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时间,深圳无人机巨头孵化出智驾独角兽

易简财经

3周前

2020年CES大会,大疆内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发布Horizon(地平线)、Tele-15(远程15)两款低价激光雷达产品,大疆自动驾驶业务初次进入大众视角。
来源 | 老胡看AI
作为一家由无人机公司孵化的车载业务,大疆车载用不到8年时间,成了智能驾驶赛道的一匹黑马。
与科技大厂、智驾供应商和主机厂相比,大疆进军智能驾驶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其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技术来自无人机技术,大疆为飞行器提供空间识别和标定的开发了双目避障系统,这些在感知、定位、决策、规划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帮助大疆顺利迁移到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大疆车载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通过降低硬件成本和算法优化,大疆为车企提供平价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与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比亚迪、奇瑞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预计2024年将有超过20款搭载大疆车载系统的车型上市。
从行业影响力来看,大疆车载的崛起,推动了智能驾驶行业的成本竞争,促使其他公司也开始关注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为智能驾驶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成立背景
大疆进军智能驾驶领域始于2015年,大疆在美国硅谷设立了一个拥有1000多平米办公室的研发中心,聘请特斯拉前自动驾驶系统工程总监达伦·里卡尔多(Darren Liccardo)和苹果前天线设计团队负责人罗布·施鲁伯(Rob Schlub)加入。
基于里卡尔多过去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经历,随后两年时间里,大疆筹建自动驾驶汽车部门和研发团队的消息不断传出,但均被官方否认。

2016年,大疆正式成立车载项目团队,最初规模不足10人,初期成员主要来自飞控和视觉部门,由沈劭劼领导,马陆负责协调大疆内部资源支持,团队同时探索L2和L4两条路线。

但在硅谷那边,由于早期尝试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里卡尔多在2017年年中离开大疆,几个月后,施鲁伯也离开了。

2018年,大疆获得深圳市第一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开始在开放道路测试。

2019年,大疆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确认合作关系;对研发体系的整顿调整后,大疆车载成为大疆内部独立的事业部,L2与L4路线开始并行。

2020年CES大会,大疆内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发布Horizon(地平线)、Tele-15(远程15)两款低价激光雷达产品,大疆自动驾驶业务初次进入大众视角。

2021年,大疆车载的L4团队被并入L2团队,公司集中资源发展L2级别自动驾驶;4月12日,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加入智能驾驶赛道。

2022年9月,首款大疆智驾的量产车型宝骏KiWi EV上市,大疆智驾系统正式「上车」落地。

2023年7月,大疆车载推出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名为「成行」,该平台通过「强视觉在线实时感知、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等特点,实现包括城区记忆行车/ 城区领航驾驶在内的L2+智能驾驶功能。

2023年,大疆车载部门从大疆拆分出来,成立「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营。

团队组成

大疆车载的创始管理团队几乎来自大疆无人机项目。

2023年,大疆车载部门正式从大疆拆分出来,成立「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朱露担任总经理兼法人代表,马陆担任监事,团队由沈劭劼领导,马陆负责协调大疆各部门支持车载团队。大疆仍是卓驭科技的股东,原大疆车载团队也获得了相应股份。

公开信息显示,大疆车载团队从2020年底的500人,一年后翻了一倍至超1000人。其中,近70%为研发人员,90%工程师来自知名OEM和Tier 1厂商,硕博比例达到87%,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专利已经超过1500项。

沈劭劼:大疆车载负责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无人飞行器领域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状态估计、自主导航等。

马陆:2014年博士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2016年加入大疆,目前在大疆车载部门主要做团队管理工作,负责业务交付、人事任命等。

刘思康:大疆车载规控组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曾参与Waymo的无人车规划,2020年初加入大疆车载团队。

马建云:整车工程部负责人,2014年加入大疆,最初是大疆飞控系统团队成员。

陈晓智:感知组负责人,2017年6月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大疆担任算法研究员,向马陆汇报。

极致性价比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大派系:

高算力、多传感器融合派: 以华为、小鹏汽车为代表,强调通过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安全性更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低成本、视觉为主派: 以特斯拉、大疆车载为代表,主张通过算法优化,减少对高成本硬件的依赖,以低成本方案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主打性价比。

