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这一次,又要牺牲掉一批城市了

鸣金网

2周前

1个编制岗位,可能就是上百人竞争,竞争压力一点不输大城市的一个普通岗位。...真正能回家躺平的,不是有Q的就是有钱的,他们已经垄断了小城市的资源。...我们是想救市,但为什么好像迟迟没有效果,那是因为盘子太大,很难一次性盘活,既然如此,就集中力量去盘活一部分。

来源:大胡子说房(ID:dahuzishuofang)

者:雪莉

未来楼市怎么走,房价还能涨吗?

这个答案,越来越清晰了。

老妈前段时间回老家,说现在家里房价很便宜,有些楼龄大一点的房子,3-40万能买个3房了,有电梯有花园,住的也很舒服。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除了个别的次新房和学区房,价格还稳步在7000左右,其他老房子的掉价,很快很猛。

现在老家最低首付1.5成,房贷利率3.25%,买一套40万总价的房子首付才6万,月供1500

这个价格,和首付一辆车没什么两样,看到这,是不是回老家躺平感觉很容易了,但我却在思考:

小城市的房子,逐渐消费品化了。

未来你们问我的问题不会再是:房价能不能涨?

而是,你所在的城市,房子还能算是金融品吗?

各位,有个很惨烈又很痛的真相我必须告诉大家,未来一大批城市的房子,就是消费品,很难再涨。

而这两年,反而是最后一批人出逃的机会。

因为以后的城市格局,将会卷到极致。

01

买房,这件事开始没那么难了。

我老家不是鹤岗,只是粤北一个小城市,45分钟到广州南,1个半小时到深圳。

如此发达的交通网络,最大的问题就是助力年轻人大量出逃。

你老家建高铁不是吸引人才,而是加速人才出逃。

所以房价从2015年涨过一轮后,就每年开始跌,一直跌,现在你要想在我老家买一套房子,真不难,唯一你要思考的就是:值不值得。

而且你一定要站在消费品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因为只有消费品,才有值不值得的问题。

花个20万买个名牌包值得买,花个100万买豪车值得吗?

这个问题也同样适合用于买房子上。

以前你买房,而且是毫不犹豫的买房,因为它兼顾居住和金融属性,你给自己的退路是,自己住了,还能卖,甚至还能赚钱,傻子才不买。

但未来你要彻底把房子当成消费品去思考,因为未来小城市的定位,大概率就是成为大城市的燃料。

未来的城市格局就是:以牺牲小城市金融属性作为代价,来支撑大城市房子的上涨。

我之前就说过这个观点,但很多人的态度是,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大城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大城市的。

是的,但我说的是一个趋势,是想建议现在的你们:

如果你们还买得起,如果你们还买得了,早做打算。

小城市这几年的生活,也并不如大家想的就可以躺平,我了解到多数朋友的工资都是3-4000,好一点的5-6000左右。

这个工资来供房压力确实不大,但小城市的物价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低,蔬菜水果,学费,课外辅导,几乎和大城市相差不大。

你要想轻松养活一家人,不难,但你想每年旅游、给孩子报一些补习班,钱包也有限。

而且,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更真实:

东三省这十年来累计消失6700多所小学,消失数量占总数量的一半,东三省小学生累计减少127.27万,占在校小学生数量的27%

根据预测,到2035年,全国小学和初中的需求将分别下降至9.28万和4.79万。

人口出生率下降,这已经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了,当孩子减少,精英教育就会盛行,而论教育资源,小城市是拼不过大城市的。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大城市的条件都好太多了。

我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是不是,但韶关很多村子的村小只能上到四年级,之后必须到城里上,因为村里根本没多少学生。

02

我以前说过一个观念,家贫走他乡,如果你家穷,就千万不要留在老家,这样你会更穷。

越是穷,就越是要机会多的地方去,这样你能获得金钱和资源的概率越大。

老家的社会结构早已稳定,钱和权的早已分配好,关键还在不断继承。

1个编制岗位,可能就是上百人竞争,竞争压力一点不输大城市的一个普通岗位。

真正能回家躺平的,不是有Q的就是有钱的,他们已经垄断了小城市的资源。

说句大实话,小城市的资源、行政效率、医疗内部,F败程度比大城市更严峻。

所以普通人尽量不要去小城市,除非你有强大的人脉和背景资源。

而且这一轮的一系列政策,也都提前预告了,接下来的城市格局,不再是均衡发展,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你会发现近期做了很多事情:

