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比河南山东还卷?

销售与管理

3天前

虽然北京高考211的录取率有22%,但说到就业,好的岗位真的是有限。...但如果选择就业,北京爹妈是不太会让小孩去外地发展的,因为按照「大城市发展才有前途」的逻辑,北京就已经是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话题

洞察

案例

销售与管理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关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评论吧

-------------------------------------------

作者:‍‍mikizhou

来源:Miki粥(ID:mikizhou520)

最近翻了翻高考录取数据。

2023年北京高考一本率46%,211录取率10.19%,985的录取率5.65%,清北每年录取500-600人,录取率接近1%。

这个数据看着不怎么高,但一比全国就很惊人了。同样是2023年,全国一本率23%,211录取率5%,985录取率不到2%…

从数据来看,北京可能是全国升学压力最小的地方了吧,尤其是比起河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前者一年高考生只有区区几万,后者百万大军挤独木桥。

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但却发现北京家长比全国的爹妈都卷。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北京的顶级牛娃含量太高了!这批小孩放到河南山东也是碾压的优势,把各地头部的一群娃能比下去。

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卷王的二代。

父母经过20年的高考筛选,从全国各地筛进了北京,读书就业落户生子,把北京搞成了智商的高地,卷王的基地。

就拿清北来说,每年北京的录取人数五六百人,但是一年毕业生有20000多人,包括本科和硕博。虽说基因存在均值回归一说,但聪明的爹妈生出聪明小孩的机率必然更大一些。

而且,他们一代的努力还换回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清北等高校教授二代拥有人人羡慕的升学通道;

此外,作为极致享受到知识红利的一代,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非其他爹妈可比。从海淀家长刷宕KET考试报名系统,到当年海淀黄庄辅导班遍地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北京小孩的压力池子和其他高考大省完全不一样,他们一出生就是在和其他的卷王二代在搞竞争。

别看每年北京高考能考上211的小孩超过10%,本科率接近一半,这比起北京家长的学历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北京高考考生家长里面的211比例绝对不止22%,好点的小学一个班十几个清北的家长是普遍现象,因为清北毕业除了出国,基本都会选择留在北京工作——

既然考进了大城市,就不太可能选择再回乡。

我在朝阳某牛娃家长群里潜水,里面的爹妈大部分都是985,大学教授的含量也挺高的。就这么一个群,前两天高考,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能让小孩实现北工大保底…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保底北工大的父母,为什么还能卷上天?

是因为卷王荟萃,就业难啊!北京学历贬值的现象比其他省市都猛。

一个城管的岗放出来,北大核物理的博士都要撸袖子来抢;一个国字头的单位的司机,985的毕业生才能拿下;

想在三甲医院当个医生,竞争的博士站满一地;在北京当个老师,东西海这些地方都至少硕士起…

虽然北京高考211的录取率有22%,但说到就业,好的岗位真的是有限。所以北京家长必须卷,不卷就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好工作。

对于开工厂的南方父母来说,很难理解北京家长的执念——

努力鸡娃把小孩推进985、211,只为读个本科,顺顺利利念完四年大学然后毕业,然后只为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当然,如果不想工作又能考研,他们也是很支持的。

但如果选择就业,北京爹妈是不太会让小孩去外地发展的,因为按照「大城市发展才有前途」的逻辑,北京就已经是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不然一代卷王也不可能头悬梁锥刺股,拼了也要进北京、留在北京。

二代不再需要他们拔地奋起,就可以站在了人人羡慕的海淀六小强里,但是,他们肩负的竞争压力却没有减轻分毫,从读书到就业,一路全部高端局。

这就尴尬了。

因为一旦端起来了,就很难再放下身段。北京小孩大学毕业后的出路或许会选择出国,但几乎很少会选择去外地,哪怕上海深圳。

想要降维打击,从北京到二三线城市,优势满满。

有人在北京朝阳奋斗了一套房,卖了900多万回老家置业又理财,不到四十就实现了人生自由。

但却没有多少北京家长会选这条路?尤其是扩招前的一代大学生,进京且留下的,是很难接受的,哪怕是衣锦还乡。

因为「人往高处走」,选择降维就会被别人看成在大城市里混不下去。

这就是巅峰之困啊。

北京小孩身上最隐晦且沉重的压力,来自做学霸的父母放不下传统就业观念。

考名校就是为了找工作,才能进入体制内,比如当老师、公务员、银行柜员,一个月5000块的坑都可以,月薪上万的那属于高薪工作。

对铁饭碗的追求,让卷王二代几乎没有更多选择,只能努力考好大学、找工作。

然而胡锡进也说过:大家都是211,那就等于大家都不是211。

所以最后卷了半天赫然发现,在北京的就业大军里,这玩意居然成了拿offer的下限。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数据——

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生1027万,毛就业率不到一半。都在吐槽大学生难就业的时候,有想过2002年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吗?