大疆车载的技术路线属于后者,其核心策略是通过优化算法,降低对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依赖,以较低的硬件成本实现L2+级别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并逐步将L3级自动驾驶功能下放到更低价位的车型上。

商业策略上,大疆车载选择打「极致性价比」的牌,通过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打入市场,使售价15万元以下的车型也能使用。

曾有媒体人士表示,「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支持行泊一体,成本区间定在了5000元到15000元,与市面上动辄数万元起步的激光雷达方案相比,大疆的成本优势遥遥领先。」

大疆之所以能做到「极致性价比」,其成本优势主要由三方面组成:

低算力需求:大疆车载的解决方案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算力需求降低至20TOPS,甚至可以只用7-9颗摄像头搭配32TOPS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实现区域记忆行车功能,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让15万元以下的车型也能负担得起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不依赖高精地图:高精地图的测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需要不断更新,成本高昂。「成行」不依赖高精地图,现在也有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宣传无图智驾方案,以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减少雷达使用:大疆车载的方案可以减少甚至完全不使用成本较高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据德邦证券的信息显示,传统毫米波雷达单颗成本一般在250元至400元之间,而激光雷达的单颗成本则高达6000元至7000元。

此外,大疆车载与车企保持灵活的合作模式,大疆车载负责人沈邵劼曾表示:

「我们更多秉承的是如何让车企以尽量低的代价,来获得想要的智能驾驶产品。这里的代价既包括BOM成本,也包括开发成本。具体展开,我们既有全栈式交付,即传感器+域控+软件,也有双目+域控、再集成额外其他传感器的半全栈交付,也会有我们把软件写在其他家的域控上面,再进行功能落地的合作模式,甚至还有一些更深入的合作模式。」

通过以上策略,大疆车载将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成本压缩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使其产品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吸引了众多车企的合作意向。

主要产品

大疆车载的系统产品主要基于「成行平台」,主要面向8-20万元级别的车型市场——该市场占据了国内车市7成份额。

该平台最大特点是低成本、高性能和灵活性,旨在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到更多车型上。

该平台包含多种配置,以满足不同车型和功能需求:

基础版:使用7颗摄像头和算力为32TOPS的德州仪器芯片,可以实现高速NOA和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该方案硬件成本仅需5000元,已在宝骏云朵、奇瑞iCar03和悦也Plus等车型上量产。

升级版: 使用7颗摄像头和算力为100TOPS的高通骁龙8650芯片,可以实现无高精地图、无激光雷达的城市领航功能。该方案硬件成本仅需7000元,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

高配版:使用10颗摄像头、高通骁龙8650芯片和「激目」系统(惯导三目及激光雷达总成),可以实现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硬件成本约8000元。该方案预计2025年底开始上车。

大疆车载的技术路线经历了从单一传感器到多传感器融合的演变过程。

早期,大疆车载主要依靠双目视觉技术,通过两个摄像头模拟人眼,可以感知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信息,实现避障等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大疆车载开始引入更多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以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大疆车载推广的「成行平台」的升级版和高配版,目标是将城市NOA功能普及到15万元级别以上车型,同时,大疆车载也在探索激光雷达技术。

今年3月,大疆车载发布了「惯导三目及激光雷达总成」技术,简称「激目」,该系统将于2025年开始上车,与L3异构域控制器组合配置,有望在2026年左右,将L3级自动驾驶能力下放到25万元左右级别的车型。
融资及估值情况

2023年8月,有消息称大疆车载团队在接受外部融资。据某投资人透露,大疆车载团队认为,经过两轮融资后其估值可达15亿美元。

2024年1月,据36kr报道,大疆车载收到了比亚迪与一汽的明确投资意向,目前各方正在融资流程,未来将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大疆车载对外投资机构的估值报价约为百亿元人民币。

小结

总的来看,大疆车载凭借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以及「极致性价比」的市场策略,成功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商业成果。

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不仅填补了中低端车型市场的空白,也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普及化和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大疆车载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技术层面,纯视觉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和提升。在市场层面,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大疆车载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其产品,以保持竞争优势。此外,如何平衡快速发展与质量控制,如何在与车企合作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技术独立性,都是大疆车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END•