1、大城市的加速收储

2、大城市可以进行大基建,而无法保证回报率的小城市基建项目喊停。

3、鼓励农民市民化

4、不再限制商品限价和土拍限价,上海拍出地王。

4个政策,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变化了。

我们是想救市,但为什么好像迟迟没有效果,那是因为盘子太大,很难一次性盘活,既然如此,就集中力量去盘活一部分。

城市的选择,看似是个人的选择,但游戏规则的制定,早就设计好了。

未来给到大城市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多,而小城市,首要目标不是发展,而是化债。

你想过没有,如果大城市出台一系列抢人的政策,小城市如何招架呢?

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城市,房子其实就是成为消费品。

既然是消费品,完全可以等你要用才买,只有资产品,是要看入手时机的,也只有资产品,才更重视低买高卖的。

很多人说以后要回老家养老,买房等以后养老用,那完全可以等老了再买,没有人知道未来10年自己会不会改变当初自己的选择。

但只要是消费品的东西,会越往后越便宜,没必要用现在值钱的钱,去买未来不值钱的商品。

所以你有买小城市房子的想法,不是绝对刚需,我都劝你等一等,消费品,真的不用太着急。

但如果你已经拥有小城市的房子,而你自己却不在小城市生活、居住,我劝你赶紧做置换。

你现在还有可以置换的机会,因为大城市的房价跌了,门槛低了,就是低买的好时机了。

其实我们普通人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的,趋势如何,就跟着趋势走。

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走到现在,都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精英化教育、经济高速集中,人口高度聚集的过程,我们也不会例外。

唯一例外的是,我们的城市太多,不能都集中在几个城市,所以才要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把人就近集中,最后让小城市成为大城市的养分。

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03

当很多人的共识是不买房的时候,才是买房的好时机。

这句话多少有点刺耳,但又有点实在。

市场最危险的时候,是所有人都达成共识的时候。

不止是楼市,股票、基金任何投资市场都是如此。

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就要大涨,但马上可能就是调控。大家都看衰时,房价要大跌。

共识统一的时候,可能没有输家,但也绝对没有赢家。

市场各派互骂傻x的时候,才是真正有机会赚钱的时候。

回想2021年的房价,那个时候大家摇号都要去买,疯狂冲入楼市,哪怕是高利率,也在所不惜。

当时所有人的共识是现在不买,下个月还要再涨,结果调控来了,房价应声而跌。

现在当各种信号出台,调控放松,大家反而一致看衰,不敢入手。

人都是有羊群效应的,总觉得大家都这样想,哪怕吃亏,大家都一起吃亏,好像我也不亏。

所以为什么赚到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呢?这就是原因。

其实这一轮城市的大结局,早就在2022年就开始透露了。

2022年我们正式开启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你们要把这一系列的政策连起来看,不管是降首付降利率,还是限价的取消,又或是国家队下场收储,所有政策的目的,其实都指向一个结局:分化。

2024年我们正式进入了房改2.0时代,保障房体系也从今年逐步建立起来。

大家长在上一个周期通过打压房地产,让房价跌下来,这是给普通刚需一个上车的机会,从未来5年的周期来看,我们的房地产会逐步的新加坡化。

大部分买不起商品房的人,就让他们住进保障房里。

而剩下的商品房呢,必须让他保值增值,因为房子就是中国人财富的蓄水池。

这个蓄水池不能破,也不敢破,如果房价不涨,富人的财富就会流失,现在国家也已经看到了中国财富流失的问题,必须要让钱留在国内,那房价就一定要涨,否则富人就会把钱全部带走。

现在一定要给富人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入口,而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房子,就会是最好的财富蓄水池。

可房价太高,普通人买不起怎么办,所以才加快了收储的速度,让买不起的人也可以通过保障房,实现人人都有房住的时代。

这样的好处是,用低成本的居住方式,安抚了大部分人的情绪,同时也保住了土地财政能继续运转下去,最后是保证房价稳步上涨,财富保住了,钱才不会流失到海外。

所以房地产的终局其实早就在确定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品房,房价是必涨的,而三四线城市呢,大概率只能在分化下,沦为消费品。

我们不会再有普涨的时代了,大家那些在三四线的房子,留有一套自住就好了,剩下的可以做优化和置换。

而且本质上你们不是在优化房子,而是优化你们的财富结构。

房子的本质是大家的财产,是财富,房子的分化,本质也是财富在进行分化。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1个编制岗位,可能就是上百人竞争,竞争压力一点不输大城市的一个普通岗位。...真正能回家躺平的,不是有Q的就是有钱的,他们已经垄断了小城市的资源。...我们是想救市,但为什么好像迟迟没有效果,那是因为盘子太大,很难一次性盘活,既然如此,就集中力量去盘活一部分。

来源:大胡子说房(ID:dahuzishuofang)

者:雪莉

未来楼市怎么走,房价还能涨吗?