只有133.73万。

虽然北京高考211的录取率有22%,但说到就业,好的岗位真的是有限。...但如果选择就业,北京爹妈是不太会让小孩去外地发展的,因为按照「大城市发展才有前途」的逻辑,北京就已经是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话题

洞察

案例

销售与管理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关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评论吧

-------------------------------------------

作者:‍‍mikizhou

来源:Miki粥(ID:mikizhou520)

最近翻了翻高考录取数据。

2023年北京高考一本率46%,211录取率10.19%,985的录取率5.65%,清北每年录取500-600人,录取率接近1%。

这个数据看着不怎么高,但一比全国就很惊人了。同样是2023年,全国一本率23%,211录取率5%,985录取率不到2%…

从数据来看,北京可能是全国升学压力最小的地方了吧,尤其是比起河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前者一年高考生只有区区几万,后者百万大军挤独木桥。

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但却发现北京家长比全国的爹妈都卷。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北京的顶级牛娃含量太高了!这批小孩放到河南山东也是碾压的优势,把各地头部的一群娃能比下去。

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卷王的二代。

父母经过20年的高考筛选,从全国各地筛进了北京,读书就业落户生子,把北京搞成了智商的高地,卷王的基地。

就拿清北来说,每年北京的录取人数五六百人,但是一年毕业生有20000多人,包括本科和硕博。虽说基因存在均值回归一说,但聪明的爹妈生出聪明小孩的机率必然更大一些。

而且,他们一代的努力还换回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清北等高校教授二代拥有人人羡慕的升学通道;

此外,作为极致享受到知识红利的一代,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非其他爹妈可比。从海淀家长刷宕KET考试报名系统,到当年海淀黄庄辅导班遍地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北京小孩的压力池子和其他高考大省完全不一样,他们一出生就是在和其他的卷王二代在搞竞争。

别看每年北京高考能考上211的小孩超过10%,本科率接近一半,这比起北京家长的学历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北京高考考生家长里面的211比例绝对不止22%,好点的小学一个班十几个清北的家长是普遍现象,因为清北毕业除了出国,基本都会选择留在北京工作——

既然考进了大城市,就不太可能选择再回乡。

我在朝阳某牛娃家长群里潜水,里面的爹妈大部分都是985,大学教授的含量也挺高的。就这么一个群,前两天高考,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能让小孩实现北工大保底…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保底北工大的父母,为什么还能卷上天?

是因为卷王荟萃,就业难啊!北京学历贬值的现象比其他省市都猛。

一个城管的岗放出来,北大核物理的博士都要撸袖子来抢;一个国字头的单位的司机,985的毕业生才能拿下;

想在三甲医院当个医生,竞争的博士站满一地;在北京当个老师,东西海这些地方都至少硕士起…

虽然北京高考211的录取率有22%,但说到就业,好的岗位真的是有限。所以北京家长必须卷,不卷就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好工作。

对于开工厂的南方父母来说,很难理解北京家长的执念——

努力鸡娃把小孩推进985、211,只为读个本科,顺顺利利念完四年大学然后毕业,然后只为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当然,如果不想工作又能考研,他们也是很支持的。

但如果选择就业,北京爹妈是不太会让小孩去外地发展的,因为按照「大城市发展才有前途」的逻辑,北京就已经是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不然一代卷王也不可能头悬梁锥刺股,拼了也要进北京、留在北京。

二代不再需要他们拔地奋起,就可以站在了人人羡慕的海淀六小强里,但是,他们肩负的竞争压力却没有减轻分毫,从读书到就业,一路全部高端局。

这就尴尬了。

因为一旦端起来了,就很难再放下身段。北京小孩大学毕业后的出路或许会选择出国,但几乎很少会选择去外地,哪怕上海深圳。

想要降维打击,从北京到二三线城市,优势满满。

有人在北京朝阳奋斗了一套房,卖了900多万回老家置业又理财,不到四十就实现了人生自由。

但却没有多少北京家长会选这条路?尤其是扩招前的一代大学生,进京且留下的,是很难接受的,哪怕是衣锦还乡。

因为「人往高处走」,选择降维就会被别人看成在大城市里混不下去。

这就是巅峰之困啊。

北京小孩身上最隐晦且沉重的压力,来自做学霸的父母放不下传统就业观念。

考名校就是为了找工作,才能进入体制内,比如当老师、公务员、银行柜员,一个月5000块的坑都可以,月薪上万的那属于高薪工作。

对铁饭碗的追求,让卷王二代几乎没有更多选择,只能努力考好大学、找工作。

然而胡锡进也说过:大家都是211,那就等于大家都不是211。

所以最后卷了半天赫然发现,在北京的就业大军里,这玩意居然成了拿offer的下限。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数据——

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生1027万,毛就业率不到一半。都在吐槽大学生难就业的时候,有想过2002年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吗?

只有133.73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