联系入群 | 加微信:xjjyj666



欢迎点击易简财经视频号,看最新视频~

2020年CES大会,大疆内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发布Horizon(地平线)、Tele-15(远程15)两款低价激光雷达产品,大疆自动驾驶业务初次进入大众视角。
来源 | 老胡看AI
作为一家由无人机公司孵化的车载业务,大疆车载用不到8年时间,成了智能驾驶赛道的一匹黑马。
与科技大厂、智驾供应商和主机厂相比,大疆进军智能驾驶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其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技术来自无人机技术,大疆为飞行器提供空间识别和标定的开发了双目避障系统,这些在感知、定位、决策、规划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帮助大疆顺利迁移到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大疆车载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通过降低硬件成本和算法优化,大疆为车企提供平价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与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比亚迪、奇瑞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预计2024年将有超过20款搭载大疆车载系统的车型上市。
从行业影响力来看,大疆车载的崛起,推动了智能驾驶行业的成本竞争,促使其他公司也开始关注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为智能驾驶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成立背景
大疆进军智能驾驶领域始于2015年,大疆在美国硅谷设立了一个拥有1000多平米办公室的研发中心,聘请特斯拉前自动驾驶系统工程总监达伦·里卡尔多(Darren Liccardo)和苹果前天线设计团队负责人罗布·施鲁伯(Rob Schlub)加入。
基于里卡尔多过去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经历,随后两年时间里,大疆筹建自动驾驶汽车部门和研发团队的消息不断传出,但均被官方否认。

2016年,大疆正式成立车载项目团队,最初规模不足10人,初期成员主要来自飞控和视觉部门,由沈劭劼领导,马陆负责协调大疆内部资源支持,团队同时探索L2和L4两条路线。

但在硅谷那边,由于早期尝试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里卡尔多在2017年年中离开大疆,几个月后,施鲁伯也离开了。

2018年,大疆获得深圳市第一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开始在开放道路测试。

2019年,大疆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确认合作关系;对研发体系的整顿调整后,大疆车载成为大疆内部独立的事业部,L2与L4路线开始并行。

2020年CES大会,大疆内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发布Horizon(地平线)、Tele-15(远程15)两款低价激光雷达产品,大疆自动驾驶业务初次进入大众视角。

2021年,大疆车载的L4团队被并入L2团队,公司集中资源发展L2级别自动驾驶;4月12日,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加入智能驾驶赛道。

2022年9月,首款大疆智驾的量产车型宝骏KiWi EV上市,大疆智驾系统正式「上车」落地。

2023年7月,大疆车载推出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名为「成行」,该平台通过「强视觉在线实时感知、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等特点,实现包括城区记忆行车/ 城区领航驾驶在内的L2+智能驾驶功能。

2023年,大疆车载部门从大疆拆分出来,成立「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营。

团队组成

大疆车载的创始管理团队几乎来自大疆无人机项目。

2023年,大疆车载部门正式从大疆拆分出来,成立「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朱露担任总经理兼法人代表,马陆担任监事,团队由沈劭劼领导,马陆负责协调大疆各部门支持车载团队。大疆仍是卓驭科技的股东,原大疆车载团队也获得了相应股份。

公开信息显示,大疆车载团队从2020年底的500人,一年后翻了一倍至超1000人。其中,近70%为研发人员,90%工程师来自知名OEM和Tier 1厂商,硕博比例达到87%,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专利已经超过1500项。

沈劭劼:大疆车载负责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无人飞行器领域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状态估计、自主导航等。

马陆:2014年博士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2016年加入大疆,目前在大疆车载部门主要做团队管理工作,负责业务交付、人事任命等。

刘思康:大疆车载规控组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曾参与Waymo的无人车规划,2020年初加入大疆车载团队。

马建云:整车工程部负责人,2014年加入大疆,最初是大疆飞控系统团队成员。

陈晓智:感知组负责人,2017年6月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大疆担任算法研究员,向马陆汇报。

极致性价比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大派系:

高算力、多传感器融合派: 以华为、小鹏汽车为代表,强调通过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安全性更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低成本、视觉为主派: 以特斯拉、大疆车载为代表,主张通过算法优化,减少对高成本硬件的依赖,以低成本方案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主打性价比。

