中有专注于外出定位、沟通的儿童手表,专注于单词和句子翻译的词典笔等,创新品类中有专注于听力阅读、口语练习的听力宝、专注于护眼功能下刷题练习的学练机等。在具备了有效细分场景这一必要条件之后,寻找到适应时代发展、匹配品类特点的渠道则成为关键的下一步。在线上渠道未兴起的时代,儿童手表更依赖线下商超和专卖店;随着电商平台、私域社群的发展,更低客单价、更易流转的错题打印机、词典笔、电子单词卡流行起来;短视频时代,直播讲解、公域引流更适合新品类的推广,成为听力宝、学练机等创新品类的关键销售渠道。未来,教育智能硬件仍需要进一步深挖更多的细分场景,并结合适配产品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渠道,以打造特定场景的爆款产品。
趋势建议—校外综合产品
分层:M型发展,高价位重内容和交互,低价位重性价比,中等价位收窄
当前校外的综合功能产品以学习平板一类独大。从应用趋势来看,未来学习平板市场可能呈M型发展,高、低价位产品持续起量,中等价位产品市场收窄。对高价位产品而言,当前独家优质内容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用户可能更看重个性化、陪伴性的交互体验。这类产品以高线城市高收入家庭为主,家长对孩子教育投入高,青睐绝对的大品牌,对教育内容有高要求,对前沿科技应用有认知。对低价位产品而言,在新兴电商的低价策略、头部厂商的低价产品推广中,低价产品势头强劲。这类产品以下沉市场用户为主,他们有着一定教育投入预算和硬件购买理念,但对内容优质程度感知低,青睐护眼功能、产品配件等硬件创新。而中等价位产品由于内容、功能、价格均不具鲜明优势,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市场份额逐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