这个答案,越来越清晰了。

老妈前段时间回老家,说现在家里房价很便宜,有些楼龄大一点的房子,3-40万能买个3房了,有电梯有花园,住的也很舒服。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除了个别的次新房和学区房,价格还稳步在7000左右,其他老房子的掉价,很快很猛。

现在老家最低首付1.5成,房贷利率3.25%,买一套40万总价的房子首付才6万,月供1500

这个价格,和首付一辆车没什么两样,看到这,是不是回老家躺平感觉很容易了,但我却在思考:

小城市的房子,逐渐消费品化了。

未来你们问我的问题不会再是:房价能不能涨?

而是,你所在的城市,房子还能算是金融品吗?

各位,有个很惨烈又很痛的真相我必须告诉大家,未来一大批城市的房子,就是消费品,很难再涨。

而这两年,反而是最后一批人出逃的机会。

因为以后的城市格局,将会卷到极致。

01

买房,这件事开始没那么难了。

我老家不是鹤岗,只是粤北一个小城市,45分钟到广州南,1个半小时到深圳。

如此发达的交通网络,最大的问题就是助力年轻人大量出逃。

你老家建高铁不是吸引人才,而是加速人才出逃。

所以房价从2015年涨过一轮后,就每年开始跌,一直跌,现在你要想在我老家买一套房子,真不难,唯一你要思考的就是:值不值得。

而且你一定要站在消费品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因为只有消费品,才有值不值得的问题。

花个20万买个名牌包值得买,花个100万买豪车值得吗?

这个问题也同样适合用于买房子上。

以前你买房,而且是毫不犹豫的买房,因为它兼顾居住和金融属性,你给自己的退路是,自己住了,还能卖,甚至还能赚钱,傻子才不买。

但未来你要彻底把房子当成消费品去思考,因为未来小城市的定位,大概率就是成为大城市的燃料。

未来的城市格局就是:以牺牲小城市金融属性作为代价,来支撑大城市房子的上涨。

我之前就说过这个观点,但很多人的态度是,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大城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大城市的。

是的,但我说的是一个趋势,是想建议现在的你们:

如果你们还买得起,如果你们还买得了,早做打算。

小城市这几年的生活,也并不如大家想的就可以躺平,我了解到多数朋友的工资都是3-4000,好一点的5-6000左右。

这个工资来供房压力确实不大,但小城市的物价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低,蔬菜水果,学费,课外辅导,几乎和大城市相差不大。

你要想轻松养活一家人,不难,但你想每年旅游、给孩子报一些补习班,钱包也有限。

而且,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更真实:

东三省这十年来累计消失6700多所小学,消失数量占总数量的一半,东三省小学生累计减少127.27万,占在校小学生数量的27%

根据预测,到2035年,全国小学和初中的需求将分别下降至9.28万和4.79万。

人口出生率下降,这已经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了,当孩子减少,精英教育就会盛行,而论教育资源,小城市是拼不过大城市的。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大城市的条件都好太多了。

我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是不是,但韶关很多村子的村小只能上到四年级,之后必须到城里上,因为村里根本没多少学生。

02

我以前说过一个观念,家贫走他乡,如果你家穷,就千万不要留在老家,这样你会更穷。

越是穷,就越是要机会多的地方去,这样你能获得金钱和资源的概率越大。

老家的社会结构早已稳定,钱和权的早已分配好,关键还在不断继承。

1个编制岗位,可能就是上百人竞争,竞争压力一点不输大城市的一个普通岗位。

真正能回家躺平的,不是有Q的就是有钱的,他们已经垄断了小城市的资源。

说句大实话,小城市的资源、行政效率、医疗内部,F败程度比大城市更严峻。

所以普通人尽量不要去小城市,除非你有强大的人脉和背景资源。

而且这一轮的一系列政策,也都提前预告了,接下来的城市格局,不再是均衡发展,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你会发现近期做了很多事情:

1、大城市的加速收储

2、大城市可以进行大基建,而无法保证回报率的小城市基建项目喊停。

3、鼓励农民市民化

4、不再限制商品限价和土拍限价,上海拍出地王。

4个政策,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变化了。

我们是想救市,但为什么好像迟迟没有效果,那是因为盘子太大,很难一次性盘活,既然如此,就集中力量去盘活一部分。

城市的选择,看似是个人的选择,但游戏规则的制定,早就设计好了。

未来给到大城市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多,而小城市,首要目标不是发展,而是化债。

你想过没有,如果大城市出台一系列抢人的政策,小城市如何招架呢?