大疆车载的技术路线属于后者,其核心策略是通过优化算法,降低对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依赖,以较低的硬件成本实现L2+级别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并逐步将L3级自动驾驶功能下放到更低价位的车型上。

商业策略上,大疆车载选择打「极致性价比」的牌,通过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打入市场,使售价15万元以下的车型也能使用。

曾有媒体人士表示,「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支持行泊一体,成本区间定在了5000元到15000元,与市面上动辄数万元起步的激光雷达方案相比,大疆的成本优势遥遥领先。」

大疆之所以能做到「极致性价比」,其成本优势主要由三方面组成:

低算力需求:大疆车载的解决方案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算力需求降低至20TOPS,甚至可以只用7-9颗摄像头搭配32TOPS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实现区域记忆行车功能,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让15万元以下的车型也能负担得起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不依赖高精地图:高精地图的测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需要不断更新,成本高昂。「成行」不依赖高精地图,现在也有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宣传无图智驾方案,以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减少雷达使用:大疆车载的方案可以减少甚至完全不使用成本较高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据德邦证券的信息显示,传统毫米波雷达单颗成本一般在250元至400元之间,而激光雷达的单颗成本则高达6000元至7000元。

此外,大疆车载与车企保持灵活的合作模式,大疆车载负责人沈邵劼曾表示:

「我们更多秉承的是如何让车企以尽量低的代价,来获得想要的智能驾驶产品。这里的代价既包括BOM成本,也包括开发成本。具体展开,我们既有全栈式交付,即传感器+域控+软件,也有双目+域控、再集成额外其他传感器的半全栈交付,也会有我们把软件写在其他家的域控上面,再进行功能落地的合作模式,甚至还有一些更深入的合作模式。」

通过以上策略,大疆车载将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成本压缩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使其产品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吸引了众多车企的合作意向。

主要产品

大疆车载的系统产品主要基于「成行平台」,主要面向8-20万元级别的车型市场——该市场占据了国内车市7成份额。

该平台最大特点是低成本、高性能和灵活性,旨在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到更多车型上。

该平台包含多种配置,以满足不同车型和功能需求:

基础版:使用7颗摄像头和算力为32TOPS的德州仪器芯片,可以实现高速NOA和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该方案硬件成本仅需5000元,已在宝骏云朵、奇瑞iCar03和悦也Plus等车型上量产。

升级版: 使用7颗摄像头和算力为100TOPS的高通骁龙8650芯片,可以实现无高精地图、无激光雷达的城市领航功能。该方案硬件成本仅需7000元,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

高配版:使用10颗摄像头、高通骁龙8650芯片和「激目」系统(惯导三目及激光雷达总成),可以实现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硬件成本约8000元。该方案预计2025年底开始上车。

大疆车载的技术路线经历了从单一传感器到多传感器融合的演变过程。

早期,大疆车载主要依靠双目视觉技术,通过两个摄像头模拟人眼,可以感知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信息,实现避障等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大疆车载开始引入更多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以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大疆车载推广的「成行平台」的升级版和高配版,目标是将城市NOA功能普及到15万元级别以上车型,同时,大疆车载也在探索激光雷达技术。

今年3月,大疆车载发布了「惯导三目及激光雷达总成」技术,简称「激目」,该系统将于2025年开始上车,与L3异构域控制器组合配置,有望在2026年左右,将L3级自动驾驶能力下放到25万元左右级别的车型。
融资及估值情况

2023年8月,有消息称大疆车载团队在接受外部融资。据某投资人透露,大疆车载团队认为,经过两轮融资后其估值可达15亿美元。

2024年1月,据36kr报道,大疆车载收到了比亚迪与一汽的明确投资意向,目前各方正在融资流程,未来将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大疆车载对外投资机构的估值报价约为百亿元人民币。

小结

总的来看,大疆车载凭借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以及「极致性价比」的市场策略,成功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商业成果。

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不仅填补了中低端车型市场的空白,也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普及化和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大疆车载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技术层面,纯视觉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和提升。在市场层面,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大疆车载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其产品,以保持竞争优势。此外,如何平衡快速发展与质量控制,如何在与车企合作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技术独立性,都是大疆车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END•


联系入群 | 加微信:xjjyj666



欢迎点击易简财经视频号,看最新视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