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城市,房子其实就是成为消费品。

既然是消费品,完全可以等你要用才买,只有资产品,是要看入手时机的,也只有资产品,才更重视低买高卖的。

很多人说以后要回老家养老,买房等以后养老用,那完全可以等老了再买,没有人知道未来10年自己会不会改变当初自己的选择。

但只要是消费品的东西,会越往后越便宜,没必要用现在值钱的钱,去买未来不值钱的商品。

所以你有买小城市房子的想法,不是绝对刚需,我都劝你等一等,消费品,真的不用太着急。

但如果你已经拥有小城市的房子,而你自己却不在小城市生活、居住,我劝你赶紧做置换。

你现在还有可以置换的机会,因为大城市的房价跌了,门槛低了,就是低买的好时机了。

其实我们普通人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的,趋势如何,就跟着趋势走。

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走到现在,都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精英化教育、经济高速集中,人口高度聚集的过程,我们也不会例外。

唯一例外的是,我们的城市太多,不能都集中在几个城市,所以才要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把人就近集中,最后让小城市成为大城市的养分。

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03

当很多人的共识是不买房的时候,才是买房的好时机。

这句话多少有点刺耳,但又有点实在。

市场最危险的时候,是所有人都达成共识的时候。

不止是楼市,股票、基金任何投资市场都是如此。

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就要大涨,但马上可能就是调控。大家都看衰时,房价要大跌。

共识统一的时候,可能没有输家,但也绝对没有赢家。

市场各派互骂傻x的时候,才是真正有机会赚钱的时候。

回想2021年的房价,那个时候大家摇号都要去买,疯狂冲入楼市,哪怕是高利率,也在所不惜。

当时所有人的共识是现在不买,下个月还要再涨,结果调控来了,房价应声而跌。

现在当各种信号出台,调控放松,大家反而一致看衰,不敢入手。

人都是有羊群效应的,总觉得大家都这样想,哪怕吃亏,大家都一起吃亏,好像我也不亏。

所以为什么赚到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呢?这就是原因。

其实这一轮城市的大结局,早就在2022年就开始透露了。

2022年我们正式开启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你们要把这一系列的政策连起来看,不管是降首付降利率,还是限价的取消,又或是国家队下场收储,所有政策的目的,其实都指向一个结局:分化。

2024年我们正式进入了房改2.0时代,保障房体系也从今年逐步建立起来。

大家长在上一个周期通过打压房地产,让房价跌下来,这是给普通刚需一个上车的机会,从未来5年的周期来看,我们的房地产会逐步的新加坡化。

大部分买不起商品房的人,就让他们住进保障房里。

而剩下的商品房呢,必须让他保值增值,因为房子就是中国人财富的蓄水池。

这个蓄水池不能破,也不敢破,如果房价不涨,富人的财富就会流失,现在国家也已经看到了中国财富流失的问题,必须要让钱留在国内,那房价就一定要涨,否则富人就会把钱全部带走。

现在一定要给富人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入口,而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房子,就会是最好的财富蓄水池。

可房价太高,普通人买不起怎么办,所以才加快了收储的速度,让买不起的人也可以通过保障房,实现人人都有房住的时代。

这样的好处是,用低成本的居住方式,安抚了大部分人的情绪,同时也保住了土地财政能继续运转下去,最后是保证房价稳步上涨,财富保住了,钱才不会流失到海外。

所以房地产的终局其实早就在确定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品房,房价是必涨的,而三四线城市呢,大概率只能在分化下,沦为消费品。

我们不会再有普涨的时代了,大家那些在三四线的房子,留有一套自住就好了,剩下的可以做优化和置换。

而且本质上你们不是在优化房子,而是优化你们的财富结构。

房子的本质是大家的财产,是财富,房子的分化,本质也是财富在进行分